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科目行測和申論怎麼學才好?有什麼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公務員筆試主要是考行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那麼本文就直接上幹貨,分為行測篇和申論篇,每個篇章包含考試特點、備考原則、主要題型、做題方法四個方面,最後有幾個復習時的註意點。全文大概13000字,讀完全文大概需要30分鐘左右的時間。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拉到想看的地方。

本文目錄如下:

廢話不多說,請往下瞧~

第一部分 行測篇

一、考試特點

1、題目做不完是常態

行測最大的特點不是難,而是考試時間不夠用,很少有人能在規定時間內答完全部題目,總有些來不及。

就拿國考來說,題量近兩年都是135道題,時間是120分鐘,另外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填塗答題卡。這樣答題時間隻有110分鐘,每一題的答題時間隻有49秒,還要除去答題的時間,思考的時間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在這種時間限制下再簡單的題目都會變得很難。

2、變態題很少見

行測考試本身就是時間緊任務重,其目的也不是為瞭為難誰,更多的是想測試你的相關能力是否達到公務員崗位的標準。

雖然可能出現極個別感覺很變態的題目,但是在行測復習時,遇到變態題不要去死磕,相對而言搞清楚行測考試每種題型的規律更加重要,隻有把握其命題方式才能找到最佳的答題方法,快速準確的完成考試。

二、備考原則

1、復習時:正確率先行,速度隨後

行測備考應采取“正確率先行,速度隨後”的原則,因為行測一道題隻有不足一分鐘的時間去思考、作答、塗卡,135道題肯定做不完,首先保證做題的正確率,然後再去追求速度。

所以,在復習備考時,前期不一定要追求題目數量,首先應該通過課程學習各個模塊不同題型的解題技巧,同時搭配少量的題目練習,目的是熟悉技巧的應用,做到看見題目就能知道是什麼類型,應該從哪個角度入手進行解答。

當然,學完解題技巧的時候,並不代表你掌握瞭技巧,單純的聽課或者看教材並不能完全掌握技巧的應用。正確的做法是找一些像小紅題這種單獨成冊的專項練習題進行訓練,不追求速度,力求通過最簡單的方法把題目解答出來,而不是像初高中做題一樣,隻要做出來就行。當你發現自己的正確率可以達到80%以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自己的做題速度瞭。

對於速度的練習,可以采用掐表做真題試卷的方式,不僅是看做整張試卷自己花費多少時間,還要看各個模塊自己花瞭多少時間,找出哪些模塊對自己來說比較困難,從而調整自己的做題順序。

2、做題時:在有效的時間內得到更多的分數

行測題目並沒有難到做不出來,如果給每個人充足的時間,大多數都可以拿到80+,甚至是90+,這也就沒有瞭考試的意義。

在行測考場上最忌諱的就是糾結,因為糾結出來的結果不一定對,而時間卻在一點一滴地流逝。如果遇到實在沒思路的題目,先選個自認為對的答案放過它,把時間放到其他能得分的題目,等到最後做完瞭所有會的題目,再回過頭來試試。

當然,很多人在進考場之前都會告訴自己不要糾結,可是真正開始做題,進入瞭做題的狀態就容易使自己陷進去。在考試前幾天,一定要按照正式考試的時間流程去做題,熟悉考試狀態。

三、主要題型

行測主要是一種職業能力測試,考察應試者是否具有公務員崗位所需的能力,主要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五個方面。

從上表中2012到2018年國考題型題量可以看出,歷年題型沒有變化,隻是從2015年開始,國考行測分為副省級和地市級兩類試卷,主要區別在於省級數量關系比地市級多瞭5道題。

四、做題方法

1、言語理解與表達

(1)邏輯填空

邏輯填空題目會給你一段話,但是其中扣掉一到兩個實詞/成語,讓你去選擇正確的選項。在做題時將語感與技巧相結合,語感的培養可以多閱讀規范文章,比如人民日報評論、申論文章等。而技巧的培養一方面從文段角度出發分析題目語境,另一方面則是從選項角度出發,辨析各個選項詞語。

那麼如何從文段出發分析題目語境呢?重點關註文段前後之間的關系,主要有轉折關系、遞進關系、並列關系等。

轉折關系:題目中所表達的前後意思是相反的,但不能矛盾,會有一些標志性詞語,在復習時可註意進行積累。常見的標志性詞語有:雖然…但是…、可是、然而、其實、卻、事實上……

遞進關系:這往往是程度上的遞進,題目的語義程度前輕後重,即兩個詞義是相近的,隻不過程度上不同。常見標志性詞語有:不僅、而且、甚至、更……

並列關系:一種是同義並列,即兩個詞或者兩個句子地位是平等的,大傢平起平坐,通常兩個部分之間以頓號或者逗號相連;另一種是反義並列,前後兩部分是相反的意思表達,常見標志性詞語有:不是…而是…、是…不是…、反之等等。反義並列看似和轉折差不多,但是要註意的是反義並列前後的句式一定是相同或相近的,而轉折隻是前後意思不一樣。

如何從選項角度出發辨析各個選項詞語?理解清楚各個詞語的意思,看是否有詞義側重、固定搭配、輕重程度、感情色彩等情況。

詞義側重:學會區分長得很像,或者是發音很像的一些詞。分辨不出來時嘗試拆解,不脫離原詞意進行新組,通過新組的詞語去猜詞語意思。

固定搭配:常用的固定搭配通常會有一些相互對應的詞組,比如“愛護”既可以搭配人,也可以搭配物;而“愛戴”隻可以搭配人。此外,還會結合一些時代熱點有固定搭配,比如“經濟新常態”、“京津冀協同發展”。

程度輕重:不同詞語有不同的輕重程度,空中所填的詞語必須與文段意思的輕重保持一致。在選擇時,感覺詞語意思都差不多比較糾結,記得從程度輕重方面來進行比較。

(2)片段閱讀

片段閱讀文字較多,在解題時先從問題出發,清楚題目要求之後,再去文段中瞭解真實情況,最後對比選項得出答案,片段閱讀題題型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中心理解題:這類題目提問方式常見的標志性詞語有:主要、旨在、意在、主題、觀點、想要說明/論述/強調的是… 題目中出現這些詞句時,要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心句,中心句通常是表達觀點、對策、結論等,“這”“此”等代詞所引導的尾句需要重點關註。通常,理清文章的結構,是總—分結構?還是分—總結構?瞭解行文脈絡則可知道哪些是中心句,哪些是分述句。若是文段中有中心句,則尋找相同意思的表述,但是很少有與原文一模一樣的句子;若是文段中沒有中心句,則需要自行歸納概括。此外,尋找文中的關聯詞、主題詞、程度詞等也可知道文段重點在哪。

另一類是細節判斷題:這類題目常見表述為:“對文段理解正確/不正確的是…”、“符合/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從文段中可以得知/推出…”等等。 細節判斷題每年都會考,雖然不難,但花費時間較多,而且一不留神就容易做錯。通常錯誤選項的設置會有無中生有、偷換概念、偷換時態、偷換語氣、偷換關系五個方向。做細節判斷題最重要的就是細心謹慎,隻要自己仔細一點,基本都可以避開出題人設的坑。

(3)語句表達

通常包括語句排序、語句填空、接語選擇三種題型:

語句排序題(一般2-3題):提問方式尤其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來,常見題目是:“以上/以下幾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做這類題目,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從選項出發,直接看選項內容。 首先根據選項提示,對比後確定首句,通常為定義、提出觀點、背景的引入等等。其次,結合題目特點,確定捆綁集團,即是否有兩個及以上句子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不容許其他句子的插入,留意指代詞或是關聯詞。然後,確定先後順序,比如公務員考試,筆試一定在面試之前,通常表現為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等。最後,確定尾句,留意“終於”、“因此”、“所以”等總結性的詞語。

語句填空題(一般2-3題):這類題目是扣掉文段中某一句話,然後問你“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簡單明瞭,題目本身不具有迷惑性。 當橫線在結尾處,通常是為瞭總結或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若橫線在開頭,則是常見的總分機構,需要概括文段的中心內容。橫線在中間,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註意與上下午進行聯系,理清上下文之間的關系。

接語選擇題(一般1題):這類題型數量不多,可能整套試卷也就一到兩道,但是有它的答題套路和方式,完全不必給自己多大的壓力。常見的提問方式為:“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講述的是……”,答題時,重點關註文段中的最後一句話,找到它的核心話題,若是選項中隻有一個話題一致,那就選它沒錯。 若是通過尾句核心話題也看不出來,那就結合前文去找,排除掉文段中已經敘述過的內容。

2、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題目會給出一大段材料和數據,要求理解材料意思並據此列出式子進行解答。在做資料分析題目時,首先要有較強的信息捕捉能力,看到題目之後,在材料中迅速準確的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其次,要有識別數據並快速列式的能力,題目中的數據可以按照呈現形式及研究內容來劃分。

資料分析的速算方法有很多,常見的估算法、首數法。如果選項或者待比較的數字相差比較大時可以進行估算法,如果兩數相除計算復雜且四個選項的第一個數或者第二個數不一樣可用首數法。在做題時,不要蠻幹,使用技巧會節約很多時間。

3、數量關系

公務員行測中的數學題絕大多數是高中數學的公式,倍數關系、行程問題、概率問題、排列組合……基本都學過。通常來說,倍數關系、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排列組合問題、概率問題、十字交叉法、容斥問題這七大類基本屬於至少會考5道題的樣子。在平時的復習中,有意識的進行題目歸類,尋找解題方法。

例如行程問題,主要是相遇追及,相遇相當於兩人合作完成某一段路程,追及則相當於一人起到的是阻撓的作用並最終被追上的運動過程。當題幹中出現“相向”、“背離”、“同向”等字樣時,考慮是否為相遇追及問題。

(1)環形運動:

同一點反向運動:環形周長=(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時間;

同一點同向運動:環形周長=(大速度一小速度)×相遇時間。

(2)隊伍行進問題:

隊頭到隊尾:隊伍長度=(人速+隊伍速度)×時間;

隊尾到隊頭:隊伍長度=(人速一隊伍速度)×時間。

註:流水行船、上下扶梯與隊伍行進問題相似。

(3)直線往返相遇問題:

左右點出發: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

同一點出發:第N次迎面相遇的路程和=全程×2N;第N次追上相遇的路程差=全程×2N。

4、判斷推理

判斷推理大致可以分為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四種題型,各種題型都有各自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掌握方法之後這類題型基本可以保證90%以上的正確率,而且時間消耗會大大縮小。

(1)圖形推理:知識點比較散,通常會以一組圖、二組圖、九宮格圖的形式進行考察,通過題目給出的圖查找圖形規律。常見的規律有:

第一,位置規律:元素組成相同,但是位置上有明顯的變化,平移?旋轉?或翻轉?若是平移,首先看方向是上下左右?還是順時針逆時針?其次看平移的步數,是相同還是不同,有什麼規律?是遞增或遞減,還是交替出現?若是旋轉,則涉及到方向和度數兩個維度,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旋轉45度,90度還是180度?若是翻轉,則去找中間的軸,通常有左右翻轉(豎軸),或是上下翻轉(橫軸)。

第二,樣式規律:元素組成相似,比如長得像但又不完全一樣的元素重復出現。通常有遍歷:缺啥補啥,別人有的它也要有),若是線條重復出現,則可能是加減同異:從左往右去看,一圖形和二圖形是怎麼得到三圖形的,相加還是相減?去異求同還是去同求異?

第三,屬性規律:元素組成既不相同,又不相似的時候,優先看屬性,即圖形自身的特點。包括對稱性(找對稱軸,看圖形是軸對稱、中心對稱還是軸+中心對稱)、曲直性(看給出的圖形組成是直線還是曲線,包含全曲/全直、內外曲直、上下曲直)、開閉性(常考察全封閉或是全開放,當看到完整的圖形留瞭一個小開口時,則留意開閉性)。

(2)類比推理:題目中會給出一組相關的詞或陳述,要求考生通過觀察分析,找出與題目要求的邏輯關系最為貼切或相近的一項。

常見題型有:兩詞型:A:B,詞比較少,直接看兩個詞之間的關系就好。三詞型:A:B:C,這種情況下看兩個詞互相之間的關系。填空型:A對於( )相當於( )對於B,使用代入法,將選項中的詞帶入題幹中,從而比較前後兩組的關系是否一致。

常見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可分為三種:

第一、語義關系:包括比喻象征(月亮:玉盤)、近義反義(勤奮:懶惰)、構詞結構(東張西望:東西反義,張望近義)。

第二、邏輯關系:包括全同關系、並列關系、包容關系、交叉關系、對應關系。

全同關系即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例如:番茄:西紅柿。

並列關系即這兩個東西是並列存在的,細化來可分為兩種:一是矛盾關系:指一個事物的描述隻有A和B兩種情況,且AB永不相交,非此即彼的關系。例如,生:死。二是反對關系:指這個類別中,除瞭AB之外,還可以有CDE等第三者的存在,例如,蘋果:香蕉。

包容關系即一個東西包含另外一個,考察並不難,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是種屬關系:即A是B的一種,比如蘋果:水果。二是組成關系:即A是B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輪胎:汽車。

交叉關系是指概念間有重疊的地方,從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例如女士:公務員,分別從性別和職業角度進行描述。

隻要兩個東西能扯上關系都可以稱為對應,但是同樣的東西可能有不同的用處,可能是原料(面粉:面包),也可能是功能(雷達:探測),甚至是屬性(蜂蜜:甘甜)。

第三、語義關系:即主謂賓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采用造句子進行辨別,造句時盡量造簡單句,能不加字就不加字,即使加字盡量加一樣的。

(3)定義判斷:每道題會先給出定義,然後列出四種情況,要求考生嚴格按照定義,選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面對定義判斷題目到底應該如何進行解答呢? 首先看提問:“屬於/符合”“不屬於/不符合”等圈出來,弄清楚題目要求;其次看題幹:識別有效信息,找準關鍵詞、關鍵句帶著關鍵信息去對比選項;最後看選項:當糾結時,采用對比的思維進行排除,最終選擇更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它一定是比其他選項好的。

(4)邏輯判斷:可分為翻譯推理、組合排列、邏輯論證、真假推理、原因解釋等。

翻譯推理:根據題幹中的關聯詞畫箭頭,看是A推B,還是B推A。然後根據翻譯出來的箭頭做推理,利用公式和原則進行解題,不強加自己的主觀理解。當看到如果…那麼…,若…則…,隻要…就…,所有…都…,為瞭…一定(必須)…,…是…的充分條件。這些關聯詞時,一定要反應過來,是前面的內容推出後面的內容。當然,有時候題目中不一定前後的關聯詞都出現。

組合排列:題幹中會給出多個要素,要求匹配要素之間的多種關系。當題幹中信息確定時,優先使用排除法;若題幹信息不確定,則優先使用代入法。

邏輯論證:通常涉及到兩類題型,分別是削弱題(反對)和加強題(贊同)。對於削弱型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為: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不)能質疑/反駁/削弱/反對的是……。常見的削弱方式為:否定論點/論據,切斷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聯系。而加強型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為: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不)能加強/支持/贊同/證明上述論斷的是……?或者以下哪項為真,是上述論斷成立的前提/必要條件/假設?常見的加強方式為補充論據,即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或者加強論據與論點之間的聯系。

真假推理:題目中會給出若幹個命題,這些命題中有真有假,要求通過判斷命題的真假情況推理出某些結論。解題時,先找矛盾的雙方,因為矛盾必定是一真一假,然後繞開矛盾看其餘的內容。

原因解釋:提問通常會說:“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解釋上述現象?”解答原因解釋類題目,常見的方法就是找矛盾,註意但是、然而等轉折詞;其次,給出能解釋矛盾雙方的理由,即論點和論據都要解釋。

5、常識

常識部分常常被認為是沒有辦法進行復習的,考點包羅萬象,政治、歷史、法律、科技等都有涉及。 其實,常識判斷的難點不是深度,而在於廣度,需要註重生活中的積累。分不同的領域模塊去積累,沒事的時候就翻出來看一下。

第二部分 申論篇

一、考試特點

1、偏重事實材料

申論材料一般有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而從近幾年的申論材料來看,更加偏重事實材料。以具體案例的形式出現,就像是在講故事一樣,讀下來覺得很有意思,可是很難抓住材料核心。

事實性材料相對也更難,一方面需要考生從一個個事件中總結出共同點,另一方面事實材料中很難找到現成的可以改寫的語句,需要自己進行分析總結,更加要求考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註重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申論材料與現實工作聯系變得更加緊密,把現實工作中會出現的問題呈現到瞭試卷上,比如今年國考中小雷解決異地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所采取的措施,這可能就是你一走上公務員崗位就會遇到的問題,體現出瞭極強的公務員日常工作感。

二、備考原則

1、申論不是語文考試

看著申論的大段材料很容易將其類比為學瞭十幾年的語文,但是申論隻能說語文能力強會有一定的優勢,不能說申論可以像語文考試那樣去備考。做申論題需要考生站在社會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從材料中歸納出問題的現狀、原因、解決對策等。

2、材料為王

申論材料很多,一切題目涉及圍繞材料來,答案也需要從材料中進行歸納總結,對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煉采分點,把握段內材料,厘清段與段材料之間的關系,成為作答的前提和關鍵。對材料進行的閱讀、思考、加工是申論做題的重點,若是拋下材料直接作答,或者潦草閱讀後就開始作答很難拿到好分數。

三、主要題型

申論主要包括小題和大作文,其中小題包括歸納概括、提出對策、綜合分析、貫徹執行四種類型,關於各個題型的做題方法將在後面的文章進行詳細講解。

從上表中2014年到2019年國考申論真題試卷可以看出,歸納概括、綜合分析、貫徹執行幾種類型是每年都會考,隻是在題量及分數的分佈上面有所不同。所以在備考時,需要將每一種題型的答題方法掌握,以確保上瞭考場不慌亂。

四、做題方法

申論無論是問題還是答案都是建立在材料的基礎之上,在作答之前,我們首先要學會閱讀材料:

1、符號批註要區分

很多考生在閱讀申論材料時喜歡進行勾畫,可是返回來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哪哪都畫瞭線,卻不知道畫出來的內容到底屬於哪一方面。所以在勾畫的時候最好是用簡單明瞭的符號進行批註,比如問題:W1、W2、W3,現狀:X1、X2、X3,對應的影響用Y、原因用R、做法用Z、對策用D,使用自己認可的符號進行批註。

當然,閱讀材料時即使題目隻要求找對策,遇到瞭其他方面的內容也將其勾畫批註出來,方便後續進行答題。同時,可以以每一段材料為單位,總結出中心思想,這樣在面對最後的大作文時,可以很輕松的找到相應的論點論據。

2、關註關鍵詞

(1)與“問題”相關的詞,涉及到問題時一方面需要關註比較消極、否定的詞匯,常見詞語如:不足、困難、弱點、落後、薄弱、瓶頸、毛病、弊端;另一方面多關註帶有不滿情緒的詞匯,比如:質疑、爭議、暴躁、令人堪憂等。

(2)與“原因”相關的詞,通常原因都會出現在結果附近,引起/引發/導致通常是前面接原因,後面接結果。常見與“原因”相關的詞有:究其原因、因為、由於、由…所導致的、根源在於、關鍵在於、因素、要素、緣故、起因、主要起因於、與…有關。

(3)與“影響”相關的詞,通常包括積極影響(好的結果)和消極影響(不好的結果、問題),常見的表示積極影響的詞有:有利於、有益於、有助於、積極意義、提高瞭、促進瞭、推動瞭、實現瞭、完成瞭、提升瞭等;表消極影響的詞有:不利於、導致、破壞瞭、負面、制約瞭、阻礙瞭、損害瞭、危害瞭、嚴重後果等。

(4)與“對策”相關的詞,對策即應該怎麼做,常見的問法是“如何……”,相關的詞有:建議、提議、需要、必須、應該、把、希望、要求、措施、要、應、需、須、方案、思路、方法、途徑等。

當然,除瞭與題目要求本身相關的詞,還應關註的是一些關聯詞,比如表並列的詞語:既…也…、還、一邊…一邊…、同樣、此外等,這些詞語前後均需關註。而像雖然…但是…、雖然…然而…這種轉折詞,重點需要關註的是後面的內容。

3、關於句段的閱讀

(1)首句

段首句即位於段落第一句或者段落前部的句子,通常總領該段落核心思想和中心內容。

(2)段尾句

即段落最後一句或者位於段落尾部的一句話,通常總結該段落的核心思想和中心內容。當材料中出現“因此”、“所以”“綜上所述”等表總結性的連接詞時,重點關註段尾句。

當然,可能做到最後時間不夠瞭,沒有辦法逐字逐句地進行閱讀、總結、歸納,則可以直接看段落的首尾句,節省時間。

(3)中心句

通常位於段落中間,但位置不一定,但會有相關的連接性詞匯引領。

(4)除瞭將每段材料分開進行閱讀,還要關註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比如並列,段與段之間講述的是同一個層面的話題。

學會閱讀材料是做申論的基礎,但是針對一些常見的題型也有相應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申論提問基本為動賓結構。動表示作答行為,包括概括、分析、歸納、提對策建議、論證等。賓表示作答對象,包括問題、影響、原因、對策等。下面將從不同的題型出發進行講解。

1、歸納概括

概括能力其實也是做其他題目的基礎,需要將同類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準確全面地將內容呈現到你的答題卡上,可以分三步進行歸納概括:

(1)提煉要點

主要就是去除具象概念,提取重要要素。首先識別句子的主謂賓,去掉修飾性的詞語(的、地、狀語、量詞)和句子,隻留下動賓短語的結構,其中賓語中的名詞即為關鍵詞,而對於材料中的事例、分析、理論說明也需要去掉,但是數據、日期通常可以通過對比得出高低快慢的變化。

(2)擴大外延

表示一種屬性范圍,即經過概括的概念與被概括的概念之間必須是屬種關系,通常經過概括的概念外延大,而被概括的概念外延小。比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開心消消樂都可以概括為手遊。

在擴大外延時需要註意的是,由於外延較小的概念的概括可以是連續的,在實際做題時擴大外延不能無限擴大,隻需擴大一級即可。同時,有些概念在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外延,所以做題時外延擴大的方式要基於材料本身。

(3)分類歸納

通過前面兩點,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答案的要點,剩下的則是根據答案要點來看看是否有同類型需要歸到一起,比如都是在政治領域或者文化領域。

2、提出對策

對策通常是用於解決問題或削弱負面影響的行為,所以對策類題目通常是針對問題提出來的,若是想答全對策類題目,那麼一定要將問題找全。若是題幹中指出問題明確,則答案中也應該包含這一對策所對應的問題。但是對策不同於建議,對策通常是指我能做的,而建議卻是我做不瞭,他人可以做的。

對策類題目的作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內容要求

基於申論考察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特點,提出的對策內容應該基本滿足這六個要求:

第一,針對性強,即上文所說,對策類題目通常與問題相關,提出相應的對策應該是材料中有反應出這方面的問題。

第二,具體可行,現在的申論題目註重現實意義,可能就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的對策不可過於空泛,沒有可行性。比如你提出加大宣傳,那麼可詳細為通過什麼渠道怎麼進行宣傳。

第三,內容全面,即針對材料中的問題來提對策,隻要材料中有的問題都要找出來。

第四,輕重緩急,即在羅列對策時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

第五,身份職責,明確相應的對策提出是在什麼主體下進行。

第六,合情合理,即對策應合乎情理,滿足相應的自然規則。

(2)對策書寫

在書寫對策時,可以按照主體+對象+方式(渠道)+內容(做什麼事情)+目的(達到效果)的結構進行。其中,內容和目的是一定要有的。

(3)對策來源

因為對策是針對問題提出來的,通常可以從材料中概括、反推得出,也可以通過自身生活經驗得出。概括通常是從權威材料(專傢論文)、事例經驗(別人的成功經驗)、觀點建議(民眾提出的建議)得來,而反推則是通過問題、原因得來,進行反義表達。

3、綜合分析

題目要求對給定資料中出現的現象、詞語或短句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給定資料,作出合理的推斷評價或解釋。

答題時遵循如下三點作答原則:

(1)尊重原文:要在材料原意的基礎上提煉核心關鍵詞,絕對不能脫離材料;

(2)寧濫勿缺:采取踩點給分的形式,當把必要的核心關鍵詞寫出來時才會拿到相應的分數,有點有分,沒點沒分,多寫不扣分,少寫一定減分,所以要在有限的字數范圍內盡量多寫點。

(3)結構嚴謹:通常題目會要求條理清晰,作答時保證總(提出觀點)——分(析論證觀點)——總(落實觀點)的答題邏輯。

4、貫徹執行

常見的公文寫作、小作文、應用文寫作都為貫徹執行題,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的完成任務。該題型考察的次數非常多,通常貫徹題型中會出現量詞,比如一份、一則、一封等。

貫徹執行類題目作答時,需註意如下四點:

(1)格式,通常占有2-5分,包括標題、主送機關/稱謂、發文機關、發文時間、結尾等。不管有沒有格式要求必須寫標題和結尾。

(2)語言,通常占有2分,當題目要求中出現語言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時,常見於呼籲式文體;而對於倡議書、公開信等,尾句可以加上啊、吧、吶等語氣詞。

(3)內容,通常占有15分,看題幹主要所問哪些方面的內容,分類列述。

(4)結構,通常占有3分,全篇按照總分總結構來寫。

5、大作文

申論大作文通常是議論文,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圍繞一個中心論點進行論述,總分結構;中間有論述的過程,舉例分析,層次分明;同時,語言通俗,稍顯書面。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在撰寫時首先要學會如何找出主題,得出論點,其次找出分論點並合理放置,做到論據有力,最後如何輕松寫出各個段落。

(1)如何找出主題,得出論點?

中心論點的主旨是要符合題目要求,通常題目中會給出一個明確的主題,但是主題不一定就是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比如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那麼我們的論點可以是“如何弘揚黃河精神”或者是“為什麼要弘揚黃河精神”。

(2)如何做到論證有力?

論證有力是指拋出論點之後,還要從理論上和事實上進行說明,運用多個論據來具體的說明、佐證。

在明確瞭中心論點之後,根據材料中各個段落的主旨確定分論點,分別進行舉例論證。

(3)如何輕松寫出各個段落?

開篇通常用一個相關的話題進行鋪墊,包括事例或理論,用於引出文章中心論點,所選用的話題必須切合論點。開篇大概在150字以內(包括標題6行左右),否則會顯得比較囉嗦。

分論點的撰寫除瞭明確各個分論點,還需要遵循一定的邏輯,按照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原則,論證不同方面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1)論證原因:具體原因+具體表現+導致後果+論據+感悟。

(2)論證影響:具體影響+正面闡釋反面闡釋+論據+感悟。

(3)論證對策:對策+必要性/可行性+論據+感悟。

第三部分 復習註意點

一、制定預期目標

每個人決定考公務員的原因都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我到底報考什麼崗位?”公務員崗位千差萬別,各個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者說是分數也不一樣,工作地點更不相同。

所以在報名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

1、“我考公務員是要回傢鄉還是要去北京這些大城市?”首先給自己一個可以接受的工作地點,幫助你排除很大一部分崗位。如果想要回傢,那就直接放棄其他城市,不要三心二意覺得啥都可以。

2、“崗位晉升對自己來說重不重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發展和安穩也沒有辦法共存,組織部、紀檢監察等部門通常是上升比較快的單位,但是加班在所難免,甚至會經常工作到深夜,還有可能整月都沒有休息的時間。所以,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職業發展。

3、“是能上岸就行還是一定要高大上的崗位?”有的考生認為隻要上岸就好,鄉鎮、街道都沒有問題,而有的考生心氣很高,要求省廳起步,部委都隻能說還行。看看自己能接受的崗位底線在哪,再開始進行崗位選擇。

思考清楚以上問題之後,再把職位表下載下來,結合自身的專業、學歷、基層經驗等去尋找合適的崗位。查詢類似崗位歷年錄取分數進行參考,這個分數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持續進行學習

備考初期自制力很差,尤其是對公考小白來說,常常出現剛復習兩分鐘,手機就響瞭,然後就開始刷手機。或者是說回個信息就開始復習,結果回著回著就和對方聊起來瞭,完全忘記瞭還有復習這件事。

還有的考生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今天卯足瞭勁兒去復習,甚至是超額完成學習任務,結果堅持不瞭兩天就像泄瞭氣的皮球。這樣一邊復習一邊沖浪的情況,完全達不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針對無法持續學習的情況,一方面要根據自身目標制定每天的學習任務,知道自己每天有哪些事情必須要完成。另一方面,對於手機的幹擾,可以下載一個類似Timing的學習打卡APP,把手機占用起來,改變玩手機方式的同時,還能收獲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建立錯題本

公考需要大量地刷題,其中必然存在錯題,建立錯題本,一方面記錄錯題,理解清楚標準答案的邏輯,形成新的認識,之後再遇到同類型的題目,知道應該怎麼進行思考,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另一方面最後進行總結回顧的時候,完全可以從錯題本入手,看看自己之前的錯題,知道哪些地方沒有掌握好,需要進行鞏固。考試前夕也可以提醒自己哪些方面需要進行註意。

四、邊學邊刷題

有的考生習慣聽視頻課學知識的時候就隻聽課,等到所有的課程都聽完之後再去刷題。這樣的方式會導致你刷題的時候已經忘記瞭前面的知識點,導致做起題來難度很大,壓力也很大,甚至懷疑是自己學習能力不行還是課程有問題。所以,在實際復習時最好是邊學邊刷題,學完一個模塊就刷題,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

最後想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習慣,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永遠是經歷實踐之後的。不要照搬,通過別人的經驗總結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信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你都能成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