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怎麼打仗(上)

紅軍打仗四大招: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三、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四、部隊要練夜戰、近戰。

第一招,也叫運動戰。毛澤東不是軍神,又或者說,人人掌握瞭他的方法,人人可以打仗。他在1964年會見外國友人時直陳道: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麼直到打仗呢?若是把此話當作其自謙之詞,那麼不妨將我們的視線轉到井岡山時期。

當時湖南、江西的國民黨軍輪番或結伴而來,圍剿根據地。此時毛澤東最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便是:如何在紅軍力量弱小時,既消滅敵人,又保全自己?

今天我們玩王者榮耀也知道,敵方經濟發育出裝普遍高於我方的情況下,硬碰硬隻會吃虧。毛澤東的策略是:避實擊虛,用遊擊戰和敵人打圈。

究其本質是什麼呢?我們或許可以從譚震林的一段話中分析出要害來:我們要“退避三舍”。你一退,敵人不知我們去向,就得重新調查。我們先領他兜幾個圈子,一等他的弱點暴露出來,就要抓得準,打得狠,打的幹勁利落,有所繳獲,就像做買賣一樣,賺錢就來,蝕本不幹。

結合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我們可將運動戰的有效部分提煉為:

  1. 隱藏信息。信息包括我方的戰略意圖以及具體的戰術打法如活動計劃/時間/流程,還有我方的優劣勢。隱藏信息的方法並非在於隱藏,而是幹擾視線。一味隱藏效果並不理想,對方可安排商業間諜或是有針對性地關註來瞭解。放出煙霧彈比如在會議上宣佈一些將來要做但眼前不做的事,美蘇爭霸時玩的便是這一手。再配合上組織能力本身的敏捷性,即高效學習+不斷創新的戰術舉措+迭代優化。而根本性的保障來自於戰略制定嚴格遵循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什麼?女人學男人扮相永遠比不過男人。
  2. 針對弱點。瞭解對手的弱點,有針對性地在舉措中呈現與之相對的優點,來塑造用戶的心智。為什麼不是在配稱中而是在舉措中?配稱會影響定位,臨時性活動有階段性,對定位的影響較小,也可一地一針對,根據當地對手的特點針鋒相對。
  3. 必有繳獲。所有業務端舉措的考核指標圍繞著“繳獲”而設。繳獲即搶奪心智份額或市場份額。純粹的業務行為是功利性強的組合,每一個細節都圍繞著目標而設置。如同一個遊泳冠軍,劃水時的動作沒有多餘,凡是不能讓自己遊得更高效的動作都會被舍棄。
  4. 消耗對手。田忌賽馬,如果對手做一次活動,我們的應對是此時做兩次還是以後再做?在滿足前3點的情況下,是利用對手點的火進行心智覆蓋。若對手利用多頻小規模活動將我們拖入消耗戰怎麼破?回到第2點,針鋒相對,另辟蹊徑。

毛澤東代表紅四軍前委給中央回信中把遊擊戰術作瞭一次總結: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固定區域的割據,用波浪式的推進政策。強敵跟追,用盤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如同打網,要隨時打開,又要隨時收攏,打開以爭取群眾,收攏以應付敵人。若要將此轉換為企業的行動策略,難點在於理解“群眾”究竟對應的是什麼。若群眾對應的是用戶,那麼與敵人打仗打的又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群眾是新用戶,而打的是敵我雙方的已有用戶。所以遊擊戰術的作戰原則可以理解為:在競對有大舉措時我方舉措的重心在守住已有用戶的同時搶奪對方用戶,在其無大舉措時開發新用戶。差別體現在舉措開展的地域、渠道、用戶生命周期的類型。

要實現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需要另一個策略的配合,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麼叫“各打各的”?即完全主動作戰政策。這種戰略思想的本質是如何奪取戰爭主動權。毛澤東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中都有談到這個話題:主動性,說的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是用以區別於被迫處於不自由狀態的。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失瞭這種自由,軍隊就接近於被打敗或被消滅。一個士兵被繳械,是這個士兵失瞭行動自由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結果。一個軍隊的戰敗,也是一樣。

若是因為估計和處置錯誤,或因不可抗的壓力,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時候,該怎麼做呢?毛澤東的觀點是:這時的任務,就是努力脫出這種被動。而他也給出瞭擺脫軍事上被動的方法。

“堅決地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和發動敵後的遊擊戰爭,在戰役的運動戰和遊擊戰中取得許多局部的壓倒敵人的優勢和主動地位。通過這樣許多戰役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戰略的優勢和戰略的主動地位,戰略的劣勢和被動地位就能脫出瞭”。

對應到企業,可羅列內外所有相較於競對的優劣勢清單,並全方位展開以迷惑和拖垮對手,來制造節奏感。比如說,如果我方有薪酬上的優勢,就應該想方設法讓對方的員工瞭解到這一點,哪怕不能吸引到對方員工離職,至少也能促進競對提升薪酬,進而給對手增加人力成本。

而對於企業中存在的一種“不進攻”思想,認為做企業做好自己即可,既沒必要關註未來可能存在的競爭,也不必放大眼前存在的競爭,認為大海很大,大傢一起發展。毛澤東的觀點是:主動地位隻有在進攻勝利之後,才能最後地取得。進攻是消滅敵人的惟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單純的防禦和退卻,對於保存自己隻有暫時的部分的作用,對於消滅敵人則完全無用。戰術上的防禦手段,離開直接或間接協助進攻,都毫無意義。一切進攻戰都要主動地組織之,不要被迫地采取進攻。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

這樣的觀點並非屬於“戰爭狂人”,我們一再強調戰略、競爭的重要性與正當性也並非想一傢獨大,國共也有過幾次合作與和談。實際上,若是有競對願意聯合,我們也是非常願意與歡迎的,戰略競爭的對象是那些沒有真正聯合共識和決心的競對。目前本行業存在幾種同行:我要做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我要做整個行業的第一、我掙我的錢,與世無爭、我要打敗同城的xx、市場那麼大,先各做各的再看。

“各打各的”有一經典應用,我說出來大傢就明白瞭。朝鮮戰爭時,美軍利用其“鐵多”的優勢狂轟濫炸,這是所謂“你打你的”;我軍利用敵人的弱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積極防禦,將地面防禦轉變為地下防禦,同時發揮近戰、夜戰的特長,進行陣地進攻。而且如果是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甚至一個整團,難以達到殲滅的目的,所以隻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軍一個整營就夠瞭。通過多打小規模的殲滅戰,削弱敵人,降低敵人士氣,逐漸地進行打大規模的殲滅戰。

所以對應到企業間的競爭戰略,當對手利用其優勢搶占我方心智/市場份額時,要針對其優勢/劣勢設計相應的防禦舉措,同時利用我方優勢針對其劣勢設計相應的進攻舉措,每個舉措的實施均以有效搶占為設計/考核目標,切勿高舉高打,虎頭蛇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