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體工程常見的15個通病:如何防治?標準總結!

本文總結瞭砌體工程常見的15個質量通病,基於相應標準規范規定,分析原因給出防治措施,輔以標準做法示例,總結全面細致,對大傢在砌築工程的施工或管理中幫助很大。

1、過梁

通病現象

過梁擱置長度小於250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7.2.4:鋼筋磚過梁底面砂漿層處的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5mm,間距不宜大於120mm,鋼筋伸入支座砌體內的長度不宜小於250mm,砂漿層的厚度不宜小於30mm。

中南標建築圖集:過梁支承長度:伸入有承重墻體的門窗洞口邊300mm。

原因分析

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集中澆制過梁時,下部須在平整的硬地坪上或鋪設夾板,采用平板(或小型手提式)振動機振實;

2. 過梁選用長度應為洞口寬加500,過梁兩邊應各擱入墻內250;厚度不小於洞口凈寬的1/10,大於1200的門洞過梁應配置箍筋,具體規格按《12ZG313》選用;

3. 過梁頂與結構底標高之差小於過梁高度時,宜與結構梁一起現澆,現澆過梁底標高宜應考慮地面裝飾厚度;

4. 當門窗洞與柱、墻邊距離小於300時,應在柱墻植過梁鋼筋,過梁改為現澆,澆築前應將柱、墻面打成槽齒狀。

標準做法

2、門窗框預制塊

通病現象

門窗框兩側未設置混凝土預制塊或實心磚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中南地區工程建設標準設計:門窗框固定中距500mm,邊距200mm,如混凝土構件則改用射釘Φ3.7*42固定。

原因分析

交底不清,檢查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門洞口用C20混凝土預制塊,每邊不少於3塊,用水泥砂漿與砌體粘結。窗洞口用C20混凝土預制塊每邊不少於2塊,垂直間距不大於500mm,用水泥砂漿與砌體粘結;

2. 建議在施工前提前與門窗施工單位就門窗固定實際位置進行確定,再按照確定的位置進行留設。

標準做法

3、組砌方式

通病現象

混水墻面組砌方法混亂,出現通縫和“二層皮”,組砌形式不當,形成豎縫寬窄不均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924)6.2.6:砌體組砌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

原因分析

1. 擱底排磚不正確;

2. 由於混水墻,忽視組砌方式;

3. 沒有按照皮數桿控制砌磚層數而造成磚墻錯層。

防治措施

1. 控制好擺磚擱底,在保證磚砌灰縫8~10mm的前提下考慮到磚垛處,窗間墻、柱邊緣處用磚的合理模數;

2. 對混水墻的砌築,要加強對操作人員的意識教育,砌築時要認真操作,墻體中磚縫搭接不得少於1/4磚長;

3. 半頭磚要求分散砌築,一磚或半磚厚墻體嚴禁使用半頭磚;

4. 確定標高,立好皮數桿。第一層磚的標高必須控制好,與磚層必須吻合,砌築前將墻體按照層高畫出排版圖;

5. 磚墻橫豎向的砂漿都必須飽滿,每砌完一層磚,都要進行一次豎縫刮漿塞縫工作,以提高砌體強度。

標準做法

4、灰縫控制

通病現象

磚縫砂漿不飽滿(且未勾縫)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

磚砌體工程

1. 豎向灰縫不應出現瞎縫、透明縫和假縫;

2. 砌體灰縫砂漿應密實飽滿,磚墻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低於80%。

原因分析

1. 磚層水平灰縫和易性差,砌築時擠漿費勁,使底灰產生孔穴,砂漿層不飽滿;

2. 鋪灰過長,砌築速度跟不上,砂漿中水分被底磚吸收,使砌上的磚層與砂漿失去粘結;

3. 用幹磚上墻,使砂漿早期脫水而降低標號。

防治措施

1. 改善砂漿和易性是確保灰縫砂漿飽滿和提高粘結強度的關鍵;

2. 改進砌築方法;並推廣“三一砌築法”;

3. 嚴禁用於幹磚上墻;冬季施工時(白天在0℃以上)也應將磚面適當濕潤後再砌築;

4. 控制蒸壓加氣塊的規格尺寸,援用幹粉粘結劑作砌體粘合,並采用1MM厚鍍鋅鐵板制成的L型專用角鐵,用射釘及膨脹螺栓使填充墻與柱、墻頂梁、構造柱拉結,將灰縫控制在2-3mm。

標準做法(一)

砌築完後采用勾縫小工具進行勾縫

標準做法(二)

采用薄層砂漿砌築法(薄層砂漿砌築法是指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粘結砂漿砌築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為2mm~4mm。)進行砌築的墻體,灰縫厚度控制在2mm~4mm范圍內,采用專用砌築粘接劑進行砌築,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飽滿度要求達到100%。

5、頂磚

通病現象

墻體頂部砌築不符合要求,灰縫不密實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填充墻與承重主體結構間的空(縫)隙部位施工,應在填充墻砌築14d後進行。

原因分析

1. 砌體施工沒有立皮數桿,灰縫不均勻;

2. 標高控制不到位。

防治措施

1. 施工前交底清楚,墻兩端立皮數桿,嚴格控制標高;

2. 在墻體砌築14天後,磚墻墻頂應用標準磚斜砌,逐塊刮漿擠緊,磚的傾斜度控制在60°左右(即200高);

3. 當墻體長度≤2m應沿同一方向斜砌,兩端放置預制三角混凝土塊,當墻體長度>2m雙向斜砌,中間放三角混凝土塊;裡外砂漿應填塞緊密,外墻外側1/2厚斜磚待結構驗收前鑲砌;

4. 對於砌塊墻:通過皮數桿控制填充墻頂部的高度,可留30mm空隙,內部用細石混凝土嵌實,外部用砂漿抹實;

5. 砌塊墻的批數須嚴格按皮數桿,局部尺寸可通過下部的導墻調整,頂部可平砌不小於100厚薄砌塊,最後30~50mm空隙用幹硬性膨脹細石混凝土填塞。

標準做法(一)

斜頂磚應組砌密實,角度宜為45—60度,當墻體較長時應采用倒八字雙向砌築,中間部位采用成品三角塊放置。

標準做法(二)

采用薄層砂漿砌築法砌築的墻體,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下且內隔墻長度≤5m時,墻體頂部與梁板之間的空隙可用粘結材料或發泡劑填實。

通過墻面排版,控制墻體頂部縫隙高度在20mm以內,砌築完成7天後,可進行墻頂縫封堵。

墻體頂縫采用發泡劑封堵的,發泡劑需飽滿,兩側溢出縫隙。發泡劑固化後,將溢出部分切除,每側凹入縫隙20mm,采用砂漿進行封堵,避免後續墻面抹灰層開裂。

因發泡劑易老化,外墻及廚衛間等多水房間采用防水砂漿進行封堵,不應采用發泡劑。

6、砌體拉結筋

通病現象

隻設置一排拉結筋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中南地區工程建設標準設計:混凝土墻、柱、構造柱與隔墻之間均應用鋼筋連結,沿高度每隔500設2Ф6,鋼筋伸入填充墻長度不宜小於700,錨入混凝土墻、柱內200。

原因分析

1. 技術交底不清楚或沒進行交底,不按圖施工;

2. 施工管理不夠嚴格,操作者未按設計圖紙和規范設置拉結筋。

防治措施

1. 施工前組織進行技術交底;

2. 施工時墻頭要立皮數桿,嚴格控制灰縫厚度;

3. 每120mm墻厚放置1Ф6拉結鋼筋(120mm墻厚應設置2Ф6拉結鋼筋)墻厚大於240mm時配置3根直徑6mm,間距應不超過500mm,末端設彎鉤;

4. 伸入砌體墻體內拉結筋的端部彎鉤采用向墻體外側彎曲90度做法,鋼筋彎鉤伸出墻面5-10mm,便於檢查拉結筋設置情況。

標準做法(一)

標準做法(二)

采用薄層砂漿砌築法砌築的墻體,後砌墻與墻體拉結可采用L型鐵片進行連接,L型鐵片與砌築墻、結構柱采用鋼釘固定。與構造柱交界處,埋入構造柱內。

長邊固定在加氣塊墻體上,短邊固定在混凝土結構上。

7、窗臺壓頂

通病現象

窗臺混凝土壓頂未伸入窗墻體兩側,後期易形成倒八字裂縫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湖南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規程(DBJ 43/T 306):外墻門窗洞口的位置、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外墻窗臺板應采用細石混凝土澆制,且內高外低。窗臺板厚度不宜小於100mm,伸入兩側墻體的長度不應小於400mm。

原因分析

1. 交底不明確,標準不統一,導致窗臺壓頂伸入墻體長度不夠;

2. 砌體施工各班組間配合不合理,砌築施工時,鋼筋混凝土班組未及時施工,待砌築施工完後無法再將窗臺壓頂伸入墻體。

防治措施

1. 在砌體施工前應對砌體隊伍的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做詳細而全面的質量技術交底,明確施工要求及相關技術標準,防止因交底不到位、不清晰而產生的質量問題;

2. 合理規劃砌體各施工班組間的施工順序,當砌築施工至窗臺標高時,鋼筋混凝土班組及時插入施工。

標準做法

8、構造柱

通病現象

1. 外墻構造柱未一次性澆築到頂,二次澆築後未振搗密實;

2. 墻長度大於5m或墻端沒有鋼筋混凝土墻柱時,未在墻中間或墻端部加設構造柱;

3. 構造柱兩邊(三邊)墻砌成平直,不留馬牙搓或馬牙搓間距過大。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及2016年局部修訂(GB50011):墻長大於5m時,墻頂與梁宜有拉結;墻端沒有鋼筋混凝土墻柱時,應在墻中間或墻端部加設墻厚×200的構造柱。

原因分析

1. 未按規范的相關規定和設計圖紙要求設置構造柱與墻體連接;

2. 交底不清楚,工人貪圖施工方便。

防治措施

1. 構造柱兩側磚墻應砌成馬牙搓並設置好拉結筋;

2. 按照綁紮構造柱鋼筋→砌築墻體→安裝模板→澆築構造柱混凝土工序施工;

3. 馬牙搓從柱腳開始應先退後進,長度60mm;

4. 構造柱一側模板滿封,另一側模板頂端臨空做成V口,伸出構造柱面10cm,形成斜三角,與構造柱一起澆築,使頂部混凝土密實,待拆完模板,混凝土達到強度後,將斜三角剔鑿平;

5. 支模時應加設海綿條防止漏漿。

標準做法

9、圈梁、構造柱

通病現象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及2016年局部修訂(GB50011)13.3.3-4:墻長大於5m時,墻頂與梁宜有拉結,或墻端沒有鋼筋混凝土墻柱時,應在墻中間或墻端部加設構造柱墻厚×200;墻高超過4m時或100墻高大於3m時應在半層層高處或門窗洞頂設鋼筋混凝土圈梁。

原因分析

技術交底不清楚,工人貪圖施工方便。

防治措施

當墻體凈高超過4m時應在墻體中部設置圈梁(現澆混凝土帶),圈梁沿墻通長,在門窗洞口處宜與過梁結合,圈梁截面、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及規范圖集要求。

標準做法

10、門垛

通病現象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

原因分析

1. 施工前,未進行圖紙優化;

2. 施工管理要求不夠嚴格,沒有認真檢查和監督。

防治措施

1.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與混凝土柱、墻相接,小於300mm的墻垛,必須支模澆築鋼筋混凝土;連接筋Φ6@300、兩頂角2 Φ10配筋,與混凝土柱或墻采用植筋連接;

2. 灰砂磚或其他標準磚與混凝土柱、混凝土墻相結,小於240mm的門垛,必須支模澆築鋼筋混凝土;配筋同上。

標準做法

11、防水坎臺

通病現象

1. 室內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包括廚房、衛生間、陽臺、露臺)未設置防水坎臺;

2. 防水坎臺與原混凝土接觸面未進行基底鑿毛處理。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在廚房、衛生間、浴室等處采用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築墻體時,墻底部宜現澆混凝土坎臺,其高度宜為150mm。

湖南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規程(DBJ 43/T 306):廚房、衛生間和有防水要求的樓(地)面四周應按設計要求做混凝土防水翻邊,並和樓地面混凝土同時施工,振搗密實。

原因分析

1. 技術交底不清楚,或未進行技術交底;

2. 為趕工期,工人貪圖施工方便。

防治措施

1. 建議混凝土坎臺與主體結構混凝土一次性澆築成型;

2. 如混凝土坎臺未能主體結構混凝土一次性澆築成型,樓面混凝土澆築終凝前進行拉毛處理或坎臺澆築前樓板面和側墻進行鑿毛處理,垃圾清理幹凈,並灑水濕潤,充分振搗,提升坎臺成型質量。

標準做法

衛生間管井宜做高於本層摟地面150mm高C20細石混凝土翻邊,防止管井根部滲漏水。

12、砌體外墻孔封堵

通病現象

外墻腳手眼堵塞不嚴或封堵方法不正確導致外墻滲水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011)

原因分析

1. 技術交底不清楚,工人質量風險意識淡薄;

2. 收尾期間無專業施工人員,用雜工代為草率施工。

防治措施

1. 孔洞小於或等於100mm時,用水泥砂漿(添加防水劑和膨脹劑)分次堵塞;

2. 孔洞尺寸大於100mm時,需用細石混凝土(添加防水劑和膨脹劑)封堵,並充分插搗密實。

標準做法

腳手架拉結不設置在外墻砌塊上,設置在外墻外表面的混凝土結構上。

13、抹灰墻面空鼓、裂縫

通病現象

抹灰後陸續出現裂紋、空鼓現象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4.3.5:各抹灰層之間及抹灰層與基體之間必須粘接牢固,抹灰層應無脫層、空鼓和開裂。

原因分析

1. 未嚴格按要求在不同材質基層交界處掛網;

2. 甩漿質量差,存在漏甩現象;

3. 抹灰完成後未及時有效的養護。

防治措施

1. 對抹灰表面的砂漿殘渣、污垢、隔離劑等物質清除幹凈;

2. 砂漿使用含泥量不大於3%的中砂;

3. 對不同基體材料相接處,和局部抹灰厚度超過3cm的部位必須加設抗裂網片;

4. 墻面抹灰堅持分遍成活,每遍抹灰厚度應控制在5~8mm,不得超過10mm;

5. 抹灰用砂漿存放時間控制:當氣溫≤25℃時,180min內用完;當氣溫>25℃時,150min內用完。對已結硬的砂漿不得再加水拌合後使用;

6. 對新抹灰層應根據氣溫和環境條件適當進行噴水養護;

7. 有條件的項目,可預先在墻體基層滿掛纖維網一道;

8. 甩漿應密集,毛刺感較強,不得漏甩。

標準做法

14、磚砌體外墻滲漏

通病現象

外墻磚砌體有滲漏現象。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

湖南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規程(DBJ43/T306)

原因分析

1. 灰縫不飽滿,有透光縫;

2. 窗臺壓頂錨入兩側砌體長度不夠,應力集中出現裂縫;

3. 頂砌施工時間過早;

4. 抹灰層開裂形成滲水通道。

防治措施

1. 外墻砌築材料應采用燒結頁巖多孔磚,不宜使用加氣混凝土砌塊;

2. 外墻砌築應灰縫飽滿,雙面勾縫;

3. 窗臺壓頂錨入兩側砌體長度每邊≥400mm,壓頂厚度≥100mm;

4. 頂砌施工應在砌體完成14d後進行;

5. 磚砌體墻與混凝土梁柱交接處在抹灰前須張掛鋼絲網,兩側搭接長度每邊≥200mm;若砌築材料為加氣混凝土砌塊,則應滿掛鋼絲網。鋼絲網材質為熱鍍鋅鋼絲網,直徑>0.9mm,網孔尺寸≤20mm×20mm;

6. 若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外墻填充墻砌築材料的應采用專用砂漿砌築,應增加外墻防水構造層或找平層,其抹灰材料應選用抗裂防水砂漿以防墻面開裂,粉刷三遍成活,以保證防水效果;且每層抹灰厚度應≤10mm,當抹灰厚度≥35mm時應有掛網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7. 若采用砂加氣混凝土精確砌塊作為外墻砌築材料,不得使用發泡膠作為頂砌材料,應使用防水砂漿進行頂砌。並在頂砌完成後設置JS防水層,范圍為頂砌部位四周外擴20mm。

標準做法

15、外墻窗滲漏

通病現象

外墻窗四周有滲漏現象。

規范標準相關規定

鋁合金門窗工程技術規范(JGJ214)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

湖南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規程(DBJ43/T306)

原因分析

1. 窗臺壓頂坡度不夠,排水不順暢;

2. 窗框四周塞縫不嚴;

3. 窗框安裝過程中砌體遭到破壞;

4. 窗框塑料包裝紙老化形成滲水通縫。

防治措施

1. 窗臺壓頂應內高外低,坡度10%或高差2cm;

2. 當窗框四周縫隙≤30mm,窗框底部及兩側上反30cm范圍內縫隙采用防水砂漿封堵,頂部及兩側其他部位縫隙采用發泡膠封堵密實;當窗框四周縫隙>30mm,應配筋澆築C20細石混凝土;

3. 砌體在砌築過程中應在窗洞兩側留置混凝土預制塊,上下預制塊離端部距離≤150mm,中間預制塊間距≤500mm,用於窗框固定片的固定;

4. 窗框在安裝前應使用美工刀將塑料包裝紙最外側一部分去除;

5. 外框四周抹灰層終凝前進行壓槽處理,待窗安裝完成後用密封膠封堵嚴實。膠縫采用矩形截面膠縫時,密封膠有效厚度應大於6mm;采用三角形截面膠縫時,密封膠截面寬度應大於8mm。

標準做法

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