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瓊坦克:死磕40年國產,印度陸軍都吐槽:工業垃圾,不想要

要評價一個國傢軍事力量的強弱,要考察的方面很多,不僅有看現役軍隊的體量、裝備水平、訓練水平,更重要的是看該國的戰爭潛力。

戰爭潛力包括其國土縱深、人口數量、科技水平、軍工水平、經濟實力。

在現代世界,戰爭潛力是一個國傢真實實力的體現,一個地區性大國要進入世界強國行列,戰爭潛力上就不能有短板。

在20世紀,隻有中國一個國傢從農業國脫胎換骨,躋身世界強國行列,而像南非、巴西這些所謂的大國,以及我們的鄰居印度,都還在第二梯隊苦苦掙紮。

印度有做強國的底子,它國土大,人口多,隻是在工業實力上還差得遠,尤其是軍工上,這一點從印度國產“阿瓊坦克”的研發歷史上就能體現。

阿瓊坦克,中國網友喜歡稱其為“阿囧坦克”,這款武器是世界上研發時間最長的坦克,也曾是世界上最貴、最重的坦克。

印度人花瞭幾十年,造出瞭一個昂貴又性能低劣的怪物,甚至連印度陸軍都拒絕訂購這款武器,裝甲兵將領跟坦克研發人員在會議上吵得不可開交,讓國防部下不來臺。

說起來,印度的軍隊一直是萬國牌武器,為什麼還要硬著頭皮自己開發主戰坦克呢?這款武器研發過程有多曲折?印度陸軍為何如此嫌棄它?

一、印度要做大國,沒自己的坦克怎麼行?

1948年,按照英國人在二戰中的承諾,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被允許獨立。

但英國人不甘心撤出次大陸,蒙巴頓就提出“印巴分治”原則,將印度分裂成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共和國,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兩國的緩沖地區——克什米爾也沒有聲明歸屬。

於是在那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8年就圍繞克什米爾打瞭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巴兩國幾乎打瞭個平手,一人一半占領瞭克什米爾地區。

印巴雖以軍事分界線互相對峙,但兩國都在招兵買馬,壯大軍隊,想有朝一日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作為大英帝國的“親兒子”,印度軍隊的建設一直是英國在後面張羅,早期的印軍主力就是二戰時期的印度英軍,武器裝備也是英國給的,軍官也是英國訓練的。

到瞭50年底末,印度政府穩固瞭國內統治,開始著手強軍。

與此同時,印度陸軍也需要一種主戰坦克,代替本國老舊的二戰老古董。

60年代初,英國維克斯公司拿下瞭印度陸軍的大單,根據“百人長”坦克設計瞭“勝利”型主戰坦克,並且把生產線放在瞭印度,印度的坦克工業從此開始起步。

這款“勝利”坦克就此成為瞭印度軍隊在60年代的主力,並參與瞭70年代初第三次印巴戰爭。

但在這次戰爭結束後,印度對於“勝利”主戰坦克的性能有些不滿,覺得這輛坦克火力差、防護差,越想越嫌棄。

正巧在當時,宿敵巴基斯坦跟美國關系火熱,美國想出售“艾佈拉姆斯”坦克給巴基斯坦,把印度嚇瞭一跳,於是印度開始尋求自己的下一代主戰坦克。

英國人知道這個想法後,就勸印度還是買歐洲現成貨最好,畢竟便宜又方便。

可印度當時趁著第三次印巴戰爭勝利的威風,想要進一步獨立自主,去掉對英國的依附,於是堅決開始瞭自研第三代主戰坦克之路。

1973年,印度國防部的“MBT80”坦克研制計劃上馬,從這個“80”代號就能看出,這款坦克大蓋在1980年出爐,並在80年代裝備部隊。

但印度人沒想到,這款坦克的制造將成為自己的噩夢。

二、打腫臉充胖子,阿瓊變阿囧

一開始,印度國防部比較現實,畢竟本國工業基礎薄弱,軍工又是個精細活兒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所以,“MBT80”的水平對標“勝利”坦克,即重量在40噸-50噸左右,裝備110毫米滑膛炮,馬力在700匹就行瞭。

印度陸軍不求超越“勝利”,隻要與它齊平,可以使用就行。

1974年,印度政府撥款1億5千萬盧比,約等於400萬美金給“戰車研發中心”。印度設計師們按照“勝利”坦克的樣子照貓畫虎,前幾年研發還算順利。

但是到瞭1979年後,歐洲聯邦德國的“豹2”坦克出世,其優異性能獲得世界贊譽,這下可把印度陸軍給饞壞瞭。

80年代初,印度陸軍看著豹2極為眼饞,好高騖遠的國防部就提高瞭國產新型坦克計劃的標準,把坦克重量提高到55噸,裝備120毫米滑膛炮,發動機要1500匹馬力,還要有新型復合裝甲。

領導在會議室裡下命令很容易,設計師在設計室裡畫圖紙也不難,但是要工人在工廠生產線裡做出實物來,那就難如登天瞭。

印度當時國內隻有英國建造的“勝利”坦克生產線,技術規格和材料都是按“勝利”型的標準來的。但坦克的標準提高瞭,印度“戰車研發中心”隻能硬著頭皮上,先把坦克外殼造出來。

1983年, MBT80第一輛樣車下線,這臺坦克的任何技術指標都不達標,但是外形已經符合標準,印度國防部看瞭很滿意。

由此,印度陸軍也追加瞭3億盧比的的投資,MBT80繼續開發,必須要在幾年內拿出能開得動的坦克。

開得動的坦克誰都能造出來,但是要達到國防部要的“豹2標準”,就困難得多。

放眼當時的印度國內,MBT80的技術指標一樣都達不到,當時除瞭歐美和蘇聯,馬力1500匹的柴油發動機隻有德國能造,印度自己最強的柴油發動機才550馬力。

“戰車研發中心”沒辦法,自己找到瞭德國的MTU公司,想讓MTU把德國“豹”坦克的發動機賣給自己。

在印度人的死纏爛打下,MTU公司先賣給印度mb838cam發動機,這臺發動機馬力850匹,是豹1坦克的心臟。

德國人認為這款發動機足以適應大部分坦克的需要,但是印度人卻不開心,他們要買豹2坦克的mb873ka-501發動機,它馬力1500匹,正好滿足印度的標準。

可德國人卻不太願意,畢竟那種好東西自己傢都不夠用,怎麼能給你們賣?

在遭到德國人拒絕後,印度人不死心,要求德國人把mb838cam發動機“超頻”,人為把馬力提升到1400匹,這才接受發動機。

解決瞭動力問題後,國防部要求的“能開得動的坦克”也就制造成功瞭。

1985年,5輛MBT80坦克試驗車出廠,這些坦克全身披滿獻花,印度陸軍敲鑼打鼓歡迎新武器接收測試,並給其取名為“阿瓊”,有“光明神”的含義。

從1972年立項,到1988年試驗車出廠,印度已經砸瞭30多億盧比在阿瓊上,相當於第一筆預算的20倍以上。

結果在試車過程中,印度國防部長和參謀長兩人試瞭半天,硬是沒把“阿瓊”給發動起來。

阿瓊第一次出廠測試宣告失敗,全部試驗車回廠整修,在1988年,阿瓊再次出廠試車,動力系統和操作系統依舊都不過關,第二次回爐重造。

到瞭90年代,巴基斯坦已經裝備瞭蘇聯最新的T80UD,印度陸軍又著急瞭。

秉著“輸人不能輸陣”的原則,印度國防部再次提高阿瓊的技術標準,反正就是向國際頂尖看齊。

印度軍工立刻開始全球采購,美國摩托羅拉生產坦克火控系統處理器,法國制造熱成像瞄準儀,英國制造激光測距儀和線膛炮管,最後印度本土的“巴特拉公司”來組裝在一起,將其命名為“薩基姆”火控系統。

1994年,阿瓊坦克再次出廠試車,結果試車又失敗,其使用的鋁合金履帶太脆弱,開十幾公裡就會斷掉,需要重新上履帶。

印度陸軍心灰意冷,不得不請國防部終止該計劃,把這些錢拿去買俄羅斯坦克的話,足夠裝備幾個裝甲師。

但印度政府覺得已經投入瞭這麼多錢和時間,坦克也已經有瞭雛形,這可是國傢的面子工程,牛皮也吹出去瞭,現在決不能放棄。

於是在1999年,印度政府追加4.3億美金投資,要求在2004年阿瓊必須服役!

三、阿瓊坦克“強行入列”,印度陸軍罵哭科研人員

2004年,阿瓊坦克在印度陸軍入列,第一期產量35臺,此時這個項目已經過去瞭30年,投資瞭十幾億美金,這是世界上研究時間最長的主戰坦克。

出廠的阿瓊坦克重量達到60噸以上,戰鬥重量62噸以上,也是世界最重的主戰坦克之一。

阿瓊的重量對印度是個負擔,印度國內的大部分橋梁和公路無法承受這一重量,所以阿瓊出行需要專車伺候。

一款主戰坦克,居然無法自己轉移戰場,國外同行聽瞭都笑掉大牙。

至於火力方面,阿瓊的正面穿甲能力低得嚇人,2000米距離隻能擊穿300毫米鋼甲,幾乎等於美蘇70年代的水平,在周圍的中俄主戰坦克面前是個弟弟。

而且,阿瓊使用的“120毫米線膛炮”損耗驚人,100發炮彈就要換炮管,基本上戰場就得扛著備用炮管。

2007年,阿瓊坦克第二批次大量生產,124輛阿瓊組成三個團入列印度陸軍。

但從設計成本到制造出廠這一套下來,阿瓊坦克每一臺的單價超過800萬美金,這是個什麼水平呢?

要知道,在印度三軍的配置中,向來空軍第一,海軍第二,陸軍第三。陸軍本來就不被重視,軍費也不多,但是印度陸軍有200萬人的誇張體量,日子過得很緊。

現在放著便宜的、好用的俄羅斯坦克不買,國防部逼著陸軍花大錢在阿瓊坦克上,陸軍將領滿肚子苦水無處訴說。

在陸軍內部,阿瓊被稱為“白象”,在印度俗語中代表“中看不中用”的花把勢。甚至一些將領稱其為“主敗坦克”,隻能在閱兵式開出來炫耀,開上戰場肯定趴窩。

2009年後,阿瓊坦克開始改造升級,新的問題又出現瞭。

因為內部零件隻有40%是國產,其餘全是海外采購,阿瓊坦克能否制造還要看外國人的臉色。

由於國際上的供貨商產業升級,阿瓊很多零件停產,印度人得求著外國廠商保留生產線,加錢購買零件,這導致阿瓊單價一度逼近1000萬美金。

更讓人冷嘲熱諷的是,2009年到2014年,阿瓊坦克短暫服役5年,在這期間,無論是印度東北濕熱地區,還是西北沙漠地區,阿瓊都不適應。

這位30年時間養育出來的“貴公子”,其脆弱的LSG300變速箱故障率極高,坦克兵上路都不敢油門踩到底。

印度陸軍最後漸漸放棄用阿瓊訓練,80%的阿瓊坦克趴在基地裡當吉祥物,印度陸軍的主力還是1700多輛T72,和2000多輛T90s。

而在2015年,因為大部分零件無法更換,第一批出廠的阿瓊基本報廢。

30多年研究一輛坦克,結果還是這個樣子,印度政府、國防部都咽不下這口氣。

在陸軍和“戰車研究所”的研討會上,陸軍將領擺出數據,列舉瞭掉履帶、拋錨、炮管炸膛、難瞄準等問題,痛批阿瓊是工業垃圾,是國傢恥辱。

結果制造阿瓊坦克的一批老技術人員被罵得痛哭流涕,他們哭訴自己多難,幾代人嘔心瀝血造出這個玩意,結果喂瞭白眼狼,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最後在印度的莫迪總理上臺後,他對印度軍工提出瞭“印度制造”的要求,阿瓊也要提高國產率。印度再次撥款5億美金要求阿瓊坦克發動機國產化,並提高零部件可靠性。

2020年前後,新版本的“阿瓊MK2”出爐瞭,它重量達到誇張的69噸,是目前世界第二重的主戰坦克,但好在火力、動力、可靠性都有提升。

尤其是火力方面,搭配自己仿造的的俄羅斯“芒果”穿甲彈,阿瓊能在2000米距離擊穿450毫米鋼甲,已經接近80年代的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和如今中美俄等國的主戰坦克還有差距,算是落後一流水平40年瞭。

2021年,阿瓊MK2裝備部隊,全世界媒體一片嘩然,印度人花40多年搞出瞭這輛坦克,不管質量如何,這個死磕到底的精神著實令人敬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