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玄武門之變(一)玄武門之變僅是太極宮政變餘波

本章作者:超電磁炮(知乎)、淺綠的詩意(知乎)、秋菊落英(知乎)

參與討論:凝琰(知乎)、犀牛鳥(知乎)、馬兒(知乎)

到目前為止解讀玄武門之變版本多達數十個,普遍偏頗訛謬,漏洞百出,有的因為對唐初政治軍事理解不足導致無法自圓其說,為完善自己邏輯被迫跳出正史記載,甚至歪曲發明歷史,跳入更加錯誤的怪圈。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對李淵這位更加重要的角色忽略研究,輕視他對事變的態度,忽視他的參與,如王夫之就認為在整個過程中“高祖若木偶之屍位於上”,這顯然是對初唐歷史理解的不到位,對玄武門之變理解的偏狹。能夠正確全面解讀玄武門之變,是我們一直的心願。

而要解讀透徹,對於李淵、李世民、李建成等人要解讀到位,需要從晉陽起兵到玄武門之變後廣泛而透徹的認知,這個門檻在隋唐圈都顯得過高瞭,遑論不是隋唐圈的朋友。

我們盡量地把文章寫好,爭取即便毫無基礎的朋友讀完這八章,也能正確解讀和把握玄武門之變。

一、玄武門之變正史記載過程簡介

(熟悉玄武門之變原文記載的朋友,可跳過這部分內容。)

通鑒原文直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等入太極宮(皇宮),將兵力埋伏在玄武門。張婕妤暗中得知瞭李世民向李淵告發李建成的大致理由,跑去向李建成告密。李建成將李元吉叫來商議此事,李元吉說:“咱們最好是集結東宮與齊王府的軍隊備戰,托稱有病,不去入朝(不參加李淵通知的太子齊王淫亂後宮質詢會),以觀察形勢(再作打算)。”李建成說:“(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備戰已非常嚴整,我與你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探消息。”於是,二人一起入朝,行向玄武門。當時,皇帝李淵已經將裴寂、蕭瑀、陳叔達等宰相召集前來,準備質詢查驗這件事情瞭。

李建成與李元吉(通過玄武門進入皇宮後)來到臨湖殿,察覺到情況有變,立即驅馬向東邊東宮和齊王府的方向跑。李世民跟在後面喊他們,李元吉拉弓射李世民,連射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李世民射向李建成,一擊斃命。尉遲敬德帶領七十騎兵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紛紛射箭將李元吉射下馬來。李世民因坐騎(受驚)瘋奔入樹林,被樹枝掛下馬,摔到地上不能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尉遲敬德躍馬奔來大聲怒喝。李元吉抬腳往武德殿方向逃命,尉遲敬德追著射他,將他射死瞭。

翊衛車騎將軍馮立(來自馮翊,地名),得知李建成死訊,嘆息說:“豈能太子活著時蒙受他的恩惠,人傢一死便逃避其禍難!”於是,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來自萬年,地名)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玄武門。張公謹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瞭大門,擋住馮立等人,後者無法進入。雲麾將軍敬君弘掌管著宿衛軍,駐紮在玄武門。他挺身而起,準備出戰,與他親近的人阻止他說:“事情未見分曉,姑且慢慢觀察事態的發展變化,等到兵力集合起來,結成陣列再出戰,也為時不晚啊。”敬君弘不肯聽從,便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奔向前去,結果全部戰死。敬君弘是敬顯雋的曾孫。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 戰,持續瞭很長時間,薛萬徹擂著鼓,呼喊著,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馬因而潰散,薛萬徹與騎兵數十人逃進終南山。馮立殺死敬君弘以後,對手下人說:“這也足夠略微報答太子瞭。”於是,他丟掉兵器,落荒而逃。

皇帝正在海池劃船。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去衛護,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皇帝所在。皇帝大驚,問道:“今天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這裡來要幹什麼?”尉遲敬德回答說:“由於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起兵誅殺瞭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派我來護衛。”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現在怎麼辦好?”蕭瑀和陳叔達說:“李建成與李元吉原來就不是晉陽起兵奪取天下的元謀,統一天下過程中又缺乏大功。他們嫉妒秦王功勛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惡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討伐並誅殺瞭他們,秦王的功勛蓋過所有人,全國歸心。如果陛下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傢政務交托給他,就不會再發生事端瞭。”高祖說:“好!這也正是我平素的心願啊。”當時,南衙北門兵馬和秦王府的兵馬與東宮和齊王府的親信交戰還沒有停止,尉遲敬德請高祖頒佈親筆敕令,命令所有軍隊一律歸秦王節制,高祖聽從瞭他的建議。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由東上閣門出來宣佈敕令,大傢便安定下來。高祖又讓黃門侍郎裴矩前往東宮明白開導各個將士,將士們便都罷戰散去。於是,高祖傳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被人蒙誤,幾乎出現瞭“曾母誤聽曾參殺人而丟開織具逃走”那種疑惑。”李世民跪瞭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長時間地放聲痛哭。

二、玄武門之變的幾個“靜悄悄”

上述這段疑雲重重的喋血事件中,違和地出現瞭幾個“靜悄悄”,令人生疑。

1. 第一個”靜悄悄”:李世民在臨湖殿埋伏瞭七十騎兵靜悄悄。

“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

太極宮地圖如下,請看玄武門、臨湖殿、武德殿、甘露殿、嘉猷門的位置。

建成元吉沒有發現異常,一直從玄武門走到瞭臨湖殿才“覺變”,此前七十騎悄無聲息隱藏在附近。

2. 第二個“靜悄悄”:李建成、李元吉入玄武門時,玄武門一如往常。兩人看不出有異常,帶隨從入宮,直到臨湖殿才發覺不對。

3.第三個“靜悄悄”:世民帶人追殺建成元吉時,宮廷衛隊靜悄悄。

4.第四個“靜悄悄”:尉遲敬德擐甲持矛直到皇帝面前,侍衛靜悄悄。

5.第五個“靜悄悄”:整個過程中,朝臣們靜悄悄。有人認為玄武門之變乃李傢父子“傢務事”,故無論誰輸誰嬴,朝臣都不會參與其中。實則不然,封建王朝時期宗室皇子們往往是朝臣借以實現“從龍之功”的跳板,反之,擁倒臺一方的朝臣將極其危險,例如北齊時期高演奪高殷之位時,重臣楊愔、燕子獻等盡皆被殺。史料不勝枚舉,總之這種時刻都是各方朝臣們全力參與的時刻。然而玄武門之變時,武德重臣們既不見有人奮力掙紮保皇保太子,也不見有人因政治站隊被殺。這種“事不關己”的靜悄悄在歷史縱觀中尤為反常。

三、李世民如何將七十騎悄無聲息運入皇宮

這裡面最恐怖的是皇宮裡竟然有李世民的“七十騎”!“七十騎”從何而來?

皇帝怎麼可能允許李世民將這樣一支部隊弄進皇宮來?

李世民又是如何悄無聲息沒驚動太子、齊王的眼線,而把七十騎安置入皇宮的呢?

1.無論鎧甲、武器、戰馬、將士,往皇宮大內運都是跟“謀反”劃等號的。誠然大過程中李世民是在謀反,但是此前對於皇宮宿衛部隊來說,他們怎麼能讓這些謀反物品“靜悄悄”地進呢。這不是一把匕首,藏著掖著就進去瞭,這是七十騎。如果對七十騎沒有概念的朋友,可以到養馬場去看看七十匹馬占多大地方。

除瞭馬,還有七十個騎士及其武器、鎧甲。

2.這隻是我們第一反應的質疑,其實真要操作起來困難無數倍。如果說這七十騎是從遠處李世民寢宮弘義宮調來,第一步是如何不被皇帝太子齊王的耳目偵知,從弘義宮到達玄武門,兩者相距數公裡,白天馬程一刻鐘左右,夜間慢行要更長時間,這恐怕需要夜間能見度低時行路,蹄包佈馬銜環,還要以行軍姿態讓斥候掌握道路,驅蔽野生耳目。

第二步是進宮,玄武門是皇宮的北大門,守衛防護力量很多,各方勢力耳目眾多,更容易走漏風聲,為瞭萬無一失也需要夜間進宮。一人一馬,共計70組魚貫而入,需要不短時間。在當時,要進門需要通過三個不同的管理系統,一是宿衛部隊,二是負責大門守衛的門禁部隊,三是負責門鎖、鑰匙管理的司宮系統,這三個系統就是“軍隊+保安+宮內職能部門”,要靜悄悄地大規模進門,這三個系統缺一不可。不用說瞭,做到捂著心跳讓七十騎進來,這三個系統的參與者都不能是“通融”辦到的,他們都是謀反集團。

四、其他猜測排除

1.過去有文章說後來皇宮宿衛部隊後來和宮府軍(東宮、齊王府的部隊)作戰,“時宿衛及秦府兵與二宮左右戰猶未已,”猜測是宿衛部隊不明真相糊裡糊塗戰鬥,從上述可知,這個不明真相而戰是不成立的,他們根本就是謀反集團,或者說效忠秦王。

綜上所述,玄武門的宿衛部隊、門禁部隊、部分司宮都是效忠秦王的謀反集團。不然,你永遠無法解釋清晨的臨湖殿七十騎。

2.還有一種猜測,認為這七十騎可能就是混入玄武門守軍,他們是不同情況下秦王暗中安插在守軍中的人。這種猜測是為瞭完美解釋“秦王並非手眼通天而是很慘”+“秦王是靠耍小手段實現將七十騎藏在臨湖殿+“玄武門守軍其實是中立的,隻效忠皇帝李淵的,李淵隨時能決定世民、建成們的生死”這一套觀點。這種猜測其實是缺乏基本常識的腦洞,且不說那時候沒有手機如何協調70人同步行動,即使70人都能完美拿到戰馬鎧甲武器並從崗位脫身,試想:假如中立嚴整的宿衛部隊一大早發現少瞭70個人,並且少瞭70匹戰馬,並且少瞭大量的鎧甲武器,宿衛部隊會如何!玄武門還會“靜悄悄”嗎?那立即就是驚天大事沸反盈天,迅速戒嚴並上報驚動皇宮大內,同時驚動東宮,怎麼會出現使建成元吉無防輕入的完美場景?所以這個猜測是錯誤的,其觀點也同步證謬。

3.還有一種猜測說,“這七十騎是秦王李世民事先以宮廷侍衛或其他身份被悄悄安排進瞭太極宮,等到六月初四早上前來集結。”這種猜測跟上一條猜測一樣,是不現實的,人如何組織、如何聯絡、如何脫身隻是一方面,還涉及戰馬和武器。

4.還有一種猜測說,“皇宮衛隊確實被秦王李世民控制瞭,這七十騎不是從弘義宮運進皇宮的,是原本就是皇宮衛隊,現征調來,用於伏擊太子齊王。除瞭用這七十騎,其他如故。”這種猜測也是不現實的。一是,如果皇宮衛隊被秦王完全控制,後面也會提到皇帝被控制,那麼秦王也已事實完成瞭太極宮政變,但如果搞這麼大動作,秦王不可能全靠一支反水部隊壓場面,他必須派自己王府的嫡系主力鎮場,否則這種僥幸場面用於控制皇帝是災難性的風險。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唐中宗都被逼的從宮裡倉皇奔逃,一直逃到玄武門城樓上,僅有少量宿衛部隊護駕。政變將領李多祚等率軍趕至,想沖上玄武門樓,結果被宿衛士兵阻住。唐中宗趴在樓檻上,對千騎士卒喊話道:“你們都是我的衛士,為何要作亂?若能歸順,斬殺李多祚等,將長保富貴。”千騎軍官王歡喜等人當即倒戈,斬殺李多祚和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政變軍潰散,政變失敗。皇帝始終占著大義,即便是政治投機也是優先選擇。所以,搞這種改天換地的事,不用自己的嫡系主力是不可能的。因此這種政變過程中,沒有秦王府兵馬純靠反水部隊的猜測可以排除。二是,如果皇宮衛隊僅是部分效忠秦王,這七十騎是開小差跑到臨湖殿來埋伏,那麼如前所述,少瞭這麼多士兵、戰馬、武器,可能跑進瞭皇宮,那宿衛部隊立即就要沸反盈天,戒嚴搜查,太子齊王被驚動就不進宮瞭。總之,這種猜測是錯誤的。

視野拉回,咱們再重復一遍為什麼必須是晚上:因為白天無法做到七十騎入皇宮不驚動太子齊王耳目。一旦驚動,太子齊王不可能入玄武門。

五、太極宮被控制

1.在第二天六月初四早晨,臨湖殿七十騎聲勢浩大的追殺,建成臨死的慘叫,元吉和隨從們逃命的呼喝,連東宮都驚動瞭,引起瞭宮府軍圍攻玄武門。

這場殺戮距離皇帝泛舟的海池很近,皇帝和宰相們聽得驚心動魄。正常情況下,宮廷衛隊應該立即大隊湧出一體擒拿,然而並沒有。是皇帝無法指揮宮廷衛隊,還是皇帝旁邊壓根沒有宮廷衛隊?

殺完太子、齊王,“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尉遲敬德這般不軌的危險舉動,正常應該是禦前侍衛威嚇阻攔,進而斧鉞鉤叉一起招呼,然後把他擒拿到禦前。或者侍衛們不敵尉遲敬德的武勇,被他擊破,然後他走到禦前。

然而都沒有!尉遲敬德徑直奔向皇帝,兇悍地向皇帝提出要求。

隻有一種解釋————此前,皇帝的護衛力量已經被“解除”瞭!無論是二五仔劇情還是戰鬥劇情,大概率之前就已被解除,而且是短、平、快、動靜小,皇帝“被泛舟”且有一段時間瞭。

參加皇帝辦公會的宰相及官員們(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應該是入宮後被安排好的宮人精準引導到舟上。

2.關於太極宮已被控制。

李世民已經將兵力運入皇宮,謀反兵力入宮後,第一時間幹嘛?

須知謀反就是要奪取國傢大權,說白瞭就是篡位,所以全部行動的主要目標是皇帝李淵!也就是說,李淵是首要目標,其次才是建成元吉。

拿下李淵後,可以假李淵名義調動力量,有多種方法削建成元吉,當然如果靜悄悄沒被發現,巧妙伏殺是最短平快的方式。總之,重點是李淵。因此,兵力入宮後,秦王勢力豈會不首先控制李淵,反而徑直找片林子藏起來蹲建成?當然不會。

秦王勢力悄然入宮後,徑奔甘露殿拿下李淵,並進而完全控制太極宮,控制全部門禁。

3.因此,李世民安排入宮的不止是七十騎,而是更多。七十騎僅是滿足控制全宮必需之後騰出來的機動力量,用於伏擊建成元吉。實際進入控制太極宮的達數百之多,而且為瞭對付首要目標,是最精銳的力量。

六、秦王府的八百精兵,精銳程度超過當年的“玄甲軍”

關於秦王府精兵驍將,大傢都不陌生,那是打天下的最強團隊之濃縮精華。

1. 五年前打天下時,秦王著名的玄甲軍哪去瞭呢?咦,你說隻有《資治通鑒》提到玄甲,其他史書沒提到,好嘞,輕騎總提到瞭吧,咱不說那叫玄甲軍,就是那“皂衣玄甲”的輕騎!這支“皂衣玄甲”的輕騎是李世民在東征西討中締造的,在當時的開拓年代,“皂衣玄甲”的輕騎不好說是屬於公的還是秦王私人部曲,鑒於李世民的統帥身份,兩者都可以。而且初唐不是大宋,李世民不是狄青,不需要打完仗嚇得卸兵交公,不至於打完仗就把“皂衣玄甲”的輕騎卸在一個兵營自己清潔溜溜走人。尤其是虎牢關之戰以後,用蕭瑀和陳叔達的話說“功蓋宇宙”,加天策上將,權勢一時無兩,這些“皂衣玄甲”的輕騎怎麼安排還是完全在他能力之內的。

我總說“皂衣玄甲”的輕騎,太咬嘴咋辦?本文就用玄甲軍稱呼它,好敘事。這也跟自古以來俗稱吻合,都知道李世民的玄甲軍,不用管是否是建制官稱,它有這麼個稱呼。

這縱橫天下的玄甲軍難道都退役瞭?還是讓秦王過橋抽板用完就找個軍營卸下不要瞭?隻要秦王腦子不抽,就不會扔掉不要。

2.玄甲軍的馬軍總管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尉遲敬德、張士貴等人悉數都在秦王府領兵,領什麼兵,天策上將太尉秦王李世民的部曲唄。

這些部曲哪來的?難道是把追隨多年的玄甲軍兄弟們扔掉,現招的新兵?不可能。所以秦王府部曲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原玄甲軍中優中選優,精華留下。(沒選上的其他兄弟呢?咱怎麼知道!非逼著腦補的話,大概率安置到別的軍隊或者地方適當位置去,優秀的安排去做官瞭吧。)

或者可以說,以秦叔寶等玄甲軍將領為基幹,原玄甲軍優中選優,縮小瞭規模,成為現在的秦王府精兵,這就是大傢津津樂道的“秦王府精兵驍將。”

3.所以,從精銳角度,因為是優中選優,秦王府精兵超過當年的玄甲軍。即便這幾年中有優勝劣汰、更新血液,精銳程度在秦叔寶等人操練下也有保障。

為瞭簡便稱呼,本文就姑且將這支精兵也稱為玄甲軍吧,既簡便,又體現李世民符號,又體現戰力。不在是否穿皂衣玄甲,它就算人人都穿黃金甲,咱也用玄甲軍稱呼它。

如果大傢剛才這一段沒看仔細,為瞭讀者朋友方便和顯示本文誠意,為瞭防止有的讀者挑刺玄甲軍稱謂,我又又又又雙叒叕強調一遍:

武德九年秦王府精兵不等同於當年的玄甲軍,而是精銳程度超過當年的玄甲軍,他們在武德九年的正確稱呼是“秦王府精兵驍將”。但為瞭方便表述且讓讀者朋友有戰力概念,在本文中簡稱“秦王府精兵驍將”為“玄甲軍”。再有人出來質疑哪來的玄甲軍,隻能怪你自己沒看明白昂,我已經夠囉嗦瞭。

如果還有疑問,我就再囉嗦幾句。

從軍隊角度看,鋼七連就算還剩十個人,補充之後它還是牛叉的鋼七連。玄甲軍是李世民符號的輕騎,隻要李世民在,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張士貴等馬軍總管全部都在,他們率領的精銳輕騎走到哪,稱為玄甲軍都沒毛病,無論這些精兵是不是選拔自原玄甲軍。何況我們推理過,兵源大概率選自原玄甲軍。

綜上所述,本文就用玄甲軍稱呼武德九年的秦王府精兵驍將瞭,而且其精銳程度超過虎牢關之戰時“皂衣玄甲”的輕騎。

這個稱呼問題,在後續章節中將不再贅述。

4.秦王府精兵保留多大規模呢,八百人,所以我們就簡稱八百玄甲軍吧。(“且大王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餘人,在外者今已入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資治通鑒》)

我強調,這種“素所畜養”不是秘密私兵模式,而是公開的部曲。

作為天策上將、太尉、領左右十二位大將軍、蒲州都督、秦王李世民,一定是有公開部曲的,他這麼多軍隊高級領導官職,沒有護衛精兵才是笑話。如果八百是秘密私兵,那麼加上秦王公開部曲,將一千多。而在第七章會有論述,在太極宮政變分兵後,秦瓊等率軍突擊隻剩幾百瞭,說明秦王府總兵力就是八百多而已,因此,尉遲敬德所說的“大王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餘人”是秦王府日常公開的部曲,沒有秘密私兵。

其實,日常八百規模剛剛好,數量不刺激皇帝,你秦王總不好天天帶著連虎牢關之戰都打贏瞭的三千五百玄甲軍在京城,試問什麼宿衛軍能打得過你?你帶著一支能隨時掀翻朝廷的力量耀武揚威,那皇帝日子還怎麼過,長安政治秩序成啥樣瞭?

縮小到八百規模剛剛好,又有戰力迷惑性,政敵以為隻有八百兵,但其戰力卻超出想象,具體在第八章會有概念介紹。

5.從玄武門悄然進入的數百玄甲軍任務是,配合反水的宮廷衛隊控制南北1500米、東西1300米的太極宮,其中核心夜間住人部分為南北300米、東西1300米。

此數百騎在宿衛部隊、宮廷衛隊、司宮人員的協助下,從玄武門進入太極宮。宮廷衛隊將領已按秦王府指示將隊伍中的嫌疑者妥善處理,玄甲軍在內應引導下,分為數十個小隊,分撲接管各重要節點,幫助宮廷衛隊制服零星抵抗,掌握整個宮禁。(李元吉早已搬離武德殿獨立開府,第二章會有敘述。)

會有專門一支主力第一時間拿下甘露殿,控制李淵,並請到海池區單獨看守,並將臨湖殿佈置為預設戰場。

六、君臣泛舟看戲開會

不但李淵被泛舟,整個皇帝辦公會都在船上(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李世民安排他們在臨湖殿邊上的海池看一場大戲,讓他們慢慢醞釀,醞釀好瞭,這個會議定下來的事情,將不是皇帝的口敕,而是國傢的決策。

1.天策上將、太尉、上柱國、中書令、尚書令、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雍州牧、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蒲州都督、秦王李世民滲透控制皇宮的程度令人吃驚,請高祖泛舟而不驚動隔壁東宮令人毛骨悚然,我們已經盡量提高對其權勢理解,但仍覺超出想象,再考慮到發動前他浪得隔著數百公裡跟靈州的李靖和並州的李世勣商討謀反之計,更覺驚人。

高祖李淵最重視的盤是前朝遺老貴族圈,而百姓黎庶下沉市場是秦王李世民的盤,中間功臣集團更是李世民的基本盤,即便在前朝遺老貴族圈支持李世民的不在少數,正所謂“你沒有的我有,你有的我還有”。

以宇文士及為例,他當年跟李淵是同僚兼好友,夜間秉燭長談還有交流謀反的悖逆狂言,交心到達這樣的程度。

“士及謝曰:"臣之罪誠不容誅,但臣早奉龍顏,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嘗夜中密論時事,後於汾陰宮,復盡丹赤。自陛下龍飛九五,臣實傾心西歸,所以密申貢獻,冀此贖罪耳。高祖笑謂裴寂曰,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舊唐書.宇文士及傳》)

現在李淵是君,宇文士及是臣,而且比較受重用,又是老友,怎麼看都應該效忠李淵吧,但宇文士及卻效忠秦王李世民。

2.一同泛舟的皇帝辦公會中:宇文士及、顏師古兩位是秦王黨;雙面人封倫、竇誕,封倫即封德彝,既跟秦王保持聯系又陰結太子兩面得利,竇誕曾是秦王的行軍元帥府司馬也陰結太子,但兩位對秦王不敢絲毫怠慢;蕭瑀、陳叔達兩位慣常為秦王開脫說話;就一個裴寂是不向著秦王。換句話說,即使在李淵的一米圈裡,除瞭裴寂,其他人都可跟秦王無障礙交流。

3.可以預見,當秦王控制場面,裴寂不說話時,其他人的選擇是什麼。————蕭瑜、陳叔達建議李淵交權,雙面人不可能反對,效忠秦王的更不必說,李淵又能如何,隻能表態同意交權。————這已經不是口敕,而是現成的皇帝辦公會決議,全票通過,顏師古現場記錄。

秦王李世民的支持者遍及各個層面,其強大的積累和底蘊顯露無疑。

這一章僅論證玄武門之變前發生瞭太極宮政變,以及首要目標是李淵而不是建成元吉。一些關於太極宮政變的具體問題,請閱讀第二章真探玄武門之變(二)各宮位置關系和太極宮政變參加者考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452480694

——————————分隔線——————————

對天策上將、太尉、上柱國、中書令、尚書令、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雍州牧、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蒲州都督、秦王李世民這一串官職內涵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此鏈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1337551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