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太古匯

購物中心面積:13.8萬㎡(地下二層、地上三層)

竣工時間:2011年

建築方案設計:Arquitectonica事務所[美]

調研時間:2016年2月


有哪些細節可以讓你對一個公司肅然起敬?香港太古廣場門口的路沿石和地磚讓我對太古一見傾心。這或許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路沿石,一件被石匠慢慢打磨出的藝術品。我想也正是這種對“無關細節”的極致追求造就太古系產品的功成名就。

香港太古廣場的路沿石設計香港太古廣場的地磚設計

再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來引出今天要介紹的廣州太古匯項目——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達到10%已經是不錯的水平瞭,然而廣州太古匯項目自開業以來的24個季度,平均每個季度增長率都能超過這個水平,季度增長峰值甚至超過30%。開業三年內便入圍國內購物中心業績前十名的寶座,開業六年業績便突破50億元,簡直是商業地產中的一隻超級績優股。

然而從簽署意向書到項目開業,太古和廣州卻等瞭整整十年。這甚至還隻是購物中心和寫字樓部分,文華東方酒店在兩年後才開業,附屬的文化中心甚至到今天都還沒有傳出投入使用的消息。太古的慢性子在當下飛快的商業化迭代浪潮中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十年的開發周期也足以拖死絕大多數開發商,但慢條斯理的太古卻因此在大陸創造瞭四個范本級的購物中心,成為香港市場乏力時集團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力。

1972年成立的太古地產隸屬於四大英資洋行之一的太古集團,世紀前就已經在香港開發瞭太古廣場、港島東、又一城(已出售)等綜合體性質的項目。由於香港極其稀缺的土地讓太古並不像傳統地產商那樣依賴於銷售而傾向於長期持有,這也造就瞭太古地產極其嚴苛的前期開發要求。實際上包括太古、恒隆在內的以高端地產項目為主業的港資地產商,都深度依賴於出租商業項目的租金,出售項目多是億元級別的港島豪宅,而這些豪宅項目每年的出售套數都是極其有限並且波動不定的。因此,像廣州太古匯這樣由太古控股的項目自然成為太古必須精雕細琢的產品。

但廣州項目的推進其實並不順利。對於謹慎的太古來說,廣州開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第一財經周刊》說到“實際上廣州並非太古當時的首選,論投資環境和增長前景,他們都認為上海是最適合的,最具國際性;第二是深圳,離香港近;第三個才是廣州。” 2002年4月項目簽約後,太古又接連遭遇合作方廣州報業的人事變動和SARS事件,終於在2004年通過淡馬錫基金將總投資增加到46億元並增持股權到97%,才得以辦完用地手續宣佈動工,而前期的設計也全部推翻重做。

廣州太古匯與地鐵的接駁

然而實際開工還遙遙無期,因為太古集團和廣州地鐵產生瞭巨大的分歧。當時廣州市規劃將在2005年開通地鐵3號線,太古匯正好位於其中的石牌橋站。不過地鐵規劃隻給太古匯留瞭一個出口,這是太古不可接受的,作為深耕香港市場的太古清楚的知道軌道交通對項目後期運營的重要性,太古當時堅持商場必須有多個地鐵接駁口,不斷跟政府相關部門交涉。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拉鋸瞭近三年,廣州地鐵公司終於同意瞭改動,太古匯獲得瞭兩個直通石牌橋站的出口,並且還被允許修建一條300米的隧道連接到最近的地鐵1號線體育中心站。—直到那一刻,太古匯才進入實質開發階段。

麗柏廣場

彼時已經是2008年,當初預定的開業之年。在漫長的談判中,廣州市的第一個高端購物中心麗柏廣場已經於2004年開業,雖然麗柏廣場的硬件設計、商圈能級和展示面都遠不及太古匯項目,但等不及的一眾大牌早已入駐開業,這或多或少增加瞭後來太古匯的招商難度。因為進度問題而吃虧對港資開發商來說並不稀奇,同樣是開發跨度接近十年的天津恒隆廣場也因為銀河國際購物中心率先投入使用而導致定位變化,所幸廣州太古匯的堅持最後得到瞭豐厚的回報,2011年滿租開業。


【綜合體佈局策略】

天河商圈的商業密度

太古匯的成功離不開先期選址的成功。太古匯所處的天河商圈是中國第一個年銷售額突破一萬億的商圈(2017年),商圈內的天河城、正佳廣場和太古匯的年銷售額在全國排名前十,區域商業氛圍無可挑剔。太古匯一開始就想做成廣州最頂級的綜合體,項目由一個大型購物商場、兩座甲級辦公樓、一個文化中心、廣州首傢文華東方酒店及酒店式服務住宅構成,總樓面面積約35.8萬平方米(不含文化中心),其中購物中心部分達13.8萬㎡,由世界知名的建築公司Arquitectonica設計。

廣州太古匯總平面

綜合體設計首先考慮各個業態的佈局。寫字樓、酒店和文化中心分屬地塊四角,並用購物中心連接起來——太古匯地塊南側的天河路為最主要交通幹道,也是最主要的商業展示面,設計師將地標性的寫字樓塔樓和購物中心的主立面沿天河路排佈開;地塊東側為天河東路,則在這一交角佈置瞭其中最高的一棟寫字樓作為場地的至高點,而在內側佈置瞭相對需要安靜的酒店;北側和西側是場地的服務性街道,用以連結北側的停車場入口。 下面主要就購物中心部分的建築設計展開討論。


【建築平面設計】

一層入口與動線

廣州太古匯購物中心采用瞭十字形的平面動線,將人行主入口和車行入口放置於南北向的短軸上,而在長軸兩側各設一個入口,最核心的大牌落位於短軸線上,其他商鋪則落位在長線上。主動線長度約250米是消費者步行的舒適距離,同時動線向下彎曲,創造瞭弧形的商業空間體驗。弧形動線在購物中心的設計中非常常見,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是增加瞭顧客行進過程中的趣味感,減弱瞭一眼望到底的無趣;二是變相拉長瞭動線長度,使得更多的鋪面可以得到展示。

購物中心中央的走道寬度達到十二米(包含中間的鏤空區域),這一寬度遠高於規范所要求的下限,同時中央的挖空區域尺度也大於普通項目,特別是最中央的橢圓形尺度更是驚人。這種奢侈的開闊帶來的舒適感和商鋪的可見度是太古方面願意犧牲的,帶來的最直觀好處就是地下層的空間感受大大提升,加強瞭消費者在地下逗留的意願,也間接抬升瞭租金水平。

垂直動線上太古匯僅設置瞭一部升降電梯,而大量使用扶手電梯,顯然這種做法增加瞭顧客在購物中心內的洄遊,創造瞭更多的購買機會。另外一個重要部分是整個綜合體的內部連通,也就是從各個不同標高上將客流導入的設計手法,這種手法是港資開發商特別喜歡的手法。前面所提到的太古方與廣州地鐵房漫長的談判也在於此,通過在負二層開設兩個地鐵出入口可以提高人流導入,對後期本層的運營成功起到瞭巨大的作用。

太古匯負二層視角

以負二層為例,我們來研究一下是什麼因素讓太古方面願意多耗費三年來爭取地鐵口的聯通權。綜合體的地下部分商業面積一般都會大於地面部分,這是因為寫字樓、酒店隻有核心筒空間被保留,而外圍的房間一般都會被用作店鋪出租。因此以太古匯為例,在地面部分的一字型動線勢必會多出很多分支,倘若這些分支末端沒有持續的人流量導入的話,將造成商業死角的現象,對這一區域的後期營業造成很大的困難。

太古匯負二層動線與店鋪

太古匯通過兩個地鐵口和BRT的接入將其中的兩條分支變成人流量最大的通道,通道兩側的店鋪租金必然不菲。同時通過觀察平面圖可以看出動線上分別有西-北-東三處動線末端,太古在北端佈置瞭主力店OLE超市,在東端佈置瞭主力店順電,這兩大主力店的消費者都帶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性,因此會引導客流深入。但東側的商業部分出現瞭死角現象,太古也無意再用主力店來吸引人流,而是分拆成各個獨立品牌的小店鋪,這勢必會出現部分消費者提前掉頭的現象,不過畢竟小店鋪的租金水平更高也就不難理解瞭。


【屋頂花園】

廣州太古匯屋頂花園

如果不說明的話,很多沒去過太古匯的朋友可能會以為上圖是拍攝於地面的街道綠地,其實這幅圖是太古匯4000平方米的屋頂花園。太古匯在這一層引入瞭六傢餐飲店,承擔起瞭項目休閑的功能。(太古匯不設電影院,原有的冰場亦改造為零售業態)

太古匯的屋頂花園正是有意通過各種細節設計來弱化屋頂的感覺,讓來訪者產生在地面的錯覺。有以下幾個點可以體現:一是屋頂花園的尺度大,形態完整,功能上這裡是消防疏散平臺,但同時它也是最初市民廣場概念的一個延續,太古希望把它做成“CBD中的空中花園”; 二是植被高大茂密,也很多樣化,在屋頂種植植物的成本很高,為瞭達成這一效果,設計師甚至將二層樓的層高拔高到瞭8米(正常為6米),隻為給植物的根系留出兩米厚的土層健康生長; 三是這一平臺上見不到屋頂常見的機電設備,而絕大多數購物中心的屋頂都是密佈者各種大型設備,太古為瞭騰出這樣一片純粹的空間,需要把本來放在這裡的空調機組都挪到最高的塔樓上面去。首先得在塔樓原有空調管道的基礎上每層增加幾平方米的豎向管道空間,也就是太古減少瞭數百平方米的寫字樓租賃面積,根據太古匯目前的租金水平每年就要少收租近百萬,其次加瞭機組的頂層樓板荷載是每平方米七噸,結構需要重新計算,耗資巨大。

俯瞰屋頂花園

根據網上資料,屋頂的設計還有許多經驗的細節。例如廣州四季多雨,天氣炎熱,要讓這條馬路逛的舒服太古把園林架空瞭。為瞭讓人走起來舒服整個石板地面完全平整,每塊青石板之間預留瞭3毫米縫隙,不能寬也不能窄,寬瞭,高跟鞋的鞋跟能塞進去;窄瞭,排水效果差很多。最細節的是為瞭確保地面石板的水平精度在室外長期使用中不會降低,部分的架空支架采用灌漿加固的工藝,所灌的漿和架空支架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形量是一致的,以達到延長支架壽命的目的。在這樣的設計下,青石板們之間的縫隙會風雨不改一如既往的保持在3毫米。再例如你會發現園林的樹和地面的交接是如此的幹凈利落,帶著密斯一樣的極端精致。

太古不是慈善傢,所有的細節和付出依然是以最終的回報作為目標的。這些看似奢侈的投入盤活瞭三樓3000多平方米的店鋪,據說當初的投入隻需要12個月就能通過租金回收。其實這樣的投入並不算天文數字,想要便宜也有別的解決方案,而大陸應用寥寥的原因隻因為整個過程的溝通和管理太花精力,太多像急於求成的開發商讓行業變得浮躁和速成。


【建築立面】

太古匯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立面設計。你可能會問太古匯的立面有什麼特殊的設計嗎?太古匯的立面好像很素啊,方方整整的除瞭玻璃就是石墻。但仔細一想,你會發現太古匯的建築立面和大陸所有的同等定位的購物中心都不同。那就是太古匯立面上廣告櫥窗少之又少。

太古匯-沈陽萬象城-南京德基

眾所周知,入駐購物中心的各大奢侈品牌一般對外立面的櫥窗展示有著很嚴苛的要求,展示面自然是越大越好,所以沿街一側的店鋪租金一般會更高。上圖用沈陽萬象城和南京德基廣場與廣州太古匯項目相對比,可以發現在一層奢侈品大牌落位數量差不多的前提下,廣州太古匯的櫥窗比例小的可憐,更難以置信的是竟然有大片的實墻就這麼空著。要知道擁有奢侈品牌的購物中心是巴不得把外立面都貼上閃閃發光的LOGO和櫥窗來彰顯自己的檔次,可太古竟然高冷到不屑於此?

這種做法確實是一個異數,基本上大陸除瞭廣州太古匯再找不出第二個項目,這反映瞭什麼?我認為這反映瞭太古的態度:太古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貫徹一開始所提出的打造一個優雅有格調的頂級綜合體的理想,從外到內。為瞭這個理想很多都可以暫時犧牲,包括因此可能造成的租金談判困局。

沿天河街立面

太古匯最終隻批準瞭LV和PRADA設立沿主街的立面,即便是這樣的大品牌,所有對建築外立面的改動也必須經過太古方面的批準。正是這樣一以貫之的掌控,使得整個項目最終能夠以非常接近最初的設想而完成。


太古是商人,在商言商。但難能可貴的是太古總是更有前瞻性,願意放棄一點目前的利潤,去用最好的服務換取大傢心悅誠服的回報。消費者總是有感情的,路邊一塊精致的路沿石,洗手間中別致的Dyson烘幹機,很多事情看在眼裡,更會記在心裡,心裡一聲聲驚嘆中塑造瞭到訪者對太古的至高信任和期待,特別是在當下如此浮躁的社會中,這種慢的優雅更能讓人產生尊重和好感。

“總有一些細節令我們夜裡無法入睡”太古集團首席代表白德立曾如是說。這番匠人風骨怎麼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參考資料:

1.太古匯,一個慢故事背後

2.商業地產泰鬥郝繼霖:廣州太古匯是值得驕傲的案例_新聞中心_贏商網

3.扒一扒廣州太古匯商場的屋頂設計_資訊_中國時尚品牌網

4.廣州太古匯成為首個拿下 LEED 鉑金級認證的室內商場,這個認證意味著什麼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