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爸爸”(作者:魏世傑)

海馬是一類形象奇特的魚。它們立著遊泳,姿勢古怪。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它們的生育方式。在動物界“懷孕”的重任一般由“媽媽”承擔,可海馬卻反其道而行之,“懷孕”的任務由“爸爸”負責。雄海馬腹部有一個育兒囊,雌海馬把卵排在育兒囊裡,卵在其中受精,受精卵在其中發育成海馬“寶寶”。海馬“寶寶”由“爸爸”一個個生下來,脫離“父”體獨立生活。

動物界中,雄性參與孵卵和育幼最多的要數鳥類和魚類。約有1/3的魚類雄性參與育兒工作。雌魚把卵排放在水中後,雄魚使其受精,並一直守護著受精卵,甚至把受精卵含到嘴裡加以保護。但像海馬這樣,幹脆連“懷孕”任務都承擔起來的“爸爸”倒不多見。

生活在南美洲的黑羽狨(Callithrix penicillata)(圖片來自維基百科,作者:Miguelrangeljr,via Creative Commons CC BY-SA 3.0)

雄性育兒現象有“必要性”的問題。如果雌性足以照顧後代,不需要雄性協助,那麼雄性一般是不參與的。哺乳動物雌性妊娠期和哺乳期都很長,雄性參與育兒活動的很少見。但也有少數例外,如南美洲的狨。狨每胎生兩隻幼崽。幼崽生下不久,雄狨就把幼崽背起來,走到哪帶到哪;發現好的采食場所,還把“孩他媽”也領去。幼崽斷奶後,雄狨又千方百計采果子、捉昆蟲給幼崽吃,可算是一位“模范爸爸”瞭。

雄性積極參與育兒的普通燕鷗(Sterna hirundo)(圖片來自維基百科,作者:Badjoby,via Creative Commons CC BY-SA 3.0)

有趣的是,以雌性育兒為主的動物,雌性在選擇“配偶”時也優先選擇那種能“顧傢護子”的雄性。鳥類就是如此。如雄鳥比較強壯,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將來能給幼雛提供充分的餌料,雌鳥就很樂於接納它;相反,對於那種“二流子”類型的雄鳥,雌鳥則往往不屑一顧。

雄性參與育兒的前提條件是能確認親兒。有些動物實行的是“群婚”的“婚配制”,如猴類。在這種難以確定誰是“孩子他爸”的情況下,要雄猴對某一個幼崽加以特別呵護是不可能的。凡是雄性參與育兒“積極性”高的,都是“一夫一妻”制的。

——《海洋之謎》(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