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法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我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鄧選三卷》274-275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法是否正確呢?
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和工具,而科學技術屬於知識要素,說到底屬於工具范疇。科學技術是由勞動生產者發現、發明、創造和掌握的,它處於不斷地發展和提高這中,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促進作用。但是在生產力范圍內這對矛盾關系中,勞動生產者與科學技術相比,勞動生產者永遠居於主導的決定地位,永遠是生產力的第一因素,即第一生產力。–人的因素第一, 這本來是最起碼的馬克思主義常識。
列寧說:"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關於用自由平等口號欺騙人民》)
"首要的"也就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勞動者是第一生產力。
毛澤東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論持久戰》)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且是偉大的生產力,但它在人類社會中永遠也不會發展到超過生產勞動者的作用而成為第一生產力。按恩格斯的觀點,"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磨擦生火還是超過瞭蒸汽機,因為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瞭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反杜林論》)而以後的科學技術都隻是在人的基礎上的作用。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隻是證明人類在實踐中的智力的不斷提高,是人類認識、掌握客觀規律的自由程度的不斷提高。人總是科學技術的掌握者和主宰。如果將科學技術說成是第一生產力,就會像唯武器論一樣導致隻見科技不見人,人類將成為科技的附庸,成為多餘之物,最終將被剝奪生存權。這是人類的一種自我貶低,自我消滅。人們不禁要問: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動力到底來自於何處?是來自於人類智力的推動,還是來自於科技內部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人是科技的主宰,還是科技主宰著人?在人類歷史上,每出現一次重大科技發現或創造後,都產生一種科技拜物教,盲目崇拜自然,導致客觀唯心主義歧義,出現一次造神運動。猛一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很像是唯物主義的偉大贊歌,其實是一種反人類的荒謬思想,是重返自然神論。
真理與謬誤往往隻有一步之遙。說科技是偉大的生產力,這是真理,是馬克思主義;但是將科技抬高為第一生產力,便是真理跨過一步,而且僅僅是一小步,就變成瞭謬誤,不再是馬克思主義。鄧小平說馬克思講得不夠,那麼是思始終沒有發現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在需要加深馬克思主義,也就是說歷史唯物主義要從根基上予以改造呢,還是到瞭當代在生產力內部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發生瞭顛倒性的突變呢?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是非常嚴整的體系,它不會在唯物主義整個樂章中突然跳出一個唯心主義的音符來。
科技拜物教還會產生許多弊端。在戰爭問題上,它會導致唯武器論,忽視戰爭的性質和人民戰爭的作用,為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張膽。所謂"現代戰爭是高科技戰爭,是數字化戰爭",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論調,不具有無產階級意義。科技拜物教還導致知識分子與工農勞動者之間的分裂,將許多思想中還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世界觀的知識分子捧上瞭天,成為"財神爺"。
我們在前面對科技拜物教導致人類自我消滅的擔心,決非杞人憂天,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種危險傾向。在科技拜物教的喧囂聲中,在電腦、網絡、數字化信息、智能機器人面前,尤其是在海灣戰爭之後,人們對現代科技由崇拜而產生恐懼感。在學校教學中越來越偏重於電腦技術,從小學開始忽視基礎技能的培訓。不再反復熟練背記,連加減乘除也由計算器代勞。這樣延續篇下去,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後,人類大腦的智力就會大大退化,而智能機器人不斷換代升級。人類各代青少年人接受知識有十幾年過程,而機器人復制後傳遞信息,隻要億分之一秒。那就終究會有一天,智能機器人的平均智商超過人類的平均智商。那時,人類是否真的會被智能機器人無情地淘汰呢?說科技拜物教是毀滅人類的邪教,過分嗎?
令人奇異不解的是,千千萬萬的人們明明白白知道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常識的,但是仍在人雲亦雲復誦宣傳,大論特論,奉之為"偉大理論"。明明看見皇帝赤身裸體沒有穿著衣服,卻都在歡呼"皇帝的新衣真漂亮呀!"這不是童話,而是當代社會現實。狗尾續貂、指鹿為馬,並非僅僅是古代成語故事。而當有人像童話中那個男孩吶喊出"皇帝並沒有穿衣服!"時,得到的卻是喝斥,甚至還有更不公正的遭遇。為什麼總是可笑地重復可笑的故事呢?這又是一個集體性失聰的病例。
人有病,天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