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利6-1大油田發現-40年的坎坷經歷

墾利6-1油田的勘探經歷是中國油氣勘探領域早期發展的有力見證。

第一階段:潛山勘探

二十世紀後半期,海上勘探借鑒陸上勘探理論,構造圈閉,“占山頭,打高點”,構造圈閉形成天然的蓋層,把油氣封住防止流走,從而形成可觀的油氣藏。我們常說的背斜找油就是構造圈閉的一種,以前流行一句話“背斜找油,向斜找水”,但我認為不完全正確,或者說,這種方法有賭的成分。

1979年8月以中生界和古生界為目的層,在渤海灣部署鉆探瞭BA井,1979年10月,在BA井的東側高點部署BB井,但在古潛山(一種構造)未發現油氣跡象。利用高點構造圈閉理論,墾利找油宣告失敗。

同樣,高點構造找油本身不存在問題,存在的問題是,不是所有圈閉都富含油氣,下凹找油,斜坡找油等陸續出現填補理論空白。引用賈承造院士的話,“以往高點找油的認識是有誤區的,因為油氣的分佈,不一定全在高點,我國大量油氣勘探實踐說明,沉積盆地底部位可以找到豐富的油氣資源”。

第二階段:古近系-新近系構造圈閉勘探的復式油氣成藏

根據渤海盆地其他地區的油氣藏的找油過程,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找油理論,“復式油氣成藏”理論(最先由翟光明院士提出),明確瞭渤海灣盆地是一個 ,多油氣層系和多種油氣藏類型的復雜含油氣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標志著從構造圈閉到巖性圈閉的轉變(對於巖性圈閉的個人理解,從瞄著地下局部形狀找油到根據地質方法找油)。從1979到2007年,墾利區以勘探古近系構造圈閉為主,以新近系為輔,在低凸起南段、中段、北段3個高點分別鉆探瞭KL4-2A井、KL6-A井和BZ36-A井3口井。除KL6-A井外,其餘兩口井在古近系有油氣存在,但油層很薄,不具有商業開采價值。第二次墾利找油連續碰壁。

第三階段:新近系巖性圈閉勘探

在2017年4月鉆探KL4-1A井(斜坡),該井雖在古近系鉆探失敗,但在新近系發現23米的油層,但後期評價過程中,油氣是分散的,不是我們心心念念的大油田,很難開發。但在2019年以後,通過對墾利區域油氣富集規律與主要含油層的探索,才成功發現墾利6-1億噸級油田。

油氣富集規律和主要含油層探索

對於油氣富集規律的研究,萊北低凸起明下段主要發育淺水三角洲沉積體系,受微古地貌和湖平面變化影響,KL6-A井所處的構造高部位以湖相泥巖和淺水三角洲遠端的席狀砂沉積為主,多發育薄儲層。下傾部位可容納空間相對較大,利於巖性圈閉的發育。從宏觀構造位置來看,下傾部位亦是油氣從凹陷運移至凸起高部位的“必經之路”,具有良好的油氣轉移條件。上述認識指導瞭油氣勘探目標從早期的“構造高點”為中心轉向以相對低部位的巖性圈閉為中心。[1]

做油氣勘探就是典型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借用翟光明院士的話,

“我們搞石油的人經常遇到失敗,而且在每個地方都會遇到失敗,我認為並不可怕,我們老一代的搞石油的人,他從不責備你打井打空瞭、打失敗瞭,他責備的是,你打失敗瞭以後,你的情緒低落瞭,就不再進行工作瞭。”

參考

  1. ^ [1]楊海風,牛成民,柳永軍,高雁飛,張中巧,謝祥,王利良.渤海墾利6-1新近系大型巖性油藏勘探發現與關鍵技術[J].中國石油勘探,2020,25(03):24-32.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