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說|起點中文網的“總設計師”——專訪起點中文網創始人之一商學松

采訪時間:2016年7月29日

采訪人:邵燕君、吉雲飛

受訪者:商學松

采訪地點:閱文集團

商學松:網名藏劍江南,起點中文網創始人之一,曾任起點中文網總經理、騰訊文學總裁,現任閱文集團總裁。網絡文學商業化運作發起人和網絡文學商業模式創建者,主要平臺架構設計者和網絡文學粉絲體系發起人。

邵燕君: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主持人

吉雲飛: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男頻主編

要點

  • 藏劍江南的“闖入”與起點中文網的新生
  • 從辭職創業到全職進入盛大
  • 起點模式一直是行業標桿
  • 起點的VIP制度也走瞭不少彎路
  • 吳文輝在VIP制度的建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 起點中文網的歷次改版
  • 起點曾錯失移動閱讀機遇,中國移動閱讀基地是絕對霸主
  • 從盛大離職就是沖著移動閱讀去的
  • 文化產業不可能壟斷,閱文不反對盜版渠道洗白
  • 新媒介的出現必然帶來新勢力的興起
  • 傳統的編輯推薦體系永不過時
  • 隻要有好故事,文學就不會死

邵:我們知道您一直是起點中文網背後的那個“總設計師”,設計瞭起點中文網的網站架構,創建瞭網絡閱讀的平臺模式,並讓起點模式成為網絡文學業界的標桿,為後來的文學網站競相模仿。您還規范瞭網絡文學的作品分類、榜單推薦、簽約體系以及用戶閱讀行為流程,通過作品分類和榜單推薦,使讀者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而優秀的作品也能通過榜單推薦為更多讀者所知。網絡文學從來不是在野蠻生長,背後有一群默默付出貢獻的人,今天我們就想和您聊聊這些年起點中文網乃至整個網絡文學的發展歷程中那些不為外人所知但又至關重要的歷史節點與制度設計。

01 藏劍江南的“闖入”與起點中文網的新生

吉:我們從起點中文網的誕生說起吧,對起點的創始團隊,網上一直有著各種傳聞,不過在每個版本裡,您都是最傳奇的那一個。據說在2002年5月15日起點成立的大會上,您闖入瞭慶祝的聊天群,把起點的書庫系統批判瞭一通,說的所有人啞口無言。更傳奇的是,您最後接手瞭網站建設的大權。我們想請您詳細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商:這個基本上屬實吧,但肯定沒有這麼粗暴。我在創立起點之前一直在上海對外貿易大學的教務處裡面工作,在大學裡的工作其實挺無聊的,我更感興趣地是看小說。當時幾乎所有租書店裡有的傳統的武俠小說都被我看光瞭,我又上網比較早,大概1998年開始上網,就在“黃金書屋”看書。後來發覺“黃金書屋”大部分的書都是OCR(實體掃描上傳),很多都看過,所以很快也看完瞭。然後去瞭西陸論壇,就發現瞭很多原創小說。其實最早的網絡原創小說起源於西陸論壇,從2000年開始。再到2002年,寶劍鋒成立瞭中國玄幻協會。他們當時在西陸也有一個子論壇,恰恰又是我經常逛的論壇之一。在那年五月份,寶劍鋒就自己搞瞭一個網站,並且在西陸論壇上做瞭一些作傢的連載活動。我看到瞭這個消息,就跑到他們聊天群去瞭。因為我是搞技術出身的,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個重度的網絡小說書迷,所以我對於找書、網站設計、網站邏輯是非常挑剔的。我就提瞭很多建議,但並不是去指責。當時的網絡環境非常好,大傢都非常誠懇,寶劍鋒看到我提瞭這麼多東西,他就直接問我可不可以來幫忙搞網站。我說,OK。因為我有寒暑假,所以我就來幫他們重新做一個。

吉:當時吳文輝已經加入到團隊裡瞭嗎?

商:文輝,其實我跟他是在2000年一起玩一個網絡遊戲認識的。起點建立的時候,我和寶劍鋒在網上聊得比較投機,他說他是一個作傢,完全不懂網站,希望有人來幫他做網站設計。之前的程序員也是一個書友來義務支持的,但那是一個海外留學生,所以不太能夠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溝通環境裡去不斷地交流,他希望找一個穩定的能夠溝通的程序支持。於是在五月份的時候,我來接手這個網站,大概花瞭一個月的時間來把它重新做瞭一版,這個其實是最早的起點中文網。

我幫寶劍做第一套系統的時候是在暑假,九月份開學之後我其實就沒有太深地參與瞭,更多的是寶劍鋒自己在做整個網站的維護。到瞭第二年,2003年春節的時候,寶劍鋒又找我聊瞭一次。當時有條件訪問網絡的用戶量,包括網絡文學的用戶量已經多起來,但我之前做的系統比較簡單,所以網站整體的架構已經撐不住瞭,他就希望我能繼續做下去。我當時就給他說,想要把網站繼續做下去,是需要出成本的,因為此前的服務器是臨時找別人要的,是沒有辦法去支撐的,所以需要我們自己去租帶寬,自己購買服務器。但是那個時候網站是一分錢收入都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是需要大傢一起來把它真正當作一個事業來做,需要一個比較正式的心態。我當時就問寶劍,是否大傢有這個意識?後來寶劍就召集瞭協會裡面對這個事情比較認真、比較感興趣的人。包括黑暗左手(羅立),包括意者(侯慶辰),我同時又請瞭文輝一起加入。

吉:是您請的吳文輝?

商:是的,因為我當時更擅長的是前臺和整個網站的運營設計,文輝也是程序員,他更擅長後臺服務器,所以我請瞭文輝一起來加入。整個團隊在那個時候基本成型,大傢來一起出資買瞭服務器,然後我又花瞭兩個月的時間來改版。最終在2003年的5月份正式推出。然後那個版本一直用到瞭2008年,才又做瞭一次改版。

邵:我這個理解不知道對不對,在起點五人的團隊裡面,寶劍鋒和意者更多的是以中國玄幻文學協會為中心,是負責內容;您和吳總加入進來後更多的在負責網站的運行。

商:這個分工在當時是沒有問題。那時寶劍是作傢的心態,他們組織的玄幻文學協會更多的是一個作傢的松散聯盟。大傢來一起交流經驗,一起構思寫作,是一個作傢交流組織。但是從2003年這個團隊成立之後,角色就開始轉變,寶劍主要作為網站負責內容的核心。我和文輝主要是作為技術和商業運營的負責人。然後羅立,因為他本身在雜志出版行業經歷過,所以他負責出版,後來做下遊的改編。這個分工其實一直延續到現在,十五年來一直是這樣。

02 從辭職創業到全職進入盛大

邵:我覺得你們這個團隊真的很傳奇,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一路堅持到現在。

商:這是一件我也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2003年大傢出資買服務器,建起瞭起點中文網,到2004年1月,起點就是中國訪問量前五十的個人網站,但到那個時候我們都還從沒見過面。

邵:啊,還沒有見過面?您說你們是在什麼時候認識的?

商:我們是在2002年認識的,我和文輝是在2000年認識,我們到瞭2004年2月14號,才第一次見面,我記得非常清楚。

吉:情人節那天。

商:寶劍和意者來到上海,我出去。那時候我還沒有女朋友,可以出去和他們一起,那是第一次見面。

吉:之前都是通過聊天群聯系嗎?

商:之前六個人在中國的天南海北,哈爾濱、廣州、上海、北京,大傢都是通過QQ溝通。

吉:那一次見面以後是不是就決定辭職全心投入?

商:那一次其實還沒有,那次的確就單純是大傢第一次見面。

邵:那你們最終決定辭職是什麼時候呢?

商:其實在2月份我們見面以後,大傢都感覺到這個網站到瞭瓶頸期。我們都是兼職,在業餘時間工作,我當時的狀態是:八點多上班,五點多下班,回到傢裡,先睡一覺到八點鐘,然後一直幹到凌晨三點鐘,睡三四個小時直接去上班。我大學的工作還不算太緊張,所以可能維持。但文輝當時在北大方正工作,節奏很快、強度也很大,已經沒有辦法再堅持。最終決定是在2004年5月份,當時我們一起去瞭陽江,到瞭寶劍傢去旅遊瞭一次。那次就討論說過去的狀態沒法維持瞭,我們是把這個作為新事業,還是隻是到現在這個高度,最終就決定應該一起去找投資,把這個事業真正做大。當時的想法是我們有這麼多好的作傢,這麼多好的作品,我們應該有這個責任,讓網絡小說像當年的武俠小說一樣,能夠真正的到達一定的高度,讓這種文學形式得到中國主流的認同,這是我們最早的心願。在2004的7月份,寶劍鋒他們都辭職來上海,我們當時也談瞭一些投資,最終在2004年9月份和盛大合作,接受盛大的收購,然後來一起進入盛大全職,來一起做這個事。

邵:你們是先辭職然後才進入盛大,大傢都下瞭很大的決心。

商:是下瞭很大的決心,寶劍當時還是公務員的性質。

邵:這個時候有多少用戶瞭?

商:我們在被盛大收購的時候,我記得月收入是剛到一百萬左右。

吉:那在被盛大收購之前就已經有盈利瞭是嗎?

商:盈利沒有,當時它構不成盈利的概念。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在兼職,除瞭服務器成本就幾乎沒有其他成本,而服務器大概是一臺兩萬塊左右。2003年10月做VIP,最早給作傢是百分之百,後來百分之七十,這百分之三十的餘額就開銷掉所有的服務器成本。從2003年5月份的第一臺服務器,到瞭2004年被盛大收購的時候已經是第八臺或是第九臺服務器,就是不斷的需要買服務器,因為流量不斷的上去。

吉:所以就是剛好能夠支持硬件的不斷投入。

邵:五號螞蟻是當時就離開瞭嗎?

商:五號螞蟻是在2006年離職,我們被盛大收購的時候簽瞭兩年的服務協議,到2006年9月份正式拿到全部收購款。五號螞蟻自己傢裡是有傢族企業的,他就離職回去繼承傢族企業去瞭。

03 起點模式一直是行業標桿

邵:您剛才說您第一次闖入的時候您出瞭很多的主意,具體有哪些,怎麼改變瞭起點中文網原來的系統?

商:我當時是一個書迷,加上我在大學裡面也是開發信息系統的,並且我初中一路讀上來都是圖書管理員,對於圖書分類法很清楚。因為我兼有幾種角色,所以清楚怎樣能夠讓這本書在平臺上按照什麼規則進行展示,按照寶劍鋒他們的標準評判出來的好書該怎麼去推薦給用戶,以及一套分類、排序、閱讀的流程,這些都是我慢慢磨出來的,後來整個行業也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做。

吉:最開始你自己設計的江南書庫就有瞭類型分類和推薦榜這些設置嗎?

商:對,其實在龍空(龍的天空)和幻劍(幻劍書盟)的時代就已經有瞭分類,但是它們的分類比較簡單,隻有四五個類型。同時他們有一個榜單,強推榜,這是人工的榜單,另外數據的榜單依據的是訪問的流量榜。我後來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它們好的東西其實是都吸收過來瞭,然後把分類從原來的四五個擴張到十二個,同時之前隻有類似於PV(Page View)的點擊數據,我改成瞭推薦,用戶對於自己喜歡看的書,你每天有權利去推薦一票,讓用戶來主動選擇。

吉:所以推薦票是2003年的時候就有瞭。

商:是。還給瞭用戶一個活躍積分,他們可以用這個積分來換書架或者是更多的推薦票。把這個用戶和作傢之間的交流體系初步給搭建瞭出來。

邵:這個是03年就已經開始瞭嗎 ?

商:對,03年的第一版其實就有瞭推薦票、積分、作傢評論區、精華以及用戶從書架點擊到閱讀頁、詳情頁的設置。還有閱讀頁和詳情頁的標配,閱讀頁上面是有推薦票、返回目錄,以及下一頁;詳情頁上面有這部書的簡介、字數、更新信息、作傢的簡介,這都是在03年那一版就把架構搭起來的。

邵:你能說一下為什麼當時您一開始要設計這些東西?這些後來證明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是網絡文學獨有的創新制度。

商:這就是我自己平時喜歡看書,希望能夠有這樣一個方式去找書、看書。很多東西都是我當時訪問龍空、幻劍覺得不順的地方,然後在我自己開發的時候去調整。因為網絡當時都是36k的“貓”,在線閱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我當時就開發瞭全本閱讀,從第一章直接全本下載下來。當時起點能夠超過幻劍和龍空,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是寶劍他們的確是比幻劍的內容負責人更加尊重作傢,知道作傢更喜歡哪種交流方式,所以能夠不斷邀請作傢來起點上發表作品;另一點是用戶覺得自己能夠不斷的在起點上找到書,比在龍空和幻劍上方便。

像我最早的時候就是打開龍空所有的書庫,一本本的去掃,而且隻能從abcd這樣按照書名一個個去找,因為它沒有任何其他的渠道讓我知道,這本書好看,那本書不好看,我就這樣把龍空書庫裡七八百本書整個的去看瞭一遍。但是在起點,就可以通過推薦的方式、點擊的方式把好書推出來。而且我們當時規定,推薦榜每周都要換一次,但是幻劍的推薦榜基本上是一個月兩個月都不動的,因為這是需要有人定期來維護的。這就是當時很能夠抓住用戶的最好的一個點,讀者能夠很方便地找到好書瞭。還有一個是功能多瞭,比如能夠直接和作傢在評論區聊天,用戶覺得很好玩,不單調。這是用戶最樸素的需求,你讓我在上面待得爽,那我肯定更樂意來。而當時在VIP制度還沒有起來之前書是沒有獨傢的,每個平臺的書都是一樣的,作傢願意在哪個平臺上首發,哪怕提前五分鐘,哪個平臺讓大傢找書更方便,讓大傢玩得開心,就成為瞭網站的核心競爭力。

邵:因為各個作傢可以在各個網站同時發,所以抓用戶是最重要的,其實這就是最早的粉絲生態建設瞭。當時推薦票是您獨創的嗎?所有的制度裡面,哪些是您獨創的呢?

商:這個我也沒有辦法記的太清楚。書架的設置和一個書架應該有的功能,是我首先定義然後行業按著做的。第一,書架在添加收藏之後可以顯示作品信息,最近更新章節,有書簽可以記錄到你閱讀到哪裡,同時從書架直接點擊到你上一次閱讀的地方,這些東西是我獨創的。第二個是用戶積分體系,就是每個用戶在網站登錄以後,通過發書評、加入收藏、投推薦票的行為來獲得一些積分,同時可以通過這些積分來兌換一些獎勵。第三個就是當時的分類排行榜的一些規則,後來又有新書的排行榜,怎麼來對新書的有所扶持,這些內容運營的規則都是獨創的。此外就是比較細節的東西,包括VIP那一套收費體系,該怎麼樣去劃分章節,怎麼約定收費章節和字數,從哪裡開始收費,以及後來的一整套訂閱制度。其實整個閱讀這一塊,起點不止在03年,包括08、09年,在整個PC(個人電腦)時代,一個好的閱讀網站應該怎麼去做,起點一直起到一個范本作用。

邵:這些都是作為一個“老書蟲”從自己的閱讀經驗中得出的。能夠把自己深度的愛好和需求變成瞭一個商業模式,您這種人生成功模式真令人羨慕。

商:成功算不上,但是這一點的確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因為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事業對於人生來說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04 起點的VIP制度也走瞭不少彎路

吉:VIP制度因為涉及到付費和收費,在當時是不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

商:是,的確是一個復雜的事情,加上還要防盜版,其實在VIP方面我們還是走瞭蠻多的彎路的。第一次先是把整個VIP制度定義出來,因為我們不是最早做收費的,在2003年6、7月份,明揚中文網和讀寫網其實已經開始在做收費,但是看瞭他們的收費我們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明揚天天崩潰宕機,因為它是用flash去做的防盜,但是當時的flash是非常不穩定的,很多用戶想看書,就打開不瞭網頁,而且也很難真正遏制盜版。在我們自己做的時候,就想瞭幾個辦法,一個就是有會員費,會員費在明揚和讀寫都是沒有的。我們當時希望真正喜歡讀書的人來先交一筆錢,然後再用一個非常低的價格去付費。我們希望進來的人,都能夠不把內容傳播出去,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樸素的防盜版的心理,但的確很多人來支持這個行為。第二個就是,我們當時的定價非常低,每千字兩分錢,當時明揚為瞭支撐整個商業體系的運營把價格定到瞭千字四分。

邵:兩分錢這個定價是誰提出來的?

商:兩分錢這個概念是大傢一起討論出來的,當時我在南京和文輝直接在賓館裡面上QQ和大傢一起聊。那時大傢定瞭幾個制度,第一個就是三十元會員費,然後就是千字兩分錢訂閱,這個後來就變成瞭高級VIP。再就是做一個VIP的圖標,這個VIP圖標雖然簡單但在當時沒人做過的,後來發現效果非常好。大傢有一個身份的識別度,我是正版的用戶,在留言、發書評的時候都會覺得很驕傲,作傢也知道你是花過錢的用戶,就會特別關註你的話題,回復你的評論,互動就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我們承諾作傢在做VIP的前三個月裡所有從用戶收來的錢都給作傢,我們倒貼錢來做這件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把VIP制度的開局開出來。但是其中的坎坷是挺多的,特別是我們剛定好這個規則還沒上線,其他網站就搶先上線瞭。

吉:其他網站是?

商:天下書盟。因為在03年6月份的時候就有一個溫州書商去投資瞭天下書盟,所以當時它的商業化很快,而且有資本把我們約定好的十幾個作傢拉瞭一半過去,變成他們的作傢,在他們的平臺發文。所以其實開局蠻坎坷,但是我們的流量比較多,積累瞭一批對於作品有忠誠度的用戶,他們都是很支持我們這件事情。當時正版化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前互聯網從來就沒有向用戶收費的這個概念,那時向用戶收費的,除瞭電商就是起點。這批最忠誠用戶讓VIP制度開始的第一個月就立瞭起來,第一個月收入最高的作者就是流浪的蛤蟆,他的作品《天鵬縱橫》有一千多收入,當時沒人敢相信這個數字,蛤蟆自己也不相信,後來意者給他打瞭一個電話說你這個月拿到瞭一千多塊錢稿費,我匯款給你。他終於相信瞭。

吉:當時天下書盟在起點上VIP制度之前就已經上瞭,它的模式是怎樣?

商:和我們一模一樣。

吉:一模一樣,等於是你們當時泄露瞭?

商:因為我們當時有兩個版主被他們給挖過去瞭。這可能是整個行業最初始的競爭吧,我們當時也是覺得很詫異的。

邵:這個時候有多少作傢,多少書參與到VIP制度中?

商:我們當時就六本書,然後百分之七十的用戶都訂閱蛤蟆(流浪的蛤蟆)這本書。到瞭第一個月底,我們就有瞭三千多的VIP用戶。這給瞭我們更多的信心,我們可以簽更多的作傢,讓他們獨傢發表,這樣子就形成瞭一個正態循環。然後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瞭很多事來幫助我們不斷去完善這個制度。第一個就是怎麼發佈作傢的稿件,因為蛤蟆的稿件發生過一次泄露,當時作傢都沒有保密意識,經常會把自己的稿件傳給自己的書友團先去看一下。結果就發生瞭一次泄露,讓盜版網站比我們發佈得還早,蛤蟆就重新寫瞭那一部分。第二個就是我們當時先做瞭一個閱讀器來防盜版,必須先下載,並且用戶買瞭VIP之後我們給你一個驗證碼,你用那個驗證碼才能登上閱讀器,那一套流程其實非常繁瑣。我們在第二個月發現,這套流程其實沒有辦法像互聯網一樣,讓大傢真正輕松的閱讀,這阻礙瞭很多用戶的進入。後來在十一月份的時候做瞭第二次改版,把所有的閱讀統統瀏覽器化,因為當時IE瀏覽器已經出到瞭4.0,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版本,這其實奠定瞭後來所有網站的基礎。第三是當時作傢的管理,作傢的推薦,作傢的交稿流程,作傢的付款流程,扣稅這些都是在當時慢慢去完善出來的。後來到瞭04年,公司化的時候整個商業模型已經成熟。這也是為什麼盛大決定和我們合作,其實盛大之前和幻劍書盟、天鷹文學網都談過,而盛大決定用最高的價格來收購我們的關鍵就是我們當時已經把商業模式做得最完善。

邵:在盛大收購你們之前,你們整個的商業模式都已經完善瞭?

商:對,應該來說這套商業模式的基礎在當時就已經完善,後面更多是不斷地去優化。

05 吳文輝在VIP制度的建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邵:我想冒昧地問一個問題,在這個團隊裡面為什麼是加入最晚的吳文輝最後成瞭帶頭人?他主要起一個什麼作用?

商:文輝的角色定位一開始和我一樣,他也是一個非常重度的書迷,會和我不斷地討論各種運營策略和技術問題。在我們商業化之後,他的角色主要是考慮商業運營,其實像VIP制度以及其他大方向的決定權,都是由文輝來最終拍板,我們比較信任文輝在這方面的感覺。大傢一起提意見,大傢一起討論,但最終的方案上不上,應該怎麼上,是文輝來把控。

邵:你們相信他的什麼?

商:我們相信他的直覺。因為在最早,2003年6、7月的時候,我們做瞭改版之後,到十月這段時間我們都在討論說這個網站應該怎麼活下去,怎麼給作傢帶來最大的利益。最終選擇瞭VIP,其實是文輝覺得這條路應該能走得通,我們當時是提瞭有七八個方案。

邵:你們都提瞭什麼方案?

商:有學龍空,去做出版的。就是說我們網站上不收費,然後把好的書推薦給出版商,當中賺一筆差價。

吉:當時在臺灣出版其實收入已經很豐厚瞭。

商:對,比大陸多得多。第二就是廣告,當時新浪也都是靠廣告賺錢,我們也想用廣告來維持整個服務器的成本,不要問用戶收費。第三就是募捐,當然會費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募捐這個想法轉變過來的,但是我們當時就明確說這不是募捐這就是收錢。募捐呢,因為我是學法律的知道這裡面會存在很大的問題,當時就明確地說這是收費,然後有等價的東西來回報你,當然這也是用戶對於我們的支持。後面還有類似於接彩鈴這種東西來賺錢,反正03年整個7、8、9三個月都在討論應該怎樣賺錢讓這個網站活下來。因為很明顯的是當時如果不收費,我們服務器的費用靠大傢填錢已經是很困難瞭。當時支撐到第五臺服務器,大傢就將近投瞭七八萬,而我一個月的工資才一千八百多塊錢。

邵:所以當時你們都是掙工資,把自己的錢都投入進去,投到最後沒錢瞭就必須得收錢,必須得掙錢?

商:寶劍那會老傢的房子也是向別人抵押過一次。我們的稿酬是接外部的銀行卡系統,那次銀行系統結算晚瞭,但是我們給作傢的協議上是有承諾,每個月十五號之前發給作傢稿費。當時大傢就緊急湊錢,寶劍就問別人借錢,當時我們也沒有想到別人借錢還問他要一個抵押。當然這個風險是不高的,後來就馬上把錢打過去瞭。

吉:所以當時是有收入沒盈利是吧?

商:對。那麼雖然大傢提瞭很多的方案,最終是文輝拍板,說應該按照VIP這個方向做下去。後來我們大傢也統一觀念,認同這個想法。後來的確做成瞭,我們就非常信任文輝這個商業邏輯。因為他覺得這樣的做法,是能夠真正的長遠的做下去。別的某種程度上都是依賴外部的收入,外部的收入一旦不穩定,這個網站就相當於死掉瞭,你沒有辦法正常運作。像廣告、像臺灣出版、像彩鈴這些後來都被證明是一個不穩定的收入。第二個就是,我們當時的目的是希望作傢能夠不斷地發書,讓作傢發書就必須給作傢報酬,讓作傢獲得收入,這樣作傢才能穩定的創作、職業化的創作。但是在前幾個模式下面,作傢都不能獲得穩定的收入,我們獲取的錢更多是支撐網站的成本,作傢是拿不到多少錢。如果說介紹作傢出版,但是出版社當時就已經約定不讓作傢在網上發稿件,所以我們介紹一個作傢過去,網站就少一個作傢,龍空沒落下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隻有真正地讓用戶給作傢錢,作傢能從用戶這裡收到錢,作傢才能不斷地通過自己的優秀創作獲得收益,這樣才是一個持久的商業模式。當時他用這個理論去說服我,然後就沿著這個路走下去。所以後來我們團隊尤其在戰略和商業模式上,文輝的意見起到瞭主導作用,同時團隊在那個時候開始更細化的分工。

06 起點中文網的歷次改版

吉:我們也看到,起點最近又有一次新的改版。從03年第一次,到現在最新的一次改版,起點中文網一共改版瞭多少次?

商:按照我自己的劃分的話,其實03年到08年,這是一次大的改版。這段時間所有的改版都是我在主導,這個過程當中,網站的訪問邏輯、路徑、功能,更多是在添加,是不斷地堆東西上去來不斷地滿足用戶層出不窮的需求,相當於補功課。07年到08年,當時陳總(陳天橋)他有自己的關於起點的想法,他當時提瞭一次改版,那一次改版就是由盛大的人來主導,我們更多的是在旁邊提意見。因為當時我們和陳總交流瞭幾次,不建議這麼改,但是陳總覺得應該這麼改,那麼就以陳總的意志去做。從現在的角度看,應該說陳總是一個天生的戰略傢,在中國沒有人能超過他的眼光,他在當時提的很多改版的點,其實都是現在或者前兩年剛實現的,用戶剛意識到這些功能是很需要的。比如作傢的俱樂部,以作傢為品牌的作傢通道,書評人的意見領袖,把推薦權放給用戶,讓用戶自己做書單,這些其實都是陳總有過的想法。

但這個版本改的很不成功,因為陳總的思路和執行人是斷層的。他的思路,我們能理解,但是我們當時覺得步子太大,所有的功能,應該是一個點一個點地推,而不是在一個版本一起上。陳總的意思,相當於消滅起點原來的版本,推出一個全新的版本。甚至起點的首頁都應該像百度一樣就是一個空白,讓大傢搜索加排行榜。然後我們覺得陳總的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第一當時起點是一個非常小的團隊,起點到08年的時候隻有四十多人,這些功能其實都是需要有人來運營的,我們沒有這麼精力去一下子把這些功能全部鋪開。事實證明,改完版之後,這些功能上去瞭,用戶一下子湧進去,玩個新鮮感,但後面因為參與度不高,沒有人去組織管理,幾乎成瞭作傢和用戶的私聊論壇,全部變成瞭灌水,因為作傢本身是不會去管,他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助手幫他去管。像書單,思路是好的,但是怎麼樣讓用戶去完善這個書單,怎麼給他激勵,怎麼讓他自發的創建書單,有成就感,以及這些書單如何去曝光出來,讓所有人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個書單可以不斷給我推薦好書,那是一套運營的東西。但是產品功能開發出來之後,後面的運營沒有能力去跟上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一旦後面的書單都是垃圾,別人就對書單這個功能不感興趣瞭。所以那個版本提出瞭很多創新的東西,但是整個版本上線以後,用戶的反饋不好,反彈很大。我記得之前起點每年的收入增長都是在百分之八十,但是2008年那一年低於百分之五十,用戶不買賬。

吉:似乎盛大文學的成立就是在這個時期?

商:那一年我們和陳總在發展思路上產生瞭一些分歧,陳總決定變起點為盛大文學,開始去做商業化。他希望起點步子邁得更快,但是我們覺得用戶還遠遠不夠,因為當時起點日訪問量隻有二百多萬,其實是一個很稚嫩的網站。我們當時更多的希望,是繼續投入和推廣,然後商業化不要太重。但是陳總整體的策略是希望抓緊來去做變現的考慮,這個是主要分歧。到09年盛大文學成立之後,是侯總(侯小強)來管盛大文學,陳總從整個戰略上來說是放手瞭,不管細節,更多是和侯總溝通,更多是怎麼進行資本收購。所以在08到09年把中國七傢最好的文學網站都收購進來,組瞭一個盤子來謀求上市。

這相當於又恢復瞭我們對於起點的戰略掌控。所以在09年的時候,起點又做瞭一次改版,那一個版本一直延續到14年。這個版本在幾塊做瞭重大調整,第一個是把整體的書架開放,因為服務器資源已經夠瞭,已經不需要再限制書架。第二個就是打賞,其實08年已經開始試行,但09年才正式做。打賞包含怎樣讓用戶打賞,要有什麼樣的用戶激勵,包括粉絲排行榜,要在各種地方體現讀者對於一本書的忠誠度,這些功能都是在09年那個版本實現出來。另外一塊就是整個VIP體系,從訪問路徑、簽約體系、書庫的展示,到所有的推薦體系,包括封推的確立、強推制度的優化都是在那個時候做出來,這個版本一直延續到14年。

吉:14年的這個版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改動比較大呢?

商:到瞭14年,起點之前的版本已經六年沒改,打過太多的補丁,加上當時是800*600的像素,字體非常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大屏閱讀。所以這個版本其實是交互、視覺改的最大的一個版本,也就是突出全屏訪問,突出大屏幕封推,突出欄目推薦,突出作品和用戶的關聯度。要讓每一部作品自己形成一個小網站,讓更多的周邊,包括遊戲的周邊,用戶的同人、插畫,作傢可以自主地讓用戶上傳到這個空間,更多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概念,把網站推薦的東西去間接化,把更多的權利去交給作傢和用戶。這個其實是陳總08、09年的思路,但現在做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因為用戶更多地沉淀下來,他們有更多的訴求說我願意發表意見,我願意去做書單,我願意和別人分享我喜歡看什麼書。這其實是12年社交化的理念出來過後大傢才慢慢去完成的改變。

07 起點曾錯失移動閱讀機遇,中國移動閱讀基地是絕對霸主

邵:現在起點的用戶是多少?您說在08年是兩三百萬,那現在呢?

商:現在的話,因為PC已經不是主要的,我們UV(Unique Visitor)應該是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PC最高的巔峰是12年,當時是六百萬。

吉:現在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整個渠道重心的變化,已經是到瞭APP這一塊瞭,QQ閱讀,加上起點中文網自己的起點讀書,那麼對您來說是怎麼去看待從PC到移動背後最深刻的變化的?

商:其實起點是最早做移動的。在06年的時候,雖然還是諾基亞功能機的時代,就已經有WAP(無線應用協議)存在瞭。起點是整個行業最早上WAP的,07年上線,而08年中國移動才開始做。到瞭08年,雖然是訪問起來很麻煩,但是當時WAP站的流量已經是國內前五,僅次於新浪、網易、搜狐這三大門戶,還有一個是3G門戶,其他都沒有我們高。但是在09年,因為做盛大文學,當時做瞭拆分,單獨成立一個無線部門,把起點這塊業務割出去瞭,我們就完全沒管。如果當時我們接著做下去,起點完全能夠成為網文行業在移動時代的領頭羊,但是這個轉變不是我們在操盤,我們沒有辦法來進一步推進。08年底,中國移動想改組移動夢網去做基地,裡面有閱讀基地,閱讀基地就來和我們一起討論該怎麼做。中移動閱讀基地開始的商業模式和整個收費路徑可以說都是在參考起點,然後我們當時提供瞭大量的作品,給到他們將近一年的免費運營,來幫助他們成長。當然他們有一些補貼。08年花瞭一年的時間積累,在09年5月,閱讀基地開始收費,然後整個收入開始爆發。所以WAP時代起點是走在前面,但是移動閱讀基地靠著它的流量,靠著它的各種短信、代碼訂閱,特別是依靠它直接扣費,不需要付錢的支付方式,成為瞭絕對的霸主。

吉:09年的時候中國移動做的移動閱讀基地,起點和盛大在當時都是最主要的內容提供商,要是當時起點放手去做無線的話,你覺得起點當時能把渠道做起來嗎?

商:當時起點能控制到的最優秀的內容在08、09年已經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尤其這還是一個滾雪球的效應,基本上知名的作傢、作品都在起點,那麼在有新渠道進入的時候,我們有內容優勢,進入新渠道其實是件很方便的事情,關鍵是願不願意投入的問題。當時選擇和中國移動的合作本身也是一種嘗試,我們知道中國移動在渠道上面會有很大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把內容推廣出去,如果我們自己做,會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當時是我們自己來決定的話會選擇邊自己做邊合作,並不會放棄和中國移動的合作,因為內容本身來說也是不斷需要下遊來幫我們拓展更多的用戶。但當時起點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自己放棄做渠道瞭,在08年的時候就把自己的WAP站基本上就給切掉瞭,全部放到中國移動上面去。

邵: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商:因為當時中國移動對於所有內容的推廣,以及它潛在的收費力度,是可以明顯看到它的力量,或者說它在未來所產生的回報將是非常高的,但是我們自己的WAP不管是建設、運營,都是需要其他的成本投入,對於當時盛大文學整體的策略來說,其實是不太願意做一些新的擴展或投入的。

吉:當時已經是想收獲、想謀求上市瞭是嗎?

商:對,我們09年就開始有上市計劃瞭。

吉:我們能看到後來中國移動閱讀基地這一塊的收入增長得是特別快的,就是09、10年那時候盛大能從中國移動拿到的分成有多少呢?

商:中國移動第一年的總收入大概是三個億,第二年是十個億,第三年就是二十五個億,2013年最高的時候達到瞭四十五個億,它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整個盛大文學在中國移動裡面的分成,一直占到中國移動的大盤差不多百分之二十五的收益,中國移動本身給到CP(內容提供商)的總分成大概是十億左右,然後我們大概占到裡面的兩到三個億。這個是在盛大文學時代。

吉:您說的收益是在整個的盛大文學的時代?那麼中國移動是拿走瞭絕大部分的收益。

商:這個是因為中國移動的機制的問題,因為它還要和分省再去分一道,所以他和CP的分成是在扣除掉這些渠道成本之後的分成。

吉:那當時無線的收入比得上主站的收入瞭嗎?

商:差不多持平。

邵:起點中文網盈利就是從08、09年開始的是嗎?

吉:應該還要往後吧,因為吳總他在10年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起點中文網到現在已經七年瞭,也沒有盈利,不過起點實現盈利應該和無線收入的增加有很大關系吧?

商:是這樣的,因為在PC時代我們奉行的策略是基本上把絕大多數的收益給到作傢,希望能夠去把作傢慢慢地養出來,這樣能夠讓作傢更好地進入一種全職創作的狀態。當時的IP改編基本上也沒有太多的收益,都靠電子閱讀,但那時我們是沒有辦法在電子閱讀上獲得比較大的收益的。那麼中國移動起來之後,一方面就等於它在正常的網站電子閱讀之外,有瞭一塊和網站閱讀相當,甚至在最高的時候還高於網站閱讀的收益,在這塊收益裡面,我們和作傢是五五分成的。這塊收益本身我們投入的資源也不多,主要是靠中國移動來獲得的,所以當這一塊收益補充進來的時候,企業的現金流也好,整個利潤也好,才慢慢的出來,但仍然是一種微利狀態。

吉:像您說的在13年是巔峰,我們知道在之後在中國移動似乎也逐漸式微瞭,因為各傢網站自己的APP也都出來瞭,那麼像現在中國移動的移動閱讀基地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商:中移動基地現在發展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它今年應該至少能有四十個億的收入。

吉:現在各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APP瞭,那中國移動為什麼還能有這麼大的收益呢?

商:是這樣的,正版付費閱讀有一個比較好的特性,就是當一個用戶選擇瞭一個網站進行付費,他的粘性會非常強,隻要那個網站提供的內容能夠滿足他的閱讀需求,一般來說很少會發生遷移。因為如果遷移掉,他在這裡所有付費的東西,一方面其他的網站未必能提供,另外一方面就是他之前看的書再要重買一遍。所以這種狀況下用戶很少會遷移,除非遇到大的渠道改變,就好比PC向移動轉移,那麼這個時候新用戶會重新挑選自己的渠道。

吉:移動閱讀基地的商業模式和起點的似乎還不太一樣,有很多類似包月的特殊制度。

商:移動閱讀基地基礎的商業模式和起點基本上是一樣的,在最早的時候單訂是遠遠大於包月的,但是好像是在10年的時候,移動自己本身的策略改變瞭,更鼓勵包月,因為他們會做很多移動增值包,裡面提供閱讀的套餐,發現這個對用戶的吸引力也比較大,而且用戶一旦訂閱瞭,他退起來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一般都是自動扣費,大多數用戶也不會習慣天天看自己是不是被扣費瞭,所以這樣子沉默用戶就會慢慢積累出來。所以現在移動整體來看包月占大頭。

08從盛大離職就是沖著移動閱讀去的

吉:我們再回到起點來,在整個團隊出走到創世之前,起點在無線方面的權力是被收到瞭盛大文學,包括後來做雲中書城,都和起點沒有關系瞭是嗎?

商:起點自從08年之後無線這塊就一直被分割出去,然後到瞭11年的時候陳總提瞭一個雲中書城的概念,想把PC的資源全部匯集到一個APP上,這個思路現在看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時做的不是很成功,最關鍵還是在於推廣力度上面。我個人覺得盛大以前對於文學上面的投入一直是比較低的。所以雲中書城在12年的時候已經控制不住整體的形式,在我離職前半年,其實就安排起點自己在做瞭,明顯就是感覺到雲中書城做不下去。那個時候起點的APP才開始做,相比於掌閱其實已經晚瞭三年,掌閱是09年開始做的。

吉:一旦從PC端進入到移動端過後,我們能看到整個網站的架構就完全的改變瞭,您覺得對移動端來說網站架構最核心的是什麼,這裡面能夠帶來的最重要的改變是什麼?

商:最關鍵是直達,所有移動APP或者說移動互聯網能夠超越有線互聯網的關鍵就是直達,也就是說在手機上作為平臺或作為產品想要觸達用戶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我給你推送一個消息提示,你就可以及時地發現說今天又有哪個作品哪個章節更新瞭,同時你想看的時候你也不需要坐回到電腦前,你直接手指一點,全部可以看到。所以這其實等於平臺到用戶之間消滅瞭最後一公裡,能夠無縫地去觸達到每一個用戶,同時當你打開這一個APP的時候,你的所有訪問記錄、閱讀信息,數據後臺都是可以去監控到的,哪怕你沒有去登陸我也可以監控到,這點在PC上是做不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用戶和平臺的粘性和連接性都是被大大加強瞭。

邵:就是服務會更加個性化是嗎?

商:對。

吉:在設計這個APP的時候有哪些能直接看到的重大變化?

商:我和文輝之前討論的就是說,我們離職的目標就是沖著APP來的,因為當時我們在起點沒有辦法做APP,但是我們自己覺得這以後一定會替代PC網站,所以才會有二次創業的想法。我們自己對於閱讀APP的判斷其實就是三種模式,第一種其實有點類似於傳統的或者現在的起點APP的形式,它其實是傳統編輯、意見領袖來去告訴你每天可以去或者說應該去看什麼書,這是一種主動人工推薦方式,在海量的作品裡面挑選出來內容,定期按照榜單和推薦來輸送。這和原來的PC相比變化不大,其實也有點像新聞客戶端,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都是這麼過來的。

第二種模式就類似於今日頭條,你每天打開來你想看什麼我都知道,所以我就會推送給你想看的東西,你直接在裡面看就行瞭。這我們定義為一種信息智能化推薦,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打開這個APP,他所看到的內容列表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通過數據後臺記錄的你每一次閱讀,閱讀到的每一本書的深度以及你自己主動提交的各種推薦票、訂閱、打賞這些信息來最終確定你最喜歡看哪幾個類別,你是最喜歡看老白、小白、還是中白,標簽裡你是喜歡看種田還是穿越,幫你把整個的閱讀興趣去定一個維度,然後從書庫裡面拉書,直接給到你。這就是我們QQ閱讀在做的事情,我們能夠去更精準地推送,但它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數據的不斷積累。

第三種的話就是社交化閱讀,我們正在和微信一起做微信閱讀這個產品,就是說我是通過人際關系鏈來告訴所有人今天我看瞭什麼書,我對這本書有什麼評價,我周圍的這些關系鏈上的好友、同事、傢人、朋友他們都會關註到我在看什麼,他們可能也會有興趣跟著我來進行閱讀。這其實是通過一種社交化的傳播方式來進行的,這個隻有有關系鏈的平臺才能去做,沒有關系鏈的話做起來是非常難的,所以當時我們找微信來一起討論這件事情,來試驗這個產品。但是這個目前來看,除瞭關系鏈的獲得之外,更多地還需要一定的社交網絡推廣資源加入進去,才有可能迅速的膨脹,不然它的積累周期也是非常漫長的。

吉:我們很早就知道有這樣一個消息放出來,就是閱文集團可能會和微信合作做微信讀書,當然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有比較正式的產品出來。

商:產品是去年年底就出來瞭,但是一直在打磨過程當中,張小龍(微信團隊負責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要達到他的那個非常高的標準,他才會來投入資源來幫你推廣,所以這個產品還在不斷地打磨當中,現在來說隻是在外圍選取一些用戶來不斷地測試。

邵:你指的是什麼樣的?是指用微信公眾號進去嗎?

商:它是一個獨立的APP,就是說它在未來如果能夠獲得微信開發團隊的認可,可能會鏈接到微信的整體平臺裡面去,但目前來說還是一個小的獨立APP來去培育用戶,並且來嘗試看這個方向應該怎樣有一套運營策略去配合。

吉:現在閱文的主要精力是不是放在瞭QQ閱讀上,而起點讀書這個APP就不會有這麼多資源來推瞭?

商:我們現在是雙平臺同時在推,因為這兩個實際上代表瞭兩種用戶群。QQ閱讀所代表的其實是比較年輕化的,就是我隻看我感興趣的東西的這種用戶群。而起點讀書所代表的是比較重度的用戶群,就是他信任編輯所推薦的榜單,每次在強推榜上的十本書之中至少能找到兩三本,習慣於別人幫他挑好的東西。

吉:所對這兩種用戶使用的策略還是非常不同的。那在內容資源方面,起點APP是隻有起點和創世的嗎?

商:我們現在所有內容都是打通的。某種程度上現在的所有的產品體系是分成兩層,前端每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推薦的方式,然後後端就是一個統一的大內容庫。

吉:所以在起點讀書的這個APP也可以看到所有的內容。

商:隻不過編輯部會按起點用戶的口味來推薦。

09 文化產業不可能壟斷,閱文不反對盜版渠道洗白

吉:那您覺得現在這個移動的趨勢,它還在猛烈的變化當中是嗎?

商:對,我個人感覺從傳統的產品或者說從傳統的新用戶的角度,到今年年底,移動的人口紅利就差不多瞭,下面更多其實就是拼內容,拼產品本身,拼平臺的能力。單純地靠簡單的產品和內容來在渠道裡砸錢的這種先發優勢,其實在明年基本上都會耗光,更多的就是品牌、內容,再加上你這個平臺是否好玩有趣。

吉:現在除瞭閱文自己的渠道之外,也把內容是放到瞭三十多個渠道嗎?

商:具體的數量我不太清楚,應該是挺多的。

吉:把自己的內容提供到其他渠道去,您覺得會對運營有哪些影響呢?就比如在其他渠道裡,一是可能得不到很全面的反饋,二是其他渠道它也有這樣一個做內容做原創的企圖,閱文是如何應對的?

商:在和渠道合作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定的運營權力,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這個渠道的推薦安排,今天該推什麼書,榜單是什麼樣子的,以及有一些基礎規則,都是我們會連帶內容輸送給渠道的,所以渠道和我們之間並不是脫離的,尤其像中國移動這種比較大的渠道,我們是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在和中國移動進行溝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瞭解每個渠道的用戶的方向是什麼樣的,這個渠道的用戶喜歡哪類的作品,這些都會有反饋並且我們會及時地回饋給作傢,讓作傢能夠在每個渠道尋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用戶,這個是都沒有問題。

至於說競爭,其實這個行業從我個人角度來看,一直的理解就是創意產業是一個碎片化的東西,它是不會存在壟斷的,也不會存在通殺這樣一種情況,因為每一個個體都是創意的來源,你不可能把中國十三億人口都壟斷進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己的平臺擁有多大的力量,我們能給多少作傢提供稿酬,那我們就能簽約多少作傢。這個是取決於你自己平臺的高度,而不是去砸錢。事實證明在2007年中文在線砸過一次錢,2010年完美世界砸過一次錢,2012年百度文學砸過一次錢,但砸錢是沒用的,你自己平臺不堆到一定的高度,就沒有辦法產生自循環,光去花錢去簽約一批作傢,其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起點或者說整個閱文集團的未來隻取決於我們能做到什麼高度,而我吃掉瞭我自己應該吃掉的這些優質內容。對於這些中小CP來說,它多簽一個作傢,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我培養一個作傢。因為這些作傢當他們再往上訴求的時候,小平臺是支撐不瞭的,隻有到我這裡來,隻有我才能滿足他,這也是我們這裡作傢駐留得越來越多的原因。

吉:現在是不是有一些渠道是最近才從一些盜版的渠道轉化過來的?

商:這個行為在中國互聯網平臺一直是有的,包括像優酷土豆其實也都是原來的盜版平臺洗白的,這是中國的一種特有現象。那麼從我的角度來說,如果有盜版平臺願意遵循正版化的原則,全部切掉盜版,其實我們也是願意接受,或者說不反對吧。因為其實我們之前是兩種準備,一種準備是不斷地通過法律訴訟,請求國傢支持來不斷地把這個行業的一些盜版給打掉。另外一種,如果他們來找我們談,那麼我們也會告訴他必須要把所有的盜版清空,然後我們可以提供部分正版內容,讓你正版化,這樣也是變相地消滅瞭一個盜版。

吉:對於像一些比較大的盜版網站,像追書神器這類,也能看到他們正在反饋說正在和你們談,然後逐步的正版化。

商:看來你是追書的用戶啊。

吉:不是,我隻是在上面觀察。其實我用的是起點讀書,為什麼我還用追書呢,因為有一些被刪掉的書,我找它的時候必須找盜版。然後我們能夠看到追書的策略,它現在也在嘗試著孵化一些原創作品。在渠道方面,我們一般會給它一個什麼樣的條件呢?就比如它的訂閱,是會給它一些渠道費,還是它本身的渠道和我們自己渠道訂閱規則就是一樣的呢?

商:它所有的規則必須按照我們的來,不然的話我們是不會授權的,因為如果不對這方面進行控制,他會濫用我們的內容。

邵:像百度,由於很多人喜歡百度貼吧那個氛圍,有沒有可能和百度貼吧合作呢?

商:百度貼吧其實上次我們做輿論宣傳之後他們已經關掉過一次瞭,然後現在他們試圖邀請作傢擔任吧主,但是因為盜版涉及到他們本身的貼吧流量,加上國傢現在對於用戶自己發送盜版內容到論壇上的這個行為的紅線很低,所以基本上沒有辦法通過行政力量去向百度提這種訴求。最多隻能我發給他們郵件說看到盜版,百度24小時刪帖,這樣其實是很無效的,因為過十分鐘之後就又有人發上來一貼。它沒有相應的國傢法律來進行制約,這塊的法律實際上是比較滯後的。

吉:逐漸解封過後,這些貼吧的盜貼用戶如果又聚集回來,閱文還是沒有什麼辦法。

商:就隻能是通過輿論的宣傳。

吉:至少說讓更多的人逐漸形成一個正版的意識,讓他們意識到看盜版不是天然合理合法的。

10 新媒介的出現必然帶來新勢力的興起

邵:就剛才的談話,我覺得您的視野非常的宏觀。我也想問一個稍微宏觀一點的問題。你們幾位創始人的閱讀是從紙媒開始的,到你們創業的過程中正好趕上媒介變革,你們起步是進入PC網站,後來又接受瞭移動的挑戰,接下來一定還有新的媒介變革等各方面的挑戰,我挺想聽聽你從宏觀方面怎麼理解這種媒介的變化和人們的閱讀習慣的變化。

商:我們會把媒介定義為渠道,其實渠道的載體或者渠道的形式的變化必然伴隨著商業模式的變化。在這個切換過程當中,更多的不是大傢預判到什麼,而是你一定要保持一種新鮮感,你不斷地去觀測一些東西,然後看哪些能夠為你所用或者可能為你所用,你需要不斷地去嘗試,去投入,可能在這上面就可以爆發。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6年,我們為什麼會去做WAP網站?當時並不是說外面有很多的WAP網站,而是完全沒有的情況下我們第一個想著去做。就是因為當時一個用戶給我們發瞭一個郵件,說他經常喜歡用線插到他的電腦上,下載我們的一些電子書到他的手機上,在他的手機上進行閱讀。因為他當時用的是比較好的大屏諾基亞,有內存,是可以拷貝一些TXT文檔到手機上的。但是他覺得在手機上閱讀非常的不方便,因為看的是連載,他必須得過一段時間就把新的章節下載到手機上,他問我們能不能有什麼方法讓他直接在手機上看。我們就做瞭一個小調查看一下這些用戶有多少,結果發現在用戶裡面還是比較多的,雖然不到百分之十,但當時的確有這個需求,那我們就想能不能提供這種服務。事實證明,像這個方便的程度和這個直達的程度,在未來它其實就是一個新渠道。隻不過它當時局限於手機的載體,沒有辦法有這麼大的容量,沒有辦法有這麼好的芯片,沒有辦法有這麼大的屏幕來提供最優化的閱讀狀態,但是隨著硬件的改變或者說載體的改變必然可以成為一個新興的勢力。

11 傳統的編輯推薦體系永不過時

邵:像移動出現的時候也應該面臨著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就是編輯系統推薦權力的下降。你們有這樣的擔心嗎?

商:這其實也是一種與時俱進吧。我們在正式成立起點編輯部的時候,當時的整個編輯體系是按照小組化來運營,這個體系和當時傳統的出版社就是不一樣的。我們當時的出發點是說我用四五十個編輯的口味來去覆蓋到所有用戶,是一個樣本折射的關系,也就是說我的編輯團隊,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看所有的書,各種品類的書,然後他在各種品類中挑出他喜歡看的書。同時經過一些評審機制和推薦,從最小的推薦到中等的推薦到大推薦的這麼一套流程,自然地讓用戶篩選。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起點的推薦體系就是有一批意見領袖——你可以把編輯視為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列瞭一長串的將近幾百本書單,這幾百本書單在這一周向所有用戶推薦,然後用戶通過推薦票,通過他的點擊,他的閱讀行為把書單刷掉一批書,留存瞭一批大傢認為最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再進入到第二周推薦,第三周推薦,最終形成一個金字塔,到瞭最後推薦的時候,這本書必然被絕大多數人認可。這種推薦模式並不會消亡,隻是當我有一百萬的用戶的時候,我需要五十個人來覆蓋,當我有一千萬用戶的時候我可能需要五百個人來覆蓋。這塊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在開始做書單系統,也就是說把讀者的力量也給引入進來,當讀者願意不斷地上交自己的推薦書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讀者也成為編輯,成為意見領袖,最終形成的是一種人推人的體系,而不是一種專傢體系。

邵:您現在的這套系統是還在執行嗎?

商:這套系統是永遠不會落伍的。

吉:關於書單這個問題,我們也能看到無論是像龍空啊優書網啊都有很多,尤其是像女頻,她們在微博上掃書推書也一直有傳統,這在女頻甚至是最主要的找書的渠道,閱文現在想建設這樣一個系統,是準備怎麼做?

商:我們現在是希望能在APP裡面發動作者、讀者來建書單。像豆瓣的豆列,它做得非常早,所以沉淀瞭一批非常優秀的書單,這樣能夠把所有的圖書的屬性去做關聯。我們這塊的確起步得比較晚。

邵:我剛才就想問,您說的這個人際關系鏈包括個人推送是不是原來豆瓣上做的那個系統?

商:和豆瓣那個不太一樣,因為豆瓣那個在某種程度上更去中心化。但是我們是希望做到的就是說能夠把所有的書單給串聯起來,能夠每周或者每個固定時間我去提煉這些書單裡的精華作品來去集中推薦。豆瓣這個平臺就是給你提供一個平臺但是它不管你,而我們是會有意識的讓優秀作品不斷被大傢發現,讓大傢接受。豆瓣是一個去中化的個人平臺,你想看什麼自己去找,它不管你,但我們要管。

吉:豆瓣有一點你可能會覺得是更接近的地方,比如說豆瓣有它的電影top250,其實龍空也有它的top250的網絡小說。雖然龍空或許也隻有這麼一個重量級的榜單,但因為這個榜單比較權威,所以用的人是很多的,讀者也是非常需要這種榜單的。這種書單在某種意義上是把編輯群體擴大到瞭所有讀者,同時這些普通讀者他也沒有像編輯的KPI,像商業化這種東西,他們會更自由。所以這個算是對您說的APP的三種模式中的第一種的補充和發展嗎?

商:對,實際上它是屬於第一種起點推薦模式的進化版。也就是說我需要更多的人來作為意見領袖,向更多的人來推薦作品。但它的整體模式還是屬於先有推薦,後有閱讀。第二種就是說我要讀什麼東西,你給我推薦,先有閱讀再有推薦。

吉:像第二種其實之前也早就在嘗試,我之前看起點讀書的APP,看完一本書過後發現會給你推薦的同類作品,還有同好的人在看什麼。

12 隻要有好故事,文學就不會死

邵:我們采訪吳總的時候發現一個特點,就是你們這些人雖然酷愛讀書,但是沒有中文系的人。所以對你們來講,我不知道文學是不是你們一定要恪守的那個文藝形式,因為在接下來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下面是影像、遊戲的世界,假如發生瞭轉移的話,你們是不是覺得文學以後不行瞭也沒關系。

商:這個命題比較大,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吧。我小時候不是隻讀小說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讀。我看的最多的其實是歷史。小說是後面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才開始看的,之前都是看一些像二十四史這些史書的。後來看小說也是因為當時實在無聊去看各種評書,評書翻完瞭,才發現原來還有武俠小說和《蜀山仙俠傳》這種書,然後再慢慢看到金庸的書,我看金庸的書是比較晚的,是這樣一步步看下來的。在我的個人判斷裡面,應該來說就是通俗文學吧——如果按照中國現有的圖書分類法的話,其實就是通俗文學,也就是說小說背後的故事是承載瞭每一代人的價值觀,然後它通過小說這麼一種娛樂化的方式來不斷地向前推進。在八九十年代,就是武俠、言情,現在可能就是玄幻、仙俠,在未來可能就是科幻、遊戲。美國現在你會發現所有的這種主流都是科幻,是更多地代表他們本民族的一種價值觀。我覺得我更加喜歡有故事性的東西,對於文學性本身或者文學應該具備哪些東西來去折射到好故事中,我認為更多在於作者本身是否願意去添加這種東西。像《慶餘年》我看到陳萍萍死掉的那場我當時是哭的,這個其實就是貓膩本身願意賦予人物比較鮮明的特色來創造這種悲劇的場景,但是你說這一定是文學性嗎,我覺得是他創造瞭一個好故事。

(本文發表前已經過商學松先生審閱確認)

編輯:邢玉丹 田彤

http://weixin.qq.com/r/IXU1LRDE7U2SrVRO9yA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