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三首詞,全都妙到毫巔

在吾國,李白可謂人盡皆知。諸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與“舉杯消愁愁更愁”這之類的詩句,隨便便便找幾個人可能也都能吟詠,因為他的詩仙之名實在是太盛瞭。然而這可能會造成一種錯覺:李白除瞭寫詩其他的都不行。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他的文章,他的書法,他的劍術,隨隨便便拿一樣出來都令人高山仰止。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位詩仙閑著沒事的時候,還寫過幾首極好的詞,因此贏得瞭詞中之祖的美譽。

就傳唱而言,有三首知名度最高。

一、《秋風詞》

原文:

秋風清,

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

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

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

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

還如當初不相識。

這是一篇悲秋言情之作。

詞的上闋,采用的是寓情於景的寫法。秋風,秋月,落葉,寒鴉,這些意象的使用,使得全詩籠罩著一種悲涼的氣氛。下闋則直接抒情。“入我相思門”一句,近似月老“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概嘆;“長相思兮長相憶”說的是明知相思苦,卻思念無盡;“還如當初不相識”一句,則是一句任性之語,實際上相思由不得人,如此說則更見相思。寥寥數語,一波三折,一唱三嘆。

最初讀到是在看金庸《神雕俠侶》的結尾。那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秋風蕭瑟,秋月皎遠,木葉片片飄落,寒鴉陣陣低鳴,郭襄與心中人分別之際,想到來日相隔萬重山嶽,頓覺世事茫茫,此情此景,自然無法消受。

二、《菩薩蠻》

原文: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這是一篇懷人傷情之作。

詞章采用的是情景交融,移景轉境的寫法,境界非常開闊。煙靄,寒山,暝色,長亭,這一系列的意象,色調偏冷,一看之下就有一種愁緒。而作者起筆高遠,先從平林,到煙靄,到寒山,到暝色,到高樓,由遠而近,層層遞進;再從玉階,到宿鳥,到歸程,到遠人,則是由近而遠,層層延展,這樣的刻畫,使得全篇都籠罩在一種遊離的情景中,“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此句一出時,一種空茫無依苦悶無奈的感覺油然而生。

讀到此詞是什麼時候已經忘記瞭,但每次讀到此詞的時候,總是想到古龍《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紅雪。傅紅雪的一生向來以復仇為己任,而在幾經輾轉可以手刃仇人之時,才發現自己的一生竟然是個謊言,與這個世界來說,自己似乎是個局外人。最後他頭也不回的走瞭,後來也曾邂逅一些女子,但這是他的歸程嗎?

三、《憶秦娥》

原文: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漢傢陵闕。

這是一篇懷古傷今之作。

上闋借秦娥來寫情。在嗚咽的簫聲中驚醒時,看到天上掛著一輪寒月,此時想著夢中的情景,不禁傷懷不已。“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心中人一去不回多年,生死難測。此時已籠罩著一種淒迷之感。而到下闋時,李白則拋開個人的悲歡,將一切放在宏大的歷史之中。“樂遊原上清秋節”,可見當時繁華的盛況,到“咸陽古道音塵絕”一轉,頓時有一落千丈的感覺。再到“西風殘照,漢傢陵闕”這樣雄渾開闊的詞句,心中頓生荒寒悲壯之感。那時,詩人肯定想到瞭李唐王朝的日漸衰落。

讀到此詞,當時是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曾有隻言片語提及。此時想來,或許這和他的死前的心境相似。1927年的時候,他自沉頤和園昆明湖,隻留下十六字遺書:五十之年,隻欠一死;此身已辱,義無再辱。當時人對其死因眾說紛紜,但陳寅恪先生卻認為是殉文化,這確非虛言。想想看,王國維是新舊之間的人,當時的中國不僅山河破碎,且文化也將沒落,而他又十分敏感,內心的掙紮可想而知。

三首詞,所表達的雖不盡相同,但皆境界開闊、意蘊深遠。而能夠駕馭如此高曠瑰麗之氣兼具清新自然之風的人,大概隻有李白瞭吧。

文:聽潮,微博/公眾號:我是聽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