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推薦:流散海外中國藝術數字化工程 | 芝加哥大學
1、智化寺的歷史
引自智化寺歷史(芝加哥大學)
1444年,明代宮中宦官司禮太監王振建造傢廟智化寺。智化門前有兩通大石碑,《敕賜智化禪寺之記碑》和《敕賜智化禪寺報恩之碑》,記載瞭當年寺廟的建造情況。根據碑文,王振以個人資產營建瞭廟宇來報答明朝皇室多位皇帝的恩寵。王振雄厚的資助使得寺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工瞭,並且建築精美,陳設奢華。建造寺廟也是為國祈福,教化民眾,因此建好後得到英宗皇帝(1436-1449 和 1457-1464)賜名“智化禪寺”。
司禮監太監王振
王振在永樂年間(1403-1424)入宮後,受到良好教育,才智出眾,受到明朝皇帝宣宗(1426-1435)的寵信,為太子朱祁鎮擔任導師。宣宗死後,太子朱祁鎮九歲即位,仍是個少年皇帝,因而繼續尊王振為“先生”。他任命王振為最重要的宦官機構司禮監的負責人,這個職位是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門中最高的。司禮監主管皇帝文書,印璽,宮內禮儀等業務。 從理論上來說,帝制中國早已意識到並講求內廷與政府機構在財務和事務上的分離。政府的官吏,從小小的縣令到大學士,都會受到監察,如果有不稱職或者腐敗的行為都會面臨被解職的可能。但是宦官隸屬於內廷,他們不像政府官員那樣受到監察制度的制約。當年幼的英宗皇帝將自己的導師王振推到如此的高位之時,他其實也給予瞭王振濫用權力、幹涉政務、黨同伐異的機會。但由於當時英宗的左右還有太皇太後張氏,以及她所聯合的一幹重臣:張輔、楊榮、楊士奇等,王振尚不能濫用權力胡作非為。等到1442年,張太皇太後去世,王振終於可以開始專權獨斷,甚至幹涉軍務。
誠孝昭太皇太後張氏,15世紀,北京故宮博物院
為瞭營建他自己的宅第和智化寺,王振動用瞭數以千計的勞力和很多本為禦用的原材料。比如說,智化寺用瞭官窯才能燒制的黑色琉璃瓦,並有豪華的頂飾、彩繪的漆金佛像。在寺院的兩個主要殿閣:智化殿和萬佛閣的造像上方,都裝飾有豪華的蟠龍藻井。寺中還有專門收藏佛經的藏殿,中央設有一個八角形的收藏佛經的櫃櫥,經藏底部為漢白玉石質須彌座。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不顧群臣反對,接受瞭王振的建議親自北征瓦剌。在此之前,瓦剌和其他諸蒙古一直各自遣使來明朝貢,明廷也都予以承認和接納,分別給予賞賜。但是在正統十三年十二月,瓦剌的也先和諸蒙古首領遣使向明朝貢馬,虛報瞭使臣人數,企圖冒領明廷賞物。王振在核實使臣人數後對貢馬進行瞭削價處理,且僅僅付給蒙古索求諸財物的五分之一。也先因此召集蒙古諸部,進攻侵擾明朝的北部邊境。英宗偕同王振率軍禦駕親征,討伐也先。但是土木堡一戰,最終以王振被殺,英宗被俘,明軍武將重臣多人戰死告終。英宗被俘後,代宗朱祁鈺即位(1449-1457),英宗於被俘的一年後終於回到北京。1457年正月,英宗趁代宗病重,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回皇位,代宗亦於同年不久後去世。
明英宗朱祁鎮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英宗復位後,重回智化寺,為王振建造瞭旌忠祠,又用香木為王振雕像。他還為王振舉行瞭葬祭,樹碑刻像,這塊碑保留至今。1462年,英宗特地頒賜智化寺大藏經一部及經櫥並立碑記。這部經書又名《永樂北藏》,明成祖永敕令雕印,永樂十七年(1419)始刻,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完成。如來殿內兩側高大的曲尺形藏經櫥,用於存放英宗禦賜的這部大藏經。這部經書進一步豐富瞭藏殿的經文典藏。
智化寺在明代和清代早期一直仍然受到皇傢的支持和贊助。但是後世的史傢認為王振是瀆亂朝綱導致瞭明朝的政治紊亂和最終的衰敗。乾隆十七年,禦史沈廷芳路過祿米倉胡同,見到智化寺“其後殿西廡,逆振之像,儼居高座,玉帶錦衣,香火不絕。殿西簷下現有英宗諭祭之碑,褒其忠義”。沈廷芳曾經參與《明史》的校閱工作,熟知王振專權害國,“觀覽之下,不禁發指”。於是他上奏皇帝,請求仆毀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懲創”。這一奏議獲得瞭乾隆皇帝的批準。在此之後,智化寺陷入衰敗,在20世紀初期時候,寺院的破敗不堪的狀況到瞭非常嚴重的程度。僧侶開始靠出租寺院之內的房間、變賣寺內的收藏來維持生計。
飽經滄桑的智化寺歷經瞭清廷倒臺,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時期破四舊的社會運動,現存寺院比之從前的規模已經縮小不少。整個寺院占地南北長約278米,東西寬約44.5米,僅有曾經鼎盛時期的一半規模。1957年,北京市文化局將智化寺列為古建文物保護單位,次年,北京市開始清理並初步維修瞭智化寺。1984年,北京市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成立,來自國傢的款項使得智化寺可以進行更加細致全面的維修。1992年,在智化寺又成立瞭北京市文博交流館。如今,智化寺是一處對遊客開放的寺院,也身兼博物館的職能。訪客可以在此觀覽佛殿建築、佛教造像、也可以在這裡感受佛教京音樂的表演。
2、遺失的國寶
智化殿藻井(費城藝術博物館)
在1920年代末期,兩個十分精美蟠龍藻井也被拆下變賣。智化殿的藻井被時任費城藝術博物館東方藝術的策展人Horace Jayne購得。雖然這件藻井在1930年代已經被收入博物館的館藏,但是直至1950年代博物館的新翼展覽空間修建完成後,藻井才得以被裝入一個模擬中國佛教寺院空間的展廳內。同藻井一同在這個展廳展出的還有來源不一的佛教塑像,以及一面原本來自河南省新鄉縣寺院的大型佛教壁畫。
官方鏈接:Coffered Ceiling from Zhihuasi (Temple of Transforming Wisdom)
智化殿藻井(費城藝術博物館)現有智化殿(藻井空缺)費城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展廳(上方藻井)
萬佛閣藻井(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
萬佛閣的藻井一開始被賣給瞭一個制作棺材的人,輾轉在1930年代被勞倫斯席克曼加入美國堪薩斯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的收藏。同期購入的還有從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中揭下的巨幅熾盛光佛壁畫,以及鏤空的雕花門. 有瞭這些元素,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的中國寺院展廳就成立瞭,至今仍是博物館的一個重要展廳。
官方鏈接:Coffered Vault with Carved Dragons, China, Beijing, Zhihua Temple
萬佛閣藻井(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中國廟宇展廳(上方藻井)
芝加哥大學的一個數字化項目可以讓大傢看到虛擬的國寶回傢:智化寺數字重建
參考資料
《堪薩斯的“中國廟宇”——史克門與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的中國文物》,《紫禁城》2014.01
智化寺的藻井迷蹤_參考網
智化寺數字重建 | 芝加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