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天消耗130萬雙一次性筷子,相當於砍伐42棵參天大樹……”
學生年代的我N次從課堂上、媒體上聽到類似上述“教化”,接下來的內容大概率是講我國森林資源匱乏,而“一次性筷子毀壞森林”“不環保”,所以“要抵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幾乎完全接受瞭這一理念,以至於剛讀大學時,我寧可自己買雙筷子,也不願意拿飯堂的一次性筷子;我還自認為是比同學們思想進步的“環保人士”,“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直到某一年,我參加瞭一個校外活動,就餐期間意外地碰到瞭一位生產一次性筷子的老板。我瞬間正義感爆棚,大談“一次性筷子毀壞森林”的“環保理論”,義正辭嚴地批評眼前那位“隻顧自己利益而不顧環保”的“罪惡資本傢”。
我“義憤填膺”,“資本傢”倒是不慌不忙:
“小兄弟,你知道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有哪些嗎?”
我正義凜然:“那當然是砍伐樹木啊!”
“木材有很多用途,最起碼可以做傢具、做地板,這些都比一次性筷子值錢多瞭。要是照你說,砍一棵參天大樹就是為瞭做一次性筷子,那經營木材、開加工廠的人不得賠死?”
我瞠目結舌。
“現在做一次性筷子大多用的是生長很快的竹子,或者木材加工的邊角料,這談不上破壞森林吧。”
可惜大理石地面沒有縫,不然當時的我一定想瞬間鉆下去——
不調查不瞭解就輕易人雲亦雲的人,活該被打臉。
那位老板倒沒有繼續糗我,隻是追問瞭一句:“你不妨想想,是哪些人在反對一次性筷子?”
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會反對一次性筷子嗎?
一個流水線車間裡的工人會反對一次性筷子嗎?
一個整天忙碌的貨車司機會反對一次性筷子嗎?
都不會。
在各種場合宣稱反對一次性筷子的人,除瞭利益相關群體(比如傳統筷子制造廠傢),大概率是——有錢有閑的社會上層(特別是部分知識分子),以及部分被裹挾的大學生。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基本上不需要用一次性筷子。在傢、在朋友傢當然不用,即使外出就餐、在飯堂用餐,那些機構也都有相對完備的消毒設施和程序。
他們可能忘記瞭:在中國廣大鄉村乃至城鄉結合部,“消毒”是一件相對奢侈的事情——沒有統一的餐具消毒中心,街邊小店買不起專用消毒櫃,即使是用溫度較高的開水洗筷子也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而廉價的一次性筷子完美地解決瞭上述問題,從源頭上避免瞭病毒在不同人群之間的傳遞。恕我直言,一次性筷子的推廣普及,為我國傳染病防治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隻不過這一方面的貢獻沒有多少人去研究、更沒有媒體報道,未能引起大傢的關註而已。
除此之外,一次性筷子還延伸瞭木材加工的產業鏈,讓原本隻能當垃圾處理的邊角料有瞭新的用途;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瞭竹木之類種植,一大批人從中獲益,算得上是“利國利民”。
除瞭“環保”,反對一次性筷子的群體還有兩大“法寶”,即“不安全”和“浪費”。
所謂“不安全”,是指一些不法廠傢采用非法加工手段和不合格原料,生產出的一次性筷子可能危害用戶。但這是產品質量問題,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不合格的手機還能爆炸傷人呢,你總不能說手機都“不安全”吧?
至於“浪費”,時下一次性筷子回收再利用的確不盡人意,但這主要是源於垃圾分類沒到位、回收再利用的成本過高。垃圾分類做得較好的日本,一次性筷子回收後用於造紙等已經較為普遍,這進一步證明瞭一次性筷子本身不存在“浪費”問題。
綜上所述,是時候給“一次性筷子”正名瞭——隻要有序發展,一次性筷子不僅不會危及環保,反而還能回收再利用、節約資源、延伸產業鏈,其在預防傳染病方面更是做出瞭突出貢獻;全社會不僅不應該反對,反而應該大力倡導使用一次性筷子,引導相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