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發綠、發黃、有泡沫……寶寶身體好不好,看看便便就知道

有沒有覺得自從有瞭娃之後,口味越來越重?據說,沒有一個媽媽逃過研究寶寶的便便。

每次寶寶拉完不但要認真看,還要用心聞,甚至遇到可疑便便還要拍下來,四處詢問:

寶寶為什麼會拉綠色便便?

粑粑裡有奶瓣,是消化不好?

寶寶三四天沒拉瞭,是便秘瞭嗎?

這屎怎麼這麼黑?

… …

面對千奇百怪的便便,媽媽們常常驚慌失措,那到底哪種便便是正常的?哪種是問題便便,需要看醫生呢?

今天就和各位新手爸媽來研究下寶寶重要的健康信號燈–粑粑。

這些便便都是正常的

這種便便被稱為過渡期便便。這代表著寶寶開始消化早期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瞭,也說明他們的腸道功能是正常的。首先我們先瞭解下寶寶便便的進化史:

剛出生的寶寶(36小時以內)寶寶會排出柏油樣、黏稠的黑色或墨綠色胎糞。

之所以出現這種形態,是因寶寶在寶寶肚子裡的時候,吞瞭羊水、粘液、上皮細胞以及子宮內其他東西引起的。

胎糞沒有任何的氣味。90%的正常新生兒會在24小時內排出胎糞,早產兒也可能36小時內才會出現。

出生3~5天,寶寶胎糞排盡後,便便會顏色變淺,也沒有那麼粘稠,成為泥糊狀綠棕或軍綠色便便。

這種便便被稱為過渡期便便,意味著寶寶開始消化母乳或奶粉瞭。這個階段寶寶拉便便無規律,每日多次。甚至可能每次喂奶或者用力的時候,都會噴出一點兒,這由於寶寶的胃腸反射導致的,是正常的。

1個月以後,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便便為黃色或者淺綠色,呈糊狀或者奶油狀。便便中可能夾雜著一些奶瓣,這並不是消化不良導致的,隻要沒有什麼氣味的變化,都是正常的。寶寶拉便便頻率在6次/天~3天/1次。

純奶粉喂養的寶寶,便便是糊狀,有些像花生醬,黃褐色、棕色或者綠褐色,都是正常的。質地要比母乳喂養的更加黏稠,氣味也更濃烈一些,但味道都不刺鼻。開始的時候,通常每天3-4次,過一兩個月之後,可能每天1-2次。

6個月以後,寶寶的便便開始成型,黃色偏多,拉便便頻率為1~3次/天。

當寶寶添加輔食後,便便會發生較大的改變,特別是對於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添加輔食後,寶寶的便便會變成褐色或者黑褐色,比花生醬更加黏稠,但依然是糊狀的。

佈裡斯托大便分類法 | 3~5型便便性狀最好的

這些便便需要我們註意

1.綠色便便

若寶寶隻是一兩次偶爾出現綠色便便,絕大多數是和媽媽的飲食攝入食物有關。

若寶寶持續拉便便,可能可能是寶寶吃的急、便便排得快,奶粉含鐵量高等原因導致。

改善:合理安排飲食,采用正確的喂養姿勢,讓寶寶慢點喝奶。

2.泡沫狀便便

寶寶拉出泡沫狀便便,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前奶攝入過多、寶寶攝入過多含糖食物等原因造成的。

若寶寶持續拉泡沫狀便便,則可能是腹瀉,要及時治療。

這五種便便需要警惕,很危險

1.紅色或黑色便便

這種情況首先排除寶寶胎糞、吃瞭到顏色的食物(如火龍果)、吃瞭藥物(鐵劑)或含鐵量高的食物(動物肝臟)等這幾種情況外。

寶寶突然出現紅色或黑色便便,則提示寶寶可能存在腸道健康問題,如消化道出血,便便顏色越深,出血位置越高,應及時帶寶寶就診。

2.白色便便

如果寶寶的便便呈現白色或陶土色,可能存在嚴重的肝臟疾病,要立即帶寶寶去醫院。

3.血便便

如果便便裡有血,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如果血在大便表面附著,提示肛裂。

排血便便時,同時伴有便秘或者遺糞。一旦出現這兩種情況,不要掉以輕心,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4.豆腐渣便便

便便為黃綠色帶粘液的稀便,有時呈“豆腐渣”形狀,非常稀薄,表示寶寶可能患有黴菌性腸炎,需要就醫。

5.蛋花樣便便

便便呈黃色,水分多、糞質少,沒有粘液,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頻次增多時間,很可能是感染性腹瀉,需要帶寶寶去醫院確認。

6.酸臭味便便

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的寶寶,便便氣味都不應刺鼻。

如果出現瞭酸敗、惡臭的糞便氣味,就需要警惕寶寶的健康問題瞭,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或者過敏的現象。

如何區分“攢肚子”和便秘?

滿月之後,母乳寶寶可能會出現攢肚子,少說1~3不拉,多則5~6天不拉。

實際上,隻要寶寶能吃能睡能玩,奶量不下降,便便性狀是正常的稀糊狀,沒有硬結,排便時也沒有很費勁,沒有臉憋紅,甚至哭鬧的情況,那寶寶就是在攢肚子。

若寶寶便便比較幹燥甚至呈顆粒狀,睡不好,排便哭鬧甚至拒絕排便時間,那多半就是便秘瞭。

此外,攢肚子隻發生在寶寶滿月前後兩個月中的一段時間內,而便秘卻在任何時期都可能發生。

因此,判斷寶寶便秘並不是看排便的次數和時間,關鍵是寶寶排便時,是否有不適以及大便的性狀。除瞭沒排便之外,是否還有腹部脹痛、胃口差等問題,然後綜合判斷是否發生瞭便秘。

除瞭上面說的5種危險信號的便便之外,隻要寶寶飲食、睡眠、體重發育正常,便便稍微有點變化,媽媽也需要過渡緊張,隻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調整就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