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我的媽媽李克林

來源:微信公眾號——佳易博覽

李銀河——

媽媽從1946年人民日報創建時就到瞭報社,一直工作到退休。

媽媽很長時間擔任人民日報農村部主任。她這輩子主要和農村問題打交道。具體都有哪些爭論、經過哪些鬥爭我不瞭解,但是“大寨”、“七裡營”、後來是“包產到戶”這些詞在她嘴裡出現頻率很高。這都是她多次采訪報道過的人和事。記得那年她在改革後重訪大寨的一篇文章還得瞭全國新聞獎。

有一次我代表媽媽去看望她的老友、前農委主任杜潤生,他用一支大粗碳素筆顫巍巍寫瞭“農民喉舌”四個大字,讓我帶給媽媽。這確實是對媽媽一生的恰當的總結。

媽媽的一生活得淡泊。淡泊名利,遠離所有的誘惑。自從媽媽看瞭電影《巴頓將軍》,就對裡面的一句話念念不忘:一切富貴榮華都是過眼的煙雲。我一再從媽媽那裡聽到這句話,我感到,這正是媽媽對人生的感悟。

媽媽對於“名”也很淡漠。媽媽在寫作上有很高的抱負,可惜並沒有實現。這是我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才知道的。那次訪談,有一個問題是問及什麼是她心中理想的女性,媽媽卻所答非問地說瞭一句:我寫的那些都遠遠不是我想寫的。我知道,這就是報社的老人紛紛出版自己的作品集時媽媽從來不動心的原因——她所寫的東西由於各種原因並不是她最想寫的,也遠遠沒有達到她心目中的高度。而且她並不在意出名。

其實,媽媽寫作和說話都特別生動,這是媽媽的特點。我看她寫的少數幾篇文章,感覺的確是這樣。還聽說,當年鬧形式主義、左傾思潮的時候,人們寫作說話都是千人一面、枯燥乏味的,可是媽媽生動的個性使她不甘寂寞,以致人們竟然都特別愛聽她的檢討——她即使在檢討中都不愛用那些套話。比如她在談到自己的身世時曾說過自己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她生在一個大地主的傢庭,但是由於父親重男輕女,她從小就被送到舅舅傢去住,小小年紀就嘗到瞭寄人籬下的滋味。

由於媽媽外表過於樸實,從來不會梳妝打扮,竟致被人誤作文盲老太太。報社一位老阿姨給我講過一個媽媽被人傳為笑談的軼事。有一次,媽媽到報社前面的小書店去買書,那個小年輕的售貨員問她:老太太,你識字呀?媽媽笑瞇瞇地說:識得幾個,識得幾個。按照幾率,在媽媽這個歲數,又是個女的,百分之七八十應當是文盲的。這個小青年萬萬想不到,站在他面前的這位老奶奶豈止是識字,還是一位以文字為生的人呢。

1947年李克林(左一)與同事們在河北武安縣河西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