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塔寺

娃的美術書上介紹瞭五塔寺。

沿著動物園後面的五塔寺路,順著河邊,不知道是不是那條傳說中的高粱河或是它的支流,彎彎曲曲來到寺門口,對面就是動物園後門。

寺院的地表建築滅失,金剛寶座塔為石刻仿木建築,幸存於世,同樣幸運的還有塔前兩顆明代的銀杏樹。

這座金剛寶座塔建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北京現存不止這一座金剛寶座塔,另外三座分別是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香山碧雲寺塔,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西黃寺清凈化域塔,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玉泉山妙高塔。

碧雲寺塔

西黃寺清凈化域塔

金剛寶座塔源於印度菩提伽耶的摩珂菩提寺的佛陀成道紀念塔,它的傳播與密宗的興起相關。密宗最早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傳入漢地,到唐開元年間得到皇室支持形成密教,並傳入朝鮮和日本。金剛寶座塔在北朝和隋唐時,伴隨著絲綢之路廣為傳播。真覺寺金剛寶座的造型雖然仿的是佛陀成道紀念塔的規式,但建築上卻采用瞭明朝初年始用於宮殿、寺廟的磚石拱券結構的建築技術,塔身裝飾運用瞭中式建築的簷椽、瓦當、滴水、鬥拱等做成仿木石雕形式。基座即釋迦牟尼佛覺悟時的坐處,稱為“金剛寶座”,五座小塔即五方佛。

說到密宗,首先會聯想到藏傳佛教。松贊幹佈時期密教經由漢地和尼泊爾傳入西藏,赤松德贊時,印度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傳教,從而使密教得到豐富和完善。出於對邊疆懷柔政策的需要,明清兩代提倡藏傳佛教,以安撫蒙藏。這也是北京遺存密教建築比較多的原因。

真覺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元代大護國仁王寺,至元七年(1270年)由忽必烈皇後察必倡議修建。真覺寺是在此遺址上建立的。據《清涼山志》記載,“永樂初年,有西域梵僧曰班迪達大國師,貢金身諸佛之像,金剛寶座之式,由是擇地西關外,建立真覺寺……”,“永樂初,印度僧室利沙來此土,……,辭歸山,上未許。明日示寂,上聞,痛悼之,禦祭火化,敕分舍利為二,一塔於都西,建寺於真覺,一塔於臺山普寧基,建寺曰圓照。”

清代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為母祝壽,曾兩次重修真覺寺,為避雍正名諱改稱正覺寺。金剛寶座塔塔基的展櫃裡有一副仿品《崇慶太後萬壽盛典圖》,描繪瞭慶壽的場景。這位著名的乾隆審美的開創者的老媽即是曾熱播一時的宮鬥劇《甄嬛傳》裡的女豬腳。當時,大正覺寺是乾隆皇帝的母親做壽的主要場所,寺內全部修葺一新。

(下面開啟瘋狂盜圖模式!)

如今的真覺寺,被開辟為石刻博物館,收集瞭很多北京及周邊地區出土或遺存的石刻文物。塔前的大雄寶殿隻剩下臺基和底座,憑吊昔日的輝煌與熱鬧。

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