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十二年,故人戲》

“經年一曲故人戲,你我皆是戲中人。”

“初遇的傅三爺,是為捧人包下半個場子,喜歡翅著個ニ郎腿。偏過頭去和身邊人低語的公子哥。在那燈影裡的側臉,透著一種消沉的風流。”

“後來她才看清楚,在那半明半昧的光影裡,他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

第一次接觸以民國時期為背景的小說,因為一直不敢回顧那段沉痛又黑暗的歷史。

《十二年,故人戲》,這十二年,是以1907-1919的中國近代史為背景,從萬國禁煙會到中華民國成立,從清帝退位到袁世凱登基,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巴黎和會。用兒女情長來書寫民族大義,讓我對這段歷史有瞭更深刻的感受。

“一桿煙槍,殺死好漢英雄不見血;半盞燈火,燒盡田園屋宇並無灰。”

撇開兒女情長,說一說書中我所理解的民族大義。

傅侗文,傅傢三少爺,又稱三哥。他痛恨鴉片,支持維新。更是資助愛國青年留洋,學有所成後歸國,“師夷長技以制夷”。

沈宛央,沈奚,在三哥的資助下,赴美學醫,放棄深造的機會,選擇回國,救死扶傷。和三哥第二次離別後,她再次放棄去英國讀書,留在瞭剛剛恢復民國、前路仍在迷霧中的祖國。

譚慶項,美英留學過的醫學博士,犧牲瞭自己的志向,跟隨著三爺實現他們共同保傢衛國的理想和抱負。

周巡禮,法學博士,在傅侗文的勸說下回國,以畢生所學,為祖國爭奪權益。

傅侗汌,傅傢四少爺,留洋回來的醫學博士,致力於幫人戒除煙癮。為瞭不讓傅侗文資助維新人士,將傅侗汌綁走,強迫他吸食鴉片並註射嗎啡。他對大煙和嗎啡有瞭雙重依賴,而不想碾碎理想和意志,開槍自盡。

不僅僅是這幾位代表性人物,更有前赴後繼的愛國者們以身許國,誓死保衛著風雨飄搖的中國。

“她在氤氳中,仿佛看到的是車轔轔、馬蕭蕭的朱紅大門前,失魂坐著的少年郎,門後是酒霧茶煙、戲臺高築,門前卻是草民屍骨,烽火山河。”

整篇小說穿插著戲詞,通過戲詞表達著角色的心情和處境,尤其是那曲《滿江紅》。“國土分裂日,同胞流血時,他被驚醒,發現身邊已經站滿瞭人。”雖愛國志士們一心救國而不得志,卻依舊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更是依依不舍於三哥和央央先國後傢、先民後己,美好而純粹的愛情故事。是“一見成歡,地老天昏”,是“身負山河,心付卿”,是“山河無恙,百年永偕”。可喜,可嘆,可敬。

細膩的文筆,既清新脫俗,又不晦澀難懂。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細品,總是耐人尋味。角色間的對話在耳邊呢喃,仿佛讀的不是書,而是看瞭場戲。戲已落幕,而我早已成為瞭戲中人。

“一見成歡,地老天昏。

因緣際會,入舍沈門。

幾多生死,青山仍在。

山河無恙,百年永偕。”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二寶的價值觀與我契合,總會或多或少帶來積極的影響,更激起瞭我寫作的欲望。寫作是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是我覺得最浪漫深情的一種。在這裡向二寶致敬。

最後,此生無悔入華夏,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