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寫給女兒的寄語

給親愛的女兒的三次寄語

親愛的女兒,祝賀你考上北大:

在短短的十八年間,看著你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慢慢成長,如今即將進入國傢最高學府——北大,開始新的求學之旅,身為父母的我們感慨萬千,總想著再跟你多囑托幾句,於是寫下瞭這篇給你的第三次寄語。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在寫第三次寄語之前,讓咱們先一起回顧一下前兩次寄語和我們的心路歷程吧,希望對你今後的學習生活能有所裨益。

01

第一次寄語:讀萬卷書

記得你剛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要求做一個成長手冊,要父母寫上對孩子的寄語。媽媽的寄語是:“業精於勤荒於嬉”,爸爸的寄語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聰明的女兒在志向一欄寫的是“做一名環遊地球的老師”,爸爸曾不解地問:為什麼要這麼寫?女兒“一本正經”地告訴爸爸環遊地球就是行萬裡路呀!老師肯定要讀萬卷書啦!

不知道那時,爸爸媽媽對你的啟蒙教育與今天有什麼聯系,但讓你對讀書產生興趣並養成瞭良好的讀書習慣一直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很多傢長忙著陪孩子上各種補習班的時候,我們卻抓緊時間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飽覽祖國的名勝古跡。當其他孩子反復刷題,做各種“魔鬼訓練”的時候,你卻徜徉在書的世界裡,享受著知識帶來的陽光與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講,爸爸媽媽可以算是你的啟蒙老師吧,雖然我們並不專業,但憑著我們對讀書的執念,成功地讓你喜歡上瞭讀書。積跬步,及千裡,逐漸成為一個“讀書人”,爸媽深感自得,望你繼續保持這個好習慣,終生堅持下去。

終身學習並快樂著

自從你上學的第一天開始,爸爸媽媽就對學習有瞭兩個基本認識,而且始終沒有改變。一是應該終身學習;二是學習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早在你上學之前,我們曾經非常羨慕那些“少年天才”,早早就讀完瞭大學,獲得瞭博士學位,也曾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能來個“三級跳”。但我們很快就意識到,課本裡的知識僅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知識在課外,需要自己去學習和掌握。高考,碩士,博士,這些都不應該是學習的終點,工作以後依然需要不斷學習。

既然學習是件終身的事情,就必須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任何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行為都是不足取的。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選擇瞭一條與周圍人不盡相同的路徑,沒有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沒有提前學習課內的知識,而是不斷地讓孩子多讀書,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多開拓孩子的視野。讓孩子不斷從生活和書籍中獲取知識,享受快樂和成就感。

記得在你小升初前,身邊很多傢長給孩子報瞭作文班,我們就堅持沒有參與。就是因為我們堅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隻要孩子堅持讀書,總有一天會寫出洋洋灑灑的好文章來。事實證明,我們是正確的。進入中學之後,你的作文經常被選做范文,不僅因為你有大量的閱讀的基礎,而且沒有過早受到寫作模式的束縛,思路比較開闊。爸爸媽媽放手一搏,不走尋常路,其實心裡也比較糾結,害怕耽誤瞭你的學業。你用事實證明我們的思路是正確的,證明瞭厚積薄發的規律,我們為你高興之餘深感欣慰。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在你讀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讓你參加瞭繪畫、電子琴、乒乓球、滑冰等興趣班,都是波瀾不驚或無疾而終。於是,咱們有瞭這樣一段對話:

爸爸:你覺得自己將來可以成為一個畫傢嗎?

女兒:恐怕不能。

爸爸:你覺得自己將來可以成為一位音樂傢嗎?

女兒:也不太可能。

爸爸:你會成為一位體育明星嗎?

女兒:那就更不可能啦!

爸爸:你就好好學習吧!爸爸媽媽覺得你能行!

前不久,咱們回憶起這段對話。你笑著說:“我當時太小,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現在看,你可能扼殺瞭一位藝術傢。”

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在你不能自己選擇的時候,爸爸媽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替你做出瞭決策,但前提是我們沒有發現你在這些方面有特殊濃厚、持久的興趣。而你對讀書和學習的興趣,爸爸媽媽卻感覺到瞭,有瞭興趣這位老師的幫助,你在學習上總會事半功倍的,否則隻能事倍功半,甚至是半途而廢。

給自己一個清晰的目標

事實上,在你學習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初中的時候,咱們從哈爾濱轉學來到北京,你初一成績還不錯,初二成績明顯下滑,當時爸媽真是著急。於是咱們又有瞭一次印象深刻的對話:

爸爸:孩子,你怎麼啦!為什麼成績下降的這麼厲害!

女兒:我努力學習是為瞭什麼呀?

爸爸:你隻有努力學習才能考上重點高中呀!

女兒:為什麼要考上重點高中呀?

爸爸:上瞭重點高中你才有更多機會考上理想的大學呀!

女兒:考上理想的大學又是為什麼呀?

爸爸:那樣你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女兒:找到滿意的工作就會幸福嗎?

說實話,爸爸有點答不上來瞭,你這樣不停地問下去,我自己都找不到很有說服力的答案,也不想憑借父親的威嚴強行讓你接受我的觀點,因為我知道那樣是沒用的。

於是我們希望給你樹立一個具體的目標。一次偶然的機會,你發現瞭一本北京一所重點中學文科實驗班同學寫的作文集,在讀瞭幾篇之後,你告訴爸爸:“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作文很好,但和他們比起來,我簡直是不會寫作文”。爸爸笑著對女兒說:“那你就努力考這所中學吧。考上瞭,你就可以和這些高手天天在一起啦”。

自從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之後,你的學習狀態發生非常大的轉變,學習成績也很快走出低谷,逐步回升。當你考入實驗中學之後,你遇到瞭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他們對你產生瞭極大的影響,爸爸媽媽感到非常幸運,對你的學習從此釋然。現在,你考入瞭國內的最高學府,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你的內在潛能會進一步被激發出來,一定能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02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高中的時候,爸爸媽媽給你寫過第二次寄語,其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引用瞭陳寅恪先生的名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中學是人的性格和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除瞭真善美這些基本的價值觀之外,我們覺得作為一名“讀書人”,最需要具備的品質就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們逐漸成為朋友

隨著你逐漸長大,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也產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如果說在中學以前,爸爸媽媽像你的啟蒙老師,陪你讀書,向你傳授我們所知。那麼中學階段,我們已經力不從心,無奈地退出瞭這個角色。

從中學開始,我們除瞭照顧你的生活外更多是關註你的成長和心態。我們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與你溝通和交流,上學的路上,晚飯後一起散步的時候,一起去公園或者商場的時候,爸爸媽媽在與你溝通的時候,瞭解瞭你的心態和想法,把我們的提示和建議說給你聽。我們認為,這些都有助於培養你“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事實證明,你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很多事情你都有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在未來專業的選擇上,你雖然說不清自己喜歡學什麼,但卻能說出不喜歡什麼。爸爸媽媽這時候,總是尊重你的看法,盡量向你提供一些我們所瞭解的信息,幫助你反復論證你的觀點。隨著你的不斷成長,與父母的想法不一致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不會因此認為你不夠尊敬父母,隻是希望你在做出每個選擇之前要“三思而後行”。

環境塑造人、環境改變人

“昔孟母擇鄰處”。天下父母都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環境,爸爸媽媽也一樣,曾經為你上什麼學校,和什麼樣的孩子交朋友操心。自從你考入實驗中學,我們經過一段觀察後,終於不再擔心這個問題瞭。你的所有老師都非常專業也非常敬業,不僅能在學習上指導你,還能身體力行向你們不斷傳遞正能量。學校民主、包容的校風出乎我們的想象,這是一所爸爸媽媽夢寐以求,一直在幫你尋找的理想學校。在這樣的學校裡,我們不再擔心你會誤入歧途,更不會擔心你厭學。我們相信,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壤,你將會在那茁壯成長。

除瞭學校和老師,同學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你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一直遵循的是“底線思維”,也就是在沒有發現什麼嚴重問題,不會幹涉你和同學的交往。從小學到中學,從哈爾濱到北京,你的朋友中有學習優異的,也有成績平平,甚至較差的;有多才多藝的,也有平淡無奇的;隻要她們誠實、正直、善良,都可以成為你的好朋友。

多年以來,爸爸媽媽看到你的朋友越來越多,你也從好朋友那裡獲益匪淺,我們深感欣慰。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在與這些朋友的交往過程中,讓你學會瞭包容,學會瞭珍惜友誼和感情。那個初中班裡成績倒數的女孩一直都是你的好朋友,爸爸媽媽不但不會反對你們交往,還要為你點贊,因為這說明你懂得珍惜感情。

自我完善、實現自我

你從小就有一個優點,當別的同學考的比你好的時候,你一點也不嫉妒,發自內心地替別人感到高興。爸爸媽媽覺得這是你的優點和美德,從來沒有因此而責備過你。

當今社會,競爭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總是喜歡攀比,於是產生“氣人有笑人無”、“拉仇恨”、“鄙視鏈”等奇怪的新詞。我們從未向你灌輸過“競爭意識”,不是否定競爭的精神,而是覺得現代人有些競爭過度,不需要我們說教,你會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各種競爭之中。

你可能註意到瞭,高中期間爸爸媽媽和你說的最多的是怎麼“做最好的自己”、“盡人事,聽天命”,別給自己留下遺憾之類的話。我們認為,所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指自己完全具備這個能力,因為懶惰、懈怠或其他原因,沒有獲得成功而帶來的終生遺憾,如果事實證明自己不具備這個能力,也就不存在什麼遺憾瞭。如你高考前盡瞭最大努力,即使沒有考上北大,說明你高中階段確實不具備考北大的水平,也沒什麼好遺憾的!

希望你在大學裡,繼續保持自己陽光的一面,與同學們和諧相處,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人生的競爭賽場上,隻有你自己一個選手,要永遠保持大視野和大格局,努力完善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才是我們的目的和初心!

03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再次恭喜你孩子!有瞭北大這樣光鮮亮麗的新起點,但請你記住這僅僅是一個起點而已,未來的十八年不同於過去,不再有父母的呵護和日夜陪伴,一切需要你自己“搞掂”,這是人生最為重要和美好的階段,希望你能善於把握,再創佳績。爸爸媽媽會一如既往地關註著你,關心著你,為你喝彩,為你加油。

還記得你小時候,我們一起讀王陽明格竹子的故事嗎?在你即將離開父母,開啟人生新的旅程之際,爸爸媽媽想再給你一次寄語!與前兩次寄語不同的是,這次不是應學校的要求寫的,是爸爸媽媽主動寫的。也許是因為我們開始老瞭,囉嗦瞭吧!

格物致知、厚德載物

很快,你就要成為一名大學生瞭,就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讀書人”,成為知識分子瞭,爸爸媽媽覺得你有必要重溫一遍小時候背誦過的古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重溫這段經典,往日的情景躍然眼前,那個念經的“小和尚”不知道還能不能背下來這些古文瞭。和你一起讀書的那段時間是爸爸媽媽最幸福的時光。你識字比較早,三四歲就認識幾百個字瞭,有瞭這個基礎就可以看我們給你買的圖畫書瞭。然後就是看爸爸媽媽給你精心挑選的少兒版的書,主要都是經典的名著。因為我們認為經典名著蘊含更多人類的智慧和文化傳承,這些當然包括中國的唐詩、宋詞和四書五經。

那時候讓你讀書和背誦可真不容易啊!讀書要和你一人一章地換著讀,唐詩要和你一人一首地比著背,還好我們以前有點功底,否則讓你難倒瞭。四書五經、《笠翁對韻》是個難題,我們也不會背,隻能逼著你背。你很快就開始不願意背瞭,在爸爸媽媽“強迫”下不得不背。這些對你究竟有多大影響,實在很難說清楚,但我們堅信兒時的這些背誦不僅鍛煉瞭你的記憶力和方法,也讓你耳濡目染瞭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你未來的發展會非常有用的。

現在,你已經是大學生瞭,而且是北大的學生,肩負的社會責任應當仁不讓。過去是有口無心,現在要認真體會啦!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些古訓至今對“讀書人”還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細細品味。在追求真理和知識的道路上,要具有王陽明格竹子的精神,堅持不懈,鍥而不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爸爸媽媽相信在北大燕園裡,在自由民主,兼容並包的氛圍中,你將不乏同道,共同格物以致知。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你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在程朱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僅格物致知還不夠,還要做到知行合一,這在當今社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知行合一,不僅是指要把知道、想好的事情付諸行動,也意味在行動之前要三思,要切合實際,這樣才能叫做知行合一。

年輕人往往不缺乏行動的勇氣,但會缺少行動前縝密的思維論證,越是重大的事情越要三思。從法律角度來講,大學生已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瞭,這意味著自己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無論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盡量想好,然後果斷地執行或放棄。即使錯瞭,也不要後悔,那樣沒有任何作用。要勇於擔當,不要推卸責任,那樣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對你的未來發展有害無益。

大學是你走入社會的過渡帶,是你融入社會的預備期。我們認為,作為一個成年人,最重要的還是“信義”二字。不管社會上有多少“背信棄義”的成功人士,無論他們是多麼富有或顯赫,我們都沒必要去羨慕他們。誠實始終是做人最重要的美德,中國人向來有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傳統,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是你未來的立身之本,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或者誘惑都務必堅守。

乖女兒,請原諒爸爸媽媽囉嗦起來沒完沒瞭!入學後,不再朝夕相處瞭,總想什麼事情都囑咐到瞭。等你將來為人父母時,自然會理解爸爸媽媽。

最後,祝你學業有成,萬事如意,爸媽永遠愛你,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不論今後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記住“你不是一個人”,永遠都有一個溫暖的傢在等著你。

——愛你的爸爸媽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