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10)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創世紀》九幅主畫,米開朗琪羅巨作【詳盡欣賞,多圖】

系列連載:

梵蒂岡博物館詳盡遊覽,本文是第10篇。

【▼“梵蒂岡詳盡遊覽”連載目錄(可鏈接到每一篇);文末也有目錄】

【▼“西方旅遊”總索引:】

———————————————————————————————

【提醒:】

本文有許多高清大圖(圖片名稱末尾都標明瞭像素尺寸),點開圖片可查看清晰大圖。

———————————————————————————————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508-1512年),祭壇墻壁畫《最後的審判》(1535-1541年),米開朗琪羅繪;兩側耶穌與摩西生平壁畫,為文藝復興三傑的老師們合作【2093×1433像素】

(▲提醒:上圖與下圖皆為高清大圖,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508-1512年),祭壇墻壁畫《最後的審判》(1535-1541年),米開朗琪羅繪】【1600×2416像素】

【閱前提醒:】

本文有許多高清大圖(圖片名稱末尾都標明瞭像素尺寸),點開圖片可查看清晰大圖。

———————————————————————————————

梵蒂岡 西斯廷禮拜堂 天頂畫:

1508年,教皇尤裡烏斯二世為紀念其叔父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特別邀請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也譯為: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繪制大型壁畫,壁畫繪制於1508-1512年間,這就是聞名後世的“西斯廷天頂畫《創世紀》”。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米開朗琪羅繪】概覽1【高清超大圖 3129×1125像素】

【▲提醒:此圖為高清超大圖,點開圖片之後,稍等一會,再點擊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通過這種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天頂畫總共有將近300平方米的面積,距離地面達20多米,題材都取自《聖經》中“創世紀”的經文章節,描繪上帝創造世界萬物與人類、人類始祖的墮落與原罪、大洪水與諾亞方舟等故事。共繪有343個人物,其中有100多個人物比真人大兩倍。每個人都是理想的化的英雄人物,每個人都是力與美的統一。

這一壁畫規模之大是從未有過的。米開朗琪羅費瞭四年的心血完成瞭這個巨大工程,不僅時間長,工作條件也艱苦,要爬上很高的腳手架,作畫時要弓著腰,仰著脖子,眼睛朝天。他整天整年地都是這樣辛苦的工作,甚至後來連腰也伸不直瞭。當天頂畫完成後,立即轟動瞭整個意大利。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米開朗琪羅繪】概覽2【高清超大圖 3129×1125像素】

【▲提醒:此圖為高清超大圖,點開圖片之後,稍等一會,再點擊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通過這種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由九個敘事情節組成,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分別為“分開光暗”、“劃分水陸”、“創造日月”、“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伊甸”、“諾亞獻祭”、“洪水泛濫”和“諾亞醉酒”。

繪制的壁柱和飾帶把每幅圖畫分隔開來,借助立面墻體弧線延伸為假想的建築結構,並在壁柱和飾帶分隔的預留空間繪上瞭基督祖先、十二位先知,以及二十個裸體男像和另外四幅聖經故事的畫面。米開朗琪羅以自身處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解,最終讓西斯廷天頂和創世紀言歸一體。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中間9幅矩形畫描繪聖經舊約中“創世紀”的故事】【1719×603像素】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米開朗琪羅的天頂畫共包括:9幅創世紀主畫,12位先知畫,20個裸體男子畫,四角4個聖經故事畫和三角拱肩內耶穌祖先人物畫。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1:正中9幅,4寬5窄,寬窄相間分佈】【1600×575】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天頂畫》看起來好像很復雜,實際上可以分為四部分:

1. 中央的九幅主圖,根據《聖經·舊約·創世紀》中的敘述描繪上帝開辟天地、造人和大洪水的故事,其中四幅較寬,五幅較窄;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1:正中9幅,4寬5窄】四幅寬畫:第2幅《創造日月》、第4幅《創造亞當》、第6幅《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第8幅《大洪水》【4393×532】

【▲提醒:上圖與下圖為高清超大圖,點開圖片之後,稍等一會,再點擊右鍵“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圖片”,通過這種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圖。▼】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1:正中9幅,4寬5窄】五幅窄畫:第1幅《神分光明》、第3幅《水地分離》、第5幅《創造夏娃》、第7幅《諾亞獻祭》、第9幅《諾亞醉酒》【3558×532】

2. 主畫周邊的十二先知畫像,其中七位為男性,五位為女性: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2:正中9幅創世紀(藍圈),四周12幅先知像(紅圈)】【720×264】

3. 四角的聖經舊約中有關人物的故事,分別為《大衛和歌利亞》、《猶滴和荷羅孚尼》、《哈曼的磔刑》和《禮拜銅蛇》(其中猶滴是《次經》中的故事);

4. 兩邊八個三角形內的關於耶穌祖先人物畫像以及繪於主圖五幅窄畫周圍的20個奴隸畫像。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3:場景分佈】【長圖,1436×530像素】

(▲提醒:上圖與下圖,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4:場景分佈】【1280×703】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5:場景分佈】【530×1436像素】

下圖是:米開朗琪羅畫作《天頂畫》各部分中英文畫名圖表: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6:場景分佈】【690×800】

用下面轉動90度後的圖,與上表對照可以大致看到天頂畫的全貌:

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米開朗琪羅繪【603×17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從下到上,按《舊約》故事共分為九場景:《上帝劃分光暗》、《創造日月》、《上帝劃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從下到上《舊約》九場景:上帝劃分光暗、創造日月、上帝劃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807×2000】

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的中央部分共有9幅畫,這是畫作的主體,主要是根據《聖經·舊約·創世紀》中所述上帝創造世界和人以及通過洪水懲罰人並再拯救人的故事。但他在創作這些畫作時,並不是完全按照聖經原文照搬硬套,而是加上自己的理解加以發揮。

網友丁夫老先生認為,米開朗琪羅在創作此畫時,一定會考慮到如果9幅畫一並排、一樣寬,美感必然不佳,所以9幅畫寬窄相間,4寬5窄,觀看起來更有魅力。既然寬窄相間,比較寬的畫必然要繪重要的題材,比較窄的畫自然就是次要一些的畫面,這樣一來,畫作的順序就不可能和聖經文本上所敘述的事件順序相一致,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在下面我們將會看到,有兩次畫作順序和事件順序互相顛倒。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圖示1:正中9幅,4寬5窄,寬窄相間分佈】【1600×575】

1.0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米開朗琪羅繪,約1508-1512年,濕壁畫【高清大圖 1792×2800像素】

(▲提醒:上圖為高清大圖,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九幅天頂主體畫可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創造天地日月,亞當和夏娃,洪水和諾亞的故事。每部分又各由三幅畫組成。

1.0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在入口處仰視前三幅(1神分光明、2創造日月、3水地分離),正下是祭壇墻《最後的審判》(網友九門胡同拍攝)【960×720】

第一部分:創造天地日月

1. 神分光明(The Separation of Light and Darkness)

2. 創造日月(The Creation of the Sun, Moon and Earth)

3. 水地分離(The Separation of Land and Water)

這部分根據《聖經·創世紀》第一章上帝創造世界的前四天的工作而繪制。

上帝第一天創造瞭光,將光明與黑暗分開(圖1)。

第二天將水天分開(圖3);

第三天上帝創造瞭大地,地面上出現各種植物(圖2左),第四天,上帝把太陽和月亮放在天空上(圖2右,上帝兩手分別指向太陽和月亮)。

至於第五、第六天的工作在此就省略瞭。

這組畫出現第一次時序顛倒,圖3的事件應在圖2前的發生。

1.0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在入口處仰視前三幅:1神分光明、2創造日月、3水地分離(網友九門胡同拍攝)【960×720】

圖1:

上帝劃分光暗(神分光明)

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神分光明)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491×600】

解說:

傳說創世之前,天地混沌無邊,神靈四處飄浮。有一天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瞭光。

上帝第一天創造瞭光,將光明與黑暗分開。從此世界分為白天和黑夜。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米開朗琪羅繪,1511年,180x260cm【1474×1100】

賞析:

在天頂第九個隔間中間,描繪瞭《聖經·創世紀》按敘事時間順序排列的第一個場景,即“光與黑暗的分離”。

評論傢認為:這幅畫相當非凡,是最後完成的一幅壁畫,雖然較小,但概念卻很崇高:“讓光來!”,如果父神將光與黑暗分開,那就是他自己作為光的創造和體現。宇宙之旅中的擬人化旋風令人嘆為觀止。 壁畫是米開朗琪羅克己禁欲、走向神的藝術的第一個舉動,意想不到的美麗。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傢及其贊助者通常是內心的異教徒,但米開朗琪羅卻並非如此;他是一個真正的中世紀男子,對信仰與神靈的熱忱,和對美麗的熱愛在這些壁畫巨作中展開。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局部:橫著看【1050×834】

從下面看,神的形像標志著造物的開始,他舉起雙手將自己帶入無限的空間,讓螺旋形的光掃過黑暗。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局部:豎著看【834×1052】

近年來有人在上圖裡發現——米開朗琪羅似乎在上帝的脖子處隱藏瞭一個玄機:

暗藏解剖圖

中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邢斯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35分報道,達芬奇在作品中暗藏密碼,這是小說情節;但最近有人發現文藝復興時期另一巨匠米開朗琪羅的畫中密碼。發現者認為米開朗琪羅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著名天花壁畫《創世記》裡,展示瞭解剖學的知識,暗藏瞭一幅人腦解剖圖。如此“米開朗琪羅密碼”引起世界多方關註。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局部:豎著看——暗藏玄機?圖示:上帝的脖子(A),紋理與大腦解剖圖(B)

在意大利,導遊經常有一句口頭禪,到瞭意大利,一定要去羅馬,到瞭羅馬,必定要看梵蒂岡——而梵蒂岡的藝術傑作主要集中在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教堂。我們今天所說的米開朗琪羅的密碼畫作就是在羅馬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那幅600平米天花壁畫《創世紀》。

發現其中密碼或者叫玄機的人是兩位有心的遊客。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2位腦外科專傢,蘭·蘇克(Ian Suk)和拉法爾·塔瑪爾戈(Rafael Tamargo)。

原本他們和其他到意大利旅遊的遊客一樣,到西斯汀教堂欣賞當年留下的那些偉大的壁畫,但是沒想到的是,在他們專業的眼光裡,米開朗琪羅1508至1512年間,畫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創世記》裡隱藏瞭人類脊骨以及人腦神經解剖圖的信息。 經過對畫作研究之後,他們最近在一份腦外科期刊《神經外科》上發表文章說,他們發現畫作最西邊的《主分光暗》部分,暗藏玄機,應該是大師刻意之舉。他們認為畫中上帝的喉頭和胸部位置出現瞭一些不規則的輪廓,而且和畫中其他人物的光源來自下方不同,上帝頸部的那個部分是直接光源照射,顯出畫傢對此是別出心裁。科學傢把人體大腦解剖圖像和畫中上帝頸部的影象重疊,發現兩者的輪廓剛好相稱,而上帝穿著的長袍突出的一段佈料則暗暗代表瞭人體脊柱。

不過據史料記載米開朗琪羅年經時還曾狂熱學習人體解剖學,他說服一位修道院副院長讓他可以在修道院的醫院研究屍體,畫過不少人體解剖素描,不過後來他把絕大部分有關人體解剖的素描筆記銷毀瞭。米開朗琪羅開始作這幅壁畫時大約33歲,歷時4年5個月,(從1508年5月開始到1512年10月底完成),全部由他獨自一人來完成。

懂人體解剖學,畫作一手包辦,從這方面看米開朗琪羅密碼有著一定的根據。不過,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發現這幅名畫有部分和人體結構相似。因為在1990年,也有醫生發現它的中間部分,就是上帝創造亞當的那部分畫,說正好是人腦的橫切面。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又名《神分光明》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 (with ignudi and medallions))【997×900】

上圖:

主畫周圍的四個男性裸像(專有名詞是 ignudi)的姿勢彼此非常不同,畫傢沒有進行任何嘗試來獲得對稱效果。因此,左邊先知耶利米左上方的男像【圖左上】,有著古典的輪廓和沉思的態度,與耶利米右上方那位頭上戴滿橡樹枝葉和橡子(註)的人像的笨拙的動作形成鮮明對比,右邊的人正朝自己的方向屈伸,他的臉在陰影中【圖左下】。在另一側,兩個人物向中心彎曲,但是他們的軀幹頭部以明顯不同的運動沿相反的方向旋轉【圖右兩位】,這要歸功於藝術傢熟練地運用視角。

【註:這是對教皇西斯圖斯四世的傢族姓氏(Pope Sixtus IV della Rovere,簡稱“橡樹”)的寓言】

在兩個男性裸像之間有兩個圓形單色畫,分別描繪:先知以利亞在火戰車上升至天堂(左)和亞伯拉罕獻祭以撒(右)。

1.1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1:《上帝劃分光暗》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726×510】

(▲提醒:上圖為高清大圖,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上圖解說:

天頂第9段隔間,中間主畫是《上帝劃分光暗》,這是“創世”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第一個場景,主畫四周圍繞四個裸體男像(ignudi),頭戴飾有橡樹葉和橡子的花環(橡樹是教皇姓氏的標志);兩個裸像之間,飾有類似青銅的圓形章綬帶。

左右兩側是兩位先知:左側是先知耶利米(Jeremiah),右側是利比亞女先知(Libyan Sibyl)。

圖2:

創造日月、行星

Creation of the Sun, Moon, and Plants

1.2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The Creation of the Sun, Moon and Earth)【620×466】

解說:

第三天上帝創造瞭大地,地面上出現各種植物(圖左),第四天,上帝把太陽和月亮放在天空上(圖右,上帝兩手分別指向太陽和月亮)。

1.2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Creation of the Sun, Moon, and Plants,米開朗琪羅繪,1511年,280x570cm【1319×570】

賞析:

按照敘述的時間順序,第二個場景是太陽、月亮和植物的創造,描繪在第八個三角拱肩之間的第八個拱頂隔間的大田野中。

在這一景象中,造物主的形象出現瞭兩次:在右邊,正要張開雙臂,要成形的太陽和白熾的月亮;另一方面,他以一種不屈的姿態從空曠的土地上召喚出一簇草和最初的灌木叢。場景劃分不均:太陽的大圓盤——從衣服,膚色和天空的灰白色背景更柔和的色調中清晰可見的唯一色彩元素——中軸的右半部分由造物主的形象所主宰,造物主被四個孩子包圍,向觀看者沖過來。

在左側,在一個更受限的區域中,並且離平面更遠,當主神走向地球並遠離前景時,再次對其進行瞭描繪——尤其是縮短並從後面看到。結合強烈的明暗對比,兩個圖像在相反方向上的移動增強瞭場景的動態張力並傳達瞭即時感。

1.2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局部1:左邊,上帝創造大地與植物【991×900】

第三天上帝創造瞭大地,地面上出現各種植物(見上圖,為壁畫左半部分),

第四天,上帝把太陽和月亮放在天空上(見下圖,為壁畫右半部分),上帝兩手分別指向太陽和月亮。

1.2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局部2:右邊,上帝把日、月放在天上【1000×633】

賞析:

在創作“上帝創造太陽、月亮和植物”這倒數第二幅壁畫時,很明顯,米開朗琪羅越來越舍棄瞭肖像和象征傳統。在《創造夏娃》那一幅中,全能者(造物主)仍然以15世紀的方式直立,但是在這幅壁畫裡,藝術傢遵循瞭自己的構想。在這幅壁畫上,在地上移動的造物主上帝出現瞭兩次,一次是用誇張的修辭姿態下降,另一次是憤怒地離開。

也有評論傢認為:這個宏偉的構圖的效果並不完全令人滿意,米開朗琪羅通常在劇烈運動狀態下表現出的物質形態通常顯得有緊迫感而缺乏一些和諧。不管怎麼說,這幅畫將創世的第三天和第四天統一為一個構圖,是米開朗琪羅的創意。

1.2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局部2:右邊特寫1:上帝【1059×840】

1.2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局部2:右邊特寫2:上帝周圍幾個孩子【891×1010】

1.2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2:《創造日月》與左右兩側耶穌祖先像,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2011×450】

(▲提醒:上圖為高清大圖,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上圖解說:

天頂第8段隔間,中間主畫是《創造日月》,兩次描繪瞭全能者造物主,創造瞭太陽、月亮和地球行星上的植物。主畫四周圍繞四個裸體男像(ignudi);兩個裸像之間,飾有類似青銅的圓形章綬帶。

主畫左右兩側的三角形拱肩,繪有基督祖先傢族畫像。

圖3:

上帝劃分水陸(水地分離)

Separation of the Earth from the Waters

(這組畫出現第一次時序顛倒,圖3的事件應在圖2之前發生,圖3為上帝第二天的工作)

1.3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3:《上帝劃分水陸》(水地分離)Separation of the Earth from the Waters (with ignudi and medallions)【1085×820】

上圖解說:

第二天上帝將水天分開,於是大地和海水分離。

“上帝說,願天下的水匯聚到一個地方,讓幹燥的土地出現。就是這樣。上帝稱旱地為大地,水的匯聚稱為海。” (創世記1:9-10)

瓦薩裡(Vasari)描述瞭耶和華的精簡人物:“他在穹頂上飛翔,這精簡的人物在您穿過教堂時不斷地轉動和改變方向。”

主畫周圍的兩雙男性裸像,姿勢變得更加動感和激動。波斯女先知上面的兩個男性裸像(左)向相反的方向向後彎曲,而先知但以理上面的兩個男性裸像(右)向前彎曲,使觀看者產生瞭憂慮的目光,另一個則抬起瞭手臂,使人聯想到運動的民間舞蹈希臘化雕塑。

兩雙男性裸像之間的圓形單色畫,其中一枚沒有畫出裝飾,另一枚描繪著舊約故事裡的押沙龍之死。

1.3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3:《上帝劃分水陸》Separation of the Earth from the Waters,米開朗琪羅繪,1511年,155x270cm【1169×770】

賞析:

敘述的時間順序中的第三個場景是“地球與水域的分離”,描繪在天頂第七個隔間的正中間,位於兩對帶有圓形徽章的裸體男像(ignudi)之間。

米開朗琪羅在穹頂中央繪制的最後三個場景,顯然構成瞭“創世”的三聯畫。朝著祭壇墻前進,藝術傢首先將“地球與水域分離”的場景繪制出瞭實體;然後,在最大的面板之一,描繪瞭“太陽、月亮和植物的創造”的雙重場景;這部分“創世三聯畫”第三個繪制的是“光與黑暗的分離”。按時間順序是從上述場景的最後一個開始,即《聖經·創世紀》的開始;但是,在此後立即描述的事件是創造的第三和第四天,而“地球與水域分離”發生在第二天的開始。不遵守時間順序可能是由於為需要最大空間來表示的場景保留最大面板的區域。

在大地與水域的分離中,造物主飛過深藍色的水域,在他巨大的滾滾鬥篷中高高地飛翔,與天使同在。他明顯縮短的身材似乎是從左觀看的視角。在造物主的後面,天空晴朗明亮,而他的另一側變成灰白色。

1.3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3:《上帝劃分水陸》局部【912×970】

賞析:

較早的傳記作者孔迪維和瓦薩裡對壁畫的理解不同。上帝與天上的使者的精神在水面之上移動。因此,他們以偉大的海的創作為出發點。但是主要的重點是移動(聖傑羅姆的“ ferabatur super aqua”)和神聖姿態。標題為“上帝保佑世界”。如果我們進一步考慮到創造精神是從他的地幔所建議的巨大空間中發展出來的,地幔就像巨大的貝殼一樣形成,那麼我們就會想到深淵的水和靈魂物質的散發,通常被描述為水人類神話和形而上學系統中的元素。

這幅壁畫描繪瞭人類創造之前的一個階段。三個基路伯(註)隱藏在宇宙主宰的鬥篷中,好像預示著聖三位一體。而且,仿佛他體現瞭世界靈魂一樣,他父神的雕像用他有力的雙手幾乎占據瞭整個空間。米開朗琪羅的現實主義以中世紀和上古時代的驚人共生為基礎,完美地表達瞭人類在回到生命之源的過程中所處的位置、任務和命運。他的藝術作品說明瞭精神,自由意志的化身,以及自我施加的有罪惡之束縛。盡管憂鬱困擾瞭他許多,但他意識到自己是造物的缺陷,所以他在西斯廷天頂畫中繪制瞭造物主的創世。在那裡研究米開朗琪羅壁畫的人都對他自己的凈化有幫助。

註:基路伯,即智天使 (Cherub的音譯) ,屢次在《聖經》中被提及,他在舊約中被描述有翅膀、服從上帝的天物;但大多數情況下,“基路伯”與“天使”已被認定為相同意思瞭。

1.3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3:《上帝劃分水陸》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879×470】

上圖:

天頂第7段隔間,中間主畫是《上帝劃分水陸》,兩次描繪瞭全能,創造瞭太陽,月亮和地球上的植物。主畫四周圍繞四個裸體男像(ignudi),;兩個裸像之間,飾有類似青銅的圓形單色畫。左右兩側是兩位先知:左側是波斯女先知(Persian Sibyl),右側是先知但以理(Daniel)。

至於創世第五、六天的工作在此就省略瞭。

1.3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3:《上帝劃分水陸》與天頂畫4:《創造亞當》【1280×853】

第二部分:亞當和夏娃

4. 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

5. 創造夏娃(The Creation of Eve)

6. 偷吃禁果與被逐出伊甸園(The Temptation and Expulsion)

這部分是根據《聖經·創世紀》第二、三章所畫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共有四段情節:

創造亞當:這是人們最熟悉的故事。畫面上,亞當之手即將脫離上帝之手,亞當還是神情泰然,慵懶地向他的創造者抬起手,對於他即將要體驗的苦難毫無知覺。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在上帝的左臂下,已隱約顯現出夏娃的美麗倩影(圖4);

創造夏娃:上帝讓亞當熟睡,從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創造瞭夏娃(圖5);

偷吃禁果: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後,讓他們在伊甸樂園中快樂生活,但眼睛不能看到外面事物。狡猾的蛇教唆他們偷吃禁果,(圖6左)描繪蛇在將蘋果遞給夏娃,而亞當在嘗到蘋果滋味後,自己則急切地去摘取蘋果;

逐出樂園:亞當和夏娃吃過蘋果後能夠見到外物,發現自己都是赤身裸體,感到害羞,以樹葉蔽體,上帝知道後,認為他們不聽聖言,對他們懲罰趕出樂園,讓他們到外面世界去自己謀生,體驗生死苦難(圖6右)。

圖4:

創造亞當

Creation of Adam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670×539】

創造亞當:這是人們最熟悉的故事。畫面上,亞當之手即將脫離上帝之手,亞當還是神情泰然,慵懶地向他的創造者抬起手,對於他即將要體驗的苦難毫無知覺。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在上帝的左臂下,已隱約顯現出夏娃的美麗倩影(是否是夏娃有爭議)。

畫中右側穿著飄逸長袍的白胡須老者是上帝,亞當則位於畫面左側,通身赤裸。上帝的右臂舒張開來,生命之火從他的指頭中傳遞給瞭亞當,而後者則以同樣的方式舒展左臂,含蓄地指出人類是按照上帝的模樣來創造的。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Creation of Adam,米開朗琪羅繪,1510年,280x570cm【1119×516】

賞析:

敘述的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第四個場景是“創造亞當”,描繪在天頂第六個隔間中,在三角拱肩之間。

米開朗琪羅設計的西斯廷天花板壁畫也許代表瞭西方藝術中最復雜的構成。該空間包含一個復雜的偽建築結構,構成瞭類似雕塑的形式。在描述創世紀事件的九種敘事場景中,最崇高的場景是《創作亞當》,以一種新人類的視野,描繪瞭造物主創造生命——人類的瞬間場景。

幾乎不可能將這幅奇妙的繪畫所引起的印象付諸文字;好像電流從繪畫場景傳遞到旁觀者一樣,旁觀者常常覺得他正在協助一場令人震驚的世界震撼事件。米開朗琪羅經歷瞭自己內在的創造階段,通過宗教和藝術的雙重路徑回到瞭通往神聖來源的道路。現在,在上帝的啟發下,他將形式賦給夏娃,橢圓形和拋物線形開始大量增加。具有兩個焦點的軌道數量增加。在接下來的兩個創世紀場景中,它們被大量復制,並成為一種裝飾性的常態。

恰恰在這裡,人類以神像的縮影和化身而存在,即所謂“原人亞當”(Adam Kadmon),從天父的手發出,父親和兒子的手指以慈愛的姿態接觸,這是有意義的,令人信服的永恒被他的天幔和天使之靈的橢圓形(象征著“宇宙蛋”)所限制,而亞當僅形成一個不完整的橢圓形。通過伸出的雙手和手臂,創意閃光從一個軌道傳遞到另一軌道。愛從上帝的面孔和人的面孔散發出來。上帝要他的孩子不亞於他。仿佛在證實這一點,從承載父神之翼的眾神中我們可以找到奇妙的生物——被造物主的左臂包圍的一個天才——這個人物從一開始就引起評論傢的興趣,並被不同地解釋為未創造的夏娃或 Sophia(意為“神聖智慧”)。不論如何,這一人物無疑意味著喜悅。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1624×1150】

1990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安德森的一位醫生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署名Frank Meshberger, M.D.)上撰文稱上帝周圍的形象實際上是一副人腦解剖圖。其中包括端腦的腦溝、腦幹、額葉、基底動脈、腦下垂體和視神經交叉。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右側上帝周圍的區域形狀,其實是人類大腦的橫切面】【圖示1】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右側上帝周圍的區域形狀,其實是人類大腦的橫切面】【圖示2】

上圖為“創造亞當”局部圖與人類腦部合成後的對照圖——當我們細看簇擁上帝的那群天使時,會發現原來那整個圖形就是人類的腦部;環繞天使周圍的佈幔清楚地勾勒出完整的腦部輪廓,上帝所坐的位置約為腦部松果體的位置,而上帝伸出的右手和大腦(天使周圍的佈幔)交會之處,就是額頭中心第三隻眼【註釋】的位置。

【註釋:】松果體與“第三隻眼”:佛傢稱第三隻眼為天目,許多佛像眉心的一點象征天目的位置。雖然松果體生理機能直到最近時期才揭曉,各種古文明和宗教卻早已知道人腦中央的松果體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通道。松果體在開發超自然能力方面非常重要,被看作是高級能量的源泉,與人的靈性提升也有著緊密聯系。英國曼徹斯持大學的阿·羅賓·貝克教授發現:在松果體的前方有一個生物磁場,它可聚集射線,並能起到掃描圖像的作用。

現代西方醫學解剖發現松果體的位置正好和東方道傢所描述的泥丸宮和天目(第三隻眼,Third Eye)的位置相吻合。道傢把松果體稱為泥丸宮、黃庭、昆侖,是人的元神(靈魂)所住之宮。人人都可通過修煉來返本歸真開發自己的第三隻眼。修煉有素者的松果體可以避開人的一雙肉眼睛,直接通過第三隻眼看到不同時空的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質。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1【1059×820】

關於上帝周圍的形象有許多臆測,例如抱著上帝左臂的可能是夏娃,但也有可能是聖母瑪利亞,或者可能隻是一個單純的女性天使。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2【535×750】

從輪廓上看,亞當的青春期面孔仍然缺乏確定的表情,與成熟,精力充沛的主之一形成鮮明對比,他的白發和長長的胡須在空中飄揚。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3【806×1050】

在隱隱約約的自然背景下,似乎隻是在暗示,就像世界的曙光一樣,這位年輕的運動型人物斜倚在草坡上,幾乎在深淵的邊緣,似乎他即將要升起 從地面。 他向著主的手臂伸出手臂,主在高高的天使飛行中高高地站著,在他巨大的紫色披風的陰影下顯得格外醒目。 伸出的手臂和食指即將見面的非凡發明,比喻瞭從創造主到以他的形象塑造的生物所傳遞的生命能量,喚醒瞭他的英勇活力。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4【1042×840】

亞當的身體以明暗對比的線條呈現出極大的柔軟感,同時也具有強烈的雕塑感。

瓦薩裡將亞當描述為“一個人物,其美麗,姿勢和輪廓具有如此高的品質,他似乎是他的至高無上和第一創造者所創造的,而不是單純的凡人的筆觸和設計所創造的。”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5【490×332】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6【1303×670】

《創造亞當》是根據創世紀第二章:“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瞭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耶和華在東方立瞭一個伊甸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米開朗琪羅為瞭集中註意力於大神的創造,以及亞當的誕生,便把神和亞當安量在左右兩邊的空中和陸地上。右邊是耶和華大神,飛翔在空中,他左手抱著天使們,右手伸向亞當。亞當全身裸體,躺在左邊的陸地上,一手伸向大神。神與人的手指象接電似的相互交流,這裡表現瞭充滿精力的老人和年輕而美麗的生命的誕生。體現瞭創造者的權威和被創造者的信心。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局部5【摳圖】【640×244】

米開朗琪羅畫中亞當的形象,可能來自一個雕有奧古斯都騎著摩羯的多彩寶石浮雕(現藏於英國諾森伯蘭郡阿尼克城堡)。這件藝術品原本是樞機主教多梅尼科·格裡曼尼的藏品,他在米開朗琪羅繪制《創造亞當》時正好住在羅馬,且有證據顯示二人頗有交情。但也有說法稱亞當的形象實際上是來自於洛倫佐·吉貝爾蒂同名作品中的亞當。此外,米開朗琪羅的關於上帝與亞當互相向對方伸出手臂的創作靈感,也許來自中世紀聖詩《輕叩心扉之門》(Veni Creator Spiritus)。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全幅【1199×801】

人們公認米開朗琪羅的這組天頂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瞭藝術傢在寫實的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時代人深刻的啟示。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與左右兩側耶穌祖先像,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981×450】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上圖:

天頂中最大的面板之一專門用於《創作亞當》的場景。主畫左右兩側的三角形拱肩,繪有基督祖先傢族畫像,表現基督降生之前的世代相傳。

1.4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在前六幅主畫中面積最大(網友九門胡同拍攝)【960×720】

1.4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4:《創造亞當》與左右兩側耶穌祖先像,以及相鄰兩組主畫四周的裸體人像【1240×530】

(▲提醒:上圖與下圖,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 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440×444】

圖5:

創造夏娃

Creation of Eve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Creation of Eve (with ignudi and medallions)【1101×810】

賞析:

按照敘述的時間順序排列的第五個場景,《創造夏娃》,描繪在第五個隔間的穹頂中央,位於兩對帶有徽章的裸體男像(ignudi)之間。米開朗琪羅將這個場景畫在屏幕上方,而該屏幕最初將教堂的內部分為幾乎相等的兩個部分。從禮拜堂的入口朝聖壇前行,耶和華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夏娃的創造中。他也出現在以下所有場景中。該場景的中心位置在天花板的九個場景中進一步劃分。這是通過改變較大和較小的面板以及按主題排列而創建的模式的補充:創世的三個故事,亞當和夏娃的三個故事,以及諾亞的三個故事——諾亞作為第二個亞當,從洪水中被拯救出來,經歷過大洪水,被視為洗禮的象征。

上帝讓亞當熟睡,從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創造瞭夏娃。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Creation of Eve,米開朗琪羅繪,1509-1510年,170x260cm【1086×771】

賞析:

為瞭回應造物主的姿態和凝視,夏娃似乎從亞當身後的巖石中升起,而不是從他的身體中升起,伸出瞭自己的雙手。這對夫妻的肉體似乎是青春期的肉體,與下一個場景《亞當與夏娃的墮落與被逐出伊甸園》場景中描繪的那些因犯下原罪而變老的肉體相反。主神的身影被包裹在巨大的紫羅蘭色外衣中,隻允許瞥見他在創作的其他場景中所穿的紅色外衣,借鑒瞭喬托和馬薩喬的肖像傳統,但與之不同的是,臉上有金色的頭發和胡須。

女人的創造是以簡單、有力的形式鑄造的設計,仿佛即將從天地中噴出一樣,向造物主雙手合十。這裡所顯示的不僅僅是純粹的物理創造:這是從沉睡的亞當身上汲取的女性鏡像的概念,亞當被束縛在一顆形狀像埃及十字架Staurus的矮樹上——他預示著未來的聖子註定要成為人類罪惡的贖罪者並忍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難(指的是耶穌受難)嗎?

構圖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亞當作為水平元素,父神作為垂直元素,夏娃以崇拜的態度,朝著神的手作對角線的斜邊。他們的分離之前,它們是畢達哥拉斯“數的精神”的和諧統一體。令人驚嘆的壁畫統治著整個拱頂的中心,連接著兩側的先知以西結(主畫左側)和庫邁的女先知(主畫右側),從而突出瞭極性定律的宏偉設計的重要性!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局部1:左下,熟睡的亞當【544×810】

上圖:

上帝讓亞當熟睡,從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創造瞭夏娃。

為瞭回應造物主的姿態和凝視,夏娃似乎從亞當身後的巖石中升起,而不是從他的身體中升起,伸出瞭自己的雙手。

此處的上帝被表現為一位須長衫紫的長者。主神的身影被包裹在巨大的紫羅蘭色外衣中,隻允許瞥見他在創作的其他場景中所穿的紅色外衣,借鑒瞭喬托和馬薩喬的肖像傳統,但與之不同的是,臉上有金色的頭發和胡須。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局部2:右邊,紫袍長須的上帝,從亞當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創造出夏娃【858×1040】

米開朗琪羅創作這幅畫時,壁畫工作已經啟動瞭兩年,工程進度基本達到一半,再加上被傢事煩心,也許畫傢此時已經有點不太平心靜氣吧。因此,到瞭《創造夏娃》這幅畫時,米開朗琪羅采用的是“刻痕法”和“針刺法”雙管齊下:面部、毛發等細部用“針刺法”,衣服、身軀等較大部位用“刻痕法”。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與四周裸體人像、兩個圓形單色畫【549×326】

上圖:

天頂第5段隔間,中間主畫是《創造夏娃》;主畫四周,有四個持有黃絲帶的裸體男像(ignudi)和兩個古銅色圓形畫。

這些米開朗琪羅獨創的裸體男像(專有名詞是 ignudi),現在已將具有各種手勢和姿勢的人物進行“對立平衡”的佈置,替換瞭以前的“對稱”式佈置。成對的人像之間的關系,基於越來越自由和復雜的節奏對應關系,具有旋轉運動和明顯彎曲的肢體。

兩個古銅色圓形畫,所描繪的場景較有爭議:先知以西結頭部上方的圓形畫(左),可能描繪巴力追隨者亞哈支派的滅亡,或 尼迦挪之死,均為舊約故事;庫邁女先知頭部上方的圓形畫(右),可能描繪在先知拿單之前的大衛王(舊約故事),或 在耶路撒冷大祭司之前的亞歷山大。

左右兩側是兩位先知:左側是先知以西結(Ezekiel),右側是庫邁女先知(Cumaean Sibyl)。

1.5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5:《創造夏娃》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738×520】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圖6:

墮落(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

The Fall and Expulsion from Garden of Eden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The Fall and Expulsion from Garden of Eden,1509-1510年,280x570cm【1758×770】

解說:

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後,讓他們在伊甸樂園中快樂生活,但眼睛不能看到外面事物。狡猾的蛇教唆他們偷吃禁果,上圖左半部分描繪:人頭蛇身的撒旦在將蘋果遞給夏娃;而亞當在嘗到蘋果滋味後,自己則急切地去摘取蘋果。

上圖右半部分描繪:亞當和夏娃吃過蘋果後能夠見到外物,發現自己都是赤身裸體,感到害羞,以樹葉蔽體,上帝知道後,認為他們不聽聖言,對他們懲罰趕出樂園,讓他們到外面世界去自己謀生,體驗生死苦難。

賞析:

隨著亞當的墮落和被驅逐出伊甸園,米開朗琪羅邁出瞭大膽而重大的一步,邁向更加清晰。有人指出,畫面中的三個“壁柱”(由人體、樹幹構成),左邊的一對“壁柱”是墮落過程,右邊的一對“壁柱”是從天堂降下的過程,中間的“壁柱”是以女性誘惑者為中心的擬人化知識樹(墮落之前的生命之樹);構圖組合成字母“M”,這是米開朗琪羅的簽名嗎?左邊有一些細節,表明伊甸園的繁華,但即使在這些細節中,一個貧瘠的樹樁也將其樹枝伸到瞭原型女性的旁邊。在右邊,完全的荒涼圍繞著這對夫妻。

整個敘述的節奏從左到右流動。夏娃大膽地抓著蘋果,亞當貪婪地抓著蘋果,但不幸的是,他似乎比女人更大。他知道,通過他的墮落,與他親近的上帝已經變得無法接近和遙遠。他幾乎鄙視他覺得不值得的花園。盡管巖石和貧瘠的樹樁,伊甸園——寓意幸福,卻過於舒適而充滿歡樂;身體過於豐滿,光滑,頭頂的葉子幾乎過於茂盛。好像米開朗琪羅的意思是說:“這還不是事實。那將必須在我們命運的沙漠中贏得。”

此外,令人驚訝的是,雖然在飛行中並且被大大縮短瞭視角,但持劍將亞當與夏娃逐出伊甸園的天使,也指著一條出路,看起來,天使像是纏繞著中間樹上那個蛇身人首的誘惑者撒旦的“雙胞胎”,並且像那條蛇一樣,天使也從生命之樹【註】上發出生命指令——這似乎寓意著:善與惡已經分裂,成為雙重力量。

(註:生命之樹 Cabalistic Mandala,Cabala在希伯來文中,是傳承的意思,據說包括整個宇宙的智慧)

就像幾乎所有西斯廷穹頂上的壁畫一樣,這個想法充滿瞭謎團,我們現在意識到,這些謎團在藝術和結構上都具有相似之處。一切都以米開朗琪羅的設計為紐帶,他對於自學的知識與神學的思考很謙卑,他沒有在邏輯范疇或辯證法方面思考,而是在視覺和符號方面思考。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1:左邊與中間,亞當與夏娃被纏繞在生命樹上的蛇誘惑,偷吃禁果【1212×1090】

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後,讓他們在伊甸樂園中快樂生活,但眼睛不能看到外面事物。狡猾的蛇教唆他們偷吃禁果,上圖左半部分描繪:人頭蛇身的撒旦在將蘋果遞給夏娃;而亞當在嘗到蘋果滋味後,自己則急切地去摘取蘋果。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1:左下,亞當與夏娃被蛇誘惑,偷吃禁果【860×1050】

上圖:

在左邊,在一片樹木茂密的樹枝劃出的空間中,在明亮的天空中突出,而巖石形成的適中的對角線,超過一棵枯樹的樹幹,在誘人的蛇之間產生瞭各種手勢——這條蛇仿佛是一個女人的外表;亞當和夏娃,以年輕、運動的身體,沐浴在玫瑰色的陽光下。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2:左下,夏娃【540×774】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2:左下,夏娃特寫【507×1000】

狡猾的蛇教唆他們偷吃禁果,左半部分描繪:人頭蛇身的撒旦在將蘋果遞給夏娃;

而亞當在嘗到蘋果滋味後,自己則急切地伸手去摘取蘋果。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3:纏繞在中間生命樹上的撒旦,人首蛇身【595×991】

誘人的蛇裝扮成女人。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3特寫:纏繞在中間生命樹上的撒旦,人首蛇身【726×750】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4:亞當伸手摘禁果【630×354】

上圖:

註意米開朗琪羅筆下的亞當是手伸出去主動摘蘋果。

下圖:

註意:雖然在飛行中並且被大大縮短瞭視角,但持劍將亞當與夏娃逐出伊甸園的天使(下圖右穿紅衣者),也指著一條出路,看起來,天使像是纏繞著中間樹上那個蛇身人首的誘惑者撒旦的“雙胞胎”,並且像那條蛇一樣,天使也從生命之樹上發出生命指令——這似乎寓意著:善與惡已經分裂,成為雙重力量。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5:纏繞在中間生命樹上的蛇,再往右是紅衣天使,將亞當與夏娃逐出樂園【1135×770】

在右邊,一位天使伸出瞭劍,向罪人展示瞭從伊甸園流放的途徑。

在荒涼的風景中,亞當和夏娃開始痛苦和死亡的命運,他們的身體收縮,突然變老,他們張開的臉生動地表達瞭自己的悔恨和痛苦。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6:右邊,天使揮劍,將亞當與夏娃逐出伊甸園【732×728】

上圖右半部分描繪:亞當和夏娃吃過蘋果後能夠見到外物,發現自己都是赤身裸體,感到害羞,以樹葉蔽體,上帝知道後,認為他們不聽聖言,對他們懲罰趕出樂園(體現為天使揮劍驅逐),讓他們到外面世界去自己謀生,體驗生死苦難。

註意畫面右邊: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已然從年輕貌美變成軀體衰老、面目可憎的中老年人——這是由於他們犯下原罪;苦難、疾病、衰朽與一切不幸,其實都來源於最初的造孽與自我的墮落。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局部6:右邊,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原本青春的肉體已變得衰老【1073×1090】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全幅【1031×532】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2147×430】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上圖解說:

天頂第4段隔間,寬大的中間面板,在中間善惡樹的兩側,繪有“亞當和夏娃的墮落”和“被逐出伊甸園”兩個場景。

主畫左右兩側的三角形拱肩,繪有基督祖先傢族畫像。

讀聖經的人,往往將舊約與新約內容聯系起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替人類贖罪,而這一切源於人類始祖犯下的原罪。

1.6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6:《偷吃禁果與逐出伊甸園》與天頂畫5:《創造夏娃》、4《創造亞當》(網友九門胡同拍攝)【960×720】

第三部分:諾亞的三個故事

7. 諾亞獻祭(The Sacrifice of Noah)

8. 大洪水(The Great Flood)

9. 諾亞醉酒(The Drunkenness of Noah)

這部分根據《聖經·創世紀》第六至九章的文字繪制。上帝造人後,發現人類有很多罪行,隻有諾亞一傢善良,上帝決定懲罰人類,告訴諾亞制造一座方舟,然後使大地出現大洪水,將人類消滅,隻留下諾亞一傢繼續衍生後代。諾亞有三子,分別為含、閃、雅弗,他們均有妻子,連同諾亞夫婦,共計8人。

圖8:前景表現洪水到來,人們各自選擇安全地點保命,諾亞一傢8人則登上方舟(圖8後景),安全度過洪水災難。

圖7:洪水退後,諾亞領著一傢人為上帝獻祭聖禮,以羔羊向上帝獻祭,地上已有一頭,一子又拖入另一頭。在聖經正本中筆者未找到此情節,可能是次經中的故事或是米開朗琪羅的發揮。

洪水過後,諾亞開始種地,栽培一座葡萄園,一天,他喝瞭園中葡萄酒,赤身露體醉臥於帳篷中,其子含進入帳篷見到後,告訴其他兩個兄弟閃和雅弗,後二人拿著衣服、倒步入帳,披於父身,避免不雅觀感。諾亞醒後知情,令含的後人世世代代為閃的仆人。圖9 描繪諾亞醉臥帳篷內,其子入帳情況。此處,米開朗琪羅並未繪有倒步入帳情況,可能是他將之忽略。

這組畫出現第二次時序顛倒,圖7中的祭獻應在圖8中的洪水之後發生。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8:《大洪水》、9《諾亞醉酒》(網友九門胡同拍攝)【960×720】

圖7:

諾亞獻祭

Sacrifice of Noah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Sacrifice of Noah (with ignudi and medallions)【1149×770】

賞析:

在敘述的時間順序上,第七個場景是《諾亞獻祭》,描繪在第三個隔間的正中間。

主畫四周的四個男性裸像(ignudi)的流利程度更高,並且結構比第一個區域的精細。而且,他們的姿勢不再完全對稱。實際上,在左側的兩個裸像中,隻有身體的下部是對稱的,而半身和頭部的扭曲則是對立的表現。但是,兩者的右臂都向中心延伸,以固定支撐徽章的色帶。另一邊,右側的裸像向外部傾斜,他們之間的唯一區別似乎是它們的手臂位置。

在圓形單色畫中,描繪瞭兩個舊約故事:巴​​力神雕像的毀滅和烏利亞的殺戮。

中間主畫《諾亞獻祭》,人物造型取材於古典浮雕,諾亞(Noah)在其他人物的協助下,在中間的祭壇上奉獻犧牲品(祭品,在這裡是羊),感謝神恩。在聖經敘述的時間順序中,“諾亞獻祭”應該在大洪水之後,而不是在大洪水之前,但是除瞭與場景的類型學解釋有關的考慮之外,米開朗琪羅可能更喜歡保留為天花板上最大的面板場景——大洪水留出空間。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Sacrifice of Noah,米開朗琪羅繪,1509年,170x260cm【1132×780】

洪水退後,諾亞領著一傢人為上帝獻祭聖禮,以羔羊向上帝獻祭,地上已有一頭,一子又拖入另一頭。在聖經正本中暫未找到此情節,可能是次經中的故事或是米開朗琪羅的發揮。

圖面中八個人物各有表情,各司其職,動靜結合。還有那作為祭品的兩頭羊、左上角那頭被驚嚇的牛!瞧瞧老牛的那小眼神非常生動而又傳神。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局部1:諾亞兒子從門外拖來羊【771×1180】

上圖:

左邊,多梅尼科·卡內瓦利(Domenico Carnevali)在1568年左右繪制瞭拖拉公羊的青年人的畫像,並取下瞭動物的內臟,這是由於墻體結構不穩而使灰泥層脫離而丟失的原始畫像。

畫面中,站在祭壇後諾亞身旁的一名青年,是米開朗琪羅助手所繪,該青年用火炬點燃壇下的火,用手遮擋瞭臉部的高溫。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局部2:中間,宰羊準備祭獻【740×1210】

在最近的修復中,在右邊的諾亞妻子的部分,被認為是米開朗琪羅助手所繪,助手筆下的人物,被僵硬的輪廓包圍並且以粗略的方式建模。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局部3:正中諾亞身後的老婦,為諾亞之妻【737×1130】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全幅【690×475】

1.7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7:《諾亞獻祭》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793×500】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上圖解說:

天頂第3段隔間,中間主畫是《諾亞獻祭》,以“諾亞故事三聯畫”的形式與先前兩大部分場景(“創世三聯畫”、“亞當夏娃三聯畫”)相聯系。 主畫四周圍繞四個裸體男像(ignudi);兩個裸像之間,飾有類似青銅的圓形章綬帶。 左右兩側是兩位先知:左側是埃裡色雷女先知(Erythraean Sibyl),右側是先知以賽亞(Isaiah)。

這組畫出現第二次時序顛倒,圖7中的“諾亞獻祭”應在圖8中的“大洪水”之後發生。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7:《諾亞獻祭》、9《諾亞醉酒》【793×1220】

圖8:

大洪水

The Deluge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The Deluge (with ignudi and medallions)【768×639】

大洪水:

上帝造人後,發現人類有很多罪行,隻有諾亞一傢善良,上帝決定懲罰人類,告訴諾亞制造一座方舟,然後使大地出現大洪水,將人類消滅,隻留下諾亞一傢繼續衍生後代。諾亞有三子,分別為含、閃、雅弗,他們均有妻子,連同諾亞夫婦,共計8人。

上圖前景表現洪水到來,人們各自選擇安全地點保命,諾亞一傢8人則登上方舟(上圖後景),安全度過洪水災難。

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瞭。神就對諾亞說:我要把他們一並毀滅。你要用木造一隻方舟。我要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有血肉的貨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那裡保全生命。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The Deluge,米開朗琪羅繪,1508-1509年,280x570cm【1280×624像素】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賞析:

故事的時間順序中的第八個場景《大洪水》被描繪在天頂第二個隔間的大區域中,在三角拱肩之間。

在舊約和新約之間類型關系的學說中,“大洪水”被認為是“洗禮”的預兆,而“方舟”則是“救贖之道”的象征。洗禮的理想之水消除瞭原罪,而洪水則洗凈瞭罪人的世界。諾亞被約櫃的樹木從水裡救瞭出來,就像十字架的樹木為教會中的那些人提供瞭救贖一樣。

在人類中,可以區分三種不同的行為方式:心存正義者在方舟中避難,在其中尋求救贖(第一類人);充滿罪孽的人則企圖攻擊它(第二類人);而其他人則由於對世俗事物的過度依附而迷失瞭,他們隨身攜帶財產尋求安全,但隻是徒勞(第三類人)。

在壁畫的前景中,人們試圖擠在右邊的巖石小島上,或者疲憊地爬到左邊的高地上,以逃避水位上升的威脅。在遠處,邪惡的人到達瞭方舟周圍的平臺,將自己投向被排除在外的船隻。最後,到達方舟和前景之間即將翻覆的船隻的人也進行瞭激烈的鬥爭。那些不願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來求救的人的行為反擊瞭暴力場面,但他們表現出瞭同情心,以及對同一個災難不堪重負的最弱者的深刻憐憫。

帶有大洪水的大區域被分成幾個部分,其中包含一些奇妙的細節,但是這些沒有被適當地整合。為瞭彌補這一點,畫面中必須安排一組讓人聯想起古代但又充滿新實驗和動感的人物。赤裸裸的人類辛苦勞作,背負或被帶走,並陷入瞭不可避免的命運。

幾乎沒有表明自然界和元素的破壞力,這在米開朗琪羅的許多作品中都顯而易見,這是合乎邏輯的。他看到瞭人類的一切激情與折磨,辛勞與勝利。對他來說,重點刻畫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對經歷者的影響以及他們的反應,以人物的動作和手勢來表示。在苦難中,人們可能在翻船附近和方舟周圍犯下錯誤,但是互助和憐憫的場面占多數,這是人們天良未泯的表現;同時啟發觀者思考一個問題:這些人因什麼而遭遇神怒與滅頂之災?又因什麼而擁有被救贖的一絲希望?這是一個很棒的構圖,同時顯示出畫傢盧卡·西諾雷利(Luca Sigorelli)【註:西諾雷利在奧維多大教堂裡的壁畫《最後的審判》,見文末鏈接】和其他畫傢對米開朗琪羅的影響。

米開朗琪羅表現人類絕望和受上天懲罰的戲劇性場面,是通過那些迷途罪人的姿態和表情展現出來的,他們有的互相幫助和照顧,另一些則在為茍延性命而苦苦掙紮。綠色、藍紫色和粉紅色之間的色彩反差增強瞭大難臨頭的氣氛。看著這些由於受磨難而表情滯重的人物向前行進,我們幾乎能聽到狂風搖撼樹枝時的呼嘯,幾乎能感覺到上帝憤怒時的恐怖氣氛。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局部1:右邊【888×1013】

上圖:

右邊,有些人由於對世俗事物的過度依附而迷失瞭方向,並隨身攜帶財產尋求安全。然而,這些努力都是徒勞的。在前景中,他們試圖擠在右邊的巖石小島上,以逃避水域上升的威脅。

下圖:

那些在方舟和前景之間到達將要傾覆的船的人,也進行瞭激烈的鬥爭。 在遠處,邪惡的人到達瞭方舟周圍的平臺,將自己投向被排除在外的船隻。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局部2:中間,遠處方舟,近處人群【775×1180】

前景、後景,層次分明:

遠處方舟,近處人群——有的擠在大盆裡,有的在小島上掙紮,還有人爬到樹上(見下圖左邊)。

看著這些由於受磨難而表情滯重的人物向前行進,我們幾乎能聽到狂風搖撼樹枝時的呼嘯,幾乎能感覺到上帝憤怒時的恐怖氣氛。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局部3:左邊【890×1010】

上圖:

左邊,這些人與右邊擠在巖石小島上的人類似,也由於對世俗事物的過度依附而迷失,他們隨身攜帶財產尋求安全。在前景中,他們試圖疲倦地爬上左側的高地,以逃避水位上升的威脅。

這些人類,他們有的互相幫助和照顧,另一些則在為茍延性命而苦苦掙紮。綠色、藍紫色和粉紅色之間的色彩反差增強瞭大難臨頭的氣氛。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局部4:左邊,爬到樹上躲難【754×1112】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局部5:左邊右下角一個哀哭的小孩【170×170】

米開朗琪羅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歷史畫面,而是以大洪水這一有強烈震撼力的場面和兩幅有關諾亞的壁畫開始。此幅作品在構圖上被分為一系列單獨的群體,並呈曲線狀分佈,在單調的、鉛灰色背景襯托下,這些人群顯示出浮雕效果。

其實,《大洪水》這一幅畫是米開朗琪羅此系列天頂畫的開筆之作。全程采用“針刺謄繪法”。畫傢雖然花瞭大量的時間,但效果卻並不理想,最開始,整個畫面人物佈局笨拙雜亂(而同一時間段內,拉斐爾在梵蒂岡教皇宮簽字廳內完成瞭那幅著名壁畫《聖禮的爭辯》(就在《雅典學院》壁畫旁邊)【註:拉斐爾的梵蒂岡壁畫巨作,見文末鏈接】,畫上人物形象姿態生動而優雅,數十位人物各安其位,和諧而又不冗雜)。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全幅【1034×516】

1.8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8:《大洪水》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耶穌祖先,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986×430】

(▲提醒:點開圖片可查看高清大圖)

上圖解說:

天頂第8段隔間,中間主畫是《大洪水》,以巨大的面積描繪,這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中最早繪制的第一幅。

左右兩側的三角形拱肩,繪有基督祖先傢族畫像。

圖9:

諾亞醉酒

Drunkenness of Noah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Drunkenness of Noah (with ignudi and medallions)【1148×800】

解說:

大洪水退去後,諾亞開始種地,栽培一座葡萄園;一天,他喝瞭葡萄酒,赤身露體醉臥於帳篷中,其子含進入帳篷見到後,告訴其他兩個兄弟閃和雅弗,後二人拿著衣服、倒步入帳,披於父身,避免不雅觀感。諾亞醒後知情,令含的後人世世代代為閃的仆人。圖9描繪諾亞醉臥帳篷內,其子入帳情況。此處,米開朗琪羅並未繪有倒步入帳情況,可能是他將之忽略。

賞析:

按敘述的時間順序排列的第九個(也是最後一個)場景是“諾亞醉酒”,描繪在第一個隔間的穹頂正中間,位於兩對帶有圓形徽章的裸體男像(ignudi)之間。

舊約中“諾亞的醉酒”是從聖奧古斯丁時代起就被解釋為對新約中“基督被嘲笑”的預兆。由葡萄樹的果實造成的先祖的屈辱,暗示瞭通過同意融入以色列的“葡萄園”而羞辱自己的道。

四個裸體男像(ignudi)是西斯廷禮拜堂中的此類人物的第一批。現在,在北側的兩個男像中隻有一個的頭部、肩膀和腳可見。 1797年在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爆炸的粉末彈匣爆炸後,因灰泥層的分離使壁畫遭到破壞。16世紀的版畫表明,該雕像是面對它的人的鏡像,很可能它是用相同的底圖來繪制的。天頂第一個隔間中的裸體男像,比後幾個隔間中的裸體男像擁有醉的的明暗對比,這使人物充滿瞭硬度。

裸體男像的橡樹葉和橡子的花環頭飾——這是對教皇西斯圖斯四世的傢族姓氏(Pope Sixtus IV della Rovere,簡稱“橡樹”)的寓言,以及穿過大型鍍金圓形徽章框架的緞帶。兩個圓形畫描繪的舊約場景分別是:畢甲從拿伯的葡萄園車上扔下被廢國王約蘭的屍體,以及押尼珥被謀殺。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Drunkenness of Noah,米開朗琪羅繪,1509年,170x260cm【601×376】

《聖經》記述:

“含看見瞭父親的赤身裸體,並告訴瞭兩個兄弟。閃和雅弗拿瞭一件衣服,放在兩肩上,向後退去,遮蓋瞭父親的裸體,他們的臉向後退,這樣他們就看不到他們父親的裸體。”

米開朗基羅顯然忽略瞭諾亞三個故事的時間順序,因為“諾亞獻祭”應該直接發生在大洪水之後。相反,當我們從東門進入教堂時,仰頭就可以看到:諾亞睡著瞭,被兒子嘲笑瞭,這是第一個與人見面的壁畫。這幅畫在四個裸體男像(ignudi)之間占據一小塊區域。

沉睡的族長被放置在觀者所看到的第一幅壁畫的底部。祖先的退化,類似於羅馬的河神,但仍被神選擇,渡過大洪水,擁有長壽,以此確保人類的生存和救贖;也許可以這樣說,諾亞的醉酒與沉睡,這不是酒的過量,而是人類對精神記憶的喪失。那些剝奪和嘲笑他的兒子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也不瞭解自己或命運。諾亞的奉獻與虔誠撫平瞭天父,並將原屬於上帝的一切奉獻給瞭上帝(上帝是造物主)。為瞭他的緣故,永恒的宇宙主宰者決定贖回人類。如果兒子嘲笑父親,那是他們自己的恥辱,而不是他的恥辱。人們在失明中看不見或不理解的正是種族的墮落和不可抗拒的業力。

憑借這一聖經題材,米開朗基羅為我們提供瞭他一生對人類狀況的悲痛的見解。如果在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隻是構圖、畫技等問題,這肯定是瑣碎且短視的;雖然這些畫技的高超是不言而喻的,能看到畫傢盡瞭最大的努力解決瞭這些,但他主要關心的是人類和自己的靈魂(精神)。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局部1:左邊後景,諾亞在洪水退去後開始種地,開辟葡萄園與釀酒【672×1280】

上圖:

左邊描繪:

諾亞做起農夫來,栽瞭一個葡萄園。他喝瞭園中的酒,便醉瞭。在帳篷裡赤裸著身子。

聖奧古斯丁自己的解讀:諾亞種植葡萄園的傳統——如左圖所示的場景,預示瞭基督的化身。

中間碩大的釀酒木桶,占據著整個場景。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局部2:中間,醉酒熟睡的諾亞【880×870】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局部3:右邊,諾亞的三個兒子【783×1160】

上圖:

右邊,諾亞的三個兒子含(Ham)、閃(Shem)和雅弗(Japeth)。

諾亞喝瞭葡萄酒,赤身露體醉臥於帳篷中,其子含(Ham)進入帳篷見到後,告訴其他兩個兄弟閃(Shem)和雅弗(Japeth),後二人拿著衣服、倒步入帳,披於父身,避免不雅觀感。諾亞醒後知情,令含的後人世世代代為閃的仆人。此處,米開朗琪羅並未繪有“倒步入帳”情節。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與四周裸體人像、左右兩側先知,米開朗琪羅繪,1508-1512年【1986×430】【1979×602】

上圖:

天頂第一段隔間,中間主畫是《諾亞醉酒》,主畫四周圍繞四個裸體男像(ignudi),頭戴飾有橡樹葉和橡子的花環【註】;兩個裸像之間,飾有類似青銅的圓形章綬帶。左右兩側是兩位先知:左側是先知約珥(Joel),右側是德爾菲女先知(Delphic Sibyl)。

【註:這是對教皇西斯圖斯四世的傢族姓氏(Pope Sixtus IV della Rovere,簡稱“橡樹”)的寓言】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9:《諾亞醉酒》與最頂端先知撒加利亞(網友若奇仰拍)【793×1090】

【再次提醒:】

本文有許多高清大圖(圖片名稱末尾都標明瞭像素尺寸),點開圖片可查看清晰大圖。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全景,下面是祭壇墻《最後的審判》(網友若奇拍攝)【960×2548】

以上九段天頂主體壁畫,以恢弘的手筆、雄渾的氣勢,闡述著宇宙的初始,對人類的創造,以及生命的沉淪與災難,交錯在不同形態的裸體人像之間。

1.9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創世紀》主畫與兩側先知、耶穌祖先像(掠影)【1024×768】

(未完待續,請見下篇)

預告:

下篇繼續介紹天頂主畫四周的:十二先知,二十個裸體人像、十個圓形單色畫,穹隅四角的四個舊約場景,以及三角拱肩與弦月窗的耶穌祖先傢譜像。

本文的下半篇:

梵蒂岡博物館(11)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十二先知、裝飾人像、耶穌祖先,米開朗琪羅巨作【詳盡欣賞】

(若以上鏈接失效,還有兩個備份的鏈接,分成上、下篇: )

上:梵蒂岡博物館(11.1)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十二先知、裝飾人像,米開朗琪羅巨作【詳盡欣賞】

下:梵蒂岡博物館(11.2)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耶穌祖先傢譜,米開朗琪羅巨作【詳盡欣賞】

下幾篇:

梵蒂岡博物館(12)西斯廷禮拜堂-祭壇墻《最後的審判》,米開朗琪羅巨作【詳盡欣賞,多圖】

梵蒂岡西斯廷(13)西斯廷禮拜堂壁畫:南墻摩西生平、北墻耶穌生平,文藝復興三傑的老師們濟濟一堂的手筆

或: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壁畫(1):南墻摩西生平(文藝復興三傑的老師們的手筆)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壁畫(2):北墻耶穌生平(文藝復興三傑的老師們的手筆)

【“梵蒂岡詳盡遊覽”連載目錄:】

梵蒂岡-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外立面雕塑、五扇大門【多圖欣賞】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內部欣賞:米開朗琪羅的穹頂、貝爾尼尼的青銅華蓋、諸聖雕像【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詳盡遊覽(1)松果庭院、庇護-克萊門蒂諾館、賈拉蒙特館:古希臘羅馬雕塑【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詳盡遊覽(2)庇護-克萊門蒂諾博物館:繆斯館、希臘十字廳、圓形展廳【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詳盡遊覽(3)地圖長廊,視覺盛宴:金碧輝煌的天頂,兩壁山海巨幅地圖【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詳盡遊覽(4)掛毯陳列館(掛毯與長廊天頂)、燭臺陳列館 (坎代拉勃利陳列廊)【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詳盡遊覽(5)聖母無染原罪廳、索別斯基廳、宗座圖書館(美輪美奐的長廊天頂)【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6)拉斐爾畫室1 君士坦丁室壁畫:君士坦丁大帝受洗與獻禮、米爾維安橋之戰、十字架顯聖

梵蒂岡博物館(7)拉斐爾畫室2 埃利奧多羅室壁畫:埃利奧多羅被逐出聖殿、博爾塞納的彌撒、救聖彼得出獄

梵蒂岡博物館(8)拉斐爾畫室3 簽字廳壁畫:雅典學院、聖禮之爭、帕爾納斯山、三德像,天頂畫【多圖】

梵蒂岡博物館(9)拉斐爾畫室4 火災廳壁畫:波爾哥的火災,拉斐爾老師佩魯吉諾的天頂畫【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14)“拉斐爾涼廊”52幅聖經壁畫:罕見的拉斐爾傑作【詳盡欣賞,多圖】

梵蒂岡博物館(15)波吉亞寓所:六個房間壁畫,平圖裡基奧繪【詳盡欣賞,多圖】

梵蒂岡博物館(16)教皇宮-尼古拉廳,虔誠修士安吉利科壁畫:聖勞倫斯與聖司提反生平【多圖欣賞】

梵蒂岡博物館(17)繪畫陳列館,18個展廳,畫作一覽【多圖】

梵蒂岡詳盡遊覽(18)導讀(文末有:連載目錄)

———————————————————————————————

【相關閱讀:】

意大利奧維多大教堂-壯觀的巨幅壁畫系列《最後的審判》(盧卡·西諾雷利繪)+弗拉·安吉利科天頂畫

———————————————————————————————

▼本系列總索引:

意大利(佛羅倫薩 羅馬 梵蒂岡 錫耶納)、俄羅斯:教堂、宮殿;法國凡爾賽宮;古埃及神廟與壁畫【詳盡遊覽-目錄索引】

———————————————————————————————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