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列已經出瞭超過60個遊戲,資深粉絲也搞不清楚它的命名規則

文/

九月

2月23日,機戰系列25周年紀念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V》正式發售,這也是該系列的版權作品中首次推出官方中文版,其中“V”意為“Voyage(遠航)”,對應瞭本作的宣傳語“鋼之巨人們,航向新的海域。”

實體版附贈瞭25周年紀念鑰匙圈

在作品發售的前一天晚上,國內遊戲論壇TGFC上有人這麼發帖調侃瞭“機戰”系列的命名規則,表示“隨著機戰V的推出,意味著機戰終於離26個字母制霸隻差5個字母瞭”。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仔細回想一下,自1991年GB平臺的《超級機器人大戰》初代發展至今,該系列已推出瞭超過60款遊戲,命名確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幾乎涉及瞭已上市的各種主機平臺,導致遊戲名字中除瞭單純的字母編號外,還有第N次、α、OG、MX、64等諸多前綴後綴,即便是資深粉絲也很難系統理清它們相關的聯系。

Wiki中文版相關索引

所以我們今天來簡單的梳理一下這個系列的命名規則與各自關系,一方面讓老玩傢回顧經典,另一方面可以讓借著中文版入坑的朋友打消“沒玩過前作怕接不上”的疑慮。

*為避免篇幅過長,下文中“機戰”均為“超級機器人大戰”的簡稱

這裡先講有故事關聯的系列化的作品,獨立作品在後文詳說。

在機戰的前幾部剛剛發售的時候,當時的制作方Winkysoft顯然沒有考慮到未來會有這麼多相關遊戲。在GB的《超級機器人大戰》推出半年後,續作隻是簡單的依照戰爭的命名順序(比如1戰、2戰),定為《第2次超級機器人大戰》,平臺是FC——這可能是很多玩傢第一次接觸的機戰作品。第2次的劇情並沒有延續初代,而是開創瞭全新的DC戰爭系列。這部作品在GB、GBA和3DS上分別推出瞭移植重制版,分別為《第2次機戰G》《第2次機戰》(無後綴)和《第2次機戰FC》(作為機戰BX特典附贈)。

FC的第2次超級機器人大戰,是很多玩傢的啟蒙遊戲

接下來續作《第3次》和《第4次》都續接瞭第二次的劇情,其中《第4次機器人大戰》分別在SS和PS平臺推出瞭加強重制版,並對劇本做出大幅修改,被命名為《超級機器人大戰F》,F一方面代表被重置的4代“Fourth”,另一方面是“Final/完結”之意。因單碟容量有限,該作品被分為兩部發售。

機戰系列的第一部外傳作品是1994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EX》,同樣延續DC戰爭的世界觀,隻是采用瞭正傳中的客串原創角色“魔裝機神塞巴斯塔”作為主角。“ex”在英文中是“額外、除xx之外”的意思。這部外傳的出現,為機戰接下來的混亂局面開瞭個頭。

這還沒完——1999年,為瞭讓玩傢能夠方便的玩到DC戰爭系列的早期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COMPLETE BOX》被打包瞭第2次、第3次和EX三部作品,一並在PS平臺重新發售(註意並未包含第4次,也就是機戰F)。

為理清脈絡,我們制作瞭一個包括以上作品的思維導圖:

(不同顏色字體對應不同平臺)

2000年起,機戰系列首次由原擔任發行方的Banpresoft(即眼鏡廠)制作,開辟瞭全新的《超級機器人大戰α》,α是第一個希臘字母,象征著該系列的“重新開始”。遊戲在各方面都采取瞭大幅度改良,一度打破銷售記錄。次年,世嘉Dreamcast版本發售,名為《機戰α for DC》。

右下角的Logo是Banpresoft被稱為眼鏡廠的原因

α系列共有四部作品。除初代外,另有兩部PS2平臺的正傳《第2次機戰α》和《第3次機戰α 終焉之銀河》,以及2001年PS的《機戰α外傳》。

連續故事的第三系作品是《超級機器人大戰Z》。制作人寺田貴信曾表示,“Z”是對應於“α”,意味著“超級機器人系列的結束”;而遊戲發售之後便改口稱“Z是代表全新開始”。結果便是《機戰Z》成為覆蓋瞭索尼的4個平臺、前後花瞭7年才講完的故事。

Z系列的首部作品於2008年發售,平臺PS2。續作《第2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把平臺更換為更為便攜的PSP,與《機戰F》一樣分為瞭上下兩部單獨發售,分別為《第2次機戰Z:破界篇》與《第2次機戰Z:再世篇》,這時候是2011年。

Z系列共有5部作品

新主機PS3和PSV發售後,機戰Z也順勢推出瞭對應新平臺的作品《第3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對應主機/掌機雙平臺,同樣分為《時獄篇》和《天獄篇》單獨發售。最終作《天獄篇》發售的時候是2015年4月,此時PS4已經上市一年有餘,隻是新主機在日本的占有率不及PS3,因此並沒有登陸次世代平臺。另外,《天獄篇》的首批版本還附贈瞭講述兩部劇情之間故事的《連獄篇》。

我們說回到90年代。以原創機體作為主角的外傳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EX》發售後,制作團隊決定推出一款隻有原創角色登場的遊戲,成品是現已成為黑歷史的SFC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外傳 魔裝機神 THE LORD OF ELEMENTAL》(元素之王)——這部作品日後還會有續作,我們稍後再談。所謂“原創機體”,是指相對於《高達》《魔神Z》等有版權動畫之外的機器人,比如塞巴斯塔、古鐵等。

初代《魔裝機神》已經被官方歸屬到“非OG系”遊戲

2002年開始,原創作品成為瞭另一個獨立系列:《超級機器人大戰OG》。其中OG為“ORIGINAL GENERATION”的縮寫,即“原創世紀”。自此之後,機戰系列有瞭“版權作”和“原創作”的區別,兩者之間徹底劃清界限。一方面是為瞭便於區分,更重要的是眼鏡廠發覺遊戲出名之後更多的是給《高達》《EVA》等動畫做廣告,很少有人註意制作方,於是便想利用原創作品拉攏人氣,培養核心粉絲。

部分高人氣原創機體

原創作最初發售於GBA平臺,分別是2002年的《機戰OG》和2005年的《機戰OG2》。為瞭照顧到PS2平臺玩傢,這兩部作品在2007年打包重制為《機戰OG:ORIGINAL GENERATIONS》,除優化畫面外還追加瞭新的機體、機師。

機戰OG的OG……

同年年底,《超級機器人大戰OG 外傳》登陸PS2,已脫離原系列的“OG”又開瞭一個外傳的坑。

2012年,正統續作《第2次超級機器人大戰OG》登陸PS3,這也是OG頭一次登陸當時的高清平臺。

PS3的機能讓大魄力過場動畫成為現實

接下來的命名就徹底令人摸不著頭腦瞭——2016年,機戰系列首度官方中文化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OG The Moon Dwellers》(月之住民)出現在PS4,沒有任何序號,官方也沒說到底是正傳還是外傳,隻丟出瞭一句宣傳詞:OG新篇章 自月球與時空門而來。

《月之住民》是機戰系列首度官方中文化的作品

當然,這個亂開坑的事兒也不是第一次瞭。OG系列除瞭以上提到的幾部“正統作品”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分支:“無限邊境”與“魔裝機神”,這兩個分支的共同命名是“機戰OG傳說”,原文為“OG SAGA”。

其中“無限邊境”已推出兩部作品,分別為《無限邊境 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和《無限邊境 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 超越》,平臺為NDS。值得註意的是,“無限邊境”系列並非戰棋遊戲,而是傳統的角色扮演。

《無限邊境 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 超越》是一部RPG遊戲

起源於SFC《元素之王》但後期自成一派的“魔裝機神”分支的作品更多一些。

2010年,SFC版元素之王重制登陸NDS平臺,繼承瞭“傳說”標題,命名《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 魔裝機神 元素之王》,兩年後又被移植給瞭PSP。

2012年,“魔裝機神”正統續作《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 魔裝機神II 魔神啟示錄》發售;2013年,《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 魔裝機神III 以正義為傲》發售;2014年,《超級機器人大戰OG傳說 魔裝機神F 終結之棺》發售……寫到這裡,我自己也快懵瞭,還是看圖吧。

系列化的作品告一段落,接下來沒有聯系的諸多作品就相對容易理清瞭。

任天堂掌機上的諸多機戰作品多以字母命名,系列之間的故事大多無關聯,不過字母有各自的含義。

2001年,GBA《超級機器人大戰A》,A指代“Another”與“GBA”。這部作品在2008年推出瞭PSP重制版《機戰A Portable》。

2002年,GBA《超級機器人大戰R》,R是“Reversal(顛覆、逆轉)”,收錄瞭部分未曾參戰過的OVA版機體。

2003年,GBA《超級機器人大戰D》,D為“Destiny(命運)”的首字母。

2005年,GBA《超級機器人大戰J》,J代表“Judgment(審判)”,遊戲中不包含UC世紀高達、魔神Z和真蓋塔的任一機體。

2007年,NDS《超級機器人大戰W》,W是“Double Screen”的近似讀音,可使用觸控筆操作。

2009年,NDS《超級機器人大戰K》,在制作初期K含義為“keitaiki”,即日文“便攜機”的發音,隨著遊戲的進行,玩傢會發現它還是遊戲劇情的一個關鍵字。

2010年,NDS《超級機器人大戰L》,L是為K的後一個字母,意味著這是《機戰K》的下一部作品,另外也包含著“Link、羈絆”之意。

2013年,3DS《超級機器人大戰UX》,UX是遊戲中傭兵組織“Unknown-Xtrikers”的縮寫。

2015年,3DS《超級機器人大戰BX》,雖然命名接近,但BX與UX並無關聯。官方稱BX的含義是“光照亮瞭未知的事物”,其實隻是在眾多候補名字中選瞭一個制作人員都能接受的名字——終於眼鏡廠也編不下去瞭。

剩下的一些正統作品,一般是以主機名作為後綴,比如《超級機器人大戰64》是N64平臺,《超級機器人大戰GC》是NGC平臺,《超級機器人大戰XO》是機戰GC的XBOX移植版。

這些無法歸類的遊戲中也有規則不明確的命名,比如1996年PS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以及官方已經承認無特殊意義的PS2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MX》。Wii平臺的首部機戰《超級機器人大戰Neo》也未曾說明含義,但一般理解為首次登陸新平臺的“最新”之意。PSP還曾有一款分為8章銷售的下載專用作品《超級機器人大戰 Operation Extend》,已於2015年12月24日正式關閉下載。

已停止配信的機戰OE,參展作品甚至包括《Keroro軍曹》

除瞭主流平臺之外,為瞭照顧自傢生意,萬代也曾在自主研發的掌機“WonderSwan”上推出瞭《超級機器人大戰COMPACT》系列。其中“Compact”是“簡潔、便攜”之意,說明WS掌機的特性。

1999年,《超級機器人大戰COMPACT》首部作品在WS掌機發售,兩年之後彩色化登陸WonderSwanColor的復刻簡單粗暴的被命名《機戰COMPACT for WonderSwanColor》。續作非常規矩的命名為《超級機器人大戰 COMPACT2》,隻是以三部曲形式單獨發售,分別為《地上激動篇》《宇宙激震篇》與《銀河決戰篇》,這三部作品於PS2平臺推出過打包重制,名為《超級機器人大戰IMPACT》。系列最終作是2003年WSC的《超級機器人大戰COMPACT3》。

除瞭上文提到的《無限邊境》之外,系列還有一些非戰棋作品,如動作類的《超級機器人大戰OG INFINITE BATTLE》(PS3)、模擬對戰的《超級機戰學園》(NDS)等,無法具體歸類,這裡不做過多介紹。

類似《機戰》這種混亂命名情況,在日系遊戲中絕非個例:《最終幻想》的各種外傳,《英雄傳說》副標題獨立成正傳,《王國之心》理不清的小數點、《海王星》系列超次元神次元超次次元等等。而即便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Windows,在命名方面也是比較混亂的……

致:天國的Windows9

關註我們的公眾號“遊戲研究社”(yysaag),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