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戈壁料的鑒別,以及特征是什麼?

自古以來,和田玉就以其質地堅韌細膩、色澤光潔柔美,品質溫潤含蓄而深得國人的喜愛,所以從古到今都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說法,而且人們還將自身的道德理念賦予和田玉,即常說的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可見國人對和田玉的推崇是深入人心,千古不變的。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和田玉收藏的熱衷不斷提升,對和田玉的瞭解越來越深入,對和田玉的產出狀況也越來越關註,所以和田玉子料倍受人們追捧,但隨著子料資源日漸枯竭,與子料一母所生但出路不同的戈壁料漸漸進入收藏者的視線中,那和田玉的產狀有哪些呢?什麼又是戈壁料呢?筆者來詳細介紹:

根據產出狀況來分類,和田玉可以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

一、原生礦也被稱為山料,是指從原生礦床開采所得,一般呈塊狀、不規則狀,並且棱角分明,無磨圓及皮殼。

二、次生礦根據產出地的不同可分為子料、山流水和戈壁料。

1、子料是指從原生礦床自然剝離,經過風化搬運至河流中的和田玉,一般距離原生礦較遠,形狀多呈渾圓狀、卵石狀,而且磨圓度好,但塊度大小懸殊,外表可有厚薄不一的皮殼。子料的皮殼分無色及有色,有色皮以紅褐色居多,細分為秋梨皮、虎皮、棗皮等。

2、山流水是指從原生礦床自然剝離的在殘坡積或冰川堆磧的和田玉,一般距原生礦較近,外形多呈次棱角狀,磨圓度差,通常有薄的皮殼,且塊度較大。

3、戈壁料是指原生礦山體破碎山料崩落後,經冰川、河流、風沙搬運到較遠的地方沉積所形成的玉料,一般都出現在河流下遊出口的沖積扇上甚至更遠的戈壁灘上,後因河流改道或斷流後被黃沙覆蓋,經風沙、陽光、雨水長時間風化形成。

​戈壁料的成因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戈壁料是在新疆地質形成之前,塔裡木盆地還是海底的時候,原生礦崩落的山料由海水帶到現在戈壁深處,這種玉石的海水移動說對於解釋散落在遠離河道的玉石也有一定的說服力。至今為止發現的戈壁料大多產自新疆且末縣瓦石峽和若羌縣一帶的戈壁灘。對於戈壁料的鑒別首先要鑒定玉料是否為和田玉,確定是和田玉之後再從形狀特征、表面特征、內部特征及其它一些方面進行鑒別。

1、形狀特征:

戈壁料是經過一段時期河水搬運及沖刷的,所以其塊度大小不一,而且多以中、小塊為主,形狀多呈片狀、塊狀;其外形有一定的磨圓度,再加上長期埋在沙土中經風蝕和日曬,外形基本沒有棱角,邊角多呈弧形。而人工仿制品是模仿天然原料形狀打磨出來的,欠缺磨圓度,而且外形具有明顯的人工打磨痕跡,另外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塊度都以大塊為多,多呈塊狀。

2、表面特征:

戈壁料表面會有大小不一風蝕痕跡坑,但玉石露出地面部分和埋在砂土裡的部分受到的侵蝕不同,有些在沙土中的部分沒有風蝕痕跡,而且不同方向上表面風蝕紋也不盡相同,但線條流暢而過渡自然,有時表面可見氧化面。仿戈壁料在表面佈滿瞭大小均勻的凹坑,而且具有方向性且不自然,風化坑與表面接觸處有一定的角度而沒有應有的弧形,坑內與表面光澤差距較大,且多數仿制品整體都佈滿風化坑。

3、內部特征:

戈壁料因為經過河水長距離的搬運和沖刷,再加上長時間的風吹日曬,留下來的都是質地細膩、堅韌的部分,而人為加工的仿戈壁料,選擇的原料質地都較粗糙,一般有裂,花,僵,有的甚至是基本沒有利用率的料子。

4、其它

戈壁料有的具有氧化面,有些在裂紋中存在天然充填物,浸色自然。而仿戈壁料不具有氧化面,裂紋中有時可見加工過程中留下的粉末。與和田玉子料相比,戈壁料象是塞北荒漠的漢子,而子料則宛如江南水鄉女子,但它們都是在大自然中經過長期的流水搬運、風吹日曬而形成,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戈壁料就是另一種環境造就的子料。

但比起子料,戈壁玉的形成更加不易,再加上其數量稀少,而且隻能靠人工撿拾,這種稀缺性和其發展潛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戈壁料的收藏及升值空間還是巨大的。和熱鬧非凡的子料市場相比,戈壁料還“養在深閨無人識”,在沙漠中孤寂瞭千萬年的戈壁料依舊沉浸在千年的孤獨中,正期盼著被有開拓精神的人們發現的時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