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生花》——如何“妙筆生花”

電影:《妙筆生花》

類型:劇情

導演:佈賴恩·克盧格曼、李·施特恩塔爾

主演:奧利維亞·王爾德,佐伊·索爾達娜,佈萊德利·庫珀,邁克爾·麥基恩

上映時間:2012年9月7日

《The Words》又名《妙筆生花》是2012年在美國上映的愛情電影,講的是正在經歷創作瓶頸的青年作傢羅裡,在古玩店發現瞭一件老舊的文件包,包裡有一份令他嘆為觀止的小說手稿,為瞭實現自己“美國文學的下一個代言人”的理想,羅裡“占有”手稿並重新發表,他因此成為文學界新星。然而,與名利同期而來的還有道德的困境甚至更慘重的代價。

電影一共講瞭三個故事,一是作傢克萊在禮堂介紹自己的新書《The Words》,重新反思小說與人生的關系,二是《The Words》講述叫羅裡的年輕人如何用一本別人的小說獲得成功,三是真正小說主人的愛情故事。由於三個故事跨越年代大,用瞭不同的拍攝方式,畫面質感很好。影片對羅裡在寫作的彷徨、渴望、暴躁、為難、幼稚等細節刻畫都很準確,使我很有共鳴。但總感覺這個愛情故事有點單薄,劇情推進較快,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橋段,臺詞說教痕跡明顯,最後羅裡因為抄襲而遭到良心譴責的結局也十分理想化。

影片體現瞭幾種不同的“寫作狀態”,根據自己目前的所思所想,我更想從“寫作的意義”來說一說這部電影。

(一)要寫作,先生活

男主角羅裡是個寫作的“理想主義者”。大學一畢業就想做專職作傢,白天出去找靈感,晚上熬夜寫作。出版商認為他的東西“太藝術、太精致”,而他理解成瞭自己是個無名之輩所以沒有市場,接著出版商告訴他有才華也要認清社會現實,多點耐心。顯然,沒有現實生活基礎,尤其是沒有過直指人心的生活經歷是很難認清生活的真實面貌的,沒有被歷練過的“人心”承載不瞭人世間太多悲歡離合,寫的東西浮在生活表面,很難打動人。很多知名作傢或者創作者不是大學中文系畢業的,甚至是金融、醫學、計算機等其他專業的,還有一些年紀較長的作傢根本就沒讀過大學。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生經歷很豐富,讀的書也很多,為寫作打下瞭好的基礎。另外,不要老想著自己某一天突然名利雙收,可以有遠大目標,但好好生活,好好寫作,爭取把每一步都走對就可以瞭。

(二)寫作不靠“靈感”

羅裡把別人的小說據為己有之後獲得瞭巨大成功,很快小說的“真正主人”就找上門來,因為小說記錄瞭他遺憾終生的愛情故事。他在遭遇愛情和失女的雙重打擊下,不眠不休地寫瞭這個故事,靠它挽回瞭妻子。然而,妻子不慎遺失瞭手稿,兩個人矛盾激化最後分開瞭。

當我們遭遇人生重大事件,心理和情感處於劇烈波動中會用各種方式發泄,寫作就是其中之一,會感到文思泉湧,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非要一吐為快不可。這樣的作品一般是較完整地復刻生活經歷,感情非常飽滿,比較容易打動人,可是這種方式很難重復,有突發性和偶然性,不是寫作的常態。

寫作不是隻靠所謂的“靈感”,更多時候,我們面對的是“理性寫作”,需要一種持續釋放的能力,時刻保持一種敏銳的覺察力和情感的爆發力,要用“上帝視角”來俯視整個寫作過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一定的寫作技巧有計劃、有節制、有目的地構建一篇文章。

(三)寫作亦是追溯“真善美”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根本觀念之一,道教亦有把人的身體稱為“小宇宙”的說法。一個人就是一個小宇宙,獨立完整、浩瀚無邊,寫作基於對現實層面的深度思考體驗,也是求真、求善和追求美的體驗的過程,是人的物質和精神世界更加完整。

羅裡還算有些良知,在知道真相以後極力要求公開道歉和經濟補償,但小說主人拒絕瞭,他希望羅裡知道“你奪走瞭我的文字,你也得遭受心靈上的譴責”,剽竊抄襲別人的作品也是剽竊別人的生命,同時,年邁的小說主人也意識到自己是時候放下過去,重拾希望。

寫作是在情感浪潮後一個人收拾殘局的孤單與勞累,常常在寫下最後一句點之後,竟不知下一個起點在哪裡。寫作也是精神世界的延伸,可以使自己的某一部分不化為灰燼歸於黑暗腐朽,告訴這個世界曾經我來過。…………寫完瞭,覺得自己很矯情很做作,好像知道很多似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