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國內一流強港邁進——江蘇連雲港港口見聞

  圖為江蘇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 (資料圖片)

  芒種時節,登江蘇連雲港雲臺山頂向東俯視,眼前的連雲港港區碧波蕩漾、港闊水深。一望無際的堆場上,各式尺寸、花色的集裝箱如積木般層層疊疊;大紅色的龍門吊、橋吊爭分奪秒裝卸集裝箱;港區內鐵路線上火車呼嘯穿行;更遠處,巨輪川流不息,在海天一色中劃出優美的曲線。

  連雲港港開港於1933年,經過90年的開發建設,現已構架連雲港區、徐圩港區、贛榆港區、灌河港區“一港四區”格局,配套建設30萬噸級航道,萬噸級以上海港泊位85個、千噸級以上內河泊位35個,最大泊位等級30萬噸級,綜合通過能力約2.2億噸,其中集裝箱320萬標箱。2022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超過550萬標箱。

  近年來,連雲港港堅持陸海統籌,通過放大陸樞紐通道優勢,著力打造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陸海通道戰略樞紐,高質量發展煥發勃勃生機。山海之間,一個現代化、智能化港口從藍圖成為美好現實,成為連雲港對外開放的前沿和重要平臺,正朝著國內一流強港闊步進發。今年1月份至4月份,連雲港港累計貨物吞吐量成功突破1億噸,同比增長13.5%,集裝箱完成194.15萬標箱,同比增長18%。

滾裝出口高位增長

  5月22日,連雲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港務分公司碼頭上汽笛聲聲,船長199米的大型汽車滾裝船“華輪泰邦”號緩緩靠岸,851輛各式汽車在碼頭前沿排起長隊、魚貫而入,從連雲港走向全球。

  記者在連雲港港滾裝船碼頭看到,這裡車船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堆場上各品牌汽車整裝待發,滾裝船內一排排汽車在信號員與定位員的指揮下緊密停放,儼然成瞭一座巨型的多層停車場。作為全國排名第三的滾裝汽車碼頭,連雲港港出口航線遍佈歐洲、東南亞、南美洲和中東地區。

  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連雲港口岸出口車輛11.4萬輛,同比增長127.57%。

  連雲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港務分公司副總經理彭橋在港口工作瞭十多年,見證瞭滾裝船業務的飛速增長。

  “滾裝船業務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但2018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彭橋說,隨著國產汽車品牌在自主研發、產品設計與制造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出口量保持高位增長。我們搶抓機遇,堅持“航線帶貨源、貨源穩航線”的市場開發佈局,以上汽為突破口,積極拓展奇瑞、沃爾沃等其他汽車出口份額比例,增強滾裝主體貨源爭攬競爭力,打造“區域性滾裝件雜貨進出口集散中心”。

  隨著“朋友圈”的日益擴大,連雲港港滾裝船業務踩下“油門”,出口量突飛猛進——2017年完成1.2萬臺,2018年2.1萬臺,2019年6.5萬臺,2020年8.5萬臺,2021年15萬臺,2022年22.6萬臺,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幅,成功躋身中國機械設備和車輛出口三大口岸之一。

  “我們正通過精準市場開發、提升服務能級、做優聯運通道、打造品牌文化,實施集散中心建設‘12345’發展目標。”彭橋告訴記者,今年將完成綠色低碳智能化立體車庫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滾裝隊伍和一套高效標準化操作體系。創建滾裝和風電兩大精品貨種品牌,形成上汽和奇瑞兩大核心汽車品牌,新開發兩條滾裝航線。沖刺月度車輛出口3萬臺、年度車輛出口30萬臺,穩固車輛出口全國前三地位。同時,實現晝夜接卸4個大列及4條滾裝船同時在泊作業常態化,推動膠合板散運市場占有率不低於50%,元明粉等噸袋貨源出口增量超過50萬噸、風電增幅超50%。

海鐵聯運空間廣闊

  始建於1905年的隴海鐵路,經歷40餘年的分段建設,到1952年全線建成,這條貫穿中國東、中、西部的重要鐵路幹線,成就瞭連雲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地位,也為連雲港港提升海鐵聯運效率提供瞭便利條件。

  如今,在連雲港港,從中西部拉來的貨物經隴海鐵路線裝載上船,運送出海;從國外通過海運集運來的貨物,也通過隴海鐵路線,源源不斷送往中西部地區。

  “5月21日,全港鐵路承運計劃為2641車,當日連雲港港口創出‘鐵路日裝車’2891車的新紀錄,刷新瞭去年5月5日2888車的最高紀錄。”連雲港港鐵路運輸分公司運輸管理部經理朱雲說,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強支點、國際樞紐海港,連雲港港通過港口鐵路的合理基礎佈局,疊加生產區域有效拓展、組織流程科學優化、營商環境深度整治的合理調整,助推年度鐵路貨運量頂住壓力、逆勢上揚。

  鐵路是貨物集港的“綠色車票”,海運是貨物出港的“綠色船票”,一進一出之間,連雲港港成功搭建起瞭一條運輸便利、周轉高效的貨物出口“綠色通道”。

  物流是經濟的血脈。在連雲港港墟溝作業區,港口鐵路以發揮骨幹線路裝車優勢為組織手段,以優化卸車流程應對煤炭集港為組織機制,通過在墟溝東作業區推廣“公鐵兩用車”對貨位模式,盤活港鐵機車運用模式,加快車輛在港周轉。去年,連雲港港墟溝作業區完成運量2999.1萬噸,占合計貨運量的50.8%,同比增加189.3萬噸,增幅6.7%。

  連雲港港利用隴海蘭新鐵路直通進港的優勢條件,與中鐵特貨合作開展“汽車坐火車”集港服務,成功實現“零公裡”交貨,大幅降低瞭腹地車企客戶運輸成本。

  2019年6月商貿汽車集港接卸業務開展以來,接卸車數逐年遞增,從961車、4050車到6566車,再到2022年累計完成10608車,連雲港港通過商貿汽車集港接卸地點、能力的合理調配,成功助推年度車輛出口達到20萬臺,並向著新的數字持續攀升。

  如今,依托隴海蘭新鐵路,連雲港港口已將中西部11個省份納入經濟腹地范圍,並在青海西寧、寧夏銀川、河南鄭州等地建立內陸“無水港”,海鐵聯運通道基本覆蓋陸橋沿線主要節點城市。

  “連雲港與中西部物流企業結下瞭深厚友誼,攜手共建共用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廣闊。”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總裁王國超說,下一步,港口將聚焦延伸“飛地”服務,結合各地產業結構和用港需求,以“五個基地、一個港區、一個園區+內陸無水港”為合作領域,共建大通道,共享出海口,全力將連雲港港打造成為中西部地區開展進出口貿易的首選海港。

跨越歐亞雙向開放

  5月18日,一列滿載100個標準集裝箱瓷磚、輪胎、油脂加工設備等生產生活物資的中歐班列從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出發,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後,開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這是自1992年12月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運營以來的第15000列“連雲港—中亞五國”雙向對開班列,也是江蘇中歐班列推進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的新裡程。

  “鋼鐵駝隊”的汽笛聲正緊密編織共建“一帶一路”國傢互聯互通的交通紐帶,見證著歷史絲路今日的復興繁榮。

  數據顯示,連雲港中歐班列周開行量達到14趟,已鋪畫6條常態化運行線路,通達104個國際貨運站點。其中,哈薩克斯坦過境中國進口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的礦產品、糧食等優勢貿易商品80%以上通過連雲港口岸集散分撥。

  “2022年連雲港開行中歐(亞)班列728列,同比增長17.7%。”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龍說,2019年以來,連雲港中歐班列已實現“重去重回”,其滿載率、重箱率基本達到100%,回程班列占去程班列的比例提升到45.8%,全程運輸時間壓縮至目前的最短8天,並形成瞭海鐵聯運、鐵空聯運、鐵公水聯運等國際多式聯運模式。

  走進中哈物流基地數字化調度中心,藍色的大屏實時動態調度著從連雲港出發的中歐班列情況,4000多公裡外的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實時運轉情況一覽無餘。

  “我們采用的是連雲港港研發的港口大腦信息化項目,該系統可以實現兩地業務聯動、信息聯通和資源共享,哈薩克斯坦當地的小麥、大宗原材料等可在傢門口實現國際貿易‘一站式’辦理、聯運監管‘一體化’運作。”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學梅說,中歐班列的數字化轉型讓連雲港港“智能化口岸”能力不斷提升,比如“船車直取零等待”模式在開行條件滿足情況下,讓國際集裝箱過境時間由原來4天以上縮短至1天以內,每個集裝箱還可節約60%的費用。

  “作為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新亞歐陸海聯運大通道建設,連雲港搭建瞭一條跨越歐亞大洲,滿足長距離、大運輸、全天候、綠色低碳的全球供應鏈,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彰顯出更強大的生命力,帶動瞭沿線國傢和地區經濟繁榮。”楊龍說,依托出海口功能,連雲港港正以全新姿態擁抱世界,打造新時代陸海雙向開放新高地。 (經濟日報記者 薛海燕 蔣 波)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