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互聯網要收入:傳統企業線上銷售實戰技巧

嘉賓 | 江禮坤

本文分享嘉賓江禮坤,互聯網老兵,國內著名實戰派網絡營銷專傢。推一把網創始人、弘亞美聯CEO、北大/清華總裁班特約講師、中搜等多傢公司網絡營銷顧問、百度互聯網創業者俱樂部特約專傢、優米網特約講師、阿裡巴巴特約講師等。

其團隊服務過的客戶有:奧迪、沃爾沃、美團網、信達證券、銀河證券、《世界》雜志、《風尚志》雜志、途牛旅遊網、東阿阿膠、酒仙網、北大青鳥等等。

理論上,我覺得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非常有優勢。互聯網企業從規模上看做大的特別少,隻有數得過來的幾傢,BAT和TMD。 TMD是指頭條、美團和滴滴。

而傳統企業存在瞭很多年,傳統企業一旦摸清思路,捅破那層窗戶紙,轉型互聯網是有很多優勢的,很多傳統企業資金充足、場地夠大、當地資源夠多。

一、傳統企業做互聯網轉型可能踩的“大坑”

首先,創始人思路難以改變。很多傳統企業老板已經五六十歲,四十歲算是年輕的。他們在自己所在行業可能已經幹瞭十幾二十年,固有思維很難改變。現在突然讓他們把原有的思維革命掉,一時可能無法接受。

第二,外行管內行。傳統企業老板不懂互聯網,他們請互聯網出身的人做項目,但很多情況下喜歡瞎摻和、管的太細,想到哪裡管哪裡,這是傳統企業老板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三,不講究管理、流程、運營等。互聯網屬於現代企業,傳統企業的很多思路和互聯網企業大相徑庭。舉個例子。最近我們幫個客戶從0到1搞互聯網項目,甚至員工都是我們幫忙招的。但最近我們招來負責互聯網營銷的員工跟我們反饋:“現在的工作內容很迷茫,我們每天不知道幹什麼,上級都不給我們安排工作。”從項目負責人到組長再到一線員工,每天都不知道幹什麼,所有人都是看情況幹活,周會、例會、工作計劃都沒有。

第四,人性驅使,很多人想不花錢達到效果。很多人想做互聯網,認為可以不花錢就能達到效果,這是不可能的。之前有個客戶問我:“江老師,有沒有什麼辦法快速、不花錢,一周就能達到效果並帶來轉化、賺到錢。我說:“想快點見到效果隻能花錢投廣告,但效果怎麼樣誰也無法保證。”

二、適合傳統企業轉行互聯網的營銷方式有哪些?

從大方向說,傳統企業轉行互聯網主要涉及:微信營銷、微博營銷、SEO、競價廣告、微商、社群營銷幾種。

不同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根據企業類型、規模大小等,所用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從企業具體落地運營的角度看,營銷細節也完全不一樣,哪怕是同一類型,同一產品,玩法都不一樣。

從模式上來說,微商、社群營銷目前都是不錯的。方法層面上,每個企業做SEO是標配。策略上看,信息預埋是必須做的。每個企業,即使產品沒上線、公司剛成立,都應該提前在網上埋信息。簡單可以理解為:有些信息需要提前鋪出去,當你的產品一上線,客戶能在網上查到你公司的相關資料。具體可實現的方式有:軟文、新聞、論壇、百度知道等。

三、案例解析:協和藥妝的線上、線下融合

最近我們在深度參與協和的“藥妝化妝品項目”,主要通過“社交性零售”這種方式買做營銷,現在銷量非常不錯。

協和藥妝是如何通過互聯網賣貨的?

一、做微商,把傳統招商加盟的模式搬到移動互聯網。不需要建很多人的團隊、去全國各地跑,隻要拿著手機下載個微信在傢就能招商,沒有任何地域限制,代理人數也沒有限制,省代招100個、市代招1000個都沒有問題。

二、鋪線下店,級別高的代理有資格開線下店。傳統的招商加盟需要交保證金、加盟費等,協和的微商達到一定的代理級別,同時能獲得開線下店的授權。

三、打通電商和微商。天貓、京東的客戶和線下差不多,黏性、復購率都不夠,客戶多瞭維護還不過來。可以把電商和微商打通,做社群、發展代理,層層管理。

四、未來的營銷趨勢預測

10年前,企業找幾個渠道、發幾篇軟文就能達到推廣效果。現在營銷變得復雜,各公司都開始研究細節層面。比如軟文的具體寫法、發佈渠道的精細化篩選、具體怎麼去炒作等方面。現在逐漸開始玩模式化,比如六大社群模式、四大微商模式等。

關於未來營銷的發展趨勢,我有兩點看法:

首先,未來的營銷核心一定是做品牌。

做營銷的目的不是為瞭銷售、獲客,最重要的核心目標是做品牌,品牌樹立起來後再定策略。

為什麼“做品牌”這麼重要?原因在於一個口碑好、人盡皆知的品牌能夠不費吹灰之力解決客流和信任問題。之後做得事情都隻是在維護品牌,起到推手的作用。

比如你有五十萬預算想買輛車,隨便一個人可能一個中間商都會跟你講寶馬、奔馳很不錯,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很多企業沒有品牌意識,隻是在單純的花錢做推廣,一旦不花錢推廣就沒客戶瞭。現階段推廣成本一定是越來越高,當你的成本和利潤差不多時,到底要不要做推廣?不推廣賺不到錢,推廣也賺不到錢,可能過不瞭多久企業就倒閉瞭。

第二,回歸商業本質,越來越註重粉絲經濟。

中國古代做生意講究體驗。以前老北京飯館講究遞個毛巾、喊個“客官慢走”之類的。到瞭清朝末年、民國解放,商業基本歸零瞭。可以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開始,商業重新從零開始,越來越註重品質。這是大勢所趨,我認為也算是一種回歸。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