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癥和雙相情感障礙?導致孩子厭學怎麼辦?

上周五晚上,我同時在3個抑鬱癥、雙相患者群裡進行瞭線上講座,主題是“青少年抑鬱癥、雙相的特點與治療”,深入分析瞭發病原因、特點、共病、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方面。

由於講座持續瞭2個小時,文字記錄非常長。為瞭方便大傢閱讀,我將會分割成4篇文章連續推出。

以下是講座文字記錄的第一部分,著重分析瞭發病期、發病原因,還有青少年患者普遍都有的學習障礙問題。

大傢晚上好!非常高興今天晚上有兩個小時的時間,跟大傢一起討論青少年抑鬱癥和雙相情感障礙的特點和治療。青少年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所以患者父母都非常焦慮。

我將會結合我多年的臨床研究和臨床經驗,談一談我個人對這兩個疾病的看法。這可能會跟現在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咨詢師的意見不一樣。這是首先需要說明的。

首先,我先拋出一個個人觀點。我認為,抑鬱癥和雙相情感障礙是可以徹底治愈的。其實,說出這句話來,我的壓力挺大。因為現在很多精神科醫生,包括一些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很權威的精神科專傢,都不敢說這句話。一般的心理咨詢師就更不敢這樣說瞭。

那為什麼我敢這樣說呢?我既是一個精神科醫生,也是一個心理咨詢師,曾經還是一個麻醉醫生;而且我在成癮治療方面有很多年的經驗。所以,多年以來,我整合各個學科的經驗和方法,通過臨床實踐發現,經過系統的、全面的治療,抑鬱癥,甚至雙相情感障礙是可以治愈的。我覺得,明確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當然瞭,我一再強調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精神科和心理學科在青少年抑鬱癥和雙相的治療方面能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抑鬱和雙相是可以治愈的。這對於患者和傢屬來說都是一個福音。

為什麼這樣說呢?別說是雙相情感障礙瞭,哪怕是抑鬱癥,有很多精神科專傢都認為是很難徹底治愈的。而且,雙相情感障礙與精神分裂癥一並被劃分到“重性精神病”裡去瞭。

如果孩子一旦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很多傢長一上網搜索,就會發現很多網上的文章說雙相預後不良。這會馬上給他們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認為雙相情感障礙是不可治愈的。如果連醫生也那樣認為,患者和傢屬的心理壓力更大瞭。這種心理壓力會成為康復路上的攔路虎。

大傢不要誤解,別以為我是為瞭減輕患者和傢屬的心理壓力才說這個病是可以治愈的。我這樣說,是基於非常多的臨床經驗和理論基礎的。我們就會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來佐證我說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內容主要從三個角度來進行。第一,是關於青少年抑鬱癥和雙相的特點;第二,是關於抑鬱和雙相的治療;第三是總結和答疑。

在第一個方面裡,又分為五個小點。第一是是發病期和形成原因;第二是學習障礙的問題。學習障礙的問題比較特殊,尤其對於青少年患者而言,無論是抑鬱癥還是雙相,幾乎都伴有學習障礙的問題。

第三個小點是共病的問題;第四是誤診的問題,主要指的是泛雙相化的問題,這是我講課的重點之一。第五則是青少年早戀的問題。

在治療方面,則分為藥物治療和常見的心理幹預,還有其他治療,以及我自己的治療方法的介紹和分析,最後就是總結和答疑。

(一)發病期和形成原因

關於發病期,在精神醫學領域內有比較一致的共識。比如,通過流行病學統計,雙相Ⅰ型的發病高峰期為15歲到19歲。大傢看這個年齡就知道,這集中在高中階段。

至於形成原因,比較權威和公認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主要指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傢庭因素;還有社會因素。我個人認為抑鬱癥和雙相的形成原因主要以心理因素、傢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為主。這些因素都是通過心理來發揮作用的。

首先,關於原生傢庭的問題。從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我通過與抑鬱或者雙相的孩子的溝通中發現,很大程度上,所謂的病根,基本上都是來源於原生傢庭。也就是他從小成長的傢庭。

比如在傢庭教育方面,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一致的。比如,母親認為孩子一定要努力學習,取得很好的成績,考上一個好大學。但父親卻認為,這些都無所謂,人生快樂就可以瞭,讀書讀到什麼程度都沒所謂,即使考不上大學,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今天我才跟一個患者傢屬討論這個問題,她的孩子學習動力非常不足的。在深入瞭解後發現,這主要來源於他父母的教育問題。其父母各自的原生傢庭所代表的三觀和觀念不一致,導致父母兩人形成瞭很大的沖突。

患者的媽媽則認為從小就應該努力奮鬥,她自己也非常努力地拼搏,她的兄弟姐妹裡有很多考上瞭名牌大學,而她自己卻因為一次錯誤的決定,最後選擇瞭讀中專,成為瞭一名小學老師。她一生都為此感到後悔。

而患者的爸爸從小傢庭環境比較好,學習成績一般,畢業後傢裡安排瞭工作,比較穩定安逸。所以,他認為做人開開心心就行瞭,經常跟患者說,“像老爸這樣也挺好”。

這一對父母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沖突,導致孩子在中間無所適從(有典型的學習障礙),學習動力嚴重不足。說明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是否一致是很重要的。

另一種情況就是父母關系比較差。比較常見的就是父母吵架,甚至離婚,甚至外遇等等。這些事件對孩子的傷害都比較大。在臨床中,我發現父母關系的因素占瞭比較大的比例。往往一尋找,都能發現父母的關系有點問題。

父母的關系不好,會導致容易導致親子的關系比較僵化。所以,父母的關系和教育方式,還有原生傢庭的問題,是患病原因裡最主要的問題。我希望大傢在尋找孩子患病原因的時候,要好好考慮一下這方面的因素。

另外,我們也遇到過一些患者的父母的關系是很好的,那為什麼還會得病呢?比較突出的原因是負面的校園事件。我臨床中遇到的的抑鬱癥和雙相的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遇到過校園欺凌。

而且,校園欺凌事件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瞭。可是很多父母對這方面不夠重視。一方面,可能因為親子關系本來就比較僵化,沒有形成親密的親子關系。孩子在受欺負以後,又受到欺負者的恐嚇和威脅,出於擔心和害怕,他們不敢告訴父母。

這個事件愈演愈烈,最後導致嚴重的學習障礙,孩子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而很多父母又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便批評孩子,最後還導致孩子的壓力更大,走向瞭抑鬱。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遭遇的校園欺凌事件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心理創傷。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有一些甚至可以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

我前段時間治療過的一個女孩子,她在中學的時候被人當眾打瞭很多個耳光。這件事情對她造成瞭很大的創傷,後來都沒有辦法繼續在那個中學讀書瞭。

她學習成績嚴重下滑,出現瞭學習障礙,後來父母把她轉學到美國去。但到瞭美國之後,因為環境不適應,這個孩子的壓力還是很大,出現瞭抑鬱癥等精神障礙。她還開始暴飲暴食,體重明顯的增加。

變胖之後,她內心非常自卑,同學們又經常笑話他。她就拼命減肥,後面又轉化為厭食癥,合並運動成癮,每天強迫自己跑步四個小時,甚至導致膝蓋的受損。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讀書瞭,隻好回傢。

在傢裡,她又從厭食癥轉變為神經性貪食癥,去過全國很多有名的大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她的神經性貪食癥的癥狀被很多大夫認為是躁狂癥的表現。

在這過程中,她吃瞭很多藥,但是效果不好,後來到瞭我這邊做治療。我詳細瞭解她的經歷和心理過程之後,我的診斷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繼發瞭學習障礙,再繼發瞭社交恐懼癥,進食障礙(或者叫飲食障礙),最後繼發瞭抑鬱癥。

我把她之前去看的那些大夫診斷的雙相情感障礙給推翻瞭,這就是我後續會提到的“泛雙相化”的問題,她並不是真正的雙相。經過大約30個小時的心理幹預治療後,大部分問題都得到瞭解決。她的情緒已經比較穩定瞭,準備回去上學。

所以,校園事件是導致孩子患上抑鬱或者雙相的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還有一個因素是社會因素,這方面的因素非常多,大傢也要註意。我目前感受比較深的有幾點。第一是網絡賭博,現在的情況非常非常嚴重。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小額貸款的流行,我接到的問診咨詢裡有很多是網絡賭博的。

所以,傢長們一定要小心孩子染上網絡賭博,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在後面陷入嚴重的抑鬱和雙相情感障礙。此外,網上還有一些信息不良的網站,黃色網站等等,父母還要註意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最後,還要說一下遺傳因素,我發現很多患者父母都很擔心這個問題。有一些精神科專傢說,抑鬱癥、甚至雙相情感障礙的遺傳因素占瞭80%。很多父母聽瞭之後感到非常沮喪。甚至,有些孩子認為患瞭抑鬱癥是父母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在精神科臨床中,如果一個精神科大夫接診到瞭一個抑鬱或者雙相的孩子,他第一個反應往往是詢問傢族病史。如果發現這個孩子的上一代或者隔代有過精神障礙,他們很可能就會認為這是遺傳導致的。

我覺得這是非常大的誤導。實際上,很多人罹患抑鬱癥或者雙相的主要因素是來源於原生傢庭。像我經常說的,抑鬱癥患者就像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大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傢庭裡,爸爸或者媽媽是抑鬱癥患者,他們自己都沒辦法照顧好自己,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這種傢庭環境中,父母雙方的關系很可能也存在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難用一種良性的、積極的方式,向孩子表達他們的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理上很可能是有問題的。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患上精神心理疾病的幾率是比其他人高的。但這並不代表是遺傳,這一定要說清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傢不用對遺傳這個問題擔心太多。我認為遺傳所占的比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我在發病期和形成原因花瞭比較多的時間來探討,是為瞭讓大傢知道,當孩子患上瞭抑鬱或雙相的時候,大傢要懂得怎麼樣去分析其中的原因。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分析的話,往往就是醫生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很容易被誤導。

(二)學習障礙的問題

接下來,我談談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說學習障礙。剛才我已經提到,學習障礙是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裡普遍的共病或者繼發問題,非常非常普遍。學習障礙跟抑鬱或雙相會相互影響。

但是這裡要強調一下,學習障礙並不是大傢理解的笨。大部分孩子的智商上是沒有問題的。學習障礙指的不是笨,不是智商上的問題,而是他們沒有高效的學習方法和狀態。

我們國內有一個教授叫金洪源,他提出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在學習障礙方面,我認為他提出的這個技術是革命性的,非常有突破性的。

金教授把學習障礙的癥狀進行瞭一些分類,我簡單總結一下,比如說外顯癥狀有上課分神、作業拖拉、考試焦慮或者粗心,或者嚴重偏科。如果單看這些外顯癥狀,就會發現這些問題在孩子裡面是非常普遍的,發生率是非常高的。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一個班級裡面,有這種學習障礙的癥狀的孩子占比高達30~40%。但是,這些孩子在就醫的過程中,在尋求心理咨詢或者精神科醫生幫助的過程中,往往會被診斷為抑鬱癥或者焦慮癥,學習障礙的問題被忽視,便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學習障礙跟抑鬱癥或雙相關系非常密切,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比如說,一個孩子出現瞭一些情緒上的問題,一開始這些問題並沒有達到抑鬱癥的診斷標準和程度。但是他的情緒出現問題以後,學習狀態迅速下滑,慢慢地就形成瞭很多病理性的條件反射。

金教授稱之為條件性的情緒反射。孩子慢慢形成學習障礙,成績明顯下滑。這會導致孩子的情緒更加惡化,最後變成抑鬱癥,甚至雙相。這兩個問題像一對孿生姐妹,相互影響。

所以,如果在治療抑鬱或者雙相的時候,不同時解決學習障礙的問題,這是非常麻煩的。

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內、甚至國際上很多權威的精神科專傢,對學習障礙這個問題都沒有深刻的認識。有一些精神科專傢可能知道有學習障礙癥這回事兒,他們也清楚學習障礙通過藥物治療是沒有效果的,隻能要通過心理治療。但他們也不懂得如何進行。

這也會導致很多患者和父母對這個問題沒有正確和到位的認識,問題久拖不決。所以,我的觀點是抑鬱癥或雙相與學習障礙,這兩個問題一起解決。不管是先處理創傷,還是先處理學習障礙,這兩個問題一定要系統地解決。

患者的創傷得到解決,情緒得到改善,他會感到輕松很多,學習上又可以進入高效狀態,他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樣,患者不但病治好瞭,還可能會因禍得福,這段經歷會成為他的人生財富。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醫療機構和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對抑鬱癥、雙相和學習障礙有全面的理解、診斷和高效治療,否則是達不到最後的目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