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天一閣》— 我在知乎的第一篇隨筆

表妹兩周前去寧波工作瞭,趁著休息的幾天去瞭一趟天一閣藏書樓,往傢人群裡面發瞭好多文藝范兒的照片,相當好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還屬天一閣裡的一堆“萌物”。他們長這樣:

口水要流出來瞭我萌不?這眼神簡直瞭

乍一看還以為天一閣的創始者把三星堆出土的外星人搬到院子裡用來祈福瞭個個都奇形怪狀的。我猜可能古代人對張翼德的長相更青睞一些吧,看這碩大的眼睛像銅鈴一樣瞪得滴溜圓,估計半夜來偷書的小偷都得被這目光嚇得打哆嗦,起到一定的防盜的效果。他們身上的青苔,也印刻著歷史的印記,見證著從明代到現代中原大地的文化變遷。

聽母上大人說餘秋雨先生也專門寫過一篇介紹天一閣的文章—《風雨天一閣》,收錄在他的作品集《千年文化》一書中。傢裡正好有這本書,這兩天不忙,就沒事的時候讀一讀,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識水平。

餘秋雨先生在1990年到寧波講課的機會來到天一閣參觀,也在這次參觀之後先生有感而發,寫下瞭這篇文章,讓我們所有人都有機會在字裡行間中一睹天一閣的風采,感覺雖距千裡卻栩栩如生。天一閣名稱的由來,據老先生所說,是她的創辦者范欽根據《易經》裡的“天一生水”的說法。我查瞭一下資料,天一生水的出處還是存在爭議的,有一種說法是出自《周易》中的“天一生水”,還有一種說法是,“天一”的概念源於古人對天象的觀測,從而提出一種觀點:“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無論是哪種說法,“天一閣”的名字都有借水防火之意,以此來祈禱上天能夠用水抵禦歷代藏書者最大的敵人—火災。

河圖·八卦圖(源於百度百科)

歷代中原的藏書傢都熱衷於搜羅天下書籍,就像現在我們年輕人喜歡集郵、集電影票、集火車票一樣,滿足一下自己的收集癖吧。但把藏書作為一生、甚至世世代代的任務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天一閣的創始人范欽就是其中之一。從餘秋雨先生的字裡行間能感受到范欽和他的天一閣帶給瞭先生無比的震撼,稱它為“一種極限艱難、又極限悲愴的文化奇跡”。中華文化綿延五千餘年,我們的先賢寫下的書的數量是一個天文數字,而在歷史的車輪中顛掉瞭多少已經不得而知,到瞭現代,我們這一代能看到的,也僅僅是其中的一丁點而已,大部分的書籍已經在文明曲折前進的道路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而范欽和他的天一閣,無論他主觀上出於何種目的,都在客觀上盡最大可能地保留瞭這個民族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個線索,讓我們的歷史豐富瞭起來,也為後人提供瞭一個能夠瞭解自己先祖的機會和平臺。

先生對范欽給予瞭如此高的評價,那如此偉大的事業又是如何做成的呢?范欽個人又有著怎樣的品性,能夠支撐他將藏書事業堅持一生,甚至影響他的後代繼續堅持下去,在他死後繼續奇跡般地保持著對藏書事業的影響力和掌控力的呢?

正如先生所說,首先一個優秀的藏書傢必須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撐自己藏書的事業,而范欽為官的身份在中國古代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點;其次,藏書傢可以經常徘徊於在中原大地各個角落,廣羅天下書籍。范欽也有這樣的能力,他出任過隨州知州、工部員外郎、廣西參政、雲南佈政史等等官職,在全國各地為官,在做官期間搜羅書籍。我甚至覺得他是為瞭搜羅天下書籍才頻頻更換官職的,甚至將藏書作為主業,為官作為副業瞭,真是前所未聞啊。

范欽不僅僅將藏書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也將自己的事業通過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傳遞給瞭自己的後代。當他不久於人世時,他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叫到自己的病榻前,將自己的錢財和藏書完全分開來,讓兩個兒子二選一,要麼選擇兩百多萬兩白銀,要麼選擇天一閣和其中的藏書。這樣既能夠讓不勉強繼續藏書的兒子繼續堅持自己不喜歡的藏書事業,又能讓選擇藏書的兒子能夠心無旁騖地繼續傢業。正因為有無數地藏書者地後代繼承藏書傢業地過程中夾雜瞭錢財等利益關系和心理,才使得藏書地事業沒經過幾代人就中斷瞭,最後所有的藏書又因為偷盜、火災、戰亂等原因被毀掉。范欽看到瞭這一點,他希望自己地後代能夠將藏書傳承至千秋萬代,不希望這項事業中有一丁點兒地不純凈,於是便想出瞭這種看似不近人情的財產繼承方式。最後,他的大兒子挺身而出,繼承瞭天一閣和裡面的所有藏書,繼續著范欽為之付諸一生的事業。

為瞭書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傢族在天一閣藏書方面的傢規族法的規定也嚴苛至極。任何人—包括傢族所有成員—都不準隨意進入天一閣,若進入天一閣,必須事先經過十個傢族長老的一致同意。這樣就產生瞭一個矛盾:一個讀書與藏書之間的深刻矛盾。書籍是用來閱讀的,那如果得到的書籍隻是藏於樓閣中而永遠無法翻閱的話,那書籍和藏書本身便失去瞭他的初衷和意義。也正是這個原因,前期的天一閣藏書工作也近乎完美,少有失竊,火災等現象。後期在清朝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天一閣的藏書終於最大程度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中發揮瞭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瞭重要的參考資料。

天一閣飽經風霜,在明末和民國的戰亂中雖然丟失瞭大部分古書,但仍屹立不倒,已經算是奇跡瞭。正是范氏傢族歷代的堅持,才讓我們能夠在現在還能夠一睹它的全貌,能夠在它珍藏的重要古籍中一窺民族興衰的華麗的篇章。

天一閣,謝謝你。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