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篇
宛平縣被廢,降為宛平街道,豐臺鎮升級為豐臺區
1914年,宛平縣隸屬京兆地方。1928年,廢京兆地方設置北平市,宛平縣改隸屬河北省,第二年,縣屬由市內遷至盧溝橋拱極城,即宛平縣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縣治遷往長辛店。解放初期仍隸屬河北省,縣署移於大臺村。1952年,劃歸北京市,撤銷縣的建置,其原轄地區先後分別劃入京西礦區(門頭溝區)、房山縣(區)、大興縣(區)、海淀區、石景山區、豐臺區。
而豐臺鎮因京漢鐵路而興起,逐漸從鎮級行政單位變為區級行政單位。
良鄉縣被廢,降為良鄉街道,與房山縣合並為周口店區(後改名房山區),後區治遷至良鄉
民國時,良鄉縣、房山縣屬京兆地方,1928年,劃歸河北省。1949年後,良鄉縣、房山縣屬河北省通縣專區。1958年,房山縣、良鄉縣合並為周口店區,劃入北京市。1960年,周口店區更名房山縣。1981年,房山縣境內析置燕山區。1987年,燕山區、房山縣合並,建北京市房山區。
河北篇
新城縣被廢,降為新城鎮,高碑店升級為市
民國二年(1913年)2月,新城縣屬於直隸省范陽道,民國三年1月改屬保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新城縣屬河北省直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新城縣屬河北省第五督察區。抗戰期間,新城縣區劃變更頻繁,或一縣兩分,或與附近幾縣成立聯合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新城縣全境解放,恢復新城縣,屬冀中區十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新城縣屬河北省保定專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城縣仍屬保定專區。1958年10月,新城、雄縣、涿縣和淶水縣東部地區合並,稱涿縣,縣人民委員會駐地高碑店,屬保定專區。1960年5月3日,保定專區與保定市合並,改屬保定市。1961年5月專區與市分置,屬保定專區。1961年12月恢復新城縣。1966年至1969年,縣人民政府遷至今新城鎮。1969年11月縣政府復遷高碑店。1970年4月專區改為地區,新城縣屬保定地區。1993年撤銷新城縣,建立高碑店市,轄原新城縣全境,仍屬保定地區。1994年,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建立新的保定市,轄高碑店市至今。
安州被廢,降為安州鎮。與新安縣合並為安新縣,建國後曾並入徐水縣,後恢復安新縣建置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治,安州改為安縣屬直隸范陽道;民國三年(1914年),安縣(安州)與新安各取其名之首字合並為安新縣,屬直隸省保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河北省;抗戰初期曾劃為安新和新安二縣,後又曾劃為安新、白洋二縣。抗日戰爭勝利後又合為安新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安新屬河北省保定專區。1950年4月,安新縣駐地由安州遷至新安。1958年,與徐水、容城合為徐水縣。1961年,析出復名安新縣。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安新縣屬之。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為保定市,安新縣隸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屬雄安新區管理范圍。
正定府被廢,降為正定縣,石傢莊村升級為市、河北省省會。與此同時,趙州降級為石傢莊市趙縣
1913年,正定廢府存縣。正定縣屬直隸省范陽道觀察使署(治保定)。民國三年(1914年),改范陽道為保定道,仍領正定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以正定縣城廂為正定市,隸屬正定縣。不久即撤銷正定市。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正定縣直隸於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月,河北省劃為17個督察區,正定縣屬第十二督察區。同年10月8日,日軍侵占正定縣城。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建立偽正定縣公署,隸屬真定道(治石門市)。抗戰期間與解放戰爭期間,正定縣區劃變更頻繁。
1949年1月,正定縣改屬察哈爾省建屏專區;同年6月,撤銷正定市,改為正定縣城關區;同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設10個專區。正定縣屬石門專區;同年8月10日,石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正定城內建立;同年9月28日,石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石傢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仍轄正定縣;同年10月,石傢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正定遷石傢莊市。1950年9月9日,石傢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區改稱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傢莊專區,仍轄正定縣。1958年11月5日,正定縣、靈壽縣合並為正定縣(12月20日國務院批準)。1960年5月3日,撤銷石傢莊專區,正定縣改屬石傢莊市。1961年5月23日,復置石傢莊專區,轄正定縣。1962年1月1日,恢復正定縣、靈壽縣建置,正定縣仍屬石傢莊專區(3月27日國務院批準)。1967年11月22日,石傢莊專區改為石傢莊地區,轄正定縣。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傢莊。1986年4月5日,石傢莊地區撤銷,正定縣劃歸石傢莊市。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1913年,趙州由直隸州降級為趙縣,後來又被撤銷復立,最終隸屬於石傢莊市。其原因終究還是失去瞭曾經引以為豪的官方驛道優勢。
廣平府被廢,降為永年區廣府鎮,邯鄲縣升級為地級市
明清,永年縣為廣平府治。新中國成立後,原廣平府治所在地為永年縣政府駐地。1950年,設城關鎮。1957年5月,撤區並鄉,仍為城關鎮。1958年6月,縣政府遷至臨洺關;同年11月,撤銷城關鎮,屬張西堡公社。1961年6月,成立城關公社。1983年2月,置城關鄉。1984年5月,撤鄉,置城關鎮。1988年1月,改名廣府鎮。1996年1月,石官營鄉並入。2016年9月,永年撤縣立區,廣府鎮改屬永年區。 民國初,廢廣平府,邯鄲縣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邯鄲縣直歸省轄。民國初,邯鄲縣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邯鄲直歸省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5日,邯鄲城解放,直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立瞭邯鄲專區。河南省涉縣、臨漳縣和武安縣劃入河北省。1952年12月22日,邯鄲鎮復升為邯鄲市。1956年,地級峰峰市並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並入邯鄲市。1984年,成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後改市)劃歸邯鄲市。1993年,撤銷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2016年,設立永年區,人民政府駐臨洺關鎮。
河南篇
湯陰縣鶴壁集升級為鶴壁市,湯陰縣隸之,後劃入安陽市,浚縣站變為鶴壁站
新中國建立後,浚縣、淇縣、湯陰縣屬平原省安陽專署。1953年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54年,淇縣並入湯陰縣(1962年恢復淇縣建置)。1957年3月,湯陰縣地置鶴壁市,為省轄市,委托安陽專署領導,後改為省直接領導。1958年12月,安陽專署撤銷,鶴壁市曾一度歸新鄉專署領導。1961年12月恢復安陽專署,又改歸安陽專區。1960年10月—1961年11月,湯陰縣劃歸鶴壁市(後劃歸安陽)。1986年1月,浚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
鶴壁市區經歷瞭三次搬遷。1957年,市區選在鶴壁集鎮,隨著二礦、三礦的建設,1957年12月市區南移到中山;後又隨著五礦、六礦的建設,1959年,市區又從中山遷到山城區。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遷到淇濱區。
鶴壁站,舊稱浚縣站,始建於1904年。隨著鶴壁市政府南遷,於1992年更名為鶴壁站。
衛輝府被廢,降為衛輝市,新鄉縣升級為平原省省會、地級市——新鄉市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屬河南省豫北道,道治汲縣。民國三年(1914年),豫北道改稱河北道。轄汲縣、武陟、安陽、湯陰、臨漳、林縣、內黃、武安、涉縣、新鄉、獲嘉、淇縣、輝縣、延津、浚縣、滑縣、封丘、沁陽、濟源、原武、修武、孟縣、溫縣、陽武24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實行省縣兩級制,汲縣直屬河南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月,河南省劃分為11個行政督察區,汲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汲縣區劃更迭頻繁。1948年11月7日,縣城解放,縣政府機關遷駐縣城。劃城區和城郊部分村莊成立衛輝市,與汲縣同屬太行五專署。1949年2月,撤銷衛輝市,其轄區復歸汲縣,汲縣改屬太行四專署。5月,汲縣改屬太行區新鄉專署。8月,平原省建立,汲縣屬平原省新鄉專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新鄉、安陽、濮陽專區改屬河南省,新鄉歸河南省直轄,汲縣亦改屬河南省新鄉專署。同時新鄉專署遷駐新鄉,所轄除封丘、長垣歸濮陽專區外,其它各縣均歸屬新鄉專區。1958年,新鄉、安陽兩專區合並為新鄉專區,全境屬之。1967年,新鄉專區改名新鄉地區。1983年9月1日,汲縣改屬河南省新鄉市。1986年2月,撤銷新鄉地區,組建新鄉市,新鄉市轄新鄉縣、汲縣、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長垣8縣。1988年10月,撤銷汲縣,建立衛輝市,屬河南省直轄,由新鄉市代管。
陽武縣與原武縣合並為原陽縣,縣治設在原武縣城
中華民國時期,1914年將原武、陽武2縣劃歸河北道管轄,1932年劃歸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8月原、陽2縣歸平原省新鄉專區管轄。1951年原武、陽武2縣合並為一,稱原陽縣。1952年,平原省撤銷並入河南省,原陽隨新鄉專區劃歸河南省領導。1986年1月18日該縣劃歸新鄉市管轄至今。
滎澤縣、汜水縣並入滎陽縣,先後劃入鄭州、開封,最終隸屬於鄭州市
中華民國成立後,滎陽屬豫東道,後來又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滎陽地域分為滎陽、汜水、廣武3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滎汜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嵩山地委。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汜水與滎陽分離後,與廣武合並為成皋縣,縣城設在廣武鎮,與滎陽縣同屬鄭州專區。
1949年1月,豫西四分區改組為中共鄭州地位於鄭州專員公署(開封專區前身),由登封大金店遷至滎陽,轄新鄭、鄭縣、密縣、登封、鞏縣、滎陽、成皋7縣,辦公地點設在滎陽。1954年2月,中共鄭州地委和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往開封,改稱開封專區。同年6月,成皋縣並入滎陽縣,縣城設在滎陽老城,屬開封專區。1958年,劃歸鄭州市。1961年12月,復歸開封專區。1971年,再次劃歸鄭州市。1994年4月,滎陽撤縣設市。
開封省會被廢,鄭州升級為省會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全國統一將府及直隸廳、直隸州、散廳、散州治所皆改為縣,鄭州直隸州改稱鄭縣,改開歸陳許道為豫東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豫東道改稱開封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鄭縣辟為商埠。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在全國廢除道一級行政建制,實行省縣兩級制,鄭縣直屬河南省管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國民政府析鄭縣城區置鄭州市。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銷鄭州市,仍為鄭縣城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開始,國民黨南京政府陸續在各省分區設置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代表省政府監督所轄各縣、市。河南省劃為11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鄭縣、中牟、密縣、新鄭、廣武、滎陽、開封等13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鄭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成為河南省省會。1955年1月,鄭州專區改稱開封專區,專署遷駐開封市。1959年12月,原屬開封專區的滎陽、鞏縣、登封、密縣、新鄭5縣劃歸鄭州市管轄。後來,滎陽、鞏縣、登封、密縣、新鄭先後撤縣立市。
洧川縣被廢,降為洧川鎮,先屬長葛縣,後劃入尉氏縣、鄭州航空港實驗區
民國元年(1912年),為洧川縣城廂鎮。1949年初,仍為洧川縣治所。1954年,並入長葛縣,稱洧川區。1958年,改為洧川公社。1965年,劃歸尉氏縣。1983年,改洧川鄉。1988年,撤鄉建洧川鎮。 2022年7月8日,洧川鎮正式納入鄭州航空港實驗區。
郾城縣,變為郾城區,漯灣河鎮升級為市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裡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汝寧府,降為汝南縣,駐馬店升級為市
駐馬店市屬河南都督府南汝光淅兵備道,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汝寧府,改稱豫南道,汝陽縣改為汝南縣。民國三年(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道廢,各縣直屬河南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河南省第八行政區,領7縣即汝南縣、遂平縣、西平縣、上蔡縣、新蔡縣、正陽縣和確山縣。泌陽縣屬河南省第六行政區(南陽)。抗戰期間與解放戰爭期間的駐馬店區劃變更頻繁。
1950年5月,汝南縣改為汝南市。1951年4月,撤銷汝南市,劃出汝南縣東部8個區置平輿縣。1965年7月,信陽、駐馬店分治,建立駐馬店專區,轄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9縣和駐馬店鎮。專員公署駐駐馬店鎮。1979年11月,駐馬店專員公署改稱駐馬店地區行政公署。1986年,境內轄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9縣和駐馬店市。行政公署駐駐馬店市。2000年6月,駐馬店地區轄9縣1市,即遂平縣、西平縣、上蔡縣、汝南縣、平輿縣、新蔡縣、正陽縣、確山縣、泌陽縣和駐馬店市。行政公署駐駐馬店市。2000年6月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駐馬店地區,設立地級駐馬店市,原駐馬店市改稱驛城區。7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通知,撤銷駐馬店地區,設立地級駐馬店市,駐馬店市轄遂平縣、西平縣、上蔡縣、汝南縣、平輿縣、新蔡縣、正陽縣、確山縣、泌陽縣和驛城區。市人民政府駐驛城區。
湖北篇
花園鎮升級為孝昌縣
德安府,降為安陸市,孝感縣升級為地級市——孝感市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德安府被廢,原府治安陸縣、孝感縣隸湖北省江漢道。民國二年孝感縣屬鄂東道。1928年廢道後,安陸縣、孝感縣隸湖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區。1936年,安陸縣、孝感縣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9年,孝感縣又改隸新成立的鄂東行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以府河為界,河東屬安陸、應山縣,河西屬京山、安陸、應城縣,均隸豫鄂邊區第二行政專員公署。1949年,復置安陸縣,屬孝感專署。
1949年4月,經鄂豫區第三行政公署批準,成立孝感縣人民政府。同年5月,湖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現在的孝昌縣花園鎮成立,孝感縣隨即隸湖北省。新中國成立後,孝感縣隸屬於湖北省孝感行政區專員公署(簡稱孝感專署)。1959年11月,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合並,安陸縣、花園鎮隨孝感專署並入武漢市。1960年,雲夢縣並入安陸。1961年,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分治,安陸縣屬孝感專署,同年安陸與雲夢分治,仍屬孝感行署。 1966年9月,孝感縣曾一度改名為東風縣;1969年2月,又還名為孝感縣。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孝感縣設立縣級孝感市,仍隸屬孝感行政公署。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孝感地區,成立地級孝感市,原縣級孝感市南部設立孝南區,北部設立孝昌縣,縣人民政府駐地花園鎮。1987年9月,撤銷安陸縣,設立縣級安陸市。1993年,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地級孝感市,安陸市改隸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