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芒硝

  • 【來源】硫酸類礦物芒硝族芒硝,加工精制而成得結晶體。
  • 【制法】取天然芒硝,熱水溶解後過濾,冷卻析出的上層晶體為芒硝、下層晶體為樸硝。蘿卜洗凈切片與樸硝共煮,溶化後過濾析出的晶體即為芒硝。
  • 【別名】芒消、盆硝、皮硝、樸硝。
  • 【性味】苦、辛、咸、大寒。
  • 【歸經】小腸、三焦、心、膀胱。
  • 【功效】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
  • 【仲景用法】入湯劑必先煮它藥[1]。

  • 【參考書籍】
  • 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府積聚,結固留癖[2]。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神農本草經》
  • 味辛、苦,大寒。主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3],推陳致新。生於樸硝[4]。《本草經集註》
  • ①氣寒,味苦,無毒,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煉之如膏,久服輕身。
  • ②芒硝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陽相火三焦經。氣味俱降,陰也。
  • ③其主五臟積熱胃脹閉者,五藏本為臟陰之經,陰枯則燥,而火就之,則熱積於臟而陽偏盛矣,陽者胃脘之陽,陽偏盛,故胃脹而閉塞也。其主之者,芒硝入三焦,苦寒下泄,水谷之道路通,而脹者平矣。
  • ④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之腑,小腸燥熱,則物受而不化,飲食蓄結於腸矣;芒硝入太陽,苦寒下泄,咸以軟堅,則陳者下而新者可進也。除邪氣者,苦寒治燥熱之邪氣也。煉之如膏,久服輕身者,指三焦小腸有實積者言也,蓋積去身自輕也。《本草經解》
  • 味咸、苦、辛,性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陽膀胱經。瀉火而退燔蒸,利水而通淋瀝。《長沙藥解》
  • 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別錄》

編者按:綜上可得,芒硝,苦、辛、咸、大寒,無毒,入小腸、三焦、心、膀胱四經,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府積聚,結固留癖、久熱、胃閉,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瀉火退燔蒸,利水通淋瀝。

註:本文未包含任何醫療建議,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參考

  1. ^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
  2. ^音pi,三聲,一般指潛匿在兩脅間的積塊。
  3. ^五淋一般指“氣、血、膏、石、勞”淋。l
  4. ^將蘿卜洗凈切片與樸硝共煮,溶化後過濾析出的晶體即為芒硝。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