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曾經出使楚國,這個楚國也是一個大國。結果晏子走到門口,這個楚國迎賓的人他不開大門,在大門的旁邊開瞭一個小門。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晏子他的身材很矮,所以就故意開一個小門,想侮辱他。動瞭這個侮辱別人的念頭,最後誰受侮辱?這裡說「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我們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觀察,這個經典上的話都是恒常不變的道理,確實也是金玉良言,它提醒我們要提起理智,不要做錯事。晏子走到門口,他不進去,他說:「出使一個大國,要走大門,出使狗國,才走狗門。」意思是說,你如果讓我從這個狗門走進去,那我就是進入狗國瞭。接待的人怎麼還敢讓他走這個小門?趕緊開瞭大門,請他進來。
進瞭大門,到瞭楚王那裡,楚王看著他說:「你們齊國沒有人可派瞭嗎?」意思是說,怎麼派瞭這麼矮的一個人來。晏子怎麼回答?晏子說:「稟大王,我們齊國有幾百條街,我們老百姓的袖子揮起來把太陽都能夠遮到,太陽都看不到瞭;擦汗的時候,如果每一個人擦汗,都像下雨一樣;走路肩膀碰著肩膀,腳跟碰著腳跟,怎麼說我們齊國沒人?多得是。」這段話用文言文說得很精彩,也很簡潔,叫「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這個「袂」就是衣袖,「張袂」就是把衣袖張開,就成陰,變成陰天瞭,能夠把太陽都遮住,人多得不得瞭;「揮汗成雨」,大傢把這個汗一擦就像下雨那麼多;「比肩」就是肩和肩挨在一起,「繼踵」,「繼」就是相續,「踵」就是腳後跟,腳和腳跟都碰到一起,這個話就是形容人多得不得瞭。
楚王就問:「既然你們國傢這麼多的人,為什麼派你來瞭?」晏子怎麼回答?晏子說:「我們國傢派人都是有講究的,賢德的國傢就派賢德的人去,不肖的國傢就派不賢德的人去。我自己很差、很不賢德,所以才來到瞭楚國。」楚王看看旁邊的人,沒話可說瞭。所以,你跟那個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可不能隨便開玩笑,否則是自取其辱。
但是楚王還是不肯罷休,在招待晏子的時候,特意安排瞭一個官吏,帶瞭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是齊國的小偷,這個齊國人在楚國偷瞭東西,就故意把他帶進來。結果楚王就問:「這個人犯瞭什麼罪?」回答說:「偷盜。」「哪裡人?」他就說:「是齊國人。」楚王看瞭看晏子就說:「怎麼你們齊國人都會偷東西?」晏子怎麼回答?晏子就跟楚王說:「橘子長在淮河以南叫橘子;長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子。它們的外觀看起來完全一樣,從葉子、果實你都分不出來,但是橘子和枳吃起來的味道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它們的水土不同。淮河南北的水土不一樣,所以長出來的東西就不同。這個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不偷東西,結果到瞭楚國之後就學會瞭偷東西,這是因為水土不好才染上瞭這個惡習。」
所以你看,這個楚王多次自取其辱,什麼原因?因為他自己首先有想侮辱別人的念頭,所以這裡講「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從這個例子中,就提醒我們要恭敬一切人,不要對人有絲毫的傲慢,更不能夠還想著去挖苦別人、嘲諷別人、侮辱別人。如果有這個念頭,這個侮辱一定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還是提醒我們人的命運能否改變,命運的好壞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人要為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境緣負百分之一百的責任。
晏子曾經出使楚國,這個楚國也是一個大國。結果晏子走到門口,這個楚國迎賓的人他不開大門,在大門的旁邊開瞭一個小門。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晏子他的身材很矮,所以就故意開一個小門,想侮辱他。動瞭這個侮辱別人的念頭,最後誰受侮辱?這裡說「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我們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觀察,這個經典上的話都是恆常不變的道理,確實也是金玉良言,它提醒我們要提起理智,不要做錯事。晏子走到門口,他不進去,他說:「出使一個大國,要走大門,出使狗國,才走狗門。」意思是說,你如果讓我從這個狗門走進去,那我就是進入狗國瞭。接待的人怎麼還敢讓他走這個小門?趕緊開瞭大門,請他進來。
進瞭大門,到瞭楚王那裡,楚王看著他說:「你們齊國沒有人可派瞭嗎?」意思是說,怎麼派瞭這麼矮的一個人來。晏子怎麼回答?晏子說:「稟大王,我們齊國有幾百條街,我們老百姓的袖子揮起來把太陽都能夠遮到,太陽都看不到瞭;擦汗的時候,如果每一個人擦汗,都像下雨一樣;走路肩膀碰著肩膀,腳跟碰著腳跟,怎麼說我們齊國沒人?多得是。」這段話用文言文說得很精彩,也很簡潔,叫「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這個「袂」就是衣袖,「張袂」就是把衣袖張開,就成陰,變成陰天瞭,能夠把太陽都遮住,人多得不得瞭;「揮汗成雨」,大傢把這個汗一擦就像下雨那麼多;「比肩」就是肩和肩挨在一起,「繼踵」,「繼」就是相續,「踵」就是腳後跟,腳和腳跟都碰到一起,這個話就是形容人多得不得瞭。
楚王就問:「既然你們國傢這麼多的人,為什麼派你來瞭?」晏子怎麼回答?晏子說:「我們國傢派人都是有講究的,賢德的國傢就派賢德的人去,不肖的國傢就派不賢德的人去。我自己很差、很不賢德,所以才來到瞭楚國。」楚王看看旁邊的人,沒話可說瞭。所以,你跟那個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可不能隨便開玩笑,否則是自取其辱。
但是楚王還是不肯罷休,在招待晏子的時候,特意安排瞭一個官吏,帶瞭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是齊國的小偷,這個齊國人在楚國偷瞭東西,就故意把他帶進來。結果楚王就問:「這個人犯瞭什麼罪?」回答說:「偷盜。」「哪裡人?」他就說:「是齊國人。」楚王看瞭看晏子就說:「怎麼你們齊國人都會偷東西?」晏子怎麼回答?晏子就跟楚王說:「橘子長在淮河以南叫橘子;長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子。它們的外觀看起來完全一樣,從葉子、果實你都分不出來,但是橘子和枳吃起來的味道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它們的水土不同。淮河南北的水土不一樣,所以長出來的東西就不同。這個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不偷東西,結果到瞭楚國之後就學會瞭偷東西,這是因為水土不好才染上瞭這個惡習。」
所以你看,這個楚王多次自取其辱,什麼原因?因為他自己首先有想侮辱別人的念頭,所以這裡講「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從這個例子中,就提醒我們要恭敬一切人,不要對人有絲毫的傲慢,更不能夠還想著去挖苦別人、嘲諷別人、侮辱別人。如果有這個念頭,這個侮辱一定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還是提醒我們人的命運能否改變,命運的好壞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人要為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境緣負百分之一百的責任。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