馬雲一畢業就要創業,校長:你得幹完五年才能走

馬雲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位傳奇人物。他以阿裡巴巴的成功為代表,成為瞭中國商業界的代表人物。

傳奇的人物必然有異於常人的思維,馬雲的想法就和別人不一樣。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

當時杭州師范學院500多名畢業生中,馬雲是唯一一個被分到大學任教的本科生,其他的都被分到中學教書。

不過馬雲的年齡偏大,正常情況下18歲考大學,22歲畢業,馬雲比正常情況晚瞭2年。

但是馬雲憑著良好英語水平以及三寸不爛之舌,硬是化劣勢為優勢,從一個大學生變成一位大學老師。

當時市場經濟的春風吹拂中華大地,很多人不再稀罕所謂的“鐵飯碗”,而更看重如何賺錢,馬雲一畢業就要辭職創業。

馬雲在大學裡的的活躍在學校是出瞭名的,為瞭防止一到新單位上班就辭職,當時杭州師范學院的副校長黃書孟跟馬雲制訂瞭一個“5年之約”,到瞭杭州電子工業學院5年內不能辭職出來。

馬雲不想辜負老領導的期望,便痛快地答應瞭。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教期間,馬雲是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講師。

馬雲教學有一套自己的辦法,他不喜歡一言堂的死板授課,他更希望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

所以,在馬雲的課堂上從不乏歡聲笑語,學生們都很愛上馬雲的課,馬雲的課堂,常常座無虛席。

與此同時,馬雲在西湖邊發起瞭一個“英語角”,在翻譯界慢慢地有瞭一些名氣。當時全國經濟飛速發展,而在杭州乃至全國,既懂英語又懂貿易的人才很稀缺。

在杭州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語翻譯。

當時他隻能做兼職,不能全職,因為他和老校長的“5年之約”還沒有到期。

在大學教書的那段時間,是馬雲厚積薄發的階段,不但積累瞭人脈,還沉淀瞭心性。

在兼職做英文翻譯的時候,馬雲發現身邊很多同事和退休老教師都賦閑在傢。創辦一個翻譯機構把他們全動員起來的念頭油然而生。

1992年,還在大學教書的馬雲跟同事一起成立瞭海博翻譯社。這是杭州第一傢專業的翻譯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諧音,意為“希望”。

選址杭州青年路27號,這個近30平方米的地方現今作為海博翻譯社的一個接待部被保留下來。當時的翻譯社就是一個小店,所有的員工加起來隻有5個人。

1995年,虧損3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這時5年之約已滿,馬雲向學校提出瞭辭職。

學校領導,還有馬雲的朋友紛紛挽留他,但馬雲卻意志堅定,他說:

“我在學校裡接觸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所很想到實踐中去辨明是非真假。我打算花10年工夫創辦一傢公司,再回到學校教書,把學到的東西再傳授給學生們。”

放棄鐵飯碗在別人看來是可惜的,但馬雲不為所動,馬雲抓住的時代的風口。

馬雲的創業並非一帆風順,更多的故事,大傢可以看一看馬雲傳,,從中你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馬雲。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