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熱汗涼汗,隻要睡覺盜汗,用這2個妙招,就不怕寶寶不止汗!

“我兒子今年4歲瞭,從1歲多開始,一睡覺就會出很多汗,尤其是頭部和胸背上部,午覺和晚上睡覺都會出汗,衣服要濕透,枕頭也是濕的。問過我們這兒的醫生說孩子汗多是正常的,查過微量元素,不缺鈣,輕微缺鋅。 ”

“最近每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小寶寶就會大量的出汗,而且經常會把這個枕頭弄得特別的潮濕的,現在2歲是比較擔心的,不知道是什麼導致寶寶經常會大汗淋漓的?有的醫生說因為一個缺鈣的原因。”

夏天來瞭,寶寶出汗、盜汗的情況越來越多,孩子入睡不久,頭部、頸部、胸部、背部等會出很多汗,甚至有時把枕頭、睡衣都弄濕瞭。很多寶媽總是認為是天氣太熱和缺鈣的緣故,其實,盜汗是小兒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以睡時汗液出,醒後即收為主癥,歷代醫傢多將盜汗的病機定為陰虛。

當然,“小兒盜汗”並不一定是病態,很多是生理性盜汗,因為小兒皮膚內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以及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過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這類出汗都是屬於機體調節體溫所致,常在剛睡著時出汗較多,以後就逐漸減少。也有的父母喜歡在寶寶臨睡時喂一瓶牛奶,喂奶後小兒安靜睡著瞭,但這時正碰上小兒吃奶後的產熱階段,因此,常常滿頭大汗,尤其是在睡覺後2小時內。一個健康、活潑的寶寶,睡覺時出汗較多,可能是正常現象,傢長不用過分著急。

不過,對於確診的寶寶睡覺出汗多,盜汗,一定要看汗水的涼熱,醫生可都認為是寶寶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定要及早治療瞭,不能耽誤,否則身體越來越虛弱!

第一種,熱汗

孩子是純陽之體,陽盛。如何讓陽進入身體,必須以出汗的方式泄一點熱,但這種出熱汗在臨床上並非是陰虛。而是陽鬱所致,因為現在的孩子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多,長期累積腸道出現淤積,小孩腸道不利就會導致六腑氣機不暢。晚上睡覺是陽入陰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受阻,那麼這個熱就會淤積化熱熏蒸體內的津液,以汗的形式來瀉熱。

熱汗可以考慮小兒推拿穴位:清天河水,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

第二種,涼汗

有些人在夏天體內寒氣重,喝瞭太多的飲料、冷飲、冰啤酒後晚上也會盜汗。寶寶睡著後,媽媽用手一摸,皮膚上汗水涼涼的,說明孩子體內的寒濕重,通過排汗來保護陽氣。因入睡後陽要入陰,陽氣進入後要將體內的寒濕逼出來,身體也會達到新的平衡。但如果我們在治療的時候,還是按陰虛盜汗來調理,那結果就南轅北轍瞭,雪上加霜!真的是不懂辨證出手便錯!

涼汗,小兒推拿穴位:外勞宮,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

不管哪種汗,涼汗還是熱汗,自汗還是盜汗,分享三個特效穴位:掐腎頂穴和揉二馬、捏脊。

【掐腎頂】

用指甲掐腎頂十下左右,要有一點疼的感覺,否則,效果不明顯!

【揉二馬】

是一個補腎的大穴,陰陽雙補,不管陰虛的,還是陽虛的孩子,都可以用。日常保健推拿,還能增高益智。

【捏脊】

說可調百病也不過分,古人也叫“捏積”,當然就可以消除積滯,健脾和胃瞭,對什麼厭食、積食、腹瀉、便秘、腹脹等等都會有效。脾胃好瞭,人體氣機通暢瞭,氣血充足瞭,呼吸道病癥以及夜啼、遺尿、多汗等各類病癥也易康復。

中醫治療盜汗敷臍妙方有哪些?

我們在臨床常在小兒推拿的同時,采用“止汗貼”外敷神闕,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很多醫院醫生也在使用這種方法。

中醫藥外治是中醫學的獨特治療方法,它是借助藥物的性能,從皮膚表層通過經絡作用到全身,從而達到扶正祛邪、調整臟腑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選擇神闕穴為敷貼點,是因其為“五臟六腑之本,沖脈循行之地,六氣歸藏之根”。臍位於大腹中央,下無脂肪組織,臍下腹膜血管豐富,藥物易於穿透,便於吸收。膻中穴為任脈穴位,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故選此穴來化水溫之氣,從而達到止汗目的。

第一種:《百病外治3000方》的小兒自汗盜汗敷臍方

用法:牡蠣、龍骨各30克,大麥芽50克共研細末,每次取藥末5克調和敷於臍部,用膠佈固定。每日換藥2次。

第二種:《本草綱目》的小兒自汗盜汗敷臍方

用法: 將五倍子煅黃後研細末,用1克左右藥末填入臍孔,用膠佈封貼。每晚1次,連用l一3次。

第三種:“止汗貼”方:將五倍子、龍骨、鬱金藥粉,睡前外敷神闕及膻中穴。

五倍子收斂止汗;龍骨鎮靜安神、收斂固澀,陳醋性收斂,與上三味藥合用共奏安神收斂止汗之功。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有:“鬱金,自汗不止,鬱金末臥時調塗於乳上”的論述。驗之臨床,治療自汗、盜汗均有良效。本臨床觀察中陰虛內熱型療效最佳,氣陰兩虛型次之,脾胃積熱型效果欠佳。

喜歡就關註我,張傢綱專心專註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