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的歷史真相,勿忘國恥。

今天是七七盧溝橋事變86周年,我們來看一組非常珍貴的、非常罕見的歷史現場老照片,大開眼界:

這是一個日本兵,名叫志村菊次郎,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當晚,據稱“因為上廁所而失蹤”的那個日本兵,就是他。7年之後,也就是1944年,在緬甸戰場,志村菊次郎被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孫立人部隊的兵開槍打死。

這是七七事變前的宛平縣城樓,城根上寫著:擁護國民政府。

這是七七事變之後的宛平縣城樓,我們可以看到,城門、城墻,都被日軍的炮彈打瞭個稀巴爛,滿目瘡痍。

這是七七事變爆發初期,暫時停戰期間,日軍派出的談判代表,一個姓“寺平”的日軍大尉,被城內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的人員從城墻上吊下。為何?因為當時第二十九軍拒絕打開宛平縣的城門,說:你們日本人要來談判,可以,但我們不開門,你要從城墻下吊上來,談完之後,再把你從城墻上吊下去。(寺平大尉的腰間掛著日本軍刀。這是當年日本軍人的尿性:到哪腰間都掛著軍刀。)

這人名叫一木清直,七七事變當晚,就是他帶隊“演習”的,他是盧溝橋事變的第一現場親歷者,從電話裡接到牟田口廉也開火的命令之後,下令“演習”日軍向宛平城開第一炮的,也是這個一木清直。5年之後,也就是1942年,一木清直在太平洋瓜島戰死。

七七事變期間。騎馬的這個人,名叫牟田口廉也,七七事變爆發的時候,他是日本 “中國駐屯軍”第一聯隊的聯隊長,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爆發當晚,雖然他不在現場,但是,他在兵營總部,通過電話向現場的一木清直下達命令向宛平城開炮的,正是這個牟田口廉也。牟田口廉也一直活到1966年,死於78歲高齡。站在馬頭前、左手持軍刀的人,名叫河邊正三,是當時日軍的旅團長。他也活到1965年,死於79歲高齡。

河邊正三(左)與牟田口廉也(右)在宛平附近戰場,指揮作戰。

盧溝橋事變期間。坐在椅子上的這個日軍小頭目,名叫鈴木率道。這是在戰鬥間隙,日本記者采訪鈴木率道,此君侃侃而談。

盧溝橋事變的戰鬥期間,日本兵負傷,他的戰友在為他包紮。

盧溝橋事變的戰鬥期間,日本兵在宛平城外的戰壕裡,向中國守軍射擊。我們可以依稀看到遠方的宛平城樓。(七七事變的戰鬥,並不僅僅是1937年7月7日夜裡的戰鬥,而是指從7月7日到7月31日,北平天津一帶的一系列戰鬥,斷斷續續幾乎打瞭一個月。)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在戰場上,通過望遠鏡觀察中國守軍的情況。

這是北平淪陷之後,日軍在城內劃船遊玩,不知道是頤和園還是北海公園。

這也是北平淪陷之後,漢奸維持會在天安門城樓上掛出的新標語:建設東亞新秩序。京郊農民拉著馬車,從城樓下走過。

北平淪陷。日軍從正陽門入城。

1937年7月25日,北平廣安門,日軍和中國第二十九軍在此地發生激烈戰鬥,這是戰鬥之餘,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官兵,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刺刀已經全部都上好,這是準備沖上去支援他們兄弟部隊的節奏。

這是盧溝橋淪陷之後,日軍在盧溝橋的橋面上,站崗警戒。三八大蓋步槍橫在肘間,是為瞭遇事開槍可以快0.5秒。

七七事變期間,宛平縣郊的一次戰鬥,日軍打瞭勝仗,振臂狂呼萬歲。

盧溝橋淪陷之後,幾名日軍在橋上站崗警戒。非軍裝那幾個人,可能是日本記者。7月7日當晚,日軍在演習地“演習”,借口一名日本兵走失,“懷疑”被中國軍隊“綁架入城”,於是,他們前行到宛平城門,要求中國第二十九軍打開城門,讓日軍進城尋找走失的日本兵,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沖突由此引發。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在行軍途中,就地午休。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以民房為掩體,用機關槍向中國守軍開火。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用先進的望遠鏡,觀察遠方中國守軍陣地的情況。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機關槍手的戰鬥崗位。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帶著軍犬,執行某軍事任務。

七七事變期間,參加戰鬥的日本兵。

盧溝橋淪陷當天,日軍在 “盧溝曉月” 的石碑旁,振臂狂呼“板栽”(萬歲)。

七七事變期間,在野外作戰的日軍。

右邊這個人是河邊正三。

七七事變期間,日軍在觀察戰場。

這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中國守軍收復盧溝橋,這是一名中國戰士在“盧溝曉月”石碑旁站崗。

這個人名叫江朝宗,安徽人,曾經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的老官僚。北平淪陷之後,他和日軍合作,出任北平 “維持會”會長、以及偽北平市市長。6年之後,也就是1943年,江朝宗死亡,死的時間較好,倘若晚死兩年,就要以漢奸罪槍斃瞭。

北平淪陷之後,一名日本兵在廣安門站崗。這名日本兵堪稱那個時代日本男子的典型代表:大概162公分的身高,矮壯的身型。

北平淪陷,漢奸維持會組織百姓,在自傢門前掛起瞭日本膏藥旗。

日軍官兵站到宛平城樓頂上狂呼萬歲。日語是動詞後置,是 “主-賓-動” 的語法,所以是 “宛平縣城占據”,而不是“占據宛平縣城”。

這是日軍炮彈在宛平城墻上留下的兩個彈坑。歷史的痕跡。

北平淪陷。日軍入城。

這是北平淪陷之後,日本人在七七事變(日本人叫中國事變)爆發地立下的木牌。所謂 “一文字山”,是日本人起的名字,其實就是一個小土坡。

這個人名叫金振中,河南信陽人,他是七七事變的親歷者,事變爆發當晚,他就在現場,就在宛平城內,當時他的軍職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第一一○旅第二一九團第三營營長。七七事變期間,金振中在和日軍的戰鬥中負傷,這是金振中躺在後方醫院接受治療的留影。

這個日本老人,名叫本多立太郎,是曾經的侵華日軍的一員,這是在2005年5月19日,本多立太郎來到盧溝橋,跪在橋上,為戰爭謝罪。

這是1937年7月30日,天津市區,日軍和中國守軍進行巷戰。這些是日軍士兵,正在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

這是1937年7月29日夜晚,天津市區,日本兵在街頭警戒,時刻準備戰鬥。

這是1937年7月29日的夜晚,天津市區,掩體內的日本兵,正在向中國守軍開槍。

這是1937年7月29日的白天,天津市區,日本記者拍攝的。一群日本兵,在街頭的掩體裡,準備戰鬥。

這是1937年7月28日的白天,北平,南苑,這裡是中國第二十九軍的兵營。當天,日軍出動飛機,轟炸瞭中國守軍在此地的兵營。我們從照片中看到的,是日本記者從飛機上拍攝的日軍飛機投的彈在中國兵營的地面上爆炸的情景。每一處硝煙之下,都是一群消失的生命。著名的抗日英烈趙登禹,也是在南苑戰鬥中犧牲的。

這是1937年7月14日,這是日軍的一個軍官,姓“筒井”,他正在向日本記者解說中國守軍的炮彈的類型、功能、威力等。

這是1937年7月10日,盧溝橋事變的第四天,宛平附近,日本兵爬到屋頂上警戒。

這是1937年7月9日,盧溝橋事變的第三天,鏡頭中這個留八字胡子的日本軍官,就是河邊正三,右邊這幾個穿長衫的中國人,是中國第二十九軍派來的特使,他們正在和河邊正三談判停戰等事宜。日本記者抓拍瞭這一幕。

七七事變期間,右邊這個手指前方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姓筒井的日本軍官,他正在向日本記者解說,七七事變爆發地以及當晚事件爆發的經過。

七七事變期間,某日夜間,日本兵全副武裝,正在準備出發,對中國軍隊發動夜襲。

這是1937年7月29日深夜,天津市區,巷戰,侵華日軍的機槍手,正在向殘餘的中國守軍射擊。7月30日,天津淪陷。

這是七七事變爆發的初期,宛平城內,中國第二十九軍的將領,正在集合戰士們,準備出城戰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