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瞳孔殘膜:一場原生晶體保衛戰!

我是趙陽,一名普通的眼科醫生。今天分享的病例,是一位6歲的孩子:辰辰。

因為先天性眼疾,孩子的視力受到瞭嚴重影響。但在給辰辰做術前檢查時我發現,他竟可以因此得福,術後近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這是怎麼回事呢?

趙小刀手術日志:病例檔案


辰辰的右眼,是先天性瞳孔殘膜。什麼叫瞳孔殘膜呢?

人類在胚胎時期,血管系統就已經在發育瞭。到瞭胚胎6個半月左右,晶狀體表面的血管膜就會正常萎縮被吸收。當晶狀體表面的血管膜吸收不全的時候,就會導致瞳孔殘膜遺留。當殘膜附著於晶體表面,就會影響視力。

辰辰右眼的瞳孔殘膜與晶狀體粘連面積大,而且很緊密!當瞳孔縮小的時候,殘膜面積幾乎占滿瞭瞳孔,所以孩子看近處幾乎看不見;看遠時瞳孔放大,才能勉強看見一些。

孩子媽媽很早就想給辰辰做手術,但正因為殘膜和晶狀體粘連緊密還廣泛,在去除殘膜的過程中,可能會拉破晶狀體的前囊,那樣的話,就不得不將晶狀體摘除後置換進人工晶體。但人工晶體無法像“原件”一樣隨意調節,孩子得終身戴鏡,所以一直猶豫不敢冒險。

我看瞭下辰辰的驗光結果,有300度的遠視,矯正視力隻有0.4。而且因為長期看不清,眼軸發育的很慢,已經有瞭明顯的弱視。

仔細檢查瞭殘膜形態後,我告訴辰辰媽媽:建議手術。現在孩子6歲,弱視的最佳治療時間就是兒童時期,這樣術後還有治療的時間窗。手術再拖的話弱視很可能就治不好瞭。

辰辰媽媽有點擔心:那如果晶狀體破瞭怎麼辦?

我說我有信心保住孩子自己的晶狀體。

手術過程中,殘膜與晶狀體粘連非常緊,好在最終還是有驚無險的將其保住。這個手術要訣有二:一是手要絕對穩定,操作要絕對精準;二是撕除殘膜時,要反折殘膜,非常緩慢地撕除,減少晶狀體前囊膜受到的牽拉。

當我走出手術室對孩子媽媽說晶狀體保住的時候,她忍不住放聲哭瞭出來。多年來的擔心焦慮,終於得到瞭釋放。

術後辰辰來復查,晶狀體表面已經幹幹凈凈,矯正視力也提高到0.6。再堅持一段時間的弱視訓練,恢復正常的視力應該沒問題。

術後照片


其實某種程度上,辰辰的右眼還有點因禍得福。

我做兒童近視防控的科普時講過,近視主要是由於眼軸增長引起的。眼軸增長的調控中樞位於視網膜上。我們看東西,焦點正好落在視網膜上,我們才能看清楚。

當焦點落在瞭視網膜後面,也就形成瞭遠視離焦。這就會傳遞一個信號給視網膜——眼軸增長一點,使視網膜向後生長,這樣焦點就落在視網膜上瞭——這就會促進近視進展。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睛調節功能會滯後,增加瞭遠視離焦,從而促使瞭眼軸增長。

辰辰的右眼,因為看近時瞳孔縮小,基本看不見,視網膜上的調節中樞收不到信號,所以右眼眼軸幾乎沒有發育,比左眼短瞭將近1mm,出生時的300度遠視儲備完整的保留到6歲。我跟辰辰媽媽開玩笑說,這個殘膜也有好處,相當於幫孩子做瞭幾年完美的近視防控。後面近視的可能性就很小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