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戰列巡洋艦和大型巡洋艦的區別

上個世紀10—40年代,在海軍航空兵和遠程制導技術尚未發展達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時,“巨艦大炮”是當時各國海軍的絕對主流,一艘艘威武雄壯的戰列艦是各國海軍引以為傲的主力,當時的海戰戰術是以“戰列艦”為核心展開的。

但是當時的戰列艦受制於動力系統,航速並不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謂“高速戰列艦”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最大航速隻有23.5節,其他國傢的戰列艦最大航速隻有17-21節,可謂是“鐵王八”。而同時期的新式巡洋艦的航速往往能夠達到27節以上甚至更高,如果巡洋艦和當時的戰列艦遭遇,完全可以憑借高航速逃脫虎口,戰列艦很難在敵方巡洋艦逃出有效射程前擊傷擊毀它。

英國的費舍爾海軍大臣率先提出變革性設想,“戰列巡洋艦”,以巡洋艦的艦體配置大功率輪機,加之以戰列艦級別的大口徑火炮,能夠有效殺傷敵方巡洋艦,在與敵方戰列艦遭遇時能夠擊傷對方且憑借高航速全身而退。

英國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無敵”

戰列巡洋艦的首戰十分驚艷,在1914年的福克蘭群島海戰中,英軍“無敵”“不撓”號戰列巡洋艦痛擊瞭德國東方分艦隊的5艘巡洋艦,英艦的305 mm火炮將這些裝甲巡洋艦打的滿地亂竄,而且這些巡洋艦的航速還甩不掉英軍的戰列巡洋艦,最終統統被送進海底。

但是費舍爾勛爵的想法有些太過理想化,為瞭提升航速和搭載大口徑火炮,“戰列巡洋艦”的裝甲十分脆弱,主裝甲帶僅有152 mm,防禦一下巡洋艦級別的火炮還可以。根本防禦不住來襲的大口徑火炮,當時德國戰列艦裝備的相對較小的283 mm火炮都能輕易撕裂英國薄皮戰巡的裝甲,甚至打進彈藥庫引發大爆炸,且戰列巡洋艦的水下防護水平也堪憂,很難抵禦多枚魚雷的打擊。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損失瞭三艘戰列巡洋艦,都是因為防禦力過於低下導致的。

戰後英國針對日德蘭海戰的教訓,將存留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聲望”“反擊”等都進行瞭改裝,重點是加強防護水平特別是水平防護和關鍵部位(彈藥庫,輪機艙)的防護。但是戰巡的底子畢竟不好,再怎樣加強防護還是抵禦不瞭日益強大的新銳大口徑火炮,1941年“胡德”號在丹麥海峽與德軍“俾斯麥”號的遭遇戰中,被一發380 mm炮彈擊穿彈藥庫當場殉爆沉沒。(存疑,但是目前主流觀點是這個)“反擊”號倒在瞭日軍航空兵的魚雷下,隻有“聲望”號得以幸存。

30年代以後各國基本不再開工戰列巡洋艦,因為引擎和輪機技術的進步能夠讓傳統戰列艦的航速得到極大的提升,例如當時美國的新式戰列艦“北卡羅來納”級航速可以達到26節,日本的“長門”級經過大改造也能跑接近26節,法國和意大利的新式戰列艦甚至能達到接近30節的航速,這些貨真價實的“高速戰列艦”基本取代瞭戰列巡洋艦的位置。(至於美國的“衣阿華”級,邪教。)

英國戰列巡洋艦“胡德”號(1941年),在當時也是實力強勁的日本八八艦隊計劃的戰列巡洋艦“紀伊”號(1944假想狀態),取消瞭建造

我們總結一下戰列巡洋艦的特點。

目的:打擊對方巡洋艦,必要情況下能夠上戰列線與敵方主力艦對轟。

火炮:裝備大口徑火炮

裝甲:中等水平的裝甲,強於一般巡洋艦劣於大部分戰列艦。

機動:中上水平,比老式戰列艦要快的多,但是不如一般的巡洋艦,慢2~5節左右,能夠保證有效追擊敵方巡洋艦

本質:具有巡洋艦機動水平的“高速戰列艦”,是戰列艦傢族的分支。

再來說說大型巡洋艦,在30年代,雖然“高速”戰列艦初漏端倪,但是畢竟戰列艦每出動一次成本極高,不可能每次抓巡洋艦都出動戰列艦。因此各國海軍還是需要類似“戰列巡洋艦”的中間產物,來針對敵方巡洋艦。在這裡我們以蘇聯的“喀瑯施塔得”級大型巡洋艦為例。

蘇聯“喀瑯施塔得”級大型巡洋艦

“喀瑯施塔得”級誕生於蘇聯30年代的“大艦隊”計劃下,工程代號“69”,設計定位是“重巡洋艦”,“伴隨蘇聯新銳戰列艦作戰,充當護衛艦,主要目標是打擊敵方艦隊的輕裝甲目標和巡洋艦,提供一定的防空火力支援。”參考瞭一部分意大利支援的技術和設計思路。主炮是3門3聯裝305 mm MK 15型艦炮,基於沙俄時期的305 mm炮開發,炮彈足以貫穿同時期任何巡洋艦甚至部分戰列巡洋艦的裝甲。防護方面艦體側面由229 mm的膠合裝甲板保護,主炮塔正面和司令塔敷設305 mm厚的裝甲,足以抵禦任何巡洋艦的火炮攻擊,甚至在角度良好的情況下能接一發大口徑火炮。本級艦的航速也十分高,能夠達到33節以上,能夠持續追擊敵方巡洋艦甚至是驅逐艦。

其他國傢也有類似的設計,如德國的“O”級和美國“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三德子的O級大型巡洋艦,史無前例的380 mm火炮,但是隻有6門,火力密度不足美國“阿拉斯加”級大型新巡洋艦,是唯一建成的大型巡洋艦

但是大型巡洋艦沒想象的那麼美好,首先是成本極高,一艘大型巡洋艦差不多相當於四分之三個高速戰列艦的造價,除瞭美帝財大氣粗玩得起之外其他國傢是很少有這個閑錢的。再者是用途過於單一,大型巡洋艦能做的,重巡洋艦也可以,幾艘重巡洋艦照樣也能幹大巡的活。美帝的“阿拉斯加”級建造出來之後基本是“工具人”,舔地防空樣樣都幹,就是很少正面和日本巡洋艦幹,本子重巡基本被美帝巡洋艦和航空兵拼掉瞭。蘇聯和德國的大巡也因為成本和戰爭進程原因相繼夭折。

我們總結一下大型巡洋艦的特點:

目的:單一,隻是打擊對方巡洋艦,避免和敵方主力艦交戰

火炮:相對於戰列艦火炮的“中口徑”火炮

裝甲:中下水平,比巡洋艦強但是劣於戰列艦。

機動: 巡洋艦平均水平,比戰列艦快

本質:扛著稍大一些火炮的“重型巡洋艦”,其本質還是巡洋艦,可以看成是重巡洋艦的衍生品。

編者按:為啥要寫這篇文章呢,在翻閱國內一些軍事資料時,發現一個問題,有一些作者和期刊總是將戰列巡洋艦和大型巡洋艦搞混,雖然目前學術界並沒有明確指出來這是錯誤還是對的,但是我認為還是明確區分開為好,因為戰列巡洋艦和大型巡洋艦是兩個不同思路下的產物,他們有相似之處但是不能混為一談,基於對軍事研究的嚴謹我寫下來本文,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看官補充批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