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剪紙風靡,玩轉“光影”效果!

藝術傢Pippa Dyrlaga出生於赫佈登佈裡奇,她尤其喜歡剪紙和版畫,且大多作品使用傳統的技法來創作。

她的作品精致細膩且靈感多源於生活及愛好,最近也是因為非常喜歡種花,所以她決定用剪紙的方式將這些花永久的保存下來。

Pippa Dyrlaga的創作總是由一張簡單而幹凈的白紙開始的。

她曾在采訪中說,每次在開始雕刻之前她都需要先繪制這些紙的輪廓,再進行切割,光是繪制草圖就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再加上切割的時間,每一個作品可能都需要10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才可以完成,較為復雜的作品甚至可能需要4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

在創作的過程中,Pippa Dyrlaga首先會先畫出一個簡單的構圖,隨著創作的過程再做大量的修改。而且Pippa Dyrlaga會先用鉛筆,把構圖輪廓的標記畫在背面,因為作品所有的文本與圖片都必須反著被畫出。

大傢都知道,紙這種材質非常地脆弱,如果一旦發生錯誤就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利用這種材料創作者必須極其小心,因為一個很小的疏忽就可能毀瞭數小時的功夫。

這些最終我們看起來尤其細膩精致的作品,實際上是非常耗費創作者精力的。

大量的時間投入,讓Pippa Dyrlaga的作品甚至可以和發絲比較。

下面這位藝術傢是來自印度的Parth Kothekar。最開始 Parth 做紙雕僅僅是為瞭逗自己的寶貝孩子,但沒想到當他把作品傳到網上以後,竟然受到瞭大眾的歡迎。

Parth說他自己十分享受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精彩,一點一點,不急不燥,安靜優雅。

Parth擁有著一手讓人嘆服的剪紙技術,他可以讓一張平凡無奇的白紙,在他的雕琢之下,變成難以置信的藝術品!那麼“心細如發”是不是可以用來形容這位藝術傢呢?

實際上Parth除瞭精致的手工藝之外,作品更是非常的有創意。

Parth把他所理解的“光與影”的概念,常用黑色的剪紙形式呈現在大眾眼前,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Bovey Lee(李寶儀),華人女剪紙藝術傢。

她的作品材質多為一張帶有絲綢襯裡的中國宣紙,我想大傢都知道,宣紙和絲綢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環保材料,不僅如此,她在創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也十分的簡單,有裁切墊、美工刀和刀片、夾子等。

李寶儀的創作特色是數碼做圖與手工雕刻相結合。

她的作品總是讓人感覺到親切,溫暖,因為都是一些充滿著情懷的物件。

丹麥紙雕藝術傢彼得·蓋勒森(Peter Callesen)利用常見的A4紙,創造瞭許多精彩的作品,比如骷髏、人影 、建築等。

彼得·蓋勒森把他腦海中的奇思妙想,從一張張死氣沉沉的A4紙張上躍然呈現給大傢,可以說創意十足。他曾說,

那麼紙雕僅僅是藝術傢創作的過程中小心謹慎嗎,實際上它的展出需要人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彼得曾經在英國一所大學進行展覽,在校園裡他用瞭將近10天忙於建造一座大型紙雕城堡。結果,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卻將這座“城堡”毀於一旦,遂後彼得又不得不轉戰室內。

我想對於廁紙的卷筒,我們多數人是選擇扔進垃圾桶的,因為我們認為用完的廁紙卷筒幾乎是廢品瞭,然而生於日本沖繩的設計師Yuken Teruya,則利用這些人們不用的卷筒帶來瞭一場別樣的視覺體驗–紙雕藝術。

這些廢棄的卷筒就這樣在Yuken Teruya的手下變成瞭精美的紙雕。

當然除瞭卷筒,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紙制品也是他的創作材料。

這是樹變成紙又回到樹的狀態,此時的作品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延續。

這是一位來自愛沙尼亞平面設計師,Eiko Ojala。

現在的他專註於為書籍或者雜志等創作紙雕、拼貼、插畫等藝術創作。

愛沙尼亞藝術傢Eiko Ojala 通過小心謹慎地排列好剪紙和陰影的層次,來將縱深和肌理的奇妙感覺帶進他的作品裡,且Eiko Ojala的數字技術的運用也突破瞭傳統紙藝靜態呈現的限制, 探索瞭剪紙紙藝風格的新可能。

他的剪紙雕塑藝術作品立體感十足。

剪紙區別於繪畫,它的精髓更多在於鏤空和設計。

設計師們通過對紙張的設計創作,剪紙上的鏤空最終會以圖案或者花紋的方式呈現,觀賞者更多的是能透過這些圖案花紋的鏤空,去欣賞他們所造成的視覺上的光影效果。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微信關註公眾號“第二自然”

登錄【第二自然】官網,關註設計師品牌與創業,瀏覽設計精品 → http://www.d2ziran.com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