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過半,已有58傢信托公司披露瞭2023年上半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這也是信托業務分類改革正式實施後的首個業績定期報告。根據各傢信托公司半年報,我們為大傢梳理瞭各項指標的行業TOP10,一起來看看吧。
01信托公司業績表現
2023年上半年公佈半年報的58傢信托公司中,有21傢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其中凈利潤超10億的有5傢,分別為上海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江蘇信托、華能信托,其中上海信托業績尤為亮眼,凈利潤同比增加805.92%,排名上升16名。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信托公司有17傢,它們創造的凈利潤占到整個行業凈利潤比重的近80%,頭部公司優勢進一步明顯。
同時我們也發現,凈利潤TOP10的信托公司中,僅有一半凈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部分信托公司凈利潤下滑幅度較明顯,可見頭部信托公司盈利能力也處於下滑趨勢,信托業務收入持續下降,導致信托公司凈利潤依舊承壓,行業仍處於轉型陣痛期。
從營業收入來看,僅21傢信托公司營收實現正增長,37傢信托公司營收下降,六成信托公司營收承壓。營收超10億元的信托公司有15傢,同比減少3傢。
具體來看,營業收入TOP10中,平安信托繼續拔得頭籌,實現81.91億的營收,但同比下降29.86%;上海信托同樣表現亮眼,營收為80.85億元,與平安信托相差不大,同期增速達594.6%;第三名中融信托的營收為23.58億元,與第二名相差較遠,排名第三到第十的信托公司營收差別不大。其中華鑫信托、江蘇信托、上海信托新進入營收TOP10。
從信托業務收入變動情況來看,58傢信托公司僅有13傢實現信托業務收入增長,其餘45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信托業務收入排名TOP10中,也僅有英大信托、華鑫信托兩傢公司實現增長。
信托業務收入的下降,與信托業務結構的調整脫不開幹系,過往融資類是信托公司的主要業務重心,報酬也比較可觀,而隨著監管類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壓降,信托業務收入對營收的支撐力度也有所下滑。信托公司的信托業務收入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
02上半年信托行業大事件回顧
信托業務分類改革落地。信托業務分類改革於 2023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根據《通知》規定,信托公司應當將信托業務分為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 25 個業務品種。在新的信托業務分類表中,資產服務信托被調整到第一位,這也表示監管鼓勵信托公司回歸“服務”本源,將服務信托業務做大做強,未來以傢族信托、慈善信托為代表的服務信托將是信托公司轉型的重點,傳統非標業務規模會被進一步壓降;對於投資人來說過往挑選信托產品的固有“非標”思維需要調整,新類型的信托產品會更考驗專業。
上半年共5傢信托公司合計增資104.79億元。2023年上半年包括雲南信托、陜國投信托、安信信托(現建元信托)、粵財信托、吉林信托共計增資104.79億元。探索創新業務、擴大業務規模都需要很強的資本實力做支撐,尤其是在信托三分類實施後,信托公司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及資源去加快適應及轉型,信托公司增資也有助於提高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新華信托正式破產,安信信托啟動自然人兌付。5月26日,新華信托正式宣告破產,全國正常經營的信托牌照機構數量,由68傢降至67傢。對於新華信托的破產,投資人不必驚慌,在此之前新華信托已經被接管兩年之久,並無新增業務開展。從信托行業來講,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通過這樣的風險處置有助於整個信托行業健康發展,實現行業新陳代謝。同時,並非所有出現重大風險的信托公司,都會走上破產重組之路,例如安信信托,在監管的接管下,已正式更名為建元信托,風險處置也取得積極進展。5月安信信托發佈公告稱,已啟動轉讓款支付流程,且已有投資者收到兌付資金。
回顧上半年信托公司業績,幾傢歡喜幾傢愁,信托公司經營業績依舊承壓明顯,行業轉型升級任重而道遠。當然,這些都是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承受的陣痛。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不乏曾經徘徊在中下遊的信托公司抓住機遇,後來居上。相信在信托回歸本源的監管導向下,在新三分類及其配套政策的指引下,未來各傢信托公司將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探索新的增長點,推動信托行業高質量發展,讓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