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往事

江南有著名的六大古鎮,這些古鎮都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皆因水而建,緣水成街,另外由望族群體的繁衍造就古鎮獨特的建築群,那些深宅大院對古鎮文化的形成產生瞭深刻的影響。

在煙雨迷蒙的梅雨季節到達浙江湖州的南潯古鎮,沿著人瑞路直向東走,就可以一直走到古鎮大門口,沿路即可以看到浙江和安徽一帶的建築特點,帶馬頭墻的黑白色建築商鋪。

南潯這個不算太大的古鎮,在中國近代史上卻占據著重要的一頁,甚至可以說,對近代史產生瞭深刻的影響。在明代,南潯有所謂“九裡三閣老”、“十裡兩尚書”之美譽,明清時期先後考取進士舉人的就有上百人。古語有雲:“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一個地方如果人才輩出,一定和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

南潯之富,始於明朝萬歷年間。《南潯鎮志》作者劉大均在其《吳興農村經濟》中說:“吳興蠶桑之盛,甲於全國,而南潯一區絲業,又甲於吳興。”《陶朱公致富奇書》曰:“繅絲莫精於南潯人,蓋由來久矣。”

南潯景區分佈有眾多的江南名園,而這些園子多是中西合璧。我們一行人是由山東《華夏孝文化》雜志社組織的一個采風團,不能遍遊南潯,隻能抓取精華景區走馬觀花。我們重點遊覽瞭小蓮莊、嘉業藏書樓、張石銘故居懿德堂、張靜江故居“尊德堂” 、劉氏梯號、“菽頻獎學金”成就展覽館等景點。

小蓮莊

南潯曾經富到什麼程度呢?清末民初,江南民間曾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的說法。這裡誕生瞭傢產能占清政府年收入七分之二的巨富,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南潯生絲大戶。最早,南潯繅絲主要賣給廣東商人,上海開埠後,南潯人自主尋求貿易渠道,形成瞭一代富裕商幫。南潯人對當地大戶資產過千萬兩白銀的稱為“象”,過百萬的稱為“牛”,其他在五十萬兩左右的就叫做“金狗”。小蓮莊是四象之首劉庸的私傢園林,而嘉業藏書樓則是劉傢的私傢藏書樓,是其孫劉承幹創建的;四象之一張石銘建造瞭懿德堂;劉庸第三子劉梯青建劉氏梯號;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故居亦在此。

嘉業藏書樓

在南潯最有名的景點莫過於嘉業藏書樓,是我國近代最為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其得名來自於末代皇帝溥儀曾題贈“欽若嘉業”的九龍金匾和賞賜“抗心希古”的匾額,所以樓主劉承幹就以此作為樓名,稱為嘉業藏書樓。是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藏有不少珍貴的明代抄本、稿本和清代禁書。

藏書樓是一座回廊式的兩層建築物,由七間兩進和左右廂房組成,共有書庫52間,中間有大天井。其門牌樓和院落二層樓天井設計集傳統與現代建築風格於一身,下水管道直接設計在廊柱裡,解決瞭江南多雨的排水問題,說明建築設計者頗有頭腦。

導遊介紹劉鏞的孫子劉承幹繼承祖上的大筆遺產卻不愛好經商,隻喜歡藏書、讀書、印書。嘉業樓始建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到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才宣告落成,前後歷時達22年。

劉承幹一生酷愛藏書,辛亥革命以後收購瞭大量的寶貴書籍,鼎盛時期總數達六十萬卷,並用白銀三十萬兩建造瞭這座藏書樓來保護這些古書。其一生辛苦經營藏書樓,幾經戰亂風雨,雖然後來變賣瞭不少書籍,仍然不愧是我國的一座文化寶庫。

關於嘉業藏書樓有幾個故事,傳說日寇侵華南潯淪陷時,劉承幹在日寇未到南潯時,已將大部份珍貴書籍運往上海租界住宅中,得以保存。另有傳說,他將藏書每部抽去一至二冊,成為殘缺不全的書,日軍對殘本不屑一顧,而未掠奪。另曾有日本漢學傢松崎鶴雄,抗戰前曾多次來信向藏書樓討書,劉承幹是有求必應,滿足他的要求。日軍侵華前,松崎一再叮囑其妻舅,如到浙江南潯,務必保護嘉業堂藏書樓。事情果然,“牧少將””侵華時成瞭駐南潯日軍的司令官,他下令保護藏書樓,此是另一種傳說。

1949年4月,解放大軍渡江後,江南迅即解放。周恩來電令保護嘉業藏書樓。嘉興獨立營第一連接到命令保護嘉業堂。就在第一連進駐小蓮莊第三天下午,一連文書沈向榮突遭兩個土匪襲擊當場犧牲。烈士灑血保衛瞭嘉業堂。解放後,劉承幹先生由於無力再經營藏書樓的事業,毅然將嘉業樓的全部房產和藏書捐獻給瞭國傢,由浙江省圖書館接收。傳說關於我國邊境上的“麥克馬洪線”資料就是在嘉業藏書樓找到的,嘉業藏書樓在文化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靜江故居尊德堂也是值得參觀的地方。張靜江是南潯四象張石銘的堂弟,他的一生對中國近代史產生瞭重要的影響。張靜江的故居坐落在南潯東大街108號至110號之間,名為“尊德堂””。那條長長的青石板道,以及粉墻黛瓦與一池碧波,見證過太多南潯商人的歷史。

張靜江26歲那年,隨浙江籍老鄉往返於巴黎,出行多為行商貿易之便。在離開巴黎的遊輪上,張靜江與當時已經為革命領袖的孫中山不期而遇。這兩人因緣際會,惺惺相惜。離別之時,張靜江對孫中山承諾,如革命需要資金支持,發一封電報即可,並以ABCDE為款額暗號。

1905年,這一年初,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孫中山的起義,亟需資金。山窮水盡之時,孫中山想到張靜江。盡管黃興等人多加勸阻,孫中山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張靜江發瞭一份電報,電報僅有C一字。數天之後,巴黎三萬法郎匯款悉數寄到,自此張靜江被革命黨人視若天助。

在1906年的一年間,張靜江不問匯款用途,不斷給孫中山匯去錢款。同盟會各地起義不斷,張靜江財政窘迫,甚至賣掉他在巴黎的通運公司所經營的一個茶店,以及在上海思南路的三套花園洋房,以資革命。但個人力量畢竟有限,所以張靜江先是“脅迫”堂兄張石銘借款,又將舅舅龐青城以及南潯富豪拉入同盟會。因此,當時的南潯巨富,或多或少都牽涉進民主革命。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籌建中華革命黨,並任命張靜江為財政部長。

1924年,由廣州北上的孫中山病重,張靜江拖著孱弱病體陪伴其左右,並每日記錄下孫中山自病重到去世所有變化。孫中山知道去日不多,留下兩份遺囑,張靜江為遺囑執行人之一。1926年,孫中山離世,張靜江在遺囑上僅書“張人”二字,便因悲痛難以自持,執筆之手顫抖,再也寫不下去。

隨後,張靜江作為民國元老之一,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但僅僅兩個月之後,張靜江以身體抱恙為由,辭去職務,並親手將中國政壇的另一個風雲人物——蔣介石推至權力巔峰。

張靜江後來力主發展私營企業,“各地方收入,除土地稅增加額之外,應以30%-50%作為建設事業之用”。張靜江註入自己民族情感,力求振興煤礦業,相繼整頓長興煤礦和創建淮南煤礦。在任建設委員會委員長期間,張靜江手中隻有公款10萬,但創造瞭5000多萬的價值,鋪通瞭浙江全省主要交通幹道,獎勵實業,振興國產。

杭州現在有靜江路,就是紀念張靜江這位有功之臣的。

1938年,身患眼疾的張靜江先經由武漢前往香港,並自香港前往瑞士日內瓦治病。在飛機上,張靜江愴然回望故國,對賬房先生李力經說,此去怕是再也難回瞭。

南潯商人苦心築就的銀繭帝國,在日寇侵華的動蕩時局面前不堪一擊。南潯四大傢族隨戰火逐漸沒落,或遠渡重洋,或不再營商。

但是南潯商人在中國近代史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寫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給南潯古鎮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蘊。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