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報、老儀表和木制螺旋槳,都是關於它!

今天,我們接著在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裡“挖”寶,在中國航空工業的歷史長河中深挖細掘。

今天的“挖”寶,我們先上圖——

這兩張圖片裡的物件,就是文章標題裡所提到的——老海報、老儀表和木制螺旋槳。而它們共同的主人就是新中國第一架自行設計制造的教練機——初教6。

就在上周,8月27日,是初教6飛機首飛65周年的紀念日。60多年前,飛機試制捷報頻傳,一批批飛機、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陸續問世,創造瞭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個個新紀錄。初教6,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一代名機,初教6本就充滿瞭傳奇色彩。這大幅的海報、古老的儀表以及罕見的木制螺旋槳,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跟著小飛俠來一一探究吧。

駕駛艙裡的經典

作為教練機,初教6采用雙艙佈局,前艙學員,後艙教員,前後艙所有操作聯動。

無論前艙、後艙,初教6都保持瞭基礎的機械儀表盤的顯示——如何“搞定”這些“眼花繚亂”的儀表,是飛行員飛上藍天的必備功課。

看著這些使用至今的儀表,我們不禁想起瞭中國飛行員永遠的記憶,初教6飛機開車口訣——“註油三五下,口令聲音大,舵平剎車緊,油門一厘米,磁電1+2,按下起動鈕……”

第一副木制螺旋槳的誕生

眾所周知,現在飛機的螺旋槳都是金屬的或復合材料的。但在最初,航空器螺旋槳卻是木質的。你知道新中國第一副木制螺旋槳是怎麼來的嗎?

▲1963年11月11日,第一批木質螺旋槳槳葉裝上飛機,填補瞭國內空白

1960年8月25日,第一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做出決定,要求剛剛成立的國營惠陽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惠陽)於年底前試制成功安-2運輸機(即運5)木質螺旋槳。12月23日,根據主機需要,航空工業局又下達瞭《關於提前試制雅克-18A飛機用空氣螺旋槳的決定》,要求“按照關於加速新型教練機試制的指示,提前試制初級教練機用的空氣螺旋槳,把原來安排試制的安-2用螺旋槳的準備工作往後推遲”。

1963年1月24日,航空工業局要求“紅專”502(即初教6)型飛機使用B530-Η35木質螺旋槳,其中B530-Η35木質槳葉在1963年試制成功,槳轂由國營新衛機械廠(現航空工業鄭飛)長期定點供給,一並裝配試驗,並於1964年參加發動機長期試車。

航空人克服重重困難,經過不懈努力,第一副木質槳葉B530-Η35僅用瞭幾個月的時間就試制成功,並於1963年9月裝在初教6飛機上試飛成功。比預定計劃提前半年完成,填補瞭航空工業在這方面的研制空白。

▲制作中的木制螺旋槳

1963年10月10日,國務院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對工廠的產品圖樣資料、技術條件、工藝文件和試車、切樣、試飛等進行瞭全面審查鑒定,同意予以驗收,批準B530-Η35螺旋槳槳葉轉入批量生產。

10月11日,B530-Η35木質螺旋槳槳葉定型會議在惠陽機械廠召開,國務院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主任、空軍副司令員曹裡懷等來到神星廠區,參加定型簽字儀式。慶功大會上,空軍第六航校派來的兩架初教6飛機,裝上瞭惠陽機械廠生產的第一批木質槳葉,飛上瞭祖國的藍天。

▲1963年10月11日,惠陽舉行第一副木質螺旋槳槳葉定型儀式,國務院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主任、空軍副司令員曹裡懷(右)宣讀鑒定證書

“奮發”530

然而,木質飛機螺旋槳槳葉生產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原材料供應運輸困難、木材出材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材料價格昂貴;而且材質性能試驗工作量大、工藝過程復雜、室溫和濕度控制要求嚴格、生產周期長、使用壽命短。惠陽機械廠生產的第一副木質槳葉出廠價格為3.8萬元,其中木材成本就占1.8萬元。而同型號的蘇制槳葉價格僅為3000元。由於木質槳葉的這些缺點,國外已廣泛采用金屬槳葉取代木質槳葉。

鑒於此,聶榮臻副總理早在1962年末即向三機部提出,要盡快研制金屬槳葉。1963年4月14日,航空工業局總技術處召集有關單位,就金屬槳葉代替木質槳葉問題舉行專題會議,就研制金屬槳葉和玻璃鋼槳葉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經局黨組同意,由惠陽機械廠成立一個由20人組成的專門研究小組,抓緊安排試驗任務。

惠陽機械廠組織力量進行初教6飛機用金屬螺旋槳的研制,並將其命名為“奮發”530螺旋槳。當時國營惠陽機械廠第一副木質槳葉正在摸索試制階段,新廠房還未建成,技術不成熟、人員不足、參考資料少。經過認真分析,技術人員重新確定瞭設計原則,采用硬鋁實心結構方案。在研制過程中,工廠連闖瞭風洞、計算、制造、測量設備、試車、試飛、排振等7大難關。

▲惠陽機械廠研制的第一副金屬螺旋槳槳葉——“奮發”530

1964年初,工廠開始投入槳葉試生產加工。由於是第一次加工金屬槳葉,毛坯和設備條件較差,工人和技術人員都沒有經驗。為瞭加快生產進度,工廠提出全廠搞科研的號召,堅持土法上馬,土洋結合。槳葉采用自由鍛毛坯,餘量達40毫米,沒有靠模銑,就用手工一點一點摳出來,沒有彎曲校正機就用液壓千斤頂校正。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加班加點,苦戰3個月,到1964年“五一”前,終於制成瞭3副槳葉,並於6月和7月分別在湘江機器廠(現中國航發南方)、洪都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洪都)進行瞭對比試驗和對比試飛。

為瞭進一步考驗金屬槳葉在外場條件下的使用情況和配套性,1965年2月,在空軍第六航校進行飛行試驗鑒定,共完成瞭22個起落、飛行瞭7小時12分,歷時12天。最終,實現金屬槳葉工作正常,與原木質槳葉相比無顯著區別,可以滿足初教6飛機的性能和配套使用要求。

1965年5月20日,國務院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準“奮發”530金屬螺旋槳設計定型。第一副金屬槳葉的研制成功,在我國航空螺旋槳發展史上揭開瞭新的一頁。

從此,木質螺旋槳進入瞭歷史博物館。

“寶刀不老”初教6

縱橫藍天65載

有傳承

也有改進

從軍用到民用

一代神機的傳奇仍舊在延續

鐵粉必看

航空工業首次整體亮相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

航空工業在第六屆中央企業優秀故事評選中再創佳績

文圖、制作/蘭健  

統籌/丁譯婷 主編/肖瑤

監制/程曉敏

來源/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央視軍事、《中國航空工業老照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