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筆下最膾炙人口的絕美詩詞,樸素自然,曲折有致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佛”王維筆下最膾炙人口的絕美詩詞,樸素自然,曲折有致。

01:最膾炙人口的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隻少我一人。

【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傢,少年時期就創作瞭不少優秀的詩篇。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此詩寫出瞭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異鄉,異客”寫除瞭詩人在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傢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02:最清新淡雅的詩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裡傳來喧鬧聲,知是少女洗衣歸來,蓮葉輕搖知是上遊蕩下輕舟。任憑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讓我流連久居。

【賞析】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描繪瞭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瞭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瞭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首聯是寫雨後山中秋景,由於這裡人跡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瞭。“空山”兩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頷聯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

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

03:最豪邁不羈的詩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我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雲霄,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兵,得知主帥尚在前線未歸。

【賞析】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其實是王維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就是詩人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邊塞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

詩人輕車簡行出使,恰在春天,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大漠”是指邊疆沙漠,浩瀚無邊。“孤煙”是指邊塞荒涼,並沒有什麼奇觀異景,隻有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一個“孤”字寫出瞭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瞭它的勁拔、堅毅之美。

此詩既反映瞭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瞭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04:最深情的送別詩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瞭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老朋友請你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瞭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賞析】

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且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瞭永恒。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隻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瞭這一杯酒中。

05:最孤獨寂寞的詩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隻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長嘯:撮口而呼,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賞析】

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所作,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

詩中寫出王維作為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瞭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瞭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詩人用平平無奇的文字寫出瞭一首“清幽絕俗”的詩作,此詩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

《楚辭·九歌·山鬼》說:“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竹裡館”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王維獨自坐在裡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題詩寫道:“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僅詩的首句就塑造瞭一個悠然獨處者的形象。

06:最怡適淡然的詩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隻有春桂花在無聲地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時驚動瞭山中棲鳥,在春天的溪澗裡不時地鳴叫。

【賞析】

這首詩應當是盛唐時期王維遊歷江南之時所作。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的作品。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的解釋有兩種: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

“驚鳥,時鳴”,以動寫靜,看似打破瞭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裡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雲層中鉆瞭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隻鳥兒從睡夢中醒瞭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07:最寧靜美好的詩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隻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餘光映入瞭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鹿柴: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返景:日光。一說“返景中景,同‘影’。意思是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賞析】

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於景物之奇。我們走進深山密林都有這樣的經驗:山中分明杳無人跡,卻突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前後左右環視尋覓,又見不到一絲人影。

“空山,語響”林至身處不見人,能聽到話語,人應在不遠之處,然而竟不得見,可見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靜。

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死寂。瑟瑟風聲,潺潺水響,啾啾鳥語,唧唧蟲鳴,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詩中創造瞭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瞭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於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傢兼音樂傢。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音樂傢對聲的感悟,畫傢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瞭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08:最相思的詩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生於南國,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因為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紅豆與相思聯系在一起,則是來源於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瞭樹下,此後化為瞭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芽。從此以後,紅豆被人們稱為瞭相思子,也在文學中引用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09:最禪機詩意的詩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傢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傢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瞭還傢。

【賞析】

此詩大約寫於唐肅宗乾元元年之後,是王維晚年時期的作品。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由於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

他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生境界亦乎如是。在生命過程中,不論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勇往直前,後來竟發現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詩中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10:最孤獨失落的詩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瞭好友,夕陽西墜把柴門關閉。待到明年春草又綠的時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賞析】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用樸素自然的語言,表達出令人神往的深情摯意。這首《山中送別》即為其一。

全詩含蓄深邃,曲折別致,匠心獨運,耐人尋味。這首送別詩,沒有寫離亭餞行的戀戀不舍,卻更多地寫出瞭希望別後再聚首的願望。這是超出一般送別之詩的地方。開頭隱去送別的情景,以“送別”落筆,然後寫別後回傢的孤獨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瞭鋪墊,於是便想起瞭惜別之情,不言而喻。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獨運,卓爾不群。

對離別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神傷,但在離別當天的黃昏時分,一種孤獨和失落往往會變得更加濃鬱和濃鬱。在這種最難排解的離愁別恨的時刻,所要寫的東西也一定是復雜的;然而,這首詩隻寫瞭一個“關上柴門”的動作。

這是一個日復一日在山間生活的看起來和白天的送別並沒有什麼關系。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相關的兩件事連在瞭一起,使這一天天重復的行動顯出瞭與以往不同的意味,從而在行文中寓寓別情,在字裡行間見出離愁別緒。讀者從中自會看到詩人孤獨的神態和惆悵的心情;同時,這句話留下的空白,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閱讀更多精彩圖文:

“詩神”蘇軾十首絕美詩篇,興會灑脫,豪宕開闊|古詩詞欣賞

“詩聖”杜甫十首巔峰佳作,名垂千古的不朽詩篇|古詩詞欣賞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10首經典詞作,美到極致的千古絕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