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和寧,從《黃帝內經》瞭解音樂養生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理念中,音樂和人的身心健康是息息相關的。《禮記.樂記》中說:“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音樂是來自人心靈中的聲音,這些聲音是源於人對萬物的感受。

人的情緒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觸動,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又經過韻律的組合而逐漸演生成不同的音樂。那麼,情緒和聲音這些概念,對應在人的身體上是如何展現的呢?

在中國古老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陽應象大論》中,對於人體的五臟和天地五方、五行、五色與五音的對應關系是這樣講的: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志為怒。”東方對應著春季,陽氣的升發使暖風催動草木生長,草木產生的酸味能夠滋養人體的肝氣,因此肝屬木,主筋脈的調達,對應著春季的青色,其音為“角”調,情志的變動產生“怒”。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志為喜。” 南方對應著夏季,熱氣上炎蒸騰而生火,火氣產生的苦味能夠滋養人體的心氣,因此心屬火,主血液的運行,對應著夏季的紅色,其音為“徴”調,情志的變動產生“喜”。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志為思。” 中央之地對應著長夏季節,長夏的悶熱濕氣與土氣相應,土氣產生的甜味能夠滋養人體的脾氣,因此脾屬土,主肌肉的生長與飽滿,對應著長夏的黃色,其音為“宮”調,情志的變動產生“思”。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志為憂。” 西方對應著秋季,天之氣肅殺急變而生躁,躁對應著金氣,金氣產生的辛味能夠滋養人體的肺氣,因此肺屬金,主養人體的皮毛,對應著秋季的白色,其音為“商”調,情志的變動產生“憂”。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北方對應著冬季,冬季的嚴寒對應著水氣,水氣產生的咸味能夠滋養人體的腎氣,因此腎屬水,主骨骼的固實,對應著冬季的黑色,其音為“羽”調,情志的變動產生“恐”。

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在天地之間與大自然共同生長,人的身體在接觸大自然的活動中,體內的五臟隨著人情志的變動,會發生“怒、喜、思、憂、恐”等五種情緒,又分別對應著“角、徵、宮、商、羽”這五種音律。

人的身體是帶有自我調節和養護健康的能力。人的臟腑之氣,在機體的運轉中可以感受到天地五行、年時四季的交替運轉,也可以感受到五音之樂的調和順性。而聲音的傳播,本身也是能量傳播的一種形式。聆聽純正美好的音樂,人的身體和心靈可以得到放松,壓力和焦慮可以得到疏解和緩釋,從而起到養護人體身心健康的作用。

下面我們為大傢分享一些對應人體五臟所屬的音律,並且適合於調養身心健康的中國傳統音樂。

1.【將軍令】:這是一首古箏曲,在輕快活躍的音色中,有屬金性的“商”調,可以通順和調達身體內的肝木之氣,同時,樂曲中屬水性的“羽”調又可以滋養木氣,使身體內瘀滯的肝氣得到抒發,從而促進人的情緒變得柔和順暢。

2.【十面埋伏】:琵琶曲的十面埋伏,是一首廣為流傳的古曲。其音色悲中帶憫,廣大中積聚著溫和體貼的力量;曲中有“徵”調和“宮”調,可以發動屬土性的脾臟之氣,激發人身體的脾胃功能,助益食物在腸胃中的消化吸收。 

3.【陽春白雪】:琵琶曲的陽春白雪,曲調高亢悠揚,活潑輕快,有屬於土性的“宮”調和屬火性的“徵”調,可以使肺氣平衡的增長,同時又有“商”調能夠疏通運行肺氣的經脈,去除憂愁焦慮,助益人體健康。

4.【欸(ǎo)乃(ǎi)】:這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音色低沉而悠長,在寂靜之中蘊含著穩固而有力的氣息,其音以“徵”調為主,能夠運行心火之氣,有助於頤養心臟的功能。

5.【梅花三弄】:古琴曲的梅花三弄,和同名的古箏曲及同名的流行歌曲毫無關系。這也是一首傳統的古琴曲;此曲的音色婉轉錯落,一弄三回,樂曲以“羽”調和“商”調為主,能夠很好的調節屬水的腎氣和屬金的肺氣,使人的情緒能夠舒展放松。

聆聽著這些美妙悅耳的樂曲,我們可以逐漸的放下壓力,舒展心情,調動自身的積極力量,用更好的心態和更長遠的的目光來面對今天和以後的日子。

萬物生長,人亦成長,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旅途中,世界教會瞭我們很多,我們也學會瞭很多;相信未來的一切都會更好,我們不虛此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