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年(初平二年),董卓挾天子從洛陽到長安;袁紹割據冀州;劉焉割據益州;漢朝廷失去對地方的控制。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挾漢獻帝到許昌,割據豫州、兗州;袁紹割據冀州、並州、青州和幽州部分地區,孫策割據江東;劉表割據荊州;劉璋割據益州;馬騰韓遂割據涼州;公孫度割據遼東;群雄割據的時代來瞭。
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七萬多將士被坑殺,顏良、文醜、淳於瓊等大將陣亡,張郃倒戈,袁紹帶著八百親兵逃回冀州。經此一戰,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
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兼並袁紹父子地盤,基本上控制北方人口稠密地區。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亡,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放棄樊城,在曹操的追擊下投奔孫權。赤壁之戰,黃蓋率數十艘艨艟鬥艦開往曹軍水寨,相距二餘裡處時點燃船上澆滿膏油的幹柴,艘艘戰艦如條條火龍借著東風,霎時間“煙炎張天”,吞沒瞭曹軍連環戰艦及岸邊曹軍大營。曹軍兵士、戰馬燒死、溺死者不計其數。曹操帶著殘兵倉皇逃往江陵,長江中下遊為東吳所得,荊州落入劉備之手,曹操統一全國的希望瞬間破滅,三國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暫時無力南下。劉備取得荊州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貴陽郡,又借南郡江北部分,成為赤壁之戰最大贏傢。
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征關中,馬超敗走涼州。
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入川,兼並劉璋所有地盤。孫權控制交州,勢力范圍也增加不少。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關羽大意失荊州,孫權取得劉備在荊州的所有地盤。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即魏文帝。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即昭烈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222年,劉備親率主力順江而下,陸遜率軍退至夷陵、猇亭一線,扼守峽口要道。陸遜夜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一時間火光沖天,蜀軍大亂。劉備北逃馬鞍山,陸遜窮追不舍,劉備又狼狽地逃往白帝城,不久憂憤病逝於永安宮。夷陵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228年-234年,諸葛亮五次北伐,最後一次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諸葛亮北伐,俗稱“六出祁山”,實際上一次屬防禦,五次主動出擊,其中僅有兩次從祁山出兵。
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鄂城)稱帝,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
238年,司馬懿攻打公孫淵父子,平定遼東。
263年(景元四年),司馬昭派鄧艾、諸葛緒、鐘會率18萬大軍分三路攻蜀。當時薑維駐軍隴上沓中,西線的鄧艾率軍自陰平越過七百餘裡荒無人煙的小道,鑿山開路,迅速到達蜀國腹地江油,背後突襲蜀軍,攻破涪縣、綿竹,使得薑維大軍毫無用武之地,其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後主劉禪面縛輿櫬而降,蜀國經二世而亡。
265年,司馬昭死,司馬炎即帝位,建立晉朝。魏帝為陳留王,魏國比吳國還先滅亡。
280年,晉伐吳,吳主孫皓投降,吳國滅亡。
最後來一個三國全圖。
更多三國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以上地圖出自《三國地圖》,原價68元,地圖帝團購34元包郵,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卡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