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顧臨

顧臨(1028~1099年),字子敦,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仁宗皇祐(1049~1054年)年間中舉說書科,歷官國子監直講、同知禮院,朝編《武經要略》,且問兵事,擢給事中,拜河北都轉運使、翰林學士,歷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定州、應天、河南府,坐事奪職知歙州,通經學,長於訓詁。

顧臨畫像

神宗熙寧(1068~1077年)初,顧臨詔編《武經要略》,提出“兵以仁義為本,動靜之機,安危所系,不可輕也”。出權湖南轉運判官,提舉常平,罷歸。改同判武學,開封府推官,請知潁州。入為吏部郎中、秘書少監,以直龍圖閣為河東轉運使。

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顧臨擢給事中。同僚評價:“臨資性方正,學有根本,慷慨中立,無所回撓。自處東省,封駁論議,凜然有古人之風。僥幸之流,側目畏憚。忽去朝廷,眾所嗟惜,宜留置左右,以補闕遺,別選深知河事者往使河北。”補闕岀任河北都轉運使,復以給事中召還。歷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讀,為翰林學士。

紹聖(1094~1098年五月)初,顧臨以龍圖閣學士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徙河南府。後奪職知歙州(今安徽黃山市歙縣),又以附會黨人,斥饒州(今江西鄱陽縣)居住。

元符二年(1099年),顧臨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四四有傳。

公元1100年,十九歲的宋徽宗趙佶繼位,追贈顧臨恢復生前所有政治待遇。

胡安國為顧臨畫像題跋,贊曰:嗚呼顧公 大中之龍 正色立朝 奸邪不容 材兼文武 志履仁義 真王佐才 用之未至。

胡安國(1074~1138年),宋代著名經學傢、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字康侯,號青山,學者稱武夷先生,後世稱胡文定公。原籍福建崇安。

餘姚上林湖

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餘姚上林湖楓林村大族莫氏莫齊夫人茅氏去世,上林湖厲傢園厲景尹為茅氏夫人長女婿,這一年厲景尹約31歲。顧臨為其撰寫墓志銘。當時本地大族一般都敦聘達官顯貴撰文,名傢書丹,高匠巧手鐫刻。下面是茅氏夫人墓志銘的開頭部分:

故莫君夫人茅氏墓志 並銘

宣奉郎守太常丞充集賢校理判武學顧臨撰

將仕郎守河南府左軍巡判官充武學傅授兼主薄劉符書丹

由達官顯貴顧臨撰文;由主薄劉符書丹

碑文內容如下圖所示:

茅氏夫人去世九年後,北宋元 元年(1086年),茅氏夫人的丈夫厲景尹的嶽父莫齊去世,這一年厲景尹約40歲。從下面殘缺的碑文中可看出,撰文部分“宣德郎知江寧府溧陽縣事……(缺)”後半段以殘缺,不能確定是誰撰文;書丹部分“朝囗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缺)”更是看不出是誰書丹,很是遺憾!莫齊殘存碑文如下圖所示:

顧臨在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之後為翰林學士。宋代稱翰林為“內翰”,顧內翰即顧臨,稱“顧內翰”的時間在1087~1099年之間。

據《顧內翰名臨所撰朝奉墓志》記載:“本朝有五府君名湘由東陽至餘姚,樂其佳山水,因傢焉。五府君之後分為四派,一曰十五府君名仁愛,一為衙前於越州,一攻梓人之業,一從浮屠之流。其從浮屠者固絕而不復續,而攻梓人者又微而不可考。今傢於姚邑者有三十五府君,生二子,長曰十六秀才,名平。平生申,登嘉佑三年(1058年)進士第,積官至朝奉,知壽州上卿東都尉,賜緋魚袋,次曰十九府君,諱恭。恭生整,整生景尹,登元祐三年(1088年)進士第,為秀州司戶。子諱侃,以右選起傢,積官至樞密院忠翊郎。”

趙宋皇室因其宗族蕃衍盛大,各以一字別其昭穆,趙氏當時選取作為字行的單字有“伯、師、希、與、孟、由、宜”,以及“不、善、汝、崇、必、良、友”,雖然不如後人所撰字行那樣朗朗上口,但與後代所撰字行的性質是完全一樣的。

設字行以別昭穆,而且將字行作為譜牒中一部分,應是趙宋皇室的首創。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於慈溪市鳴鶴鎮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原屬餘姚縣)

上文朝奉墓志中所記載的帶有府君的名、字、行有:五府君厲湘,名:湘,字:?,行:五;十五府君厲仁愛,名:仁愛,字:?,行:十五;厲平父親三十五府君,名:?,字:?,行:三十五;十九府君厲恭,名:恭,字:?,行:十九。(參考厲居正,名:居正,字:必大,行:百二。)

從以上可看岀,所有的名字都帶有“府君”。府君解釋為:古時對已故男子的尊稱。多見於神主、碑文或墓志。可見上述人物在撰文時都以去世。

另外還有健在的十六秀才厲平,名:平,字:?,行十六;壽州上卿東都尉厲申;厲整;秀州司戶厲景尹;樞密院忠翊郎厲侃。

從“顧內翰名臨所撰朝奉墓志”中字面上可看岀,在顧臨能稱“顧內翰”的1087~1099年十二年之間,顧臨被厲湘支厲氏邀請為先祖撰文墓志銘,這期間健在的三世厲平(約1007~?)約81~93歲;四世厲申(約1027~?)約61~73歲;四世厲整(約1030~?);五世厲景尹(約1057~?)約31~43歲;六世厲侃(約1076~?)約12~24歲。具體是為哪位先祖撰文,還需請各地的宗親共同探討查找確認。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