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最高的生活美學丨私享藝術

明清園林設計的氛圍營造可以讓人體驗不同的藝術之美,意境之美。它啟示於人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氛圍,體現瞭中國古建築和景觀規劃美學的主導思想――天人合一觀。

美學是研究人類審美活動的科學。

審美是由生理、心理、文化以及生活經歷,生活環境等因素而引起的情趣與意識的載體與依托;隨之而形成的對所見,所聞,所感,所觸之物象產生的一種欣賞、共鳴、感悟。並且由此而達到思緒的升華――即審美意境的享受活動。

審美學在各種學科與領域的影響普遍而又特殊。尤其在中國明清園林設計中更是獨放異彩,別具意味。

審美形式和內容緊跟時代的步伐。雖然在空間與時間跨度限制瞭藝術物質性,但它卻沒有偏離藝術審美意境的主線;反而在歷史的發展和變遷中詮釋著絢爛的底蘊和內涵,散發獨特的藝術魅力和久遠的藝術文化飄香。

明清時代的園林設計繼承瞭前代的章法並發揚光大。明代計成的名著《園冶》更是從園林設計理論與實踐方面做瞭詳盡的總結和歸納。

我國現存的傳統園林多修於明清時期,集中瞭古典園林之精華,更見完美傳統。明清時的園林設計大體分為皇傢園林與私傢園林。兩種類別都具有美的哲學與意境。並深深滲透於人們的意識形態和情感的思維方式。

園林設計是一種動態的景觀設計。石求奇,廊求旋,水求曲,路求幽,假山重疊,奇花異木,四季更迭,每個季節都會帶給人不同的絕妙感受。

協調的色彩疊加,十分註重融於周圍環境的美,也註重與更加廣闊的大自然的親和關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並且在空間處理上充分考慮自然與人工痕跡的結合,在園林造景的手法上借助於引景、建景、借景甚至是對景等形式把自然景色烘托的更美;體現一定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色。

“宜”是我國園林設計的核心。

“宜”的主體是以人為主體的、審美的,同時它又是一種理性與感性追求的平衡;也是使用價值與藝術審美價值實現的平衡。它既是設計師藝術與審美的自覺,亦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產物,更是園林設計美學意境的精致概括。

“宜”所體現的園林美學意境,宜設而設,美在體宜。

“宜”在諸傢言論中,即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層次區別。即有綜合瞭“宜”的概括含義,又解釋不同境況下“宜”的特殊含義。針對於人不同的文化品質修養與審美追求,明清園林設計的氛圍營造可以讓人體驗不同的藝術之美,意境之美。

之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為人的設計而考慮;有共性隻宜,亦有個性之宜,“宜設”是方法,是程序;而體宜是目的,是結構,是最終設計價值的體現,是審美意境邏輯性的根據―環境的整體美。

因景互借,內外統一。

園林設計存在著景色的互借。其中形式,功能,色彩材料的互為映襯,非常巧妙而得體,看似單個獨立,實質上相互影響,互為風景。從其實質上是一種整體設計觀的產物,局部的和諧美統一於整體且構成大方向的美。

園林設計藝術是一種空間的佈局和修飾的美。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因其中滲透著深厚的人文色彩,融入瞭人的心境感受。

明清園林設計結構形式和范圍是隨著人類思維對象領域的擴展而擴展的;並且這種空間范圍的擴展一直伴隨著某種審美疆域的擴大和精神追求的深度化。我們可以理解為園林藝術形式美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是人們審美不斷提升的過程。

明清園林設計中建築與自然風光的內外交合,是中國人的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的外延表現。在中國藝術范疇中,尤為強調情景交融,情由景發。

因而,其景常是以“畫”或詩的境界、格式來設計和建構的,借景以內合,作為一種整體的設計方法。李漁認為借景主要來於窗,開窗借景,亦借景莫妙於窗。

計成在論述借景時指出:“物情所逼,目寄心期,似意在筆先。”也說明瞭物情相交,觸目生情的必然過程。

在這一審美觀賞的過程中,觀賞者的審美理想,對自然景物的認知得以觸發並目寄心期地得以與環境交融,產生出的審美感受;而這種感受似乎是“意在筆先”的、得自於眼前景物又超乎於其上和其外的一種化境的體驗,因而這種化境及其體驗是難以描述的。

李漁的浮白軒的借景設計,與其說是創造瞭一種畫鏡,不如說是建構瞭一種化境。如莊周夢蝶一般,以至窗非窗而成畫,山非其山而成畫中之山。

我們很難辨析是觀賞方式使然還是景情互融使然。即我們所詮釋的明清園林空間審美意境的獨特思維和品味。

明清園林設計的佈景設置,奇思異想,令人難忘造景元素的協調搭配;納天地於一園中,藏心境與物化形意,在有限空間內創造無限的遐思和意境。不僅註重於佈景的功能和形式,更能借此抒發情懷,給人帶來精神感受和審美的愉悅。

從一石一山一木把握地域環境的本質,寄托人靈魂深處的向往;並在反映社會時代、政治、經濟、人文的基礎上,創建物我同一,我為物造,物為我賞的怡人的空間。

明清時期的園林設計大體體現瞭天人合一觀,尤其在老莊的道傢哲學中:主張虛實相生,有無轉化,色空共存。

主張可用藝術哲學的手法,隱喻著物質世界與非物質精神世界的共存和相互轉化,創造出一種富有人和自然靈性的“空虛”、“幻境”般的審美意識。

明清園林設計滲透在藝術中,表現為“神與物遊,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即要含蓄抒情,富於繪畫美和韻律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

園林中參差佈局、虛實對比,組成園中有園,變化的空間序列成為旋律上的起伏收斂。小園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小園不覺其小,大園不覺其曠。籍助於引景,借景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變化無窮,移天縮地在於君懷。

用藝術美的法則使人從玄妙空間中體會到啟示和遐想,達到從有限到無限,再有無限而歸於有限,達到物我兩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發。

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景致的藝術化,藝術化的景致,在明清園林設計中,得到很好的發揮與展示。

中國明清園林設計強調人與環境的統一。它啟示於人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講究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氛圍,體現瞭中國古建築和景觀規劃美學的主導思想――天人合一觀。

在景物的佈局上多層次、多方位演繹有序、漸進、動靜、起伏、虛實的空間連續形式。尤其是整體和局部的互為對應與遞進,隱現著內斂、含蓄而透逸、超脫的東方哲學。

明清園林設計跨空間集奇景於一園,微縮自然於聚地。一枝獨秀於世界園林景觀設計領域,把造園藝術的怡人雅緒,情隨境遷的神韻體現得淋漓盡致。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業

圖片來源丨文人空間、眾生影

編輯丨《私享藝術》編輯部

文章版權歸《私享藝術》所有

《私享藝術:天下一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