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坪縣鄉鎮村地名覓探

柯坪縣位於新疆南部,阿克蘇地區最西端,處於天山支脈阿爾塔格山南麓、塔裡木盆地北緣。明末清初時,漢語稱柯坪為克勒品,維吾爾語稱柯爾坪;清光緒十年(1884年),名為柯爾坪莊,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為分防縣丞,定名為柯坪,歸溫宿府轄。

公元1928年在此設縣佐,為阿克蘇縣柯坪分縣;1930年正式建柯坪縣,屬阿克蘇道。

本世紀1978年後、柯坪縣沿屬阿克蘇專區(地區)。自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立分防縣丞時定名為柯坪,這個響亮厚重而賦有神秘的地理名稱沿用至今。

據阿克蘇地方志記載、柯坪本境何代何年置。考本境在阿克蘇西南一小村落耳,乾降二十四年勘定回疆肇人板籍。道光初,逆酋張格爾據為巢穴,旋經大軍討平,光緒十年置溫宿州編為州屬,曰柯爾坪莊,二十八年始置分防縣丞,地勢如鳥張翼。左為上莊,右為下莊,署治適居北中,系二十九年前縣丞王廷襄創建,無城垣。

未置本境以前。唐虞夏商周屬何縣,無考。春秋戰國屬何國,無考。素漢以降何代屬何郡縣,何代屬、何州縣名。考本境村落極小,兩漢以來,回部弱肉強食,時合時分,地名國號更變不一。

元起模北,歷代史籍所稱西域諸部,幾於囊括無遺,建別失八裡元帥府,統治回部。元氏既衰,諸部紛紛割據,地遂夷為回族。

我朝定鼎後,準噶爾恃其兵力,侵擾回部,千餘城夷為準部,迨高宗神機獨運,命將西征,電掣星馳,應時勘定。於是天山以南,遍列戍屯,設阿奇木伯克理回務,隸於阿克蘇辦事大臣,而統於喀什參贊。同治間復為安酋竊據,光緒三年湘軍追討白逆彥虎,收復南疆,分置郡縣,將本境戶口錢糧,編歸溫宿直隸州屬。

既置本境以後,何代屬何州、郡、縣,考本境自光緒二十八年以前,原歸溫宿州屬,是年改州升府,遂將阿磧齊臺蘭等處,劃歸柯坪管轄,增設縣丞一員。

柯坪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柯坪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縣域內分佈有10餘處漢唐至明清時期的佛寺、古城、烽燧、戍堡、古墓葬等歷史文物遺址,其中齊蘭古城、克斯勒塔格佛寺2處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齊蘭烽燧、丘塔依塔格戍堡等6處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縣域內曾出土新石器時期的石器、南北朝時期佛寺舍利盒,現存於新疆博物館和阿克蘇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40餘件,大多為民俗文物。

柯坪縣域內不但有齊蘭古城、烽燧、戍堡等10餘處歷史文化遺址資源、還有音幹溫泉、大灣溝奧淘紀地質遺跡、紅沙漠、紅沙河、柯坪大峽谷、哈拉坤胡楊林等獨特自然景觀資源。其中,柯坪大峽谷雄奇壯觀、氣勢磅礴,小河流水潺潺,風景秀麗獨特;紅沙漠獨具特色;境內還有50餘萬畝原始胡楊林。

齊蘭古城,原名闊納協海爾、齊蘭一詞的音譯寫法還有;啟浪等、啟浪的譯意有多種,但是、我認為啟浪的正確意思是蒙古語“狼泉”之意、闊納協海爾是維吾爾語,譯為漢語是“老城”或“古城”之意。屬於絲綢之路北道鬱頭國。漢代從龜茲國到疏勒國,此地東來西往的商隊、使者、軍事人員、旅行傢從溫宿出發,再次經過必經補給糧草,經過檢查後始可執行。

唐代以後由於圖木休克地區建立瞭“尉頭州”,所以此地又是“尉頭州”的東大門。在千年歷史的變遷中,齊蘭古城闊納協海爾幾經屢毀屢建,現存古城為清代遺址,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後毀於戰亂和水源枯竭。現古城內炮臺、官邸、城樓、城墻、清真寺等遺跡仍清晰可見。

以上是我們對柯坪縣地方史的初步認識。

下面我們進行對柯坪縣域的“柯坪”、“啟浪”、“阿恰”、“玉爾其”、“音幹”等地名更進一步的瞭解探索。

其實柯坪是在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為分防縣丞時,定名為柯坪,巨今已有120年的歷史,漢語稱柯坪為克勒品,維吾爾語稱柯爾坪;那麼“柯爾坪”的原意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經過認真的研究分析、“柯爾坪”是維吾爾語與漢語的合意詞,我們把“柯爾”用維吾爾語分析、意思是“田埂”、“高坎”、突兀的山地或微高出地面的高坡地,“坪”即是漢語的“坪”字、泛指山區和丘陵地區局部的平地、平坦之地,坪,地平也。一一《說文》又如:草坪;停機坪等等。“柯爾坪”是因地勢如飛鳥張翼而得此名。

啟浪就是齊蘭的同音異寫、啟浪的準確譯意是蒙古語“狼泉”之意,它的準確發音是“啟那佈浪”,後被人們簡稱為“啟浪”、“齊蘭”等,據說:因為“啟浪古城”北部的音幹山,山內有一個幽靜泉水之地,清澈甘甜的泉水從小溪緩緩的向“啟浪古城”流淌,川流不息、供這裡的人們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水流量足夠當時人們所需,因古時候這裡人煙稀少、動植物相對較多,水是一切生物的命脈、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野生動物的出沒,狼是野生動物大傢族中的一員,狼在泉水邊捕獵也是生存的本能,狼在荒漠戈壁的泉水邊持續出現,久而久之、就被早期的人們稱作“啟那佈浪”,以後被人們簡稱為“啟浪”口口相傳,漸漸的就成為地名。

“阿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前歸溫宿縣管轄,同年,後劃歸柯坪管轄,1949年前,為和予鄉。1951年,改為第3區,1958年,改為公社,2015年4月3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柯坪縣阿恰勒鄉建制,設立阿恰勒鎮,其行政區域界線、政府駐地及隸屬關系不變。“阿恰”在1949年前不叫“阿恰”,而是叫“和予鄉”、“和予”這個詞是蒙古語、譯意是“氣體或者氣”之意,修改後的“阿恰”是蒙古語“行李”之意,因“阿恰”處在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南來北往的行人穿梭在此,有打理“行李”或買賣“行李”的意思,駱峰與馬背上馱東西的裝備也叫“阿恰”。

有人說“玉爾其”地名是由維吾爾語“玉爾其”音譯而來,“玉爾其”為“月氏”的變音,相傳古代玉爾其村曾有月氏部落居住。既然有人說“玉爾其”為“月氏”的變音,那麼其譯意又是什麼意思呢、多年來、也沒有找到任何合意的解釋,不過也有人說:“玉爾其”是蒙古語“玉勒沁”或“伊勒沁”詞的音譯,譯為漢語是“客人”之意,這說明當時的月氏部落,雖然部落群體居住在玉爾其此地,但是是以客居身份居住的,月氏部落當初他們並不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原始主人,被早期居住在此的先民們稱作“玉爾其”客人。

“音幹”是阿恰勒鎮齊蘭村的一個村民小組,該村小組地處東經40°40',北緯79°36'的地方,村民小組裡居住著13戶人傢,這裡是一處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其四周環山,山體顏色為黑、紅、白、綠、黃、褐、銅等相間的七種色彩,遠遠望去、那流光溢彩的山石、映襯著錯落有致的農傢,悠靜而愜意,音幹山(佈拉格)的泉水清澈,泉水潺潺流淌、流向附近的農傢田園,關於音幹山名稱的來歷、沒有更好的詳細資料參考、不過其釋意為“母駱駝”之意,還是比較正確的,因為蒙古語“母駱駝”就叫“銀根”或“音幹”等稱呼。

不過音幹山齊蘭村的這個村民小組令人欽佩而驚奇,十幾戶人傢世代生活在這裡、周圍的山名、地名、村名、水名、動物名、牢牢地記在他們心裡、口口相傳、他們是這裡歷史文化的傳承見證者,是有生命的人文活化石,他們的生活與故事,應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寫在後面的話、在柯坪縣轄區域的村中、有“喀拉瑪”、“阿熱阿依瑪克”等村名,其中“喀拉瑪”的意思是“碼頭”之意、這個碼頭應該是個旱“碼頭”,而“阿熱阿依瑪克”則是“後面的部落”之意。有關於柯坪縣轄區古地名的譯意與釋意、今天就探討到這裡,再見。

王瀚聲

2022年9月23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