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物巡展保護的相關措施

文物體現瞭一個國傢、民族或群體的成就、價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

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文物是對國傢、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建立文物的保護機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瞭。具有五千年璀璨歷史文化的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讓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轉的現實讓人堪憂。保護現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進一步非法流轉是一個需要關註的問題。新世紀的中國應在文物的保護方面有所作為。借鑒國際經驗,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制度,堅持文物領域的國內保護與國際交流並行,應成為今後發展的趨勢。

大興安嶺地區展覽館 劉守梅

1、巡展文物包裝箱的制作

目前,對文物的外包裝普遍采用囊匣、木匣、木箱、盒等,作為收藏文物的包裝用品,內臥軟囊或硬囊,或無囊(隻有襯佈)等放置文物,對文物的保管收藏起到瞭必要的作用。有的博物館因囊匣制作不當(或不科學)而造成文物原件在囊匣中就已經被損壞瞭。文物殘斷後,責任又無法明確,原因又不便查找,不瞭瞭之。而這種“殺手”囊匣可能還會接著再用,惡性循環,國傢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因包裝不當而造成文物被損壞的事,真是讓人痛心疾首。文物的包裝箱怎樣才是比較科學、安全的呢?下面談幾點感想。

(1)文物從箱中(盒、囊匣)取出或放入時要方便(大件文物應由箱中全部裸露出後,再搬運出箱,中小件文物應由箱中裸露出50%以上時再搬運出箱)。(2)大中型的文物包裝箱搬運移動時要方便。(3)大型文物的包裝箱打開或組裝時要方便,要在“方便”上多做研究。(4)依據每件文物的老化、質地、完殘、易脆斷的程度等,專門設計囊芯,不可千篇一律。(5)對於制作器型復雜的,大中型文物的包裝箱(受力點是靠四腿支撐的如:唐三彩馬、唐三彩駱駝、漢代陶樓等),應組織有文物修復人員、文物保護人員、包裝設計人員、文物保管人員、工程制作人員等多專業結合的研究小組,共同提出意見,拿出方案,甚至用包裝模型,做模擬破損性試驗,取得試驗數據作參考。(6)對於有刃的青銅器文物(如:銅劍、銅刀、銅矛等)包裝盒囊芯的設計,要視情況,須立刃臥囊,放置固定(即:一側刃部向下“地”,另一側刃部朝上“天”),不可平臥放置,因平臥放置,器物受翻首(專業用語,即盒蓋)囊部的長期擠壓,和自身重力的作用,極易使文物脆斷。(7)對於“危險性較大”易損壞的文物,在包裝前,應對器物“量體裁衣”,設計制作專用美觀的托架、托板、支架等防護加固裝置,與器物組合成一體,便於搬運、陳列、收藏、裝箱,不再用手接觸文物搬運,這也正體現出對文物“最小幹預”的保護原則。(8)對於“頭重腳輕”的中型或大型文物如唐三彩馬等的包裝,可否采用反常規設計裝箱(即將器物倒置入箱固定),設定槽型軟托,托住馬背,馬腿向上豎起(即四腳朝天),周圍縛以繩索固定。(9)也可將“上沉下輕”的中型或大型文物(如:馬、駝等)用懸掛法,在木箱中制作特定的框架上,用繩帶向上拉緊固定,四足底板微微懸空,其下墊以軟物,器物周圍襯緊海綿,並將框架固定於木箱內側板上,這樣在搬運中,可防止文物突然受到震動、下砸而造成的破壞。原理類似於汽車上駕駛員系緊的“安全帶”。(10)對於超大型文物包裝箱的設計工程(如:秦始皇兵馬俑等)應綜合研究,需在木箱體外加裝減震器系統,類似於汽車上的減震器裝置,在箱體底部加裝可移動的萬向滾輪,滾輪可設計成據情況需要,手動操作後可隱藏、可伸出式,類似於飛機上的起落架。(11)有蓋類文物(如:有蓋鼎、有蓋瓷器等)、組合或套裝類文物(如:曾侯乙銅方鑒、“活動”的陶俑頭部、“活 動”的陶馬尾部等),在包裝入箱時,應分解分體,各個單獨包裝,切不可原樣套疊包裝。當打開包裝箱後,再組合裝配好用於陳列。

有瞭囊匣的保護,文物從出庫到展出,再回到庫房都是在安全防護的前提下進行,減少文物裸露次數,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瞭對文物造成不安全的因素。還有就是我們在鑒選巡展文物時,最好選用比較結實的、完整的、散件少的文物,有問題的絕對不能出展。

2.文物的運輸和展地的選擇

文物的運輸和展地的選擇,一切都是以文物安全為前提的,運輸采用的方法是:長途用火車,短途用汽車。文物裝車時,先要檢查車輛、繩索、包裝箱是否牢固穩妥。裝車順序為:裝前卸後,上輕下重。上下之間、車底和文物箱之間應輔襯墊,系絡繩索將文物箱同車廂連接成為一體,減輕動蕩搖晃和箱子互撞,車上蓋苫佈,防雨、防曬、防塵土,隨車有人押運,沿途看顧文物,人不離車,車上文物(箱)件數,押運人要點交清楚。一般情況下隨展工作人員

要跟隨文物走,並做好沿途記錄,尤其是文物巡展日志。為瞭文物在途中的安全,在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選擇展覽地點是首要原則。路途太長不在考慮之列,下次展覽地點車次與展出地點相隔不能超過一天的路程。考察展出地點時要對當地的環境安全條件等有深入細致的分析,還要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對文物的影響,南方潮濕,北方幹燥。這樣在展覽時對於怕潮的紙質類(書畫、織繡類、銅器、木佛等)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在展櫥內放入防潮紙、吸潮劑,或在展廳放入吸潮機,如果氣候幹燥就應適當加濕。濕度過高,黴菌很快繁殖;濕度太低,過分幹瞭,就發生翹、裂、脆、黃。我們也要控制好溫度,光線太強要提醒對方掛上窗簾,總之要確保文物在保護為主的前提下展出。

3、文物的開箱與佈展

到瞭新的展覽地點,在確定展櫥安全系數適合文物展出之後,即開始佈展。如果地方狹小,則要對展出文物進行相應調整,然後再開箱、提取文物。提取文物時,先要察看文物包裝箱是否有異常變化,如有凹陷突出等變化時一定要仔細認真檢查裡面的文物,檢查無誤後方可進行下面的工作。提取文物時首先要確保賬卡物相對應,一步到位,盡量減少文物搬運次數和倒手次數。操作人員對任何文物要輕拿輕放,衣袖不能寬大,伸手入櫃先將袖子挽好,衣袋裡不裝易滑出的東西,不用汗手取物,不使唾沫玷污文物,觀察文物切忌擁擠搶先,切忌在風口或陽光下直曬,文物囊匣開閉切忌硬開硬壓。提攜文物,一般都要用雙手捧持,或一手握持一手托底,不能握住易碎部位和

可以移動的部位,不能單手搬邊、提梁、攜手、持柄或雙手抱疊。有蓋的先將蓋取下,再動文物本身。分體式文物一定要分著拿。接觸珍貴的書畫織繡、竹木牙雕、古墨、竹簡、甲骨、銅器等,需要戴手套口罩,防止汗水、唾沫污損文物,不能持煙和吸煙接近文物,不能讓手中的鋼筆或圓珠筆離文物太近。書畫開卷,必須展開,不能有折,絹地書畫一折即斷,切忌用力緊握卷首,造成癟進、曲折,損傷包首和畫心。手卷開展,要右拉左放,不能右送左收,一送一收易生折損,手指不能接觸卷底。切忌手指在軸背,向上頂壞畫面,防止手指劃傷畫面。展看冊頁,用食指托底輕翻,或用食指旁扣輕翻,切忌觸摸畫面及裱邊。展掛書畫時一定要放到合適的展櫥裡垂直掛好,如果展櫥不夠,一定要把掛在外邊的書畫用薄塑料套上。

在展出過程中,如有嵌件掉下,應及時寫明情況,將嵌件放入該器物的囊匣中或有專人負責帶回原單位,不要明知有問題還要擺上。文物佈展完畢之後點交,做記錄,檢查無誤,最後貼封條上鎖。賬目要清楚,一式二份,雙方簽字,一份自己留,一份交給對方。撤展的時候就需點清文物進行裝箱。裝箱也是一樣,點清數目,檢查文物、包裝箱有無裂縫、破洞。確認一切正常後,先將文物箱子擺到離文物最近的地方,然後按照包裝文物的操作程序進行工作。囊匣裝入箱內,用高密度聚苯板填平補齊,防止箱子受震時囊匣互撞。

4.經驗與教訓

通過這些年的巡展,筆者覺得建立一支業務精、工作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巡展隊伍是當務之急,其次是組織一批既能代表本館特色又具有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文物。有瞭這兩個基本要點,我們的文物巡展才是成功的。在巡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急躁情緒,不及時檢查文物現狀,考慮問題不全面,包裝文物材料不夠精細,造成文物損傷等等,這些都是文物巡展過程中必須認真對待,而且必須堅決杜絕的問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