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界定和識別
關於神經癥的理論界定。 對於神經癥( Neueosus) 的界定,臨床心理治療有排除器質性病變的生物依據,對其處置結合住院與藥物治療。本文主要借鑒凱倫·霍妮關於文化神經癥的理論和許又新關於神經癥判別的三標準理論來識別此類問題。 凱倫·霍妮( Karen Horney, 1885—1952) 是一位傑出的德裔美籍女心理學傢和精神醫學傢。她曾經在傳統的精神分析工作室工作過,在工作中對神經癥理論產生瞭不同的見解,領導瞭新的精神分析運動,成為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領袖人物。以她為代表的文化神經癥研究者認為神經癥的驅動力量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後天的人際關系失調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時代的文化,都把符合自己標準的心理行為看作是人性的正常表現,神經癥就是對該文化或該時代文化通行的心理行為模式的偏離。神經癥會表現出泛化的焦慮反應,即不是由現實問題引發的彌漫性的焦慮,為瞭不斷對抗焦慮會建立起心理防禦機制,神經癥的表現各有不同,但都具備兩個基 本特征:一是僵化的反應方式,二是潛能和現實的脫節。這類人格的形成與其早期成長經歷有關, 童年期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情緒、情感表現不穩定,對孩子需求的應對也不夠及時有效,會影響兒童安全感的形成兒童對此產生焦慮以及對抗焦慮的基本敵意,影響瞭成年後的社會生活。另外,許又新認為神經癥指的是持久的心理沖突,當事人能覺察到這種沖突,並感到痛苦,影響其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但沒有器質性的病變 做基礎。他關於神經癥判定的三標準評分原則在臨床心理咨詢中得到廣泛認可和運用,更具操作性。關於神經癥的解釋有幾種。其一,時間持久, 常以年計算,最少不少於 3 個月( 焦慮性神經癥) 。 其二,心理沖突,也叫矛盾,兩種觀念( 比如欲望、行為、情感、價值觀等) 相互對立,當事人無法使其統一協調。沖突的常形表現為大傢能夠理解,現實中存在,並且往往是沖突的一方和另一方有道德的區別; 另外一種沖突表現為引發沖突的原因不太容易被理解,而且沖突的雙方沒有明顯的道德傾向上的對與錯,需要透過沖突的表象去發現 深層次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具有現實性的。神經癥可以表現為常形,亦可以表現為變形。其三,當事人能覺察沖突並感覺很痛苦( 精神分裂癥無沖突,不痛苦,不主動求醫,無癥狀自知力) 。其四, 影響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如記憶力不好,註意力不集中,緊張,學習成績下降,工作水平降低,人際交往出現問題。神經癥的評定( 診斷) 有幾個方面。其一,病程:不到3 個月為短程,評分為1;3 個 月到一年為中程,評分為 2;一年以上為長程,評分為 3。其二,精神痛苦程度: 輕度者———當事人可以主動設法擺脫,評分為 1; 中度者———當事人自己擺脫不瞭,需要借助別人的幫助或處鏡的改變來擺脫,評分為 2; 重度者———當事人幾乎完全無法擺脫,即使別人安慰或休養娛樂也無濟於事,評分為 3。其三,社會功能: 輕度者———能照常工作以及人際交往輕微妨礙,評分為 1; 中度者———社會功能受損,工作學習或人際交往明顯下降,不得不減輕工作或改變工作,或隻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盡量避免某些社交場合,評分為 2; 重度者——— 社會功能受損,完全不能工作、學習,不得不休病假甚至退學,或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的社會交往,評分為3。如果總分為3,還不能診斷為神經癥,如果總分大於6,神經癥的確診就可以成立。4—5 分為可疑病例,必須進一步觀察確診。
基本識別方式。 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對當事人影響深遠,在人群中存在廣泛,但是因為其外在表現具有很大的隱藏性,目前對此類問題的研究也多集中在醫學心理治療領域,心理咨詢師對此的接觸和研究相對較少,所以較難識別。青年學生住集體宿舍,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發生率高,在高校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隻要瞭解瞭其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沖突,掌握瞭識別方式和處置方法,會使很多默默沉浸在痛苦中的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學生的癥狀得到 真正的緩解。 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具有隱藏性,因為此類癥候人群會刻意地保持低調,應對世界和他人的方式被動消極,霍妮所倡導的人生而具有建設性力量的主張在他們身上似乎得不到體現,因為他們的全部精力都在關註自己的內心體驗,努力去獲取安全感,而非應對周圍環境,進而提升自己的應對能力。自幼安全感的缺失讓他們成年後在生活中疲於應付,主要表現為順從型、逆反型和獨立型 3 種形態,但他們具有共性特征: 常常像“影子人” 一樣存在,不輕易發表觀點,對事情沒有傾向性選擇,對他人缺乏客觀認識,每天在經歷著事情卻缺乏必要的對生活經驗的積累,以至於別人經常忽略他們的存在,也不能理解他們頻犯不改的低級錯誤,因為他們獲取安全感的努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的生活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周圍發生的一切似乎與他們無關。這類學生走在校園裡常常目不斜視或者對熟人“視而不見”,對時事很淡漠,生活圈子和人際交往圈子非常狹小,像一個生活的旁觀者,跟身邊的人也是若即若離,因為缺乏安全感的他們需要“安全距離”,其實,他們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關註和認同,希望被重視,希望所有人的世界都圍繞自己轉,所以敏感多疑,容易受挫,反應僵化。概括地說,他們對人對己要求完美,想法豐富但行動力弱,這類人與自己的關系很糟糕,所以無暇他顧,看似每天沒做什麼事,卻會感覺很累,註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具有一定的強迫性思維,痛苦不堪,無力改變。他們經常被視為性格內向,但是與內向的正常人相比,他們內心焦慮,人格沖突,缺乏自我認同。 綜上所述,有神經癥心理問題的這類人較少惹人註目,常常被忽略,癥狀反應具有隱蔽性,所以識別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內心沖突的由來,預約咨詢大部分是因其他問題, 他們在生活中向別人訴說內心痛苦時,常被視為 “無病呻吟”,因為所述說的多為瑣碎小事和內心體驗,心理健康的常人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內心痛苦,所以他們往往主動向心理中心求助,高校咨詢師要瞭解神經癥的內核,善於識別此類問題, 也可在咨詢過程中借助 MMPI 等性格測量工具和 SCL-90 癥狀自評量表以及焦慮自評量表 SAS 等測評手段幫助識別,但應註意對測試結果的合理解釋和運用。
二、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在大學階段的特殊性
神經癥類心理問題一般起因於童年,發展於青少年,穩定於青年後期至以後的人生過程。由於每個人的人生階段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又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高中階段的整體氛圍就是學習壓倒一切,很多有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為瞭實現上大學這個明確而極具勵志性的目標全身心投入學習,無暇顧及其他,內在的沖突要相對減少很多,生活緊張有序,一定程度上隱藏瞭神經癥類人格的特征,但是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優柔寡斷、追求完美、喜歡競爭和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等心理特征會穩定存在。到瞭大學階段,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具有以下特殊性。 1.具有發展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客觀條件和中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相比,大學的生活、學習缺乏明確而具體的長遠目標,學生接受的教育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大學階段學習和生活安排的自主性很強,課餘時間很多,也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所以這類學生有瞭更多的時間獨處、內省。另外,大學階段同伴間的比較具有瞭更多元的價值標準,不再是單一的學習成績,這也容易使神經癥類心理問題得以在大學爆發。在大學,人際關系和戀愛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當事人長期形成的與周圍人、與自己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也加重瞭他們的痛苦感受,他們對人際關系的敏感度和重視度遠遠高於常人,但是他們表現僵化,不能變通,滿腦子是絕對化和真善美的教條指導,無法發揮潛能,苦於無力改變現狀。大學階段相對寬松的學習特點也為他們逃課、逃避社會 生活提供瞭客觀條件,曠課、沉溺網絡和經常窩在宿舍就是重要的癥狀表現。
具備解決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最佳時機。 大學階段所暴露出的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短期 內可能會使當事人精神萎靡,人際關系淡漠,學習效率低下,個別嚴重者甚至會自我放棄,自我貶低,承受巨大的痛苦。同時,大學階段具備很多條件,使這一時期成為解決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最佳時機。首先,許多大學設立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新生心理普測、篩查,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面向大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動; 其次,自2012 年起,教育部規定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對大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再次,大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強,知識素養會逐步提高,學習能力大幅度增強,他們會想方設法尋求幫助,獲得一種建設性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用以替代舊有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發展出更加積極健康的人格,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三、緩解大學階段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建議
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咨詢經驗,遵從霍妮關於“人類自身具有建設性的發展力量”這一基本觀念和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咨詢理念, 提供相關處置建議。 1.幫助來訪者瞭解神經癥的內核,去自我中心,重獲安全感。 每例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和表現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如敏的案例中,當事人敏的癥狀起因於少年時期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導致其安全感缺失,發展為之後她無論是探索周邊環境還是和人相處都有不安全感。所以,神經癥類心理問題人群為瞭彌補內心如無底洞一樣深邃的不安,總是會做出種種神經癥式的努力,比如畫地為牢,縮小自己的生活范圍,不輕易嘗試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再比如和他人保持距離,以免太近瞭受傷害,時刻關註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免別人不認可、不喜歡自己,想的問題多,付出的行為少,他們或順從,或逆反,或逃避,不能正常地關註身邊的人和事,經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痛苦之中, 以自我為中心,對身邊人、事、物漠不關心。咨詢師可以嘗試鼓勵引導他們探索產生不安的根源,瞭解成因,以成年人的能力和處世方式重新看待引起自己不安的人和事,給他們佈置具體可行的傢庭作業,主要是求證類,比如直接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者在引起不安的場合觀察別人對自己的關註是否像自己認為的那麼多。他們會逐漸發現別人真的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樣關註自己,有些曾經做出的自欺欺人的行為很可笑且無效,比如關註自己的發型和服飾,一遍遍整理,卻發現沒有預想的那麼多人註意自己的細微變化。這個發現過程是一個逐漸關註外界反應的過程,也是一個 “去自我中心”的過程,有助於來訪者通過與外界互動獲取真實的安全感。
四、建立完全接納的咨訪關系,給來訪者提供建設性思維方案
在建立瞭良好的咨訪關系之後,咨詢師在咨詢的全程都要無條件接納來訪者所提到的種種不合理思維,並引導來訪者全盤接納目前的自己,不評價,不批判,並且引發來訪者自我探索、自我成長。有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人經常面臨“良心的考驗”,他們非常單純,從來沒想過會去傷害別人, 卻會因為基本焦慮引發基本敵意,由基本敵意的對抗而產生深深的內疚,怕失去別人的愛和安全感而進行自我批判、自我厭棄,從而建立虛假的自信。咨詢師真誠的接納和穩定的對待會使他們營造一種安全的自我探索氛圍,並且在生活中可以遷移運用。
引導來訪者順其自然,不批判自我,用 “現實自我”替代“理想自我”建構有神經癥類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每天所從事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自我批判,自我批判已經變成一件“萬能防護衣”,這類學生不想做事情時就去批判自己,缺乏勇氣或者缺少某方面的能力時也去批判自己,相比努力做某事但是失敗瞭的結果,他們更加願意接受自己沒有付出努力而失敗,因為後者能維持自己的“完美形象”,因此,有神經癥類人格的人常常“想得多、做得少”,因為害怕面對失敗,所以很少嘗試。所以自我批判也是一種變態的自我防禦機制,用來保護他們脆弱虛假的自信,似乎自我批判完瞭,他們就重新完美瞭,又擁有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神經癥類心理問題患者與自我的關系失調,他們把精力都用來構建一個虛幻的理想自我,時間越久,越對渺小的現實自我不屑一顧,現實自我長期得不到正常發展越發卑微、笨拙、膽怯。正常人也有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但是不會有這麼大的反差,理想自我是現實自我努力的方向,而不像神經癥心理問題患者那樣,二者是完全矛盾沖突的雙方。咨詢師應對的方案是引導來訪者順其自然,不批判自我,不管現實自我多麼渺小都應認認真真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現實自我會因為多次真實的鍛煉而不斷發展, 理想自我會回歸到合適的位置,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不再是自我內耗的雙方。
引導來訪者面對現實,為所當為,不逃避,建立真實自信。神經癥類心理問題患者最擅長的是自我批判,其次就是逃避,不論哪一種表現類型,順從、逆反和逃避型都是如此,逃避稍微復雜的任務,逃避可能帶來失敗的嘗試,逃避可能給自己帶來壓力的場景,逃避令自己缺乏安全感的人( 比如權威和領導或者一個精明的人) ,但是到瞭退無可退之時,他們也會匯集起所有的精力和能量去應對任務,往往也能取得成功。因為習慣性遠離各種嘗試,這類人就遠離瞭發展自我的機會,所以他們自卑,也不給自己機會去證實自己的能力,構建真實的自信。咨詢師可嘗試引導來訪者面對現實,為所當為,不逃避,比如每次咨詢後和來訪者一起商定傢庭作業,這類作業要具體,可實施,成效可測量,能極大地提升他們嘗試建設性生活方式的興趣和決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散發的魅力會敵過他們原來所固守的能獲得安全感的生活方式而逐漸發揮作用。 前文提到的敏的案例,咨詢師主要運用瞭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經過3 次咨詢。在敏第一次咨詢時,咨詢師主要是全盤接納和共情,與其建立瞭良好的咨訪關系,瞭解到事情的發展經過,用認知療法使敏自己領悟到失戀事件與她持續一年之久的社會適應不良反應之間無必然聯系,起決定作用的是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咨詢師佈置瞭課後作業,需要敏大膽求證別人是否像她想象中那樣關註自己。第二次咨詢時,咨詢師首先和 一起回顧瞭第一次咨詢時給她留的傢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敏很受啟發,發現原來別人不像想象中那樣關註她,她的焦慮程度有所減輕,開始正視自己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再把失戀當作逃避的借口,也不再凡事要求完美,隻是還是出現強迫性思維和回避性行為。本次咨詢中,咨詢師通過放松訓練讓她感覺輕松。敏聊到成長經歷時泣不成聲,哭過之後,她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發現自己 再是童年那個弱小的自己。之後,咨詢師給她介紹瞭森田正馬的故事,引導她為所當為,帶著所 的不適堅持做好應該做的事情。佈置的傢庭作業是讓她保證一周有規律地作息,不逃課,堅持每天復習和預習,無論多晚都要完成當天的任務才能入睡,自習時間是以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為標準,而非以時長為標準,自我督促,提高學習效率,一旦發現自己走神,應及時拉回註意力,不自我批判。 咨詢師將以上內容簽訂成協議,雙方簽字,由來訪者自己保存。敏第三次咨詢時狀態較好,自述自我感覺不錯,每天生活很充實,不再充滿負罪感, 不再總是自我批判,做的事情多瞭,也不覺得累, 試著做瞭一些建設性的嘗試,發現效果還不錯,獲得瞭新的應對方式,鞏固瞭之前的成果。咨詢師鼓勵她繼續自我探索,她已經能夠投入期末復習考試瞭。
神經癥類心理問題雖然幹預後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但是也會出現反復,來訪者會呈現螺旋式的成長過程。通過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來訪者一般會獲得一種全新的建設性的思維方式去替代舊有的思維方式,從容應對未來生活的挑戰。