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運動可以男女同場競技:體育的性別差異(1)

一些比較有趣的問題:

  • 為什麼射擊比賽要分性別?
  • 為什麼圍棋和電子競技選手大多都是男性?
  • 有什麼運動是男女可以同場競技的?
  • 什麼運動女性有優勢?

不妨來總結捋一捋,聊聊體育項目的性別差異。

第一篇:哪些運動可以男女同場競技?

1.混雙

舉例: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壁球、沙灘排球*

這類運動的特點首先是沒有身體的直接接觸,乒羽網都有球網相隔,壁球可以當作是網球的折疊版本。舉個不恰當的返利,譬如籃球2v2混雙的話,即便大部分情形下是按性別的人盯人防守,甚至在規則上規定禁止沖撞異性對手,也很難避免偶爾的肢體接觸,造成女性選手受傷。

第二個特點是都可以單人或雙人比賽,這個性質決定瞭混雙時男女的能力差異不至於讓整個比賽失衡。這個可以對比排球和沙排,通常沙排業餘水平是可以進行混雙的,但五人制排球就不太好安排男女選手同場競技瞭。

第三個共同點也很明顯,例子都是清一色的球拍類運動,可以拿排球作為對比參照。球拍會增加控制技巧層面的較量,但同時球拍也會讓球速更快,也許是否使用球拍並不是能否混雙的關鍵。

同樣試想沙灘排球,有球網相隔且每隊參與人數2人,對於業餘選手來說混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精英水平無法進行的主要原因是身高和起跳高度的巨大差異,畢竟男女比賽的網高差就有19cm。同樣我們可以試著比較網式足球和藤球,如果不存在騰空扣殺的話,網式足球混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藤球也有混雙的案例,正是限制瞭女選手作為攻擊手。

因此個人以為沙排或許應該通過設置類似的規則來發展一下混雙賽事,沙灘、陽光和帥哥美女的結合才是這項運動最大的魅力所在。事實上排球和沙排都是女子項目更受歡迎,男子扣殺力量過大救球成功率太低,導致回合數過少,精彩程度不足。因此混雙規則限定為隻能女選手扣殺或許是一個較好的方案。

這類運動本身分男女,且性別差異較大,男子在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各方面都有較大優勢,因此男子和女子無法直接對抗。但通過搭配組合以及特定規則進行混合雙打比賽,從而將比賽限制為非男女直接對抗,形成以強帶弱的局面,為比賽增加瞭新的戰術維度,個人認為要比單人和但性別雙打更具觀賞性,而從業餘參與角度講更是大傢喜聞樂見的方式。

2.舞蹈類:

舉例:體育舞蹈、花滑、冰舞、花樣遊泳*、藝術體操

舞蹈類項目本身最大魅力就在於男女搭配,男性的作用往往是輔助角色,女性是視覺焦點,所謂各施所長,優勢互補。

比較特殊的是花樣遊泳,由於是露腿,誰也不想看男人的大毛腿在水面上撲騰吧,所以過往隻有女子,不過FILA在15年加瞭混合雙人舞,本以為男的角色類似花滑,作用就是幫助女的完成更高難度的動作,再加上些水面編排,沒想到各位小夥也是腿毛剃光光一樣的倒立芭蕾動作,還是有點辣眼睛。

按這個思路,其實藝術體操可以嘗試創新一下,雜技屆的男女雙人表演很有人體美感,也很需要技術和配合,我認為是十分契合體操規則和體育精神的。也曾有體操運動員進行過混雙表演,希望能有朝一日發展成為正式項目。

3.體操類:

舉例:跳水、蹦床、自由式滑雪*

體操類項目有點類似舞蹈類,但本質上還是有區別,與上面設想的藝術體操不同,體操類的混雙並非男女各施所長,優勢互補,而是追求一種同步和折中。

十米臺跳水的騰空不需要借助人力,因此男女同步隻要專註於空中動作即可,而三米板的騰空需要借助人力,男女的最大騰空高度相差較多,因此需要男子有一定折中。

與三米板相似,蹦床和自由式滑雪的騰空更依賴運動員的自身力量,這兩個項目暫時都有雙人,但很難有混雙,男女騰空差距較大,很難找到折中的點。

4.人力競速類:

舉例:跑步、遊泳、滑雪、滑冰、自行車*、皮劃艇、賽艇

所謂人力競速類運動指的是靠人力競速,與賽車、帆船等駕駛類競速區分開。人力競速類運動有兩種同場競技模式,一種是接力,同場不同時。包括跑步、遊泳、滑雪、滑冰等。

說白瞭還是男的和男的比,女的和女的比,隻不過串在一個比賽內,在交接出發時需要非常有限的配合。

另一種是同車同舟,比較典型的是皮劃艇,男女混雙在競速和漂流都存在。賽艇則是所有混合項目中較為特殊的一項,那就是男女混合突破瞭兩人的配置,最多可以四對男女共八人(還可外加一舵手)。

另一項比較特殊的是自行車,是既可以接力也可以同車的項目,雖然目前還未有男女混合的比賽,但國際自行車聯合會(UCI)早就在測試男女混合比賽的方案,應該會終有一天成為正式項目的吧。

5.其它:

棋牌類:圍棋、國際象棋、橋牌

靶類:射擊/射箭/飛鏢/冰壺

操控駕駛類:馬術/賽車/飛機/帆船/雪車、電競等

這三類可以放在一起說,運動本身對身體能力的要求都不比前面的那些項目,因此本質上都無需區分男女,可以直接對抗,像橋牌更是素有以夫妻傢庭為單位的傳統。性別差異主要在身體上,頭腦和心理雖有統計意義上的區別,但個體差異不大,並且具體項目哪個性別更占優勢還真不一定。

但是實際比賽很多也分性別,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參與人口的性別比例相差懸殊,像斯諾克、棋牌類、電競等,人口基數差別大自然頂級運動員的水平也差別大,所以不得不分,這種區分更像是級別劃分,如果不把女子比賽單獨分出來那就完全淹沒在男子的二三流群體中瞭。

參與人口的懸殊也會造成群體壓力,女性選手從青少年階段就需要在以男性為主的圈子內生存,成為異類甚至遭受歧視,獲得比賽鍛煉的機會更少,水平進階的難度更大,形成瞭惡性循環,造成女性選手越來越少。

PS:女性參與運動少是一個普遍現象,不論是本身的身體機能和發育規律,還是社會意識形態對女性參與運動的偏見,乃至女性的傢庭和社會角色決定的可支配時間和資源,都導致女性能夠得到的參與機會就顯著少於男性。

PPS:此處可能會有人用譬如王者榮耀的女性玩傢比例來質疑,首先王者榮耀是個特例,大部分遊戲的玩傢男性比例都很高;其次打遊戲也不等於電競,就像大多數傢庭是女性下廚,但職業廚師的女性比例極低,真正的基數是在技校和飯店的學徒人數。

二是賽制規則對身體有要求,而不是運動本身的要求,比如賽車對耐力和臂力考驗還是很大,但如果限制一定圈數,性別差異其實並沒那麼大,在各類賽車比賽中都曾有一些閃光的女性車手,但當女性成為特例時,賽事的規則將不會考慮這些性別差異因素,從而進一步扼殺瞭女性運動員獲得好成績的可能性。

射箭也一樣,男女固然在臂力上有差別,男子可以用更大的力量射出更快的箭,從而將風速幹擾降到最低。早期男子射箭的距離是90米,女子是70米,但當統一到70米後,男女的得分能力可以從數據上看出,54箭以內的世界紀錄男女各有高低,但72箭和216箭回合的紀錄男子就有瞭明顯的領先,也就是說在箭數規則做出限定的情況下,男女雖然在身體能力方面有差異,但不一定會直接導致成績上的差異。

三是賽事組織考慮,區分就多一塊獎牌多一個項目,但又不適合雙人競技,不好設混合項目,比如射擊我覺得就有這方面的因素,射擊的性別區分在奧運會歷史上變化不斷,感興趣的可以wiki一下。

根本上我認為是單項運動國際組織之間的博弈、各國優勢項目的博弈,以及奧委會的利益分配。與性別和運動無關。

另一方面的考慮是女性平權,設立單項是一種平權,設立混合項也是一種平權,特別是體育和奧林匹克所背負的國際影響力和特殊內涵,性別平等是賽事組織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本篇就到這裡,最後為下一篇埋個伏筆:什麼運動女性具有性別優勢?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