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級黑膠《千年遺韻 金石之聲》發行,紀念林石城先生百年誕辰

為紀念浦東派第六代傳人、琵琶泰鬥林石城先生誕辰百年,京文唱片出版發行收藏級別的黑膠唱片《千年遺韻 金石之聲》。這張唱片收錄瞭林先生演奏的十四首作品,既是對林石城先生的紀念,更是對中國燦爛民族音樂的傳承。

聽到這張唱片,隨著清晰的旋律,讓聽眾仿佛到瞭琵琶音樂博物館內。展現在眼前的,是一首首林石城先生文物及的巔峰演奏,尤其一些琵琶指法,現在很多演奏者很難超越,這既是文物級的音響資料,也是林石城先生的第一手音響資料。

這張唱片所選取的曲目均是經過京文唱片與浦東派後繼傳人精心研究、討論決定的。裡面收錄瞭林先生最佳時期的演奏作品,部分作品是首次與大傢見面,極具收藏與研究的價值。這張專輯無論是中國琵琶音樂史,還是在中國民族音樂史上,都是文物級別的存在,它是浦東派琵琶最早的音響資料,記錄瞭浦東派琵琶藝術的巔峰,90分鐘的時長,琵琶樂音起起伏伏,酣暢淋漓。

唱片所有音頻均重新進行黑膠母帶重制,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對聲音做到瞭極大的優化,也專門針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質進行專業黑膠化處理,這絕對是值得聆聽和收藏的實體介質!

林石城先生是浦東派琵琶藝術第六代傳人,中央音樂學院著名教授,中國音樂傢協會琵琶研究會會長;是傑出的民族音樂教育傢、理論傢、琵琶演奏傢;是新中國民族音樂教育奠基人,中國民族器樂界的一代宗師。

一曲共悠揚,曲終人不散 | 林先生和他的琵琶藝術

林石城先生的五大貢獻

一是把養正軒琵琶譜,翻譯成簡譜和五線譜。

二是琵琶演奏上,把並四線的三步法,合為一步法。

三是琵琶編曲上,把單條弦的琵琶旋律,擴編成四條弦的和聲效果。

四是琵琶制作上,合作編寫琵琶制作,成為原輕工部的標準。

五是琵琶合奏上,首創民樂合奏本科教學課程。

由於林石城的突出貢獻,使得農耕文明成果的琵琶藝術,及時適應瞭工業社會瞭,所以林石城是把琵琶藝術的農耕文明成果推向工業社會的第一人。不僅如此,林石城在演奏上嘗試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縱三六,為開啟民族音樂的雙音律模式奠定瞭基礎,現以初步形成,在十二平均律和三分損益法之間任意變化的演奏模式。

少年學藝

林石城自幼受江南民間音樂熏染陶冶,1942年,正式拜浦東派第五代傳人沈浩初為師,從其學習傳統大套曲目,盡得其精將傳統技法發揮到極致;一則博采眾長而不拘於一宗,創造性地將撫、滾伏四條弦、拖滾四條弦、弦數變化、人工泛音等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專心琵琶教學

林石城受聘中央音樂學院後,全身心投入琵琶教材和現代琵琶曲目的創作之中。整理簡譜,編寫民間音樂琵琶改編譜,創作新曲目等成為瞭的主要工作。林先生不僅開創瞭專業琵琶教學的新局面,還提出“重三六”的琵琶創作及演奏理念,為新中國專業琵琶教學奠定瞭全面而厚實的基礎。

林石城先生從事教學近五十年間榮獲數十項榮譽,包括“優秀教師”、“園丁獎”、“教書育人獎”、“傑出貢獻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獎”、“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等,辭世之前,還獲得教育部“國傢教育成果獎”。

傳播琵琶藝術

幾十年來,林石城數十次應邀為中國唱片社、香港唱片公司、人民音樂出版社、新加坡億元錄音公司、臺灣音樂公司、法國國傢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錄音,出版瞭大量電視片、教學片、盒帶、CD、VCD、等音像制品,為傳播琵琶藝術、弘揚中國音樂文化做出重大貢獻。

琵琶理論研究

林石城終其一生都堅持民族器樂理論的研究和著述。著有理論教材、曲譜集三十餘本,另撰寫琵琶藝術演奏論文百餘篇。

林石城先生在近七十年的艱辛歷程中,鞠躬盡瘁,率眾而行,遂使當代琵琶藝術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林石城的英名,將因此而永遠鐫刻在20世紀中國民族器樂藝術的豐碑之上!

天下第一琵琶

林石城先生所使用的琵琶被稱作天下第一琵琶,它同時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時常舉辦琵琶擂臺。浦東派琵琶藝術的第三代傳人陳子敬演奏的技藝超群,力度和速度都稱雄於世,琴聲洪亮,一曲奏畢,掌聲雷動,名聲大振,理所當然成瞭擂臺的擂主。

一次擂臺下,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到此,好奇地關註著臺上,當陳子敬演奏後,醇親王也自然被此情此景所打動,一門心思想學琵琶,要求陳子敬隨同回京,住在醇王府(現中央音樂學院處),光緒登基後,即下詔封陳子敬三品冠帶。一段時間後,陳子敬執意要回老傢,醇親王以官職、金銀和綢緞再三挽留不住,隻得請光緒皇帝賜封“天下第一琵琶”給陳子敬。

陳子敬回到浦東老傢,江浙一帶的琵琶愛好者紛紛前來拜訪請教琵琶技藝,但學到真傳的隻有倪清泉,其次有曹靜樓。一八九一年,陳子敬病故在橫沔傢中,帶回的宮廷特制琵琶由其後人陳文甫保管,因一些原故陳文甫將此琵琶送給瞭徐姓牙醫……

一九五八年,浦東派第六代傳人林石城在中央音樂學院時,瞭解到徐姓牙醫1948年去香港之前,將此琵琶賣給瞭琵琶名傢吳夢飛。而吳夢飛既是浦東派第五代傳人沈浩初的生前好友,又教過林石城,經林石城與吳夢飛協商,為使浦東派的琵琶信物能夠回歸浦東派,林石城賣瞭幾把紅木琵琶後,贖回這把宮廷特制皇帝封賜的“天下第一琵琶”。

一個多世紀,這把宮廷特制琵琶輾轉千裡,幾易其手,深深烙下浦東派琵琶的輝煌印記,歷史的回音還在振蕩,帶著“天下第一琵琶”走向遠方……

沁入人心,天籟之聲 | 浦東派琵琶藝術

什麼是浦東派琵琶藝術

從文明上說,是在農耕文明條件下,多種生存要素綜合的琵琶藝術。

從文化上說,是飽含中國傳統文化,並具有中醫特質的琵琶藝術。

從文藝上說,是始終追求樂音極限的琵琶藝術。

從演奏上說,是左手十宣穴部位按弦,右手四縫穴前端彈弦,琴執左腿的琵琶藝術。

從音響上說,是具有金石之聲的發音質量,盡量快的發音連續,在多條弦上表現旋律的發音和聲這三種集合的琵琶藝術。

從數學上說,是彈琴運動的曲率半徑趨近於零的琵琶藝術。

從物理上說,是一套減少彈琴噪聲和雜音方法的琵琶藝術。

從生物上說,是以較少的運動能量消耗,獲得較好聲音效果的琵琶藝術。

浦東派琵琶的藝術價值

浦東派琵琶藝術的藝術價值可概括為四個字“精”,“全”,“稀”,“純”。在表現生命力方面下足瞭功夫,通過音階、音調與和聲來反映人的現實生活和情感世界。浦東派琵琶藝術積淀瞭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是民族精神在琵琶藝術中結下的碩果,也是民族樂壇中盛開的奇葩,成為國學藝術層面的組成部分。浦東派琵琶藝術以其獨創之處,獨有技巧,獨樹一幟,形成獨特風格,獨具匠心地體現瞭民族傳統的功夫,獨具魅力地展現瞭民族音樂的神韻,鑄就瞭獨一無二的輝煌,享有民族器樂的百年盛譽。

林嘉慶先生簡介

林嘉慶,(1956~ ),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東派琵琶藝術第七代傳人,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琵琶首席,國傢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傢協會琵琶研究會﹙現改名琵琶學會﹚副秘書長。國傢一級接待,常年為外國元首訪華演出,已接待過幾十個外國元首訪華團。

自幼跟隨父親林石城(浦東派琵琶第六代傳人)學習琵琶,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1991年隨中央代表團藝術團赴西藏自治區參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慶祝活動的演出,獲文化部頒發的“珠穆朗瑪優秀演員獎”,被文化部記功一次。錄制、發表瞭《琵琶三十課》、《快樂學琵琶》、《林嘉慶琵琶獨奏音樂專輯》、《怎樣挑選琵琶》、《廣東音樂漫談》、《考級樂曲淺談》等磁帶光碟和文章。2013年參入制定出版瞭琵琶曲《十面埋伏》5.1環繞聲藍光音像國傢標準(GB/T33665-2017),2014年編寫出版60萬字的《浦東派琵琶教材》。2015年8月赴美國演出榮獲美國達拉斯市榮譽市民稱號。2015年9月赴加拿大演出期間獲加拿大總理賀信及中國駐加大使的賀辭,使浦東派琵琶藝術第一次得到西方國傢元首認可。

在報刊上發表《淺談浦東派琵琶藝術的傳統文化根基》、《傳統琵琶流派特征是非遺堅守的根本》、《〈養正軒琵琶譜〉對浦東派琵琶藝術特征的提示》等文章,通過在各地院校講座公開浦東派琵琶藝術的系列秘籍訣竅。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