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類月經甚至日經問題也就是傢用主機選購:
包括但不限於到底是購買Switch,還是購買PS4或者XBOX,首臺入坑選什麼機器好等等。
因為我3個陣營的機器都有且都買瞭不少遊戲,所以就給大傢做個指南。
本文長,可能需要用您5分鐘左右的閱讀時間。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直接加吹水群:1004336372
直接問
指南中上世代或官方退市的舊款機不包含在內,也不包括將來可能出的新機,所以諸如是買PS4 Pro還是等PS5這類的問題我是沒辦法給你解決瞭,不過我後面會談到。
主機的話因為新機絕對值上價格也並不高,除非囊中羞澀,二手並非首先推薦的選項,如果需要購買的話,口碑較好的二手JS,其實比個人更靠譜一些(但是會貴),以本人和N個二手JS混來混去的經驗而言,個人手頭的機器有坑的概率其實不算太低(不過這個也看機器平均的質量),JS自己都有上當的。
遇到騙子這種也就不多講瞭,請謹慎小心。
現在XBOX ONE的行貨和PS4的行貨均已可以依靠簡單操作解除鎖區,因為行貨是有保修的,可以減少一些後顧之憂,且價格一般也並不高,所以更加推薦行貨。
涉及以下主機(掌機)
- PlayStation
PlayStation 4 Slim
PlayStation 4 Pro
- XBOX
Xbox one S
Xbox one X
- Nintendo
Nintendo Switch
目錄:
- 1.1機器基本信息以及非遊戲功能
- 1.2遊戲以及互聯網服務大體簡述
- 2.1選購建議以及基本選購配置
- 2.2雜談
正文:
1.1 機器基本信息(硬件以及性能)以及非遊戲軟件功能
- PlayStation 4 系列
- 綜述:
PS4最基本的介紹就不多說瞭,這個相信隨便找都能找到一大堆介紹。
PS4硬件以及功能基本是圍繞遊戲來構建的,索尼拋棄瞭在PS3以及PSP上使用的跨界導航菜單XMB,而啟用瞭新的UI “PlayStation動態菜單”,實際上是大幅弱化瞭多媒體功能——把播放器(本地以及BD)從一個菜單頁直接降級為一個軟件,和單個遊戲平級,而且整個主界面基本沒有和遊戲沒關系的功能,總的來說在軟件上的設計思路更像是一臺純凈的遊戲機
2.多媒體功能:
PS4(包括Pro以及Slim)均可以播放標準格式的BD,但不支持4K的BD,HDR目前隻支持到遊戲常用的HDR10,並沒有支持到杜比視界。
多媒體功能方面,主流國外視頻應用,例如網飛油管都有,但是因為不支持杜比視界,所以使用會稍微受限,而且這些APP國內使用來說意義也不大。
瀏覽器支持HTML5瀏覽(包括視頻),但是適配並不太好,而且索尼的輸入法不太好用。
3. DualShock 4:
DualShock 4是PS4的手柄。(下文簡稱DS4)
相比與之前幾代來說DS4其實是變革幅度最大的。
①加入瞭觸摸板和提示燈(幾乎沒用)
②增加分享按鍵(國內環境部分不適用)
③加長握把
④改進搖桿
DS4雖然主流意見是不如Xbox one手柄,但最主要意見還是集中於常年不變的佈局上以及很低的續航上。
不過相比於之前的多個手柄改進幅度其實都不算很小:
最主要的改進還是加長握把和改進搖桿。
之前的dualshock由於手柄握把過短再加上客觀上佈局不好,重心非常集中於手柄上部,這樣會給人以握持不穩的感覺,而DS4加長之後握持穩定度是非常高的。
之前dualshock的搖桿面是凸出來樣式的,而且搖桿高度很高,非常容易在玩多的時候因為手汗打滑,手會特別累,特別是搖桿大行程的時候:
dualshock3
而dualshock 4降低瞭搖桿高度還使用瞭凹式設計,在搖桿高度降低的同時增加搖桿的附著力,實際上操作起來會舒適很多。
如果是傳統意義上熟悉索尼手柄的玩傢,肯定會對這個手柄的手感表示基本滿意,如果你是新入坑的玩傢,基本也可以玩的比較舒適。
說完優點之後應該來說缺點。
DS4最主要缺點有兩個
- 續航時間太短。
因為DS4上裝瞭一個幾乎沒啥用的燈,而且不能關掉,所以即使電池直接*2瞭容量,續航也就隻有6-10小時左右(根據燈的亮度來),而實際上手柄忘記充電,或者幹脆玩的停不下來瞭都是很經常能遇到的事情,而這個時候拉根線很麻煩,不拖一根的話,可能就得準備手柄2號瞭。
2.索尼風格的佈局
dualshock初代其實是為瞭遷就用戶的習慣臨時加的類比搖桿
PS控制器(PS1 1997年之前的控制器)dualshock初代,可見基本隻是在ps控制器上臨時加瞭兩個搖桿的解決方案
結果這個佈局硬是用瞭整整4代,PS1 PS2時代搖桿還是輔助或者半主要輸入方式,到PS3開始搖桿(尤其是左搖桿)作為遊戲的主要操作方式之後,左搖桿下置已經成為一種不算太好的設計,實際上任天堂在做瞭N個佈局之後,都已經過渡到世嘉-XBOX佈局上來瞭,而索尼甚至把這種佈局做成瞭一種風格。
4.機器性能以及硬件表現
PlayStation 4 Slim
PS4 Slim作為傳統意義上的PS4後繼機,在性能維持和PS4基本型一致的情況下,使用瞭16nm制程壓縮TDP並且做的更加輕便,但去掉瞭光纖音頻口,擴展性上會受到一定限制。
相比於之前型號的PS4而言噪音有所下降(本代PS采用的是相對小的被動散熱部分+激進散熱調教)基本可以做到接近XBOX ONE系列——但是在高熱量環境下仍然有部分遊戲可能導致機器暴走。
PS4 Slim作為一款性能對應13年中高性能PC的主機,目前能夠做到800-1080P多平臺遊戲PC等效中(少許遊戲可能有中高)30幀——FPS60幀,因為廠商對這款機器已經熟知,所以一般來說穩30是沒有問題的。
PS4 Slim的硬盤蓋可以換,所以索尼就此發過幾個(換硬盤蓋)的限定機,比如遊戲題材的有FFXV,DQXI,fate/extella的saber限定,閃之軌跡III的限定等等,國行也發售過周年限定。
PlayStation 4 Pro
PS4 Pro作為半代機的先鋒,是本世代第一臺半代機,CPU頻率提升,並直接把GPU物理翻倍並提頻,內存容量不變,其他功能上的最大變化是USB口從2個增加至3個,前部保留USB的前提下,後部增加瞭一個USB口。
作為一臺首先投入使用的半代機,PS4 Pro可以提供更好的畫面,目前能夠做到1200-1800P左右的30fpsPC等效中高畫面——FPS60幀,並且可以對之前的遊戲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強。
PS4 Pro的半代性能提升是通過開發商的直接配置來進行的,所以如果某款遊戲沒有做PS4 Pro優化的話將會直接跑在增強模式下(用高頻CPU+關一半的高頻GPU),幀率會有加強或者穩定(鎖幀的遊戲將不會解鎖幀率),如果有做PS4 Pro優化的話,則會跑在PS4 Pro的完整加強性能上。
PS4 Pro硬件和實際表現雖然提升,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
包括有
- 硬件改進比較雞肋
因為PS4 Pro是應對微軟的半代升級急促推出的,因此硬件設計上有許多雞肋之處。
包括有:
- 機器主內存沒有容量擴展。
仍然維持在物理8G,依靠增加的板載1G DDR3內存給遊戲開發騰出1G內存,而實際上6.5G內存(對於傢用機來說相當於內存加顯存)根本不足夠支持4K遊戲的開發,像《荒野大鏢客:救贖》隻能運行在1920*2160然後進行插值,導致PS4 Pro的動態表現有些模糊,相比於XBOX ONE X差距並不小,不少玩傢感覺不滿。
- 噪音巨大
PS4 Pro因為內部幾乎是沿用瞭之前的PS4舊版的設計,隻是SOC散熱部分增加瞭一根熱管以及少量增加瞭散熱片,所以也繼承瞭PS4舊版的問題,也就是噪音巨大。
尤其是遊玩部分第一方遊戲時,因為機能使用充分,比喻一下的話,噪音和飛機起飛可能都沒差。
而由於目前並沒有制程低一級別的芯片,在CUH-7100/7200這兩個小改型上索尼選擇瞭調降風扇激進度作為應對措施,噪音雖然有所改善,但是機身和排風溫度有明顯提升,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配件的正常工作(出風口65°,而該位置有硬盤,機械盤過熱讀取性能會降低,不少SSD到70°也會觸發主控保護,限制讀寫性能)。
PS4 Pro也發過多臺限定機,包括怪物獵人:世界,戰神以及5W臺限定的透明藍限定。
- XBOX ONE系列
- 綜述:
最基本的介紹和PS4一樣,都不需要說瞭。
相比於PS4系列,微軟本代更強調遊戲機的多功能以及智能化,XBOX ONE運行的是一個高度定制化的Windows 10,開發者可以直接給XBOX ONE適配UWP應用並上傳至XBOX商店。
微軟也強調客廳影音娛樂中心這一概念,
2.多媒體功能
多媒體功能來說,XBOX ONE系顯然是性價比非常高的,在現在市售的型號XBOX ONE S/X,都支持4K BD的播放並且支持HDR 10/杜比視界HDR,HDR10遊戲業常用,杜比視界是電視電影業主要使用的HDR模式,好萊塢以及網飛都已經使用。
XBOX ONE是完整支持目前業界所有特性的多媒體播放器,比XBOX便宜的且完整支持所有特性的,除瞭個別高端安卓盒子以外,隻有Apple TV,但是流媒體盒子並不支持播放BD碟片。
應用來說,在港區上架應用且有官方維護的視頻站點就有愛奇藝,芒果TV和bilibili,直播應用熊貓TV也在港區上架瞭,還有一些可以直接看電視的應用。
XBOX自帶EDGE,除瞭目前不能用鼠標(鍵盤是支持的),以及不支持flash以外和PC端功能基本一致。
優酷土豆這樣的視頻站點因為已經普及H5,所以可以直接使用XBOX內置的EDGE訪問,PC網頁端的功能XBOX的網頁端也都可以實現,目前隻有騰訊系用flash,還不能直接收看。
XBOX的簡體中文輸入法用的就是Windows 10自帶那一套輸入法,edge默認搜索引擎也是bing,雖然不是市面上最好用的,不過用起來的確是基本順手的。
可以說XBOX ONE在多媒體功能,尤其是視頻播放上是比較優秀的。
3. XBOX ONE手柄
XBOX ONE手柄XBOX 360手柄
這個手柄是微軟花瞭1E美元砸出來的,雖然相比於上代XBOX 360手柄總體來說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畢竟也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佈置,改進主要還是體現在細節修正上,例如手柄進一步修型,修改十字鍵等等上。
這個手柄的好評其實全網都看得到,雖然不能說是完美,但是基本也是最好的手柄之一瞭。
XBOX ONE手柄有幾個版本,目前發售的這個版本(包括零售機提供的同捆)提供3.5mm的耳機孔,無需轉接器就可以直接接耳機,而且支持直接藍牙連接電腦。
不過小缺點還是有幾個的:
- 無線使用5號電池供電。
這個說實話並不太清楚微軟的思路是怎麼想的,使用一次性電池並經常更換顯然是很麻煩的。
不過你可以直接購買5號充電電池(可以直接通過USB線充電)或者購買微軟的官方電池組來解決這個問題。
- 按鍵偏硬。
相比於DS4來說,XBOX ONE的按鍵仍然偏硬,之前被人詬病的LBRB在改進之後感覺已經好不少,但其他按鍵相比DS4來說仍然感覺較硬一些。
4. 機器性能和硬件表現:
綜述:
因為微軟吃瞭XBOX360三紅的虧,本代主機在靜音和散熱的表現上都非常優秀,實際體驗下甚至可以做到待機和運行遊戲噪音相差不大,可以說是非常靜音瞭。
XBOX ONE S:
XBOX ONE S是繼承原版定位的主機,但是實際來說,GPU頻率從853mhz提升至914mhz,目前能夠做到700-900P多平臺遊戲PC等效中(少許遊戲可能有中高)30幀——FPS60幀.
由於PS4在市場上成功度非常高,而XBOX早期在市場上表現非常糟糕,所以第三方廠商開發遊戲的基準基本上是PS4,所以即使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些遊戲穩不瞭30幀。
還有這玩意是個灰塵收集器(看到那個大⚪孔瞭麼)那個是進氣的風扇位置,XBOX ONE S又是白色的,比較容易顯臟。
XBOX ONE X:
作為目前性能最高的半代機以及基於微軟強大的軟件開發實力,XBOX ONE X的表現上非常好。
得益於12G內存,這臺機器能夠在加強版遊戲上做到4K高30或者中高60幀的表現。
也得益於微軟比較強的開發實力,XBOX ONE X在運行原版XBOX ONE遊戲時會以最大允許性能加強(原版700-900P的遊戲比如H5在沒有補丁的情況下就會被拉到1300-1500P)部分XBOX 360的遊戲在打瞭補丁之後也可以以4K運行——例如戰爭機器以及荒野大鏢客1等,如果有原盤,其實根本沒有成本,如果沒有,在比購買HD會便宜不少的前提下也可以享受HD的效果。
XBOX ONE整系沒發過多少限定機,大部分五顏六色的限定雖然好看,但大多都是當展品用的,並不對消費者發售,所以基本就別考慮限定的事瞭。
- Nintendo Switch
- 綜述:
Nintendo Switch作為任天堂的一款主機掌機結合的新概念機器。
實際上核心理念卻是非常保守的——相比於任天堂之前的傢用機掌機來說,NS隻使用瞭一塊屏幕。
操控系也實際上回歸到瞭完全主流的標準上(LR123+雙搖桿+十字鍵+4鍵位操縱區)在此基礎上,因為默認手柄可以拆成左右手,部分遊戲中也使用瞭Wii的體感操作概念(例如馬裡奧:奧德賽),相當於目前幾乎所有廠商都已經接受的主流的操作方式,和任天堂之前第一方非常熟悉的且有成熟解決方案的體感操作結合起來。
Nintendo Switch也是一臺非常純粹的遊戲機,除瞭遊戲以及相關功能以外基本是沒有別的功能的。
2.多媒體功能:
Nintendo Switch幾乎沒有什麼多媒體功能,目前隻有例如YouTube和NicoNico這樣的APP,也沒有瀏覽器,基本並不能用於國內的娛樂用途。
3.手柄:
Nintendo Switch和Wii WiiU類似,提供機器默認手柄以及Pro版本的手柄(另購)
① JOY-CON
joy-con本體(從機器拆下的狀態)
joy-con(組裝成手柄的狀態)
joy-con的樣子基本相當於把一個傳統手柄直接拆成兩半的樣子,在一些任天堂第一方遊戲裡(例如馬裡奧賽車),2個joy-con也可以直接作為兩個手柄使用。
左右兩半都有體感功能,部分體感遊戲(例如馬裡奧奧德賽和ARMS)會用到。
joy-con的顏色組合其實是非常豐富的,除瞭機器標配的紅藍和灰色以外,還有黃色(和ARMS一起同捆/零售),粉綠(spaltoon2同捆/零售),紅色(馬裡奧奧德賽同捆/發售)以及土黃/亮黃(去皮/伊版本)
這個手柄功能雖然是完整的,但是還是有一些缺點的:
- 手感很差
為瞭適應Switch的掌機模式,JOY-CON的按鍵區域非常小,無論是ABXY,十字鍵(分體式)還是L/R,ZL,ZR的表現都不太好。
還有就是Switch的ZL/R都隻是個一個按鍵(包括pro)並沒有行程,部分RAC可能無法移植(不過也沒幾個)
- 搖桿可靠性不足
特別是早期型的joy-con搖桿有不低概況會在不長的時間內,出現失控和漂移等情況,新版出廠改善瞭這個問題但是還是有概率存在。
- 沒有耳機接口:
本代主機XBOX ONE和PS4在手柄上都配備瞭耳機接口,方便在傢用機模式下直插3.5mm耳機,但是Switch沒有,在使用主機模式的時候接耳機相對不方便。
- 信號問題:
早期版本的joy-con在身體部分遮擋的情況下信號會非常差,甚至在近距離就出現斷聯的情況,最近版本雖然有所改善但是實際上還是會有概率遇到這樣的問題。
- 振動力量太小:
Nintendo Switch有個賣點叫做HD振動,指的是能夠精密的模擬出各種振動的感覺,但是到現在為止能用到這種特性的遊戲不多,而負面作用卻是振動力量事實上的不足。
② Nintendo Switch Pro手柄:
這個手柄個人而言的評價其實是最高的,因為用XBOX ONE系佈局的前提下按鍵手感還保持瞭導電橡膠的軟度,按起來非常舒適。
缺點還是ZL/R隻是個按鍵,相比於其他手柄來說會不太習慣。
同樣的Switch Pro手柄沒有耳機接口,在使用主機模式的時候接耳機相對不方便。
Switch Pro相比於joy-con來說振動仍然並沒本質改善,由於Pro手柄本身還更重,振動感覺上還更弱一些。
Switch Pro除瞭黑色以外還有換殼的SPALTOON版本,以及加強十字鍵結構和按鍵硬度的真·限定,異度神劍2版本(市面上一度買不到,黃金國之後重新發售瞭一批),還有最近發售的換殼大亂鬥版本的限定手柄。
4.機器性能以及硬件表現
- 綜述
Nintendo Switch作為一臺便攜式的傢用機/掌機混合體,跳過瞭老任掌機一般=前兩代傢用機性能以及傢用機的性能發展規律, 直接使用Nvidia的Tegra X1,做出瞭和上代主機持平甚至更高的性能(例如上古卷軸V的畫面要比上代表現來得好,並使用瞭不少本代HD的特性)
但是本代遊戲對Nintendo Switch來說還是有些過於沉重,之前貝塞斯達嘗試移植瞭DOOM4和重返德軍總部2到Switch上,雖然能玩,但實際畫面表現非常糟糕。
- 掌機模式下的遊戲體驗
Nintendo Switch作為一臺掌機使用來說的話,不但比較沉重(接近400g)而且續航時間比較短,隻有2.5-4小時左右,所以掌機體驗並不能算太好。
不過如果有一個固定的地方能夠坐下來的話,你也可以選擇把joy-con拆下來,對著平板玩遊戲,這樣玩起來會輕松許多。
- 傢用機模式下的遊戲體驗:
Nintendo Switch因為性能有限,所以傢用機模式下的遊戲體驗並不能用好來形容。
相比於掌機模式,NS在傢用機模式下實際體驗會稍微提高一些,例如分辨率會提高一些,幀率也會提高一些,一些遊戲本身UI是針對大屏幕制作的,掌機模式下看起來會相對累一些而在電視機上看起來就會好不少。
就客觀來說,總體來說並不算特別優秀。
1.2遊戲以及互聯網服務大體簡述
遊戲陣容:
①綜述:
由於通用引擎的廣泛使用以及平臺特性的趨同,所以除瞭Nintendo Switch客觀上性能不足很多遊戲無法移植以外,第三方遊戲大部分都跨平臺瞭。
- 第一方以及買斷獨占:
- 任天堂毫無疑問是幾傢中最強,NS能成功主要還是依托於第一方的強大陣容才能立足於傢用主機的市場上,無論是塞爾達傳說,馬裡奧(2/3D),馬裡奧賽車,任天堂大亂鬥,口袋妖怪這些傳統強項作品,還是Spaltoon等創新作品都會給玩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索尼在PS3的部分失敗之後整合瞭原本PS3/V的開發力量,並完全投入進瞭PS4的開發當中,所以PS4的遊戲陣容非常優秀,例如戰神,神秘海域,the last of us,地平線等第一方作品,同時投資瞭血源詛咒等第一方買斷作品,本代索尼第一方還是非常值得考慮的。
- 相比之下微軟第一方本代相對疲軟,原光環組bungie在上代和微軟和平分手之後接替的組343制作的halo品質乏善可陳,而傳統大作戰爭機器由於題材和玩法限制並沒有起到帶動機器銷量的作用,而賽車遊戲例如froza/froza horizon系列由於大環境下汽車文化急遽衰落,所以即使遊戲品質優秀,問津者也比之前少很多(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GT身上)
- 第三方遊戲陣容:
PS4&XBOX ONE:
PS4和XBOX ONE的第三方遊戲絕大多數陣容是互通的,但是XBOX ONE因為在日本以及亞洲區銷量糟糕,因此除瞭獨占以外,日本公司針對本土和亞洲發售的很多中小型作品很多並不會在XBOX ONE上出現。
例如如龍,女神異聞錄等,如果的確喜歡日系中小作品的建議優先選擇PS4,但日本公司的較大規模作品一般也會發XBOX ONE版本,例如怪物獵人世界,王牌空戰7,以及最終幻想15等。
Nintendo Switch:
NS的情況和其他機器不一致,由於性能相對較低,第三方基本局限於日本公司針對本土和亞洲發售的中小型作品,以及獨立遊戲。
Nintendo Switch因為開發套件相對便宜且有部分宣傳資源專門分撥給獨立遊戲(例如有獨立遊戲直面會)所以大量知名獨立遊戲都會選擇移植NS。
遊戲相關服務:
①網絡服務:
- 1. PlayStation Network:
PlayStation PLUS(PSN會員)主要給玩傢提供以下服務:
- 存檔雲同步
- 遊戲贈送
- 聯機
PSN的香港,臺灣以及大陸區域的會員費用是PSN各區裡最低的之一,以香港區域為例定價是HK$268,大約折合35美元,相比於美區的60美元和日區的5378日元(含稅)來說都是算比較便宜的瞭。
雖然便宜,但是實際上在遊戲贈送和會員折扣方面,港服會稍微差一些。
平時的話可以購買會員充值卡。
到年末一般會有原價加贈3個月會員,或者同捆遊戲的活動,因為港區PS PLUS本身就很便宜,所以幾乎是不打折銷售的。
- XBOX Live:
- 1. XBOX LIVE GOLD:
XBOX LIVE GOLD是XBOX ONE端的會員,因為本代微軟重視雲服務,所以主機的存檔是免費雲保存的,所以金會員有以下服務:
- 遊戲贈送
- 聯機
因為XBOX LIVE是全區通用賬號,原則上來說全區同價,而恰好美元和港元是直接掛鉤的關系,所以港服的XBOX LIVE會員並不便宜,定價是HK$459。
不過XBOX LIVE的打折其實還是比較頻繁,所以買的時間好的話基本可以和PSN的原價持平甚至可以低一些。
XBOX LIVE GOLD至少本代觀察下來送的遊戲的確要比PS PLUS要稍微好一些,如果比較重視會員贈送遊戲的價值的話,微軟會員的贈送,基本還是能夠彌補會員價格的差價的。
- 2.XBOX GAME PASS
XBOX GAME PASS是微軟推出的遊戲訂閱服務,港區每個月支付79港元就可以遊玩大約100款左右的遊戲,遊戲陣容每個月都會變化(有一些會被拿出,有一些新的會加入),最近(2019/2)加入的遊戲是古墓麗影:暗影。
微軟也承諾第一方遊戲第一時間加入XBOX GAME PASS,相比於購買來說,遇到自己喜歡的遊戲,或者微軟獨占,買個一個月的game pass兌換卡,然後通關瞭其實也是值的,還可以連帶玩不少別的遊戲。
因為某寶兌換卡一般也就40左右一個月,遇到長假的話,通一個大作基本就能回本,實際上性價比是非常高的,如果沒興趣瞭停掉會員,也不需要花多少錢。
- 3.EA ACCESS
EA ACCESS是EA在微軟XBOX ONE上提供的遊戲訂閱服務,主要提供一些EA的稍微老舊的遊戲(一般是發售後半年進入EA ACCESS中),提供預購額外折扣(一般是5-10%)以及提前解鎖正式版試玩權限等等。
由於年費非常便宜(不到200就能買到兌換卡),所以實際性價比頗高,尤其是EA非常喜歡打折的情況下,與其等等其實並不如直接上會員——而這個福利是PS4無法享受的。
遊戲陣容來說其實也是非常好的:
目前在庫內的就有BF1,TTF2,質量效應仙女座等真大作,還有一大票稍微老舊的體育遊戲(例如FIFA18等)。
- Nintendo Switch Online:
任天堂的網絡建設可以說是並不算太好,所以NS的網絡服務能夠提供的功能也非常有限,目前來說隻有贈送一些小品級遊戲,以及聯機服務,以及雲備份存檔服務。
2.1選購建議以及基本選購配置
- 陣營選機建議:
在考慮選購哪幾臺機器之前,我建議你可以首先評估一下自己需要什麼。
第一條原則就是如果你如果確實喜歡哪個遊戲,那就選擇那個遊戲對應的平臺——如果你不確定,看看遊戲直播或者錄播,至少腦子裡會有一定的印象和概念。
如果你的確並不太清楚需要購買什麼的話:
為瞭更好的遊戲陣容覆蓋以及二手遊戲流通,普通的來說較為推薦PS4/Pro作為入門的第一臺主機,而任天堂switch則可以作為攜帶的機器作為補充。
如果你確實不喜歡日系遊戲,並且對客廳影音有所要求的,可以選購XBOX ONE S/X作為入門主機。
Nintendo Switch如果你需要玩的遊戲不太多,或者對移動機器本身存在一定需求,則的確可以列入首先購買的考慮當中,如果並非如此,我的建議仍然是優先購買PS4/XBOX ONE。
- 是否需要選擇半代機?:
本代PS4/XBOX ONE因為有半代機PS4 Pro以及XBOX ONE X發售,所以很多人會考慮究竟是廉價購買本代機器還是半代機。
在我看來,如果不是預算吃緊,即使你使用的是較為落後的顯示設備(但至少需要支持HDMI1.4,否則有不兼容的風險)使用半代機仍然是有價值的,因為兩臺半代機都支持對低於4K的顯示器進行顯示增強,其中XBOX ONE X原生支持1080P和2K分辨率,PS4 Pro也支持1080P分辨率下對畫面進行加強。
使用更加新的設備會使你設備的淘汰周期加長,在圖形技術沒有突飛猛進的預期的情況下,選擇性能相對較高的穩定平臺,可以保證相對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穩定遊戲體驗。
- 購機時間:
普通的來說一年一般有兩段時間會價格相對較低,4-6月以及9-12月。
4-6月是一般意義上的遊戲淡季以及上半年的中國購物節618,所以遊戲機價格會相對較低,缺點是屆時遊戲一般並不在打折(尤其是下載版),且屆時一般並無大作,隻能購買去年年底-2/3月的作品。
9-12月的話是遊戲旺季以及下半年的中外購物節雙十一/十二/黑五/聖誕/元旦季,屆時遊戲機會有一批官方優惠/官方降價,以及商傢的折扣優惠,同時也是一般3A的發售時間,屆時遊戲和機器均會有一定折扣,並且可以享受到全新的作品。
一般7-8月由於大中小學放假,所以需求會增高,而屆時會稍有漲價,而一般暑期發售的作品也並不算太多,如果確實需要省錢的話建議避開暑期購機。
- 基本配置:
①預算建議
無論是XBOX ONE/PS4/Nintendo Switch,在購買時一般請留足機器價格+1000RMB¥的預算,這些預算將用於:
- 遊戲
- 必要以及改善性質配件
其中遊戲建議為大頭,尤其是拮據的情況下,必要以及改善性質配件請盡可能壓縮到較低的程度,因為三臺機器的標配即使什麼配件都不買,也是完全可以正常進行遊戲的。
②額外硬件配件推薦配置:
- PS4/Pro
一般來說能顯著改進體驗的設備隻有SSD一項,SSD最近非常便宜,雖然不能在PS4/Pro上發揮所有性能(PS4所有版本的內置和外置硬盤均為USB轉接,並無原生控制器),但是仍然能在很多讀取時間較長的遊戲上為你節約1/3-2/3的讀取時間,這會顯著改善你的體驗。
外接和內置SSD均可,但內置SSD可以在基本不影響遊戲讀取速度的情況下,有效提高PS4操作系統性能,所以更推薦內置SSD。
PS4內置硬盤硬盤最小大小是160G,外置硬盤大小最小為250G,PS4內置硬盤會使用60G的系統占用空間,所以要比傳統意義上*93%的硬盤容量要小不少,而外置這部分空間將不會被占用。
PS4使用SATA接口的SSD,而且無論是內置還是外置的SSD,因為主控是USB轉SATA,並不能發揮出完整性能,所以並不需要購買SATA SSD中性能優秀的,隻需要購買可靠的即可。
- XBOX ONE S/X
XBOX ONE系列同樣推薦購買SSD,XBOX ONE系列雖然能改裝內置SSD,但是需要拆機,會失去保修,且安裝系統較為麻煩,所以一般都是推薦外置硬盤。
和PS4同理,外置硬盤最小需要250G空間。
因為同樣的也是接在USB接口上,所以也並不需要購買性能優秀的SSD,隻需要購買可靠的即可。
XBOX ONE系列手柄是沒有標配電池的,所以無線使用時需要配備兩節5號電池,推薦購買充電電池(不需要充電器也可,手柄接USB時會自動給電池充電)否則換電池本身就會讓你感覺比較困擾。
- Nintendo Switch
NS因為有主機掌機模式,所以各類配件算是非常多的。
實際上剛需的話大概是:
- TF卡:NS本身儲存空間實際可用隻有25G,下載版遊戲需要直接下載全部數據,不少卡帶遊戲都也並非完整版,需要下載10-20G數據才能正常遊玩,鑒於客觀情況的話推薦購買128G以及以上的TF卡。
- 掌機保護包(殼),貼膜:NS的屏幕是塑料材質而並非玻璃,非常容易出現劃傷情況。所以貼膜+保護殼是不能少的,除非你並沒有打算帶出去玩。
其他可以購買的配件一般來說還有移動電源等,普通移動電源可以在待機時充電,但在玩遊戲時有可能會由於功率不足而緩慢掉電。
如果要在玩遊戲時也需要充電的話建議購買支持USB-PD的移動電源,但一般來說除非極重度使用,NS自身的續航+慢速充電基本可以使用一天,所以隻要有充電的位置,一般也無需專門購買移動電源。
2.2 雜談
這文章開始也就準備隨便寫寫,沒想到到現在已經寫瞭這麼多瞭……
不過這篇其實也是非常基礎的東西,更進階的其實還沒去說。
一些進階的內容例如額外外設這類會在之後另開文章說吧,有不清楚的問題就發評論區,有代表性的會更新到下個版本的文章裡。
目前本篇篇幅有點長,而且13-19年這陣遊戲說實話確實非常多,遊戲詳情我會另外開文章說,畢竟隻說個名字腦子裡也不會有概念。
文章內容如有錯誤請及時指出,你幫助的不僅僅是作者也有閱讀文章的用戶,提前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