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一詞的出處是哪裡

“吹大話滿口牛屄

露真情一箱石塊”

“牛逼”一詞的出處是哪裡

by 豆子

這是個方言轉化為全國性習慣用語的例子。

首先要明確的是,“吹牛屄”一詞在清代就確切出現在文獻之中瞭。清末小說《九尾龜》中有一回的題目是:

“吹大話滿口牛屄露真情一箱石塊” 這本書裡,還有妓女說嫖客的一段話:“他(這種嫖客)除瞭不肯花錢,還要對著倌人(妓女)亂吹牛屄,混擺官派。這樣的官場客人,你道可笑不可笑?”這個“滿口牛屄”,是戲謔鄙視語,和我們常說的“牛屄哄哄”差不多。

辜鴻銘的筆記《張文襄幕府紀聞》,記載他當張之洞幕僚時的見聞。有人和他討論如何辨別各督撫的才能,那人說看左右所用幕僚即可。辜鴻銘講:

“連他左右幕僚亦不必看。欲觀今日督撫之賢否,但看他吹牛毴(音bī)不吹牛毴!”這證明吹牛逼一詞,至少在清末是有瞭。那麼“吹牛逼”為什麼叫“吹牛逼”,而不叫“吹驢屄”或者“吹馬屄”呢?

人民群眾是不會生造一個詞的,如果出現一個詞,必有原因。“吹牛逼”對應的,是“拍馬屁”。史學傢顧頡剛曾經考證過“吹牛”和“拍馬”。拍馬屁源自於大西北馬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人們相遇搭訕,都是要拍對方馬的屁股,說一句“好馬”。

而“吹牛”,則源自於渡河用的皮囊,這種皮囊做成筏子可以載東西過河。材料是牛皮,因為結實。明代洪應明《菜根譚》中“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這種浮囊,也是牛皮做的。本身牛皮做革囊,是正兒八經的事情,但渡河用的革囊,是非常大的,需要直接將整皮剝好並縫合,隻留一個窟窿眼兒用於吹氣。古代沒有打氣筒,因此隻能靠肺活量大的人親嘴送。

我們考慮到,這個動作叫“吹噓”,而“吹噓”一詞,則出現在非常早的年代。南北朝史學傢魏收《魏書》:祚退謂寮友日:“瓊真偽,今自未辨,我傢何為減之?然主上直信李沖吹噓之說耳。”吹噓演變成吹牛皮,則是在稍後的年代。而且隻是在制作過河浮囊的地區。我們看浮囊是什麼樣的以及看皮(圖中為羊皮)是怎麼吹的:

所以,為什麼不是“吹羊屄”?

因為吹羊屄不算厲害啊,肺活量大點兒的都能吹起來,真正厲害的是吹牛屄:

綜上:吹,用於形容一個人說大話,是南北朝就有的。吹牛皮代替吹,是牛皮囊制作地區的方言(註意這不是西藏那種敞篷牛皮船),形容一個人吹得太厲害瞭。而“皮”,在很多地方,讀音就是“屄”。

非要說出現的時期。個人猜測,它明清時期在地方上就已經形成風氣。到清末,全國范圍內已熟練運用並出現在瞭文學作品當中。值得註意的是,“吹牛屄”到現在還是貶義詞,是說吹自己厲害or把一件事情吹得太虛瞭,但“牛屄”已經用來形容一個人真厲害瞭。具體是“真牛屄”還是“吹牛屄”,要看個人的水平。

你的文藝生活

ONE來陪伴

ONE·一個 韓寒監制 每日閱讀App

4.0版本全新上線

今日文章|軟糖漫畫 : VOL.1 “光” 01 light

我們每周會選擇一個主題,

由七個作者繪制不同風格的短篇漫畫,

每天一篇。

今日問題|“牛逼”一詞的出處是哪裡?

(豆子答 正直稻草人)

微信:one_hanhan 微博:@一個App工作室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